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新聞與傳播學譯庫·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 [The Alphabet Effect:A Media Ecolog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king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復旦新聞與傳播學譯庫·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 [The Alphabet Effect:A Media Ecolog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king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加拿大] 羅伯特·洛根(Robert K.Logan) 著,吳信訓 編,何道寬 譯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媒介生態學
  • 文化研究
  • 西方文明
  • 文字史
  • 拼音文字
  • 媒介與社會
  • 復旦大學齣版社
  • 翻譯作品
  • 曆史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90902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10976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復旦學術精品
外文名稱:The Alphabet Effect:A Media Ecolog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king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為什麼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歐而不是中國或其他文明?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謎。為迴答這一難題,羅伯特·洛根耗費數十年心血寫就此書。
洛根開宗明義:字母錶乃發明之母。與中國象形文字不同的是,字母錶和拼音文字培育瞭西方人分析和邏輯的抽象能力,西方文化中的獨有特徵一一典章化法律、一神教、抽象科學、邏輯和個人主義一一也與此息息相關。
《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用宏富的材料、嚴密的邏輯、清晰的語言極具說服力地展現瞭這一宏大主題。作為媒介環境學者和物理學傢,洛根所呈現齣的廣闊視野和深刻洞見,在《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中體現得淋灕
盡緻。

作者簡介

羅伯特·洛根(Robert K.Logan,1939-),加拿大物理學傢、傳播學傢,從事跨學科研究,是麥剋盧漢思想圈子的核心成員、媒介環境學派第二代代錶人物。著有《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第六語言:學會在互聯網時代生存》、《心靈的延伸,語言、心靈和文化的濫觴》、《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剋盧漢》等。《第六語言》2000年獲媒介環境學會蘇珊,朗格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譯者代序
洛根中文版序
作者前言(2004年第二版)

1 字母錶乃發明之母
1.1 作為拼音代碼的字母錶
1.2 初步的假說
1.3 三個傳播時代

2 文字的濫觴
2.1 符木
2.2 記賬的符物
2.3 符物係統的認知衝擊
2.4 復雜符物、封套和印痕語標
2.5 為數字和文字鋪路
2.6 文字和抽象數字的齣現
2.7 刻劃語標的分叉
2.8 兩河流域文字的濫觴

3 拼音文字的起源:發明之母的發明
3.1 埃及文字
3.2 字母錶的到來
3.3 字母錶的傳播
3.4 元音進入拼音字母錶
3.5 從腓尼基字母錶嚮希臘字母錶遷移的斷代
3.6 西裏爾字母錶
3.7 如尼字母錶和歐甘字母錶

4 非西方文字
4.1 中國文字
4.2 朝鮮文字
4.3 日本文字
4.4 中美洲文字

5 中國文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比較及其對文化模式的影響
5.1 文字對思想和文化的影響
5.2 漢字與拼音文字的比較
5.3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比較
5.4 中國的法律
5.5 中國的科學
5.6 文字係統的影響
5.7 字母錶對女神:文字對形象

6 腓尼基文字的發展與兩河流域的法典
6.1 兩河流域的早期政治史和文化史
6.2 文字的發展與文明的開化
6.3 兩河流域的文字與文明
6.4 科學的濫觴
6.5 典章化的法律

7 字母錶、一神教和希伯來人,創製《聖經》的民族
7.1 希伯來文字
7.2 摩西的貢獻
7.3 一神教的濫觴
7.4 成文法
7.5 摩西的上帝觀
7.6 字母錶與希伯來曆史
7.7 文字對希伯來政治組織的影響

8 拼音文字與希臘科學和邏輯的起源
9 拼音文字對希臘精神的影響
10 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的世界帝國
11 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文化
12 計數符號和“零”的奧秘
13 中世紀與字母錶文化的迴歸
14 印刷機:提升字母錶的功能
15 印刷術、字母錶與科學
16 印刷機的社會文化影響
17 電力信息時代語境下的拼音字母錶
18 知識電力時代語境下的拼音字母錶

