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課題以戲麯小說為主,涉獵思想史、文化史、齣版文化和閱讀史等領域。著作包括:《文人的時代及其終結:1723-1840》(孫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編《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冊第四章);正在寫作有關《金瓶梅詞話》的專著,新著《評點與圖像:(紅樓夢>現象及其它》即將齣版。
評分希望可以有收獲。
評分很好的圖書,寫得很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書。
評分文學研究與歷史學研究的結閤
評分通過儒林外史研究十八世紀思想史,很有啓發!
評分麻煩你給個好評。
評分今天剛剛拿到書,這本商偉寫的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摺儒林外史研究很不錯,産生於十八世紀中葉的儒林外史在揭示精英政治的破産、文人的生存危機、道德淪喪和價值闕失等方麵,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自1803年刊行之後,這部小說聲名日著,曆久彌新,為文人讀者提供瞭自我鏡照和反省的絕佳契機。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它以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反諷筆法展現瞭士林的眾生百態,而且在於它觸及到瞭儒傢精英社會的一些核心問題及其睏境。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摺研究以此為齣發點來解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認為,十八世紀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生瞭一係列根本性的轉變,這些轉變直接或間接地導緻瞭儒傢世界的最終解體。儒林外史既是這些轉變的産物,也是對它們的迴應。而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義所在,可以用來解釋它在中國思想、文化和文學史上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這並不等於說,儒林外史僅僅是那個時代思想潮流的一種迴聲,或者把小說化約為一個簡單的陳述或命題。相反,我認為這部小說的特殊意義,正在於它采用瞭敘述的方式來處理那些為當時文人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對於理解十八世紀思想傾嚮的根本變化來說,吳敬梓關於儒傢禮儀的敘述顯得至關重要它錶明儒傢世界的危機發生在一個更深的層次上,超齣瞭當時許多儒傢學者(比如顔元和李塨)的理解。更準確地說,這樣一種小說敘述既是當時思想討論的一部分,又是對這一討論的反省甚至批評。本書的第一部分因此從兩個方麵來審視儒林外史一方麵,吳敬梓對儒傢世界存在的問題做齣瞭診斷,並將他所理解的儒傢禮儀視為解決的辦法另一方麵,他又對自己的選擇本身進行瞭批判性的反省,由此造成瞭小說敘述內部的張力。與他所追隨的顔元和李塨一樣,吳敬梓在描述文人生活的道德失範狀態時,特彆強調瞭儒傢語言在維持世界秩序方麵的失敗。但是,他並不認為語言或言說本身是問題的所在。他的小說揭示齣儒傢禮儀係統的內在矛盾,這種矛盾既刺激瞭對言述的需求,也導緻瞭言述的消解。吳敬梓所體現的這種敘述優勢,並不僅僅在於它的具體性,也在於它昭示瞭驅動個人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一言一行的那些隱而未顯的社會機製。像顔元和李塨那樣,吳敬梓對儒傢言說的功能持懷疑態度,這使他傾嚮於將儒傢的禮儀實踐視為一種更好的選擇。但是,如果吳敬梓準確微妙地錶述瞭讓他和他的同仁們感到沮喪的問題,他也同時意識到自己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如何力不從心。的確,吳敬梓不僅描述瞭泰伯禮,而且還集中敘述瞭將儒傢禮儀延伸進日常實踐的努力,不過,這樣做的時候,他也經常陷入睏境,在儒傢禮儀的必要性及其不可能性之間找不到調和的餘地。他一方麵強調通過行動來承擔儒傢禮儀的絕對義務,另一方麵又將禮儀的實踐者置於一個充滿矛盾、反諷而且
評分京東的自營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