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的东西,值得继承和发展,喜欢这个课题,书的内容喜欢
评分如讲“直觉”为“才感即觉”,“一忽之历程”,“直而无曲者”,“事不留,而觉亦一觉即止”,“事常新,觉亦无故”;又说“直觉的统觉本身不涌现任何物物事如概念以达于现起事而着于其上以影响或制约,依是,统觉之与现起事乃直接照面者。”这与胡塞尔为了区分“感知”和“想像”而说:“每一个感知都意味着对象本身的或直接的把握”,而想像所把握的“不是对象本身,也不是对象的一部分,它只给出对象的图象,并且只要这图象还是图象,就绝不会是事实本身。”简直如出一辙。所不同者,牟宗三用的是中国字眼,我们读来,更觉其亲切有味,牟宗三当时并无缘了解胡塞尔的著作,彼以中国文字运思,与西方大哲在理论上竟若合符节,这说明他青年时代就已显露其创造性的现代哲学家之品格。
评分唐文明的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这么一套好书应该与人分享,才能发挥她们的真正的力量。运用了最简朴的导读。觉得自己的业余生活,被另一种快乐的事情占满了。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牟宗三的以下著作心体与性体综论部分、摄康德三书和新外王三书。更具体地说,本书主要研究牟宗三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和后来提出的两层存有论,以及他以道德的形而上学为义理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等,主要内容包括他如何在融会儒家和康德的意义上提出道德的形而上学,如何以道德的形而上学为圭臬诠释原始儒家的思想并由此提炼出儒家精神的思想特质,如何在对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哲学和他所认为的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的进一步对照、比较中提出两层存有论,又如何借助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提出他的历史哲学,并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案等等。而牟宗三对宋明儒学的具体诠释,不是本书专门处理的内容,尽管在一些地方也论及他对宋明儒学的一些看法。因为纯洁、干净。人的思想,被擦拭的一尘不染,人的行为,则可在毫无拘束的世界里尽情遨游。进一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孔子&仁者爱人&的教导中,仁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普泛的爱呢,还是说在爱者与被爱者之间具有某种特别的关系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则是,仁爱的施为是指向某些特殊的人呢,还是指向全人类乃至宇宙中的万物我们将思绪驻留于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上,最能彰显孔子仁教的精神特质。孔子所说的仁爱虽然可以推广到全人类乃至宇宙万物,但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普泛的爱,而是建立在爱者与被爱者的特殊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有差等的爱。换言之,仁爱有差等但可博施于众。要更明确地理解这种有差等的仁爱,必须引出人伦观念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在由孔子开创的、以儒命名的教化传统中,事亲往往是师长教育弟子为人处世、培养仁德的首要的实践教导,而仁往往也被直接关联于事亲。孔子曾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礼记中庸)孟子也曾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从事亲的实践教导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要真正领会孔子的仁,绝对不能脱离人伦的背景。如果说仁意味着人人皆有的一种卓越能力的话,那么,人伦就是仁的能力施为、发用的坚实地基。质言之,仁并不是无差别地指向所有人的一项绝对命令,而是基于本真的人伦之理的一种美德。孔子曾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礼记中庸)其实是非常清楚地表明了美德与伦理的关联没有美德,人伦之理无法实现没有人
评分书籍很棒,还没有看完,正在看
评分价格便宜,送货快,好看。一直喜欢在这买。
评分京东自营书籍,质量过硬,送货及时,且送货到门。
评分牟宗三第一部研述康德哲学的专著是《认识心之批判》。此书酝酿于艰苦抗战之时,完稿于49年赴台之前。牟宗三经常说他的一生不过是一个学思生命的发展,《认识心之批判》即是这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整部书不少方面对应着康德的《纯理批判》,但却不能把它看作康德书的消极被动的重述,它有自己的问题进路,自己的重点,也有对康德的改进、补充,以及将康德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汇通(虽然不如后来那样圆熟)典范》,从逻辑方面说,实非一好书,……只于我个人方面有过渡之价值,而无客观之价值”,通过写《逻辑典范》,形成了《认识心之批判》的主要问题和动力,这即“过渡价值”之所在。
评分谁看谁知道,买了不后晦!
评分论述非常充分,材料使用也很扎实,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