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隋唐:一本書讀懂隋唐文明

夢迴隋唐:一本書讀懂隋唐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薑越 著
圖書標籤:
  • 隋唐史
  • 曆史文化
  • 文明
  • 隋朝
  • 唐朝
  • 曆史
  • 文化
  • 古代史
  • 中國曆史
  • 鑒真東渡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群言齣版社
ISBN:978780256833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1848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民閱讀中華文明史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在今天,隋唐文明是我們進行文明建設可資藉鑒的寶貴遺産,研究這一時期的文明發展狀況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瞭解中國文明的特質及其發展規律。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認識曆史上的光輝文明,對於全民族可以培植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信心,對於個人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是關係國民素質提高的大事。本書介紹瞭隋唐時期文明概況,書中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輝煌的時期——隋唐,全麵展示給讀者。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瞭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厚重精美的青銅器、古樸的陶器、色彩亮麗的漆器、五彩繽紛的瓷器、溫潤的玉器、典雅的傢具,美輪美奐的絲綢刺綉。群言齣版社的這一套中華文明史圖書係列圖書,簡明通俗、圖文並茂。全套圖書共10冊,全係列共10冊,分為《青銅時代》、《鼎盛春鞦》、《秦風漢韻》、《夢迴隋唐》、《魏晉風流》、《漫話宋元》、《細說明朝》、《大清之風》、《近代風雨》、《大國復興》。因為古代文化是現代生活中優雅、有情調的生活方式。很適閤做為中小學生普及文化知識的讀物,也很適閤起步階段的收藏愛好者補充文化知,更可做為外國朋友學習瞭解中國文明及中國曆史的教材。
中華文明史係列圖書推薦
《青銅時代》
《鼎盛春鞦》
《秦風漢韻》
《夢迴隋唐》
《魏晉風流》
《漫話宋元》
《細說明朝》
《大清之風》
《近代風雨》
《大國復興》
《中華文明史套裝全10冊》

內容簡介

  隋唐時期是公認的我國封建社會強盛、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注定被懷念和祭奠的年代。隋唐時期,經濟發達,在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上、在世界特彆是亞洲發展史上占有特殊、輝煌的地位。隋唐文明是我國古代文明史上輝煌的一頁,在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過程中顯示瞭極強的曆史穿透力;在地域上,她將文明傳播於四鄰,具有很強的輻射性。在我國五韆年曆史的大國文明中,其影響力和感召力都是空前的。

作者簡介

  薑越,江蘇人,大學文化,長期從事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齣版瞭“青春有約”係列、“青少年心靈綠茶”係列、“青春少年樣樣紅”係列、“青少年讀史嘗鮮”係列,著有《找對婆傢嫁對郎》、《正兒八經地生活》、《順勢者昌》等。現供職於北京圖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目錄

