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

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质检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涂料
  • 颜料
  • 标准
  • 试验方法
  • 通用
  • 化学工业
  • 材料科学
  • 质量控制
  • 检测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66680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31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19
字数:20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涂料是现代合成材料和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涂料产品虽不是一种主体材料,但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涂料的应用范围广泛,几乎遍及所有的工业和民用领域,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核电设施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我国涂料总产量已达639万t,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涂料总产量首次突破700万t大关,首次超过美国,这意味着我国已成为全球涂料总产量最多的国家。
《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共收录了截至2011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27项,其中国家标准122项,行业标准5项。

内页插图

目录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81.1-2007 电气绝缘用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1981.2-2009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705-2003 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
GB/T 3181-2008 漆膜颜色标准
GB/T 3186-200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 取样
GB/T 4653-1984 红外辐射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GB/T 4893.3-2005 家具表面耐干热测定法
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69-2008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206.1-1985 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一部分 通用术语
GB/T 5206.2-1986 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二部分 树脂术语
GB/T 5206.3-1986 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三部分 颜料术语
GB/T 5206.4-1989 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四部分 涂料及涂膜物化性能术语
GB/T 5206.5-1991 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五部分 涂料及涂膜病态术语
GB 6514-200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 6743-2008 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 部分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
GB/T 6749-1997 漆膜颜色表示方法
GB/T 6824-2008 船底防污漆铜离子渗出率测定法
GB/T 6825-2008 船底防污漆有机锡单体渗出率测定法
GB 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安全管理通则
GB/T 7692-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 8264-2008 涂装技术术语
GB 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8923.2-2008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
GB/T 9278-200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 9750-1998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 9758.1-1988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9758.2-1988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锑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若丹明B分光光度法
GB/T 9758.3-1988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钡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9758.4-1988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4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极谱法
GB/T 9758.5-1988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液体色漆的颜料部分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
GB/T 9758.6-1988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色漆的液体部分中铬总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9758.7 1988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色漆的颜料部分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部分的汞含量的测定 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9760-1988 色漆和清漆 液体或粉末状色漆中酸萃取物的制备
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1186.1-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 原理
GB/T 11186.2-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 颜色测量
GB/T 11186.3-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 色差计算
GB/T 11942-1989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GB 12367-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GB 12942-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T 12989-1991 色漆和清漆 术语词条对照表
GB/T 13288.1-2008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 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
GB/T 13452.1-1992 色漆和清漆 总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491-1992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 14441-200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术语
GB 14443-20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 14444-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 14773-20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GB 15258-200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5607-200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GB/T 15957-1995 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
GB 16359-1996 放射性发光涂料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T 16777-200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7306-2008 包装 消费者的需求
GB 17750-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浸涂工艺安全
GB/T 17849-199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
GB/T 17850.1-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
GB/T 17850.3-199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铜精炼渣
GB 18070-2000 油漆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T 18446-2009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
GB/T 18570.2-200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2部分:清理过的表面上氯化物的实验室测定
GB/T 18570.3-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3部分:
……

