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希祖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74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982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總檔案庫籌設國史館議、國民政府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組織大綱、改國史館為國史院議、史官名稱議、駁宋書晋制著作佐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說、史閣考、駁史通元魏著作局及修史局說等。

作者简介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又作遏先、迪先,浙江海盐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藏书家。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研习历史;期间,师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为“章门五王”之一。1909年归国,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浙江嘉兴二中、嘉兴中学教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长、中国史学会主席、明清史料编刊委员会委员、《广东通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干事、考试院考选委员会考选委员等职。

内页插图

目录

中國史學通論
自序
中國史學之起源
一 史字之本誼
二 有文字而後有記載之史
三 再論書記官之史
四 未有文字以前之紀載
五 再論追記偽託之史
六 論歷史之萌芽上
七 歷史之萌芽下
中國史學之派別
一 編年史
二 國別史
三 傅記
四 政治史與文化史
五 正史
六 紀事本末
附 錄
太史公解
漢十二世著紀考
臣瓚姓氏考
漢唐宋起居注考
蕭梁舊史考
十六國舊史考
蜀王本紀考
西夏史籍考

史館論議

史館論議卷一 上篇
建立總檔案庫籌設國史館議
國民政府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組織大綱
改國史館為國史院議
史官名稱議
駁宋書晋制著作佐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說
史閣考
駁史通元魏著作局及修史局說
史館論議卷二 下篇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序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一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二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三
史館論議卷三 附錄
廣東通志略例
廣東通志總目
廣東通志總目說明書
史館論議跋
朱遏先先生行狀
出版後記

精彩书摘

三 再论书记官之史
上言文字起于黄帝,则黄帝以前,既为结绳之世,文字未生,仓颉何由得为黄帝史官?曰:结绳以记事,则结绳之记事者,亦得追称为史官。惟此史官,为书记官,非历史官。必须严为分别,不可混淆。或谓《说文》序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其后云者,似指仓颉之后。史字从又从中,为相益之字,仓颉时似未有史字,何得称为史官?
曰:伏牺既能画卦,即能重卦(王弼说),仓颉既能造文,即能重文。韩非子云:“仓颉造字,背厶为公。”公从八(八有背谊)从厶(私之本字),安见仓颉时无史字乎?假使未造史字,后世亦得追称。
书记官称史,不尽上古如此。《周官,太宰》: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十二人。”注曰:“史,掌书者。”其它各职皆有府史、胥徒。《大宰》又有“女史八人”。注曰:“女史,女奴晓书者。”《宰夫》“史,掌官书以赞治”。注曰:“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周官之五史(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大氐皆马掌管册籍起文书草之人,无为历史官者,惟五史如后世之秘书及秘书长,为高等之书记(说详后);府史之史,则为下级书记耳。《说文》序云,汉兴,《尉律》:“学僮十七以上,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郡移大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有佐史;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皆有长史。《续汉书,百官志》,自三公以下至郡国县道,各有掾史(分掾属与令史。令史各典曹文书。郡国县道,又有书佐);三公亦有长史,又有记室令史。案:佐史、掾史之史,皆书记官,即《尉律》所课者;长史,即后世之秘书长;记室令史,则秘书也。
历史之作,必起于图书荟萃之地。古者图书荟萃之区,必首推太史,《吕氏春秋,先识篇》云:“夏太史终古,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案:疑太史之误)向挚,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亦以其图法归周。”《周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其属小史掌邦国之志。《左》昭二年传,晋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司马迁自叙:“汉兴,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故历史之记载,必萌芽于太史。然其初之所作,仅记述一时一代之政典礼仪,与夫辨世系及昭穆而已。如《尚书》、《仪礼》、《周官》、谱牒等皆是。凡此记载,正名定分,仅足称为史料,未足僭名历史;盖因果之关系,时间之观念,为历史最粗浅之条件,且尚未明也。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五四运动前后,朱希祖常为《新青年》和《晨报》副刊撰稿。191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其间积极参与推行白话文。1920年,联合北大六教授上书教育部,要求推行新式标点,中国新式标点自此始。是年底,和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为北大接收历史博物馆残存内阁大库档案1502麻袋,于研究所国学门设明清档案整理会,拟定整理办法,领导史学系学生整理研究。1923年夏,应陕西督军刘镇华之请,入关中讲学,摹拓汉唐石刻。1926年夏,改任清华、辅仁两大学教授。1928年重返北大,任史学系主任,并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30年入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员。1932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长,先后撰写《南明之国本与政权》、《南明广州殉国诸王考》、《中国最初经营台湾考》、《屈大均传》、《明广东东林党传》等数十篇论文,成为研究南明史的权威。1934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同年任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教学之余,与其子朱偰对南京古迹实地调查,写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等专著,为研究南京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石。1935年、1936年任高等考试典试委员。1938年随校西迁,在四川7年中,先后撰成《伪楚录辑补》、《伪齐录校补》等书,以隐刺伪满和汪伪政权。1940年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干事,不久即辞国史馆职;3月,由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改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后兼任考试院公职候选人检核委员会主任。1944年7月因肺气肿病发,逝于重庆。

评分

   章太炎讲说文,不避孔圣人的讳,也不避纲常人伦的讳,天马行空,洋洋洒洒。许寿裳回忆说:“太炎师据段玉裁的《说文注》,引证渊博,新谊甚富,间杂诙谐,令人无倦,亘四小时而无休息,我们听讲虽不得一年,而受益则甚大。”

评分

以前读鲁迅,他在《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里摇头道:“前去听讲,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自谦哪。鲁迅在杂文《忽然想到(八)》里还记得“《说文》中‘淦’字是‘船底漏水的意思””;在小说《在钟楼上》还提到:“记得(太炎)先生在日本给我们讲文字学时,曾说《山海经》上‘其州在尾’的‘州’,是女性的生殖器。”

评分

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

评分

友好门生曾编印《文史杂志》专号,介绍其生平。

评分

五四运动前后,朱希祖常为《新青年》和《晨报》副刊撰稿。191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其间积极参与推行白话文。1920年,联合北大六教授上书教育部,要求推行新式标点,中国新式标点自此始。是年底,和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为北大接收历史博物馆残存内阁大库档案1502麻袋,于研究所国学门设明清档案整理会,拟定整理办法,领导史学系学生整理研究。1923年夏,应陕西督军刘镇华之请,入关中讲学,摹拓汉唐石刻。1926年夏,改任清华、辅仁两大学教授。1928年重返北大,任史学系主任,并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30年入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员。1932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长,先后撰写《南明之国本与政权》、《南明广州殉国诸王考》、《中国最初经营台湾考》、《屈大均传》、《明广东东林党传》等数十篇论文,成为研究南明史的权威。1934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同年任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教学之余,与其子朱偰对南京古迹实地调查,写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等专著,为研究南京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石。1935年、1936年任高等考试典试委员。1938年随校西迁,在四川7年中,先后撰成《伪楚录辑补》、《伪齐录校补》等书,以隐刺伪满和汪伪政权。1940年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干事,不久即辞国史馆职;3月,由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改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后兼任考试院公职候选人检核委员会主任。1944年7月因肺气肿病发,逝于重庆。

评分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

评分

在书店看到的,是卖原价,这里还算便宜。。朱希祖先生的著作

评分

商品很好,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