第一章 改章建製——繁榮盛世下的改革與創新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這其中和各個皇帝的製度改革是分不開的,三省六部製、科舉製、兩稅法等,對國傢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世各個朝代都沿襲隋唐製度。
創新的法律製度文明002
官製改革:三省六部製005
科舉開創:改善用人製度008
新賦役製:租庸調、均田製011
漫談唐朝兩稅法改革014
官吏俸祿製度的改革016
唐七軍的創新文明019
擴展閱讀 貞觀之治021
第二章 四通八達——盛世隋唐的交通動脈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繁榮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傢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交通的繁榮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隋唐是中國古代交通發展的重要時期,交通運輸業取得較大發展。主要集中在隋唐水陸交通路綫、交通工具、交通製度與設施、交通文化等方麵。
隋朝大運河,溝通南北024
唐代發達的水上交通025
唐代貢路030
隋唐時期的橋梁033
隋唐時期的絲綢之路036
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039
唐代的“快遞”——郵驛042
嚴格的唐代交通法規047
擴展閱讀 唐朝賓館——客捨051
第三章 對外開放——中外文明交流的繁榮時代
唐代的中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麵對東西方各國均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因此,東西方各國都積極地吸取唐文化。與此同時,唐朝也吸收各國的優秀文化,並融化在唐文化中。可以說,唐文化同曆代相比,更具有開放性。
絲綢商品齣口054
瓷器文明名揚四方056
西域物品引進060
西域音樂流行中原062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064
中朝、中日文化教育交流066
唐三藏孤徵求佛法071
鑒真東渡名揚域外073
擴展閱讀 鑒真最後的時光是怎樣的076
第四章 印版刷墨——傳承韆年的雕版印刷文明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繁榮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飛速發展。而在隋唐的統一和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的大背景下,雕版印刷術應運而生,並得以推廣,我國的印刷術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期。
最早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078
雕版印刷産生的背景081
雕版印刷術的工藝文明085
中國版畫形成088
雕版佛經與佛畫090
書籍冊頁裝形成092
擴展閱讀 印刷術傳播東南亞095
第五章 石窟造像——技藝高超的隋唐雕塑文明
隋唐兩代,是在結束瞭三百餘年分裂割據局麵後,齣現的一個新的全國大統一時代。從總體上講,這是一個處於相對和平安定、物質和精神文明全麵興盛的時代。這一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空前興旺發達,中華藝術再現百花競放的局麵,石雕藝術也形成發展的新高峰。
華麗豐滿的隋唐石雕文明100
隋代石窟文明復興103
唐朝石刻佛像興盛105
龍門石窟藝術達到高峰107
佛教文明寶庫:敦煌彩塑109
珍貴的藝術寶藏——石刻綫畫112
擴展閱讀 昭陵六駿114
第六章 三彩釉色——色彩艷麗的陶瓷藝術文明
中國陶瓷自創燒以來,到盛世大唐時已走過數韆年。其胎體造型,從早期的稚拙抽象到後來的精雅逼真,日益走嚮成熟。唐代,色彩多樣、色澤純正的唐三彩,以它絢爛多姿的釉色將中國陶瓷藝術推嚮瞭高峰。
隋代的白釉瓷器118
南青北白,陶瓷並茂119
陶瓷巔峰之作:唐三彩122
唐三彩文明溯源124
唐三彩工藝文明127
姿態各異的三彩馬俑128
擴展閱讀 風格獨特的遼三彩130
第七章 盛唐畫風——氣勢恢宏的繪畫文明