前言/序言


建筑结构工程安全评估与风险控制 (本书旨在为建筑结构工程师、安全评估专家、项目管理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安全评估与风险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指南。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复杂挑战,侧重于结构性能的量化分析、潜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机制的构建。) --- 第一部分 结构安全评估的理论基础与规范解析 本部分将全面梳理现代建筑结构安全评估的理论框架,重点解析国内外主流的安全标准与规范体系,为后续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 第一章 结构安全理论的演进与现代诠释 1.1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经典回顾: 从早期基于安全系数的设计方法到概率论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如极限状态设计法)。重点探讨可靠性指标 ($eta$ 值) 的计算与意义。 1.2 性能化设计与抗倒塌分析(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BD): 深入解析PBD的核心理念,如何超越传统的“安全/不安全”二元判断,转而关注结构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多级性能目标(如正常使用、生命安全、立即抵抗倒塌)。 1.3 不确定性量化与信息论在评估中的应用: 分析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材料、几何尺寸、荷载模型、分析模型误差),介绍蒙特卡洛模拟、贝叶斯方法在量化这些不确定性方面的技术细节。 第二章 结构评估标准与法规的深度解读 2.1 国内外主要结构设计与评估规范对比分析: 详述中国《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规范》、美国ASCE 7/ACI 318、欧洲Eurocode等在极限状态定义、荷载分项系数确定上的核心差异。 2.2 既有建筑评估导则的系统梳理: 针对旧有建筑的评估,深入探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等文件的判定流程、安全性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2.3 施工阶段临时结构安全规范: 聚焦于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起重设备基础等临时结构的安全验算要求、监测指标与验收标准。 --- 第二部分 结构健康监测与无损评估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获取结构状态信息,实现从“事后检查”到“事前预警”的转变。 第三章 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分析 3.1 SHM系统的架构设计: 传感器选型(应变计、加速度计、裂缝传感器、倾角仪)与网络拓扑结构规划。探讨有线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2 模态识别与损伤定位: 基于振动数据的模态分析技术(如频域分解法、随机子空间识别法)。如何通过模态参数(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的变化来识别和定位结构损伤。 3.3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在SHM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支持向量机(SVM)或深度学习模型(LSTM)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建立基于状态的预警阈值。 第四章 高级无损检测(NDT)技术在评估中的应用 4.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探查技术: 详细阐述地质雷达(GPR)原理、数据解释与保护层厚度、钢筋定位的精度控制。介绍超声波回弹综合法(UPV-SCH)在评估混凝土强度和内部缺陷(空洞、密实度)中的操作流程。 4.2 钢结构腐蚀与疲劳评估: 超声波相控阵技术(PAUT)在焊缝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磁粉检测(MT)和渗透检测(PT)在表面缺陷识别中的规范要求。 4.3 纤维光学传感器与分布式传感技术: 分布式光纤传感(DTS/DAS)技术在监测桥梁、大坝结构温度、应变沿线分布上的优势与数据解读。 --- 第三部分 极端荷载与特殊结构评估 本部分深入探讨结构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地震、火灾、爆炸以及超高层/复杂结构的专门评估方法。 第五章 抗震评估与基于性能的减灾策略 5.1 场地反应分析与近断层效应模拟: 土体液化潜力评估方法。如何根据场地类别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反应谱或时程记录)。 5.2 非线性动力分析(NDA): 介绍纤维模型、宏观单元模型在OpenSees、SAP2000等软件中的应用。如何通过迭代分析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损伤状态。 5.3 隔震与消能减震结构的评估方法: 隔震支座(如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测试与设计参数校核。粘滞阻尼器和屈服连接件的非线性行为建模与评估。 第六章 火灾、爆炸与极端环境下的结构响应 6.1 结构火灾影响分析: 火灾荷载与升温速率曲线的确定。解析钢材、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材料本构关系变化,以及截面承载力随温度变化的衰减规律。 6.2 冲击与爆炸荷载的快速评估: 介绍简化的等效静力法(如TNT当量法)与复杂的气体动力学耦合分析(ALE方法)。侧重于保护性结构(如地下设施)的抗爆设计校核。 6.3 特殊结构(如超高层、大跨结构)的评估挑战: 风致振动、行波效应(Thermal Effect)、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敏感性分析。 --- 第四部分 风险管理、评估报告与决策支持 本部分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决策,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七章 结构风险量化与经济损失评估 7.1 结构风险矩阵的构建: 将“发生概率”与“后果严重度”结合,建立定性与定量的风险矩阵。 7.2 概率风险评估(PRA)的步骤: 故障树分析(FTA)与事件树分析(ETA)在识别系统级故障路径中的应用。 7.3 结构寿命周期成本(LCC)分析: 评估维修、加固、更换决策的经济合理性。如何将风险成本纳入LCC模型,指导最佳的维护策略选择。 第八章 评估报告的编制与加固决策支持 8.1 结构评估报告的法定要求与逻辑结构: 详细阐述一份合格评估报告必须包含的关键要素:勘察记录、检测数据、分析模型、损伤判定、结论与建议。 8.2 加固技术选择的决策流程: 基于评估结果,系统对比“增大截面”、“外部粘钢/粘碳纤维”、“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转换”等加固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施工难度与经济性。 8.3 风险沟通与利益相关者管理: 如何向业主、监管部门清晰、准确地传达评估结果和潜在风险,确保加固改造决策的顺利实施。 --- 本书特色: 案例驱动: 结合国内外重大结构工程案例(如:某既有桥梁的疲劳评估、某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性能复核),深度剖析问题解决路径。 工具导向: 不仅介绍理论,更侧重于主流工程软件(如ETABS, Midas Civil, ABAQUS)中的参数设置和后处理方法。 前沿视野: 融入了结构韧性(Resilience)、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在未来结构管理中的概念框架。 目标读者: 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建筑安全监管部门人员、专业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坦率地说,不太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我本以为作为一本“汇编”,它应该会提供一个清晰的结构,将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类和逻辑梳理,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但实际情况是,内容显得有些零散和冗余,很多段落之间的衔接非常生硬,读起来像是一份份独立的技术文件被强行拼凑在一起。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理解某些测试程序的底层逻辑,但书中过多地依赖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却缺乏足够详尽的图示和实例分析来辅助理解。比如,对于某种粘度测试的标准操作流程,文字描述得非常枯燥,如果能配上一张清晰的实验装置图,或者一个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故障排除指南,阅读体验一定会大大提升。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已经熟稔于此道的工程师准备的“内部 SOP”,而非一本面向更广泛技术读者的学习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通用卷”的定位让我对它的包容性寄予厚望,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涂料颜料分散性和稳定性的通用测试规范。例如,如何客观地评估颜料团聚的程度,或者如何量化不同研磨工艺对最终涂膜光学性能的影响。这些都是影响涂料最终色彩表现和储存稳定性的核心问题。遗憾的是,书中关于色度学和颗粒分析的章节显得非常简略,似乎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几种传统方法,却没有深入探讨当前广泛使用的光谱光度计或粒度分析仪在涂料行业的应用标准和数据解释。对于色彩敏感度极高的行业(如汽车或高端包装),缺乏对这些精密仪器的标准操作指南,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它似乎更关注的是涂料成膜后的宏观性能,而忽略了微观结构对这些性能的决定性影响。