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精彩書摘

第2章 文字的濫觴
為瞭研究迦南人大約在公元前兩韆紀發明的字母錶的源頭,我們必須考察,在此之前約1500年蘇美爾人如何發明文字。幾種文字係統在四種文化裏獨自形成,這四種文化是:埃及、中國、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一莫亨佐一達羅文化(Harappa-Mohenjo-Daro)和中美洲文化(Diringer,1948;Driver,1976;Gelb,1963;Naveh,1982)。他們的發明不同於蘇美爾人遵循的環境。世界的其他文字係統包括拼音文字都由這五種文字演繹而來,或直接或間接,或藉用或修改。當西班牙徵服者16世紀到來時,中美洲文字僅有400年的曆史;據信,這種文字尚未超越象形/會意文字階段。印度河流域的文字至今尚未破解;消亡之前,它顯然是象形文字和音節文字的混閤體。和中美洲的文字一樣,這種文字進入瞭死鬍同。現代印度的文字係統不是哈拉帕文字的衍生物,而是阿拉姆語的衍生物,阿拉姆語是原始迦南一閃米特字母錶的直係後裔,是在埃及文字的影響下産生的。中國的文字係統自誕生以來基本未變,現在仍然是純語標文字。一些東方文字派生於中國漢字(如日文),用漢字和音節符號的混閤體。唯一例外是韓文,其基礎是1443年發明的拼音字母錶,但韓文也用一些漢字。
埃及文字經曆瞭最戲劇性的變化,起初的象形文字衍生齣音節元素,繼之齣現24個單輔音符號,這些符號相當於字母錶的功能,用來錶示專有名詞和少量的語詞,最終導引齣完全拼音化的希臘字母錶,一切歐洲字母錶都從希臘字母錶衍生而來。蘇美爾文字和埃及文字是兩個獨立發展的係統,但一個可能性是存在的:文字的思想是從蘇美爾人遷移到埃及人的。一些類似的猜測認為,中國人也藉用瞭蘇美爾人的思想,但他們開發瞭自己獨特的文字係統。
在此,我們將注意力轉嚮兩河流域文字的發明,這裏的文字從此前的符木(tally)計數法和泥版記賬符物衍生而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文字並非從講故事演繹而來,也不是齣於保存口傳故事和傳說的需要,而是齣於計數以及記錄商業交易的需要。文字記錄始於量化數據而不是質化數據。“文字不是刻意為之的發明,而是強烈私有財産觀念偶然産生的副産品。”(Speises,1960)這不足為奇,因為數量信息記憶之睏難遠遠超過語言信息。相比而言,記憶有敘事情節的故事、多種多樣的人物或性格比較容易,記憶一套數字要睏難得多。
……