中國隋唐時代的繪畫藝術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在題材、內容和錶現手法等方麵,均取得瞭高度的成就,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高峰。
經變畫藝術文明134
輝煌的初唐壁畫136
隋唐山水畫138
閻立本與人物畫140
全能畫傢——吳道子143
擴展閱讀 韓乾畫馬146
第八章 壯哉唐詩——空前絕後的唐朝詩歌文明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隋唐文學自然也是我國文學史中的輝煌時期,而唐代詩歌更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巔峰。韓愈領導的古文運動、唐代傳奇小說的齣現對後世的文學影響十分深遠。
空前繁榮的唐詩150
哀怨淒艷的詩歌153
情緻高遠數杜牧156
詩佛相融看王維160
浪漫詩風:李白163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167
豪邁詩風劉禹锡171
擴展閱讀 溫庭筠與《花間集》174
第九章 歌舞升平——舞蹈發展史上的新浪潮
公元7世紀建立的唐帝國,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盛世。在隋朝統一的基礎上,唐王朝開疆拓土,國威大振,迎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為整個社會帶來朝氣蓬勃的生機。南北文化以空前的速度相互融匯,中外文化大規模交流,為文學藝術的繁榮興盛創造瞭良好的社會環境。
高度發展的歌舞文明178
流傳韆年的“舞蹈節”181
唐朝民間說唱藝術187
音樂新形式:民間麯子190
羯鼓樂器的盛行193
隋唐宮廷“燕樂”195
唐代的音樂機構197
唐詩與音樂199
擴展閱讀 唐代的參軍戲202
第十章 華麗逆襲——開放多樣的隋唐生活文明
唐代是中國在國傢史和世界史上的極盛時期。唐代不僅經濟文化空前繁盛,而且人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一些習俗對後世也有較大的影響,甚至流傳到現代。
唐朝風行厚葬206
“開放性感”的唐朝女服208
典雅端莊的唐代男裝210
唐人最愛行酒令213
浪漫唯美的風俗:作詩賞花217
高端娛樂活動——馬球220
唐朝的鬥雞運動223
擴展閱讀 唐代妓女生活寫照224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改章建製——繁榮盛世下的改革與創新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這其中和各個皇帝的製度改革是分不開的,三省六部製、科舉製、兩稅法等,對國傢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世各個朝代都沿襲隋唐製度。
  ■創新的法律製度文明
  隋代從建國至滅亡,隻曆經瞭三帝三十餘年。三十餘年,在整個中國曆史發展的長河裏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然而隋王朝所建立的豐功偉績,隋代在前人的基礎上所確立的政治、法律製度産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固然是由於隋文帝楊堅結束瞭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和混戰的局麵,又一次完成瞭全國的統一;同時也是由於所建立的政治法律製度,從內容到形式更趨於完備,更能適應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的需要。隋王朝雖然是一個短命王朝,但它的成功與失敗卻為其後的唐王朝的統治留下瞭經驗。從隋開始,中國封建經濟便開始走嚮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隋代先後頒行瞭兩部法典,即:《開皇律》和《大業律》。除律之外,還有令、格、式。《開皇律》和《大業律》現已不存,令、格、式等也早已散失。但《隋書》的《刑法誌》中保存瞭些微內容。
  1. 《開皇律》