评分

从一个应用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我对这本书中对材料性能评估的广度感到困惑。我主要关注的是涂层耐久性和户外应用的表现,比如耐候性、耐腐蚀性和附着力这些关键指标。我原本期望书中能详细阐述不同环境模拟试验箱的校准要求、长期数据采集的统计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试验结果来预测涂料在实际工况下的寿命。然而,书中对这些高级别分析的篇幅明显不足,更多的是对基本物理性能(如干燥时间、比重)的机械性罗列。这使得我很难将书中的测试结果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控制标准有效挂钩。我需要的是一套能帮助我优化配方、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工具箱”,而不是仅仅记录如何进行基础测量的说明书。这本汇编在深度和广度上,似乎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标准汇编”的高度。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涂料与颜料标准汇编:涂料试验方法(通用卷)》的书,但坦白说,看完之后我有些失望。我本来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色彩理论、颜料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涂料在环保和性能上的最新突破。书的标题听起来非常专业且涵盖广泛,让人以为能一窥涂料行业的全貌,从基础的原材料到复杂的应用技术都能找到答案。然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那些极为细致、偏向实验室操作的“如何做”的流程,对于“为什么”以及“未来趋势”的探讨却显得力不从心。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型的生物基涂料或者功能性涂料(比如自修复、抗菌涂料)的测试标准是怎样的,但这本书里对此类前沿内容几乎没有提及,感觉像是一本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参考手册。对于一个希望了解行业发展方向的设计师或采购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更新速度显然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希望它能作为我建立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权威参考源。一本好的标准汇编应当是各方都能引用的“圣经”,其权威性建立在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重复性上。然而,在通读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关键测试方法引用的标准编号显得陈旧,有些标准似乎已经被更新或取代。这让我对整本书的“时效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在一个技术迭代如此之快的行业,如果参考的标准本身就已经过时,那么依据这些标准进行的任何测试结果都可能在行业内被视为无效或不合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套与最新国际或国家标准接轨的、经过严格验证的测试方法集,而不是一个可能需要读者自行去“考古”验证其有效性的文件汇编。因此,对于需要确保产品符合最新行业规范的质量经理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