前言/序言


《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 作者: [原書作者姓名] 譯者: [譯者姓名]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係列: 復旦新聞與傳播學譯庫 引言 在人類文明浩瀚的長河中,文字的誕生無疑是劃時代的裏程碑。它承載著知識的傳播,記錄著曆史的變遷,塑造著思想的形態。然而,我們往往關注文字記錄的內容本身,卻鮮少深入探究文字係統的特質——尤其是字母文字——對人類認知、社會結構乃至於文明進程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邁剋爾·喬舒亞·埃裏剋森(Marshall McLuhan)的弟子、媒體生態學的重要學者[原書作者姓名]在《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一書中,便將目光投嚮瞭這個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議題。本書並非一部梳理西方文明史的百科全書,也不是對具體曆史事件的細緻解讀。它是一項宏大的智識探索,旨在揭示拼音字母文字這一獨特的書寫係統,如何在潛移默化中重塑瞭西方文明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嚮、社會組織乃至其在全球的擴張與影響。 核心論點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拼音字母文字的抽象性、綫性和序列性特徵,與早期西方文明的哲學思辨、科學探究、法律體係以及宗教觀念等,形成瞭一種相互塑造、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這種關係並非簡單的“內容決定形式”或“形式決定內容”,而是一種復雜的媒體生態學互動。作者認為,字母錶作為一種“冷媒體”,促使接受者主動參與到意義的構建過程中,從而培養瞭批判性思維和抽象邏輯能力。這種能力,又反過來推動瞭西方文明在理性主義、個體主義、科學實證等方麵的獨特發展。 第一部分:字母錶的基因——拼音文字的本質與影響 本書的開篇,作者並未直接切入西方文明的宏大敘事,而是深入剖析瞭拼音字母文字本身的特質。與象形文字、錶意文字不同,拼音字母文字將聲音(音素)與符號(字母)進行對應。這種對應是抽象的、任意的,而非直接的模擬。這一看似簡單的機製,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抽象與分解: 字母錶將語言分解成最小的語音單位,再用符號一一對應。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高度抽象化的思維活動。它要求使用者具備將連續的語音流剝離、識彆並符號化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培養邏輯分析和理性推理的基礎。作者將其比喻為“解碼的藝術”,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主動的、認知上的重構。 綫性與序列: 字母是按照特定的順序排列成單詞,單詞組成句子,句子構成篇章。這種綫性的呈現方式,強化瞭時間感和因果關係的概念。事物的發生發展被置於一個可追蹤的時間軸上,這為邏輯推理、曆史敘事和科學實驗中的時間序列分析提供瞭天然的框架。與此相對,一些非綫性敘事的文化,其時間觀和邏輯結構可能與西方截然不同。 “冷媒體”的互動性: 藉用麥剋盧漢的“冷媒體”與“熱媒體”理論,作者將字母錶歸類為“冷媒體”。冷媒體需要受眾主動參與,填充空白,做齣聯想和推斷。相較於“熱媒體”(如廣播、電視)所提供的完整信息,字母錶閱讀者的參與度更高,思維更活躍,批判性也因此被激發。這種主動參與的特質,對於培養獨立思考和質疑精神至關重要。 普適性與易學性(相對而言): 字母錶所代錶的語音單位相對有限,使得學習字母錶相對容易。這種相對的易學性,使得知識的傳播和普及成為可能,為早期西方社會的知識傳播打下瞭基礎。盡管學習任何文字係統都需要付齣努力,但字母錶的原理使其在跨語言、跨文化的傳播中展現齣強大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思想的胚胎——字母錶如何塑造西方思維 在奠定瞭字母錶特質的理論基礎後,作者開始探討這些特質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西方文明的核心思維模式。 理性主義與抽象邏輯: 字母錶對語音的抽象化處理,為西方哲學中對抽象概念和普遍真理的追求提供瞭載體。從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邏輯學,到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思辨,再到近代科學的公理化體係,無不體現瞭對抽象邏輯和理性推理的重視。字母錶提供的清晰、綫性的錶達方式,使得復雜邏輯鏈條得以呈現和分析,從而推動瞭科學方法的建立和發展。 個體主義與自我意識: 字母錶閱讀者需要獨立完成“解碼”過程,這種內在的、個人的認知體驗,與強調個體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西方個體主義思潮不謀而閤。閱讀私人信件、日記、法律文件,都強調個體的身份和責任。作者認為,字母錶的綫性敘事,也使得個體的生命曆程和經驗得以被單獨梳理和反思,進一步強化瞭自我意識。 法律與契約精神: 精確、綫性的法律條文,是字母錶得以充分發揮其優勢的領域。法律文本的嚴謹性、無歧義性(理論上)對於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利至關重要。字母錶所提供的精確符號和綫性排列,使得法律得以被清晰地記錄、解釋和執行,構成瞭西方契約精神的基礎。 kontrak,本質上是對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清晰界定,而這需要一種能夠精確錶達復雜關係的符號係統。 宗教與神學: 基督教作為西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神學體係的構建也與字母錶密不可分。神聖文本(聖經)的解讀、注釋和傳播,依賴於字母錶提供的穩定載體。神學辯論中的邏輯推理和概念區分,也受益於字母錶帶來的清晰錶達能力。作者指齣,對文本的“字麵意義”和“精神意義”的區分,以及對教義的嚴格解釋,都與字母錶所培養的精確性和邏輯性有關。 第三部分:文明的擴張——字母錶與西方世界的全球影響 在分析瞭字母錶對西方內部思維的塑造之後,作者進一步探討瞭這種“字母錶效應”如何成為西方文明在全球擴張過程中的重要推手。 殖民主義與行政管理: 殖民擴張需要高效的行政管理體係,這依賴於標準化的法律、指令和記錄。字母錶為這種大規模、係統性的信息記錄和傳播提供瞭便利。殖民地的地圖繪製、資源統計、人口普查、法律製度的移植,都離不開字母錶作為基礎。 科學技術的傳播與發展: 科學知識的積纍和傳播是西方文明在全球取得優勢的關鍵。科學論文、專利、技術手冊等,都以字母錶為載體。字母錶的普適性使得科學理念得以跨越地域和語言的界限進行傳播,推動瞭全球科學的協同發展。 貿易與全球化: 商業閤同、金融文件、航海圖紙等,都是字母錶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字母錶所帶來的精確性、標準化和易於理解性,極大地促進瞭全球範圍內的商業往來和資本流動,為全球化的形成奠定瞭物質基礎。 文化霸權與話語權: 字母錶所承載的西方價值觀、思想體係,通過教育、媒體、齣版等多種途徑傳播到世界各地,形成瞭一種文化上的滲透和影響。作者認為,這種文化傳播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益於字母錶的特質。 結論 《字母錶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並非對西方文明簡單地歌頌或批判。它是一次深刻的媒介考古學式的探索,旨在揭示一種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符號係統——拼音字母文字——在塑造人類認知模式、思維結構乃至於文明進程中所扮演的獨特且關鍵的角色。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呈現瞭一個引人入勝的視角:字母錶不僅僅是記錄語言的工具,更是一種強大的“媒體”,它以其抽象、綫性、互動的特質,深刻地影響瞭西方文明的基因,並在全球舞颱上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 本書提醒我們,在理解人類曆史和文明的演進時,不能僅僅關注“說瞭什麼”和“做瞭什麼”,更要深入探究“如何說”和“如何記錄”的媒介載體本身。通過理解字母錶的“效應”,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方文明的獨特性,也能更好地反思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聯係。這本書為新聞與傳播學領域的讀者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也為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與互動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框架。它是一次關於文字力量的深度透視,一次關於文明根源的深刻追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社會文化變遷的讀者,我對這類跨學科的研究抱有極大的熱情。這本書的理論框架似乎很紮實,它不是簡單地將拼音文字視為一種中性的記錄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一種主動的“媒介”,影響瞭思維方式的形成。我特彆關注它如何處理從口頭文化到書麵文化的過渡,以及這種過渡如何催生瞭西方理性主義、綫性邏輯這些標誌性的思維特質。這種深入到符號層麵的分析,往往能揭示齣許多隱藏在曆史敘事之下的深層動力。如果作者能夠成功地論證字母係統在信息編碼效率和認知負荷上的獨特優勢,並將其與西方哲學、科學發展的路徑緊密聯係起來,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解碼”方式,來理解我們今日所處的文化環境。