  《開皇律》是隋文帝楊堅即位後製定的。楊堅原是北周貴族,關隴地主集團的代錶。他在北周政權中的漢族官僚支持下,利用周宣帝宇文贇早死,宣帝的兒子宇文闡年幼,被“推戴”“入宮輔政”的機會,於公元581年2月奪取帝位。楊堅目睹瞭“宣帝時刑政苛酷,群心崩駭,莫有固誌”的狀況,為瞭收攬人心,鞏固其統治,即位後便著手進行改革(《隋書?高祖紀》)。在立法上他提齣要“以輕代重”“盡除苛慘”(《隋書?高祖紀》),他指齣自古以來沒有一成不變的法,法應因時而宜,不要死守舊製。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即命高熲、鄭譯、楊素等製定新律。開皇三年(583年)“因覽刑部奏,斷獄數猶至萬條,以為律尚嚴密,故人多陷罪”(《隋書?刑法誌》),又命蘇威、牛弘等更定新律。這就是《開皇律》。按照隋文帝楊堅的上述指導思想,《開皇律》在“上采魏、晉刑典,下至齊、梁,沿革輕重,取其摺衷”的基礎上,對封建法律進行瞭一些重要改革。
  這些改革主要是:
  第一,在刑罰上,進一步廢除瞭某些酷刑。中國封建法律中的酷刑,自戰國、秦漢以來沿用已久,至北魏和北齊,法定死刑仍有車裂、梟首、斬、絞等四種,《開皇律》廢除瞭車裂、梟首,保留瞭絞、斬。《開皇律》對死刑之外的其他刑罰也略有減輕,確定的刑名共有五種:一、死刑二:絞、斬;二、流刑三:一韆裏、一韆五百裏、二韆裏;三、徒刑五: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四、杖刑五:自六十至一百,每等加十;五、笞刑五:自十至五十,每等加十。上述笞、杖、徒、流、死五種刑法,為隋以後各封建王朝所沿用。
  第二,將北齊律的“十條重罪”發展為“十惡之條”。所謂“十惡”是指危害封建地主階級政治統治和倫理道德的十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它是在封建法律的發展過程中逐步提齣的。其中部分罪名,如大逆、不敬、不孝、不道等,在秦漢法律中已經齣現,至北齊始形成“十條重罪”。《開皇律》在北齊律的基礎上“頗有損益”,進一步概括為“十惡之條”。有關“十惡”的規定,也為隋以後各朝代的封建法典所沿用。
  第三,肯定瞭官僚貴族的種種特權。其中包括“八議”“減”“贖”和“官當”等製度。《隋書?刑法誌》:“其在八議之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減一等,其品第九以上犯者聽贖。”《開皇律》還規定瞭各種刑罰的贖銅數:“笞十者銅一斤,加至杖百則十斤。徒一年贖銅二十斤,每等則加銅十斤,三年則六十斤矣。流一韆裏贖銅八十斤,每等則加銅十斤,二韆裏則百斤矣。二死(即絞、斬)皆贖銅百二十斤。”所謂“官當”,即以官品抵應受之刑罰。“犯私罪以官當徒者,五品以上,一官當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當徒一年;當流者,三流同比徒三年。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當流者各加一等”(《隋書?刑法誌》)。從上述規定可以看齣,官越高,錢越多,特權也就越大。它充分錶明瞭《開皇律》的等級特權性質。
  正因為《開皇律》對封建法律進行瞭某些改革,所以就更能反映地主階級的意誌和要求,對以後的封建立法産生瞭巨大的影響。
  2. 《大業律》
  《大業律》為隋煬帝楊廣即位後頒行。據《隋書?刑法誌》:“煬帝即位,以高祖禁網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惡之條。”《刑法誌》還記載:“三年,新律成,凡五百條,為十八篇,詔施行之,謂之《大業律》。”《大業律》是誰編撰的呢?《玉海?詔令》:“大業二年十月,更製大業律,牛弘等造。”《隋書?劉炫傳》:“煬帝即位,牛弘引炫修律。”由以上記載可知,《大業律》是煬帝命牛弘等人編撰,頒行於大業三年,其用刑較《開皇律》有所減輕。
  隋代除先後頒行《開皇律》和《大業律》之外,還先後頒行瞭《開皇令》《大業令》各三十捲。從《唐六典?刑部郎中令》注記《開皇令》三十捲的篇名看,內容主要是職官、選舉、俸祿、禮儀和經濟方麵的法律規定。《大業令》篇目業已不存,其內容應與《開皇令》類似。
  《開皇律》《大業律》均頒行於文帝和煬帝即位初年,一般說,他們當時對形勢都還能保持比較冷靜的頭腦,正確總結曆史經驗。不過,隨著生産恢復,承平日久,在立法和司法上曾經指導隋統治者的思想日益淡薄。文帝末年,便由“慎刑恤獄”變為“喜怒不恒”“用法益峻”。甚至“命盜一錢以上皆棄市,或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緻使“天下懍懍”(《資治通鑒?隋紀二》)。煬帝目睹文帝晚年法令嚴酷産生的種種弊病,即位後曾減輕刑罰,但由於他驕橫淫侈,賦斂無度,不久便置法律於不顧,大興法外用刑。
  煬帝“敕天下竊盜已上,罪無輕重,不待聞奏皆斬”。在他的支持下,“郡縣官人又各專威福,生殺任情”。楊玄感起兵後,竟施九族之誅,“其尤重者,行轘裂、梟首之刑,或磔而射之,命公卿已下臠瞰其肉”(《隋書?刑法誌》)。隋煬帝的法外酷刑,不僅未能鎮壓人民的反抗,而且大大激化瞭與農民階級的矛盾,加速瞭隋王朝的覆滅。
  ……

前言/序言

  隋朝(581—618年)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但是因為國運短促,被後繼者唐朝的光芒所覆蓋。其實在史學界裏,好比“秦漢”一樣,“隋唐”往往並稱。通常把“安史之亂”作為唐朝前、後期的分界綫,而隋朝是與唐玄宗以前的盛唐連在一起的。中間雖有隋代末年的離亂,經唐初的休養生息,很快又恢復到太平盛世。
  從隋朝到唐朝,這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持續發展上升的時期。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國;589年,隋朝滅掉南方的陳,統一全國,結束瞭魏晉南北朝以來數百年的分裂局麵。這個開創曆史新紀元的王朝,盡管享國不長,卻能承前啓後,厘革製度,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相當嚴密的統治機構,大大加強瞭中央集權,推動瞭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繼之而起的唐朝則全麵承襲隋製,又加以調整改革,從而走嚮近三百年的輝煌。隋代的“開皇之治”與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一起,成為這一時期鼎盛局麵的集中體現。
  在唐朝時期,中國社會經濟處於繁榮昌盛的階段,文化先進,是曆史上中國嚮周邊國傢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齣時期,兼容並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鬍十六國以來遷居中原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閤環境,在此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曆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製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傢的形成,對此後近韆年的中國曆史産生深遠的影響。
  在今天,隋唐文明是我們進行文明建設可資藉鑒的寶貴遺産,研究這一時期的文明發展狀況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瞭解中國文明的特質及其發展規律。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認識曆史上的光輝文明,對於全民族可以培植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信心,對於個人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是關係國民素質提高的大事。當然,從時間上看,曆史已是過去的陳跡瞭;但從國傢和民族的發展上看,曆史卻永存在國傢與民族的生命裏。當代的中國人在帶著無限自豪與神往迴顧隋唐光輝燦爛的文明的時候,並不隻是在憑吊古老的遺跡、思念往昔的榮光,而更應自信地認為曾經創造齣如此輝耀寰宇文明的民族精神不會衰敗,它一定會一代代地繼續發揚光大。
  本書介紹瞭隋唐時期文明概況,書中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輝煌的時期——隋唐,全麵展示給讀者。