評分

從裝幀的質感到排版的疏密有緻,這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穩且耐讀的。我傾嚮於那些能夠提供“智識上的震撼”的作品,那種讀完後會讓你對日常事物産生全新觀察角度的體驗。這本書似乎承諾的就是這種體驗——通過迴歸到最基礎的符號係統,來重構我們對西方曆史進程的理解。我猜想,作者在處理‘字母’這個看似微小的單元時,一定付齣瞭極大的心血去挖掘其在權力結構、知識傳播乃至意識形態構建中的作用。我期待的不是一本講述曆史事件的書,而是一本關於“曆史如何被書寫”的書,一本關於思維工具箱的書。如果它能成功地引導讀者跳齣既有的思維定式,去審視字母文字背後的深層邏輯,那麼它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深邃的藍與簡潔的白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人立刻聯想到學術的嚴謹與思想的深邃。我拿起它,首先被書名中“字母錶效應”這個概念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個語言學上的探討,更像是一個宏大的曆史敘事視角,讓人不禁思考,我們日常使用的文字符號,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文明的軌跡。尤其提到“西方文明”這個宏大的命題,感覺作者並非在做簡單的曆史梳理,而是試圖挖掘齣一種更底層的、關於媒介和認知結構的變化,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總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文明的基石,就必須迴到它最基礎的錶達工具上去審視,這本書似乎正指嚮瞭這個核心問題,那種將媒介生態置於文明演進中心位置的嘗試,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且令人興奮的。

評分

老實說,我對這類探討“媒介生態”的著作總是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樂觀態度。因為要將一種媒介形態與一個龐大文明的興衰畫上等號,難度係數極高,很容易陷入過度簡化的陷阱。我更期待的是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展現齣的細緻入微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宏大敘事。例如,它是否能清晰地展示字母錶如何促進瞭法律的標準化、商業契約的普及,乃至個人主體性的覺醒?如果能將這種抽象的“效應”落實到具體的社會實踐層麵,讓讀者能夠真切感受到“字母如何改變瞭生活”,那麼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可讀性就會大大提升。我希望它能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曆史的肌理,而不是像一把大錘,敲打齣模糊的輪廓。

評分

我最近在思考,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們對於自身文化身份的構建是否依然依賴於我們所使用的書寫係統。這本書的齣現,似乎正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參照係來反思這一點。如果西方文明的根基在於其拼音文字所塑造的特定認知模式,那麼在麵對日益復雜的數字媒介和非綫性信息流時,這種根基是否依然穩固?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這種“變遷”與“不變”之間的張力的。書名中的“譯庫”二字也暗示瞭這本書可能涉及跨文化傳播的視角,這對於理解當下的文化對話與誤解,無疑具有現實意義。我希望它能引發我們對自身媒介環境的警醒,意識到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工具,其實蘊含著巨大的塑造力。

評分

很好,不錯哦、、、

評分

文字對思想G和文化的影I響

評分

l符l物係統的認知衝擊

評分

O6.5

評分

7.5G

評分

2.5

評分

烤焙:烤箱中上層,210度,12分鍾左右。

評分

O6.5

評分

對於李約瑟問題有新的解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