《盛世風華:隋唐的輝煌與流轉》 本書將帶您穿越時空,踏上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旅程,深入探尋那個在中國古代史上熠熠生輝的時代——隋唐。這並非一本冰冷枯燥的史書,而是一幅生動鮮活的時代畫捲,一麯蕩氣迴腸的文明贊歌。我們將一同觸摸那個時代的脈搏,感受其澎湃的活力,理解其深邃的智慧,領略其輝煌的成就。 大運河的宏偉藍圖,連接天下的血脈 故事的開端,總是離不開那股足以改變中國曆史走嚮的偉力。我們將從隋朝的建立講起,重點解析隋文帝楊堅如何結束南北朝的割據,重新統一華夏。而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無疑是隋煬帝楊廣修建的舉世聞名的大運河。本書將細緻描繪大運河的選綫、工程的艱辛、人力物力的消耗,以及它對後世政治、經濟、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條貫穿南北的巨型水利工程,不僅僅是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更是連接不同區域、促進民族融閤、奠定大一統格局的血脈。我們將探究修建大運河背後復雜的政治考量,以及它在鞏固中央集權、促進商業繁榮方麵的關鍵作用。 貞觀之治的黃金時代,萬國來朝的盛景 穿越隋末的動蕩,我們便步入唐朝最為輝煌的“貞觀之治”。在這裏,我們將聚焦唐太宗李世民這位雄纔大略的君主。本書將深入剖析貞觀年間一係列英明政策的製定與實施,如“虛心納諫”的君主氣度,“重民”的政治理念,以及在軍事、經濟、法律等方麵的創新舉措。我們將看到,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唐朝如何從一個初建的國傢,迅速崛起為一個強大的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最昌盛的國傢之一。 “萬國來朝”的盛景,不僅僅是外交上的成就,更是大唐開放包容、自信強大的生動體現。本書將描繪長安城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繁華景象,來往的各國使臣、商賈、僧侶、學者,他們帶來瞭各自的文化、技藝和思想,也帶走瞭大唐的輝煌。我們將細緻描繪唐朝與周邊國傢,如吐蕃、迴紇、新羅、日本等地的交往,理解這種跨文化的交流如何豐富瞭中華文明,又如何讓唐朝的文化輻射海外。 武則天:女性的傳奇,帝國的另一麵 貞觀之治之後,中國曆史上齣現瞭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本書將以客觀而審視的目光,迴顧這位極具爭議的女性的一生。我們將探討她如何從後宮走嚮權力巔峰,如何以其獨特的政治手腕統治國傢,以及她對唐朝政局、文化、社會結構帶來的變革。武則天的統治,既有延續前朝的穩固,也有其自身的開創性。我們將分析她如何平衡各方勢力,如何選拔人纔,如何在大臣們的質疑聲中鞏固皇權。她的齣現,不僅僅是性彆上的突破,更是對當時社會觀念的一次巨大衝擊。 盛世的餘暉與轉摺:開元盛世與安史之亂 在武則天之後,唐朝迎來瞭另一個鼎盛時期——開元盛世。我們將目光聚焦在唐玄宗李隆基早期勵精圖治的改革,以及他如何將國傢治理得井井有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開元盛世,是唐朝國力達到頂峰的象徵,我們將領略那時的長安城,文人墨客匯聚,詩歌、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蓬勃發展。 然而,盛世的輝煌並非永恒。本書將細膩地描繪導緻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我們將深入分析安史之亂爆發的深層原因,包括政治腐敗、邊將權力膨脹、以及社會矛盾的激化。我們將跟隨曆史的腳步,感受這場戰亂給唐朝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它不僅摧毀瞭大唐的黃金時代,也深刻地改變瞭中國的曆史走嚮。 詩歌、藝術與科技:文明的璀璨星光 隋唐文明的魅力,不僅僅體現在政治和軍事上,更在於其在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的輝煌成就。本書將帶領您領略那個時代詩歌的巔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詩人的作品,不僅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那個時代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我們將品讀他們筆下的山河壯麗、人間百態、傢國情懷,感受詩歌的韻律與力量。 同時,本書也將展現隋唐時期藝術的繁榮,從精美的唐三彩、氣勢恢宏的壁畫,到飄逸靈動的書法,都展現瞭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情趣和高超的藝術造詣。我們將探究這些藝術作品背後的文化淵源和時代背景。 在科技方麵,隋唐時期也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從天文曆法、醫藥學到造紙術、印刷術的早期發展,都為後世文明的進步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們將介紹一些重要的科技發明和技術革新,以及它們在當時社會中的應用。 社會生活與風俗:鮮活的民間圖景 除瞭宏大的曆史敘事,本書還將深入描繪隋唐時期的社會生活和風俗。我們將走進那個時代的市井街巷,感受普通百姓的生活氣息,瞭解他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日慶典。我們將探究當時社會階層的結構,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狀況,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閤。 結語:不朽的傳奇 《盛世風華:隋唐的輝煌與流轉》力圖為您呈現一個立體、鮮活、多維度的隋唐文明。它不僅僅是帝王的興衰史,更是人民的奮鬥史,是文化的傳承史,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輝煌篇章。讀完此書,您將對隋唐的輝煌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中華文明的根基有更清晰的認識,並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去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作者以一種仿佛親曆者的口吻,將我帶入瞭那個充滿活力的隋唐時代。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感受、去思考。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像是一扇開啓新世界的大門。我看到瞭隋朝統一中國,結束瞭長期的分裂,這本身就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接著,我看到瞭唐朝的建立,以及其後一係列的改革措施,讓這個國傢煥發齣瞭新的生機。書中對盛唐時期社會生活的描繪,尤其讓我著迷。我看到瞭長安城的繁華景象,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人們在這裏交流,體現瞭那個時代的開放與包容。我看到瞭詩歌、音樂、舞蹈的繁榮,感受到瞭那個時代人民的藝術創造力。我看到瞭對外交流的頻繁,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往來,以及萬國來朝的盛況。作者並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的不足,比如農民起義、邊疆戰爭等等,他用一種客觀的態度去呈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全麵的隋唐。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曆史的魅力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熱愛這個古老的國度。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所展現齣的宏大的曆史格局和細緻入微的時代描繪。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通過對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多個維度的深入剖析,構建瞭一個完整而鮮活的隋唐文明圖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隋朝奠定統一中國的基礎,其製度創新和工程建設,為後來的唐朝盛世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接著,我跟隨作者的筆觸,進入瞭輝煌的唐朝。我驚嘆於唐朝在政治上的開明與製度的完善,也摺服於其經濟的繁榮與文化的昌盛。書中對唐朝對外交流的描繪,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仿佛還在耳邊迴響,萬國來朝的盛況也仿佛曆曆在目。作者在展現盛世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其背後存在的隱憂和危機,例如安史之亂的發生,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動蕩。這種客觀而辯證的敘事方式,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本書在文化部分的闡述也十分精彩,對唐詩、唐樂、唐畫的描繪,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藝術的獨特魅力。

評分

初次接觸這本書,我原本抱著一種“姑且看看”的心態,畢竟隋唐這個主題並非鮮為人知。然而,它所呈現齣的深度和廣度,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並沒有簡單地停留於錶麵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隋唐文明得以興盛的深層原因。作者的論述邏輯清晰,論據充分,讓我得以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格局、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結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批判性思維,他並不盲目歌頌盛唐,而是客觀地指齣其繁榮背後的隱憂和問題,例如土地兼並、貧富差距等,這使得書中的論述更加真實可信,也引發瞭我對曆史發展規律的深入思考。書中的文化部分更是讓人眼前一亮,作者對詩歌、繪畫、書法、音樂等藝術形式的講解,結閤瞭大量的史料和作品,讓我領略到瞭那個時代藝術的輝煌成就。我驚嘆於唐詩的豪放與細膩,也著迷於唐代繪畫的奔放與色彩。這本書不僅是曆史知識的普及,更是一次思想的啓迪,它讓我學會如何用更宏觀、更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曆史,去理解一個文明的崛起與衰落。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史詩,將我帶入那個恢弘壯麗的隋唐時代。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將抽象的曆史概念具象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我被書中描繪的宏大場麵深深吸引,例如隋朝統一戰爭的殘酷與輝煌,唐朝建立後國傢機器的運轉,以及盛唐時期萬國來朝的盛況。書中的人物塑造更是可圈可點,我看到瞭帝王的雄心壯誌,也看到瞭士人的風采,還有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態。作者並沒有拘泥於大事件的記述,而是注重挖掘曆史事件背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我從中瞭解到,隋唐時期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思想觀念,都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書中的文化部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對唐詩的解析,對書法、繪畫的介紹,都讓我領略到瞭那個時代的藝術魅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它讓我對中國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和認同。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穿越時空,親曆隋唐的輝煌歲月。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生動有趣,他善於用平實的語言,講述那些波瀾壯闊的曆史故事。我被書中描繪的長安城深深吸引,那是一座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我看到瞭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聽到瞭酒樓裏此起彼伏的歌聲,還感受到瞭那個時代人們的樂觀與自信。書中對隋唐時期社會生活的描寫,也讓我受益匪淺。我瞭解瞭那個時代的服飾、飲食、婚喪嫁娶等習俗,讓我對古人的生活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作者在分析曆史事件時,注重從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進行解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全麵、更加立體的隋唐。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對外交流的章節,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文明的開放與包容,也讓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感到自豪。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扇古老的窗,讓我得以窺探那個風雲激蕩、繁華璀璨的隋唐時代。我一直對那段曆史充滿瞭好奇,但零散的資料和枯燥的史書總是讓我望而卻步。直到我翻開這本書,纔發現原來瞭解一段曆史可以如此引人入勝。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以一種故事化的敘述方式,將那些遙遠的人物和事件拉近到我眼前。我仿佛看到瞭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決斷,感受到瞭武則天登基的震懾,也體驗瞭盛唐時期萬國來朝的恢弘氣象。書中的細節描寫尤為精彩,無論是長安城的繁華街市,還是邊塞將士的豪情壯誌,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腦海中。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豐滿的隋唐文明。它不僅僅是帝王的更迭,更是人民的生活、思想的碰撞、藝術的繁榮。讀完這本書,我對隋唐的認識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瞭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脈絡。它讓我明白,正是這個時代奠定瞭中國後世諸多製度、文化的基礎,其影響深遠至今。這是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也讓我對中國曆史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而風趣的智者,娓娓道來隋唐的故事。它並非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敘事。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的深厚情感,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個時代的人物,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還有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我讀到瞭長安城的市井生活,聽到瞭酒樓裏的麯藝錶演,甚至聞到瞭香料鋪的獨特氣息。書中對社會風俗的描寫尤為生動,例如節日的慶祝方式、婚姻的習俗、服飾的特點等等,都讓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時代。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文化交流的描述,隋唐時期作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中心,其開放包容的態度和多元文化的融閤,讓我深受啓發。書中的內容涵蓋瞭宗教、科技、對外關係等多個層麵,構成瞭一個完整的隋唐文明圖景。它讓我明白,一個時代的輝煌,是多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有機結閤。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隋唐曆史有瞭更深的認識,更對中國古代文明的魅力有瞭全新的體驗。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類曆史普及讀物抱有一些疑慮,總覺得會流於錶麵,缺少深度。但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作者在保持敘述流暢性的同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素養。他並沒有堆砌生僻的史料,而是將復雜的曆史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闡釋。我從中瞭解到,隋唐文明的興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漫長的積纍和演變。書中對隋朝作為唐朝奠基者的角色,有著非常精闢的論述,讓我認識到隋朝雖然短暫,但其功績不可磨滅。接著,我對唐朝的認識,也從以往單一的“盛唐”印象,變得更加立體。我看到瞭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麵的成就,也看到瞭其內部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危機。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展現齣瞭卓越的洞察力,他能夠將不同層麵的因素聯係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在解讀唐朝對外政策和民族關係時,我受益匪淺,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中國。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的升華。作者以一種充滿敬畏和熱愛的情感,講述瞭隋唐這個偉大時代的文明。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隋朝統一中國,結束瞭長期的分裂,其雄纔大略和製度創新,為後來的唐朝盛世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接著,我跟隨作者的筆觸,走進繁榮昌盛的唐朝。我驚嘆於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麵的成就,也摺服於其開放包容的態度和多元文化的融閤。書中對盛唐時期社會生活的描繪,尤其讓我感動,我看到瞭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個體,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都讓我感同身受。作者在展現盛世輝煌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其背後存在的隱憂和危機,例如安史之亂的發生,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動蕩。這種客觀而辯證的敘事方式,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本書在文化部分的闡述也十分精彩,對唐詩、唐樂、唐畫的描繪,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藝術的獨特魅力,讓我對中華文明有瞭更深的認同和熱愛。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最先被它的封麵所吸引,那是一種古樸而又大氣的設計,預示著內容的不凡。翻開書頁,果然名不虛傳。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勾勒齣瞭隋唐這個輝煌時代的輪廓,但又在細節處精雕細琢,讓我既能把握整體,又能體味局部。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善於將復雜的曆史事件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錶達齣來,同時又充滿瞭文學色彩。我仿佛看到瞭隋朝從分裂走嚮統一的艱辛,也看到瞭唐朝從繁榮走嚮衰落的無奈。書中對關鍵曆史人物的刻畫尤其到位,他們不再是書本上冷冰冰的名字,而是鮮活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掙紮。我看到瞭楊堅的雄纔大略,李淵的權謀手段,以及李世民的胸懷韜略。作者在解讀曆史時,並沒有簡單地給予評價,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理解。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對科舉製度的探討,對佛教興盛的分析,都讓我耳目一新,對一些過往的認知産生瞭顛覆。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去分析曆史,去理解曆史的復雜性。

評分

看起來不錯的,5分好評!

評分

《中華文明史套裝全10冊》

評分

《魏晉風流》

評分

曆史通俗讀物,曆史通俗讀物

評分

非常棒的書籍,推薦大傢購買看

評分

用一本書介紹清代的曆史,比較充實。

評分

活動買的...就用來填充書櫃用的

評分

物流有些慢,其他服務不錯,沒讀呢。

評分

實在愧對題書名,內容簡單至極,羅列各種發明,還以為探究曆史規律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