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先看看,有些亮點
評分論述非常充分,材料使用也很紮實,好書。
評分隱秘的顛覆:牟宗三、康德與原始儒傢隱秘的顛覆:牟宗三、康德與原始儒傢
評分要更明確地理解這種有差等的仁愛,必須引齣人倫觀念在儒傢思想中的重要性。在由孔子開創的、以儒命名的教化傳統中,事親往往是師長教育弟子為人處世、培養仁德的首要的實踐教導,而仁往往也被直接關聯於事親。孔子曾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禮記·中庸》)孟子也曾說:“仁之實,事親是也。”(《孟子·離婁上》)從事親的實踐教導中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發現,要真正領會孔子的仁,絕對不能脫離人倫的背景。如果說仁意味著人人皆有的一種卓越能力的話,那麼,人倫就是仁的能力施為、發用的堅實地基。質言之,仁並不是無差彆地指嚮所有人的一項絕對命令,而是基於本真的人倫之理的一種美德。孔子曾說:“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禮記·中庸》)其實是非常清楚地錶明瞭美德與倫理的關聯:沒有美德,人倫之理無法實現;沒有人倫之理,美德將失去目標。與這一點相關的是仁與孝的關聯。《論語·學而》中有這樣的記載:“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弟子有若所說的這段話和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一緻的,在其中,事父兄之孝悌被認為是為仁之本。因此,如果說“仁者愛人”是就仁的錶現而言的話,那麼,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仁愛是基於人倫之理的愛。我們知道,宋儒正是為瞭彰顯儒傢之仁愛與佛傢慈悲之愛的區彆而將仁解釋為愛之理,或者說以性與情的關聯和分彆來說仁與愛的關聯和分彆,因為站在儒傢立場上看,慈悲之愛雖然在錶麵上立意超邁,但卻是以虛無主義為前提的,用硃熹《中庸章句序》中的話來說是“彌近理而大亂真”。
評分很有人文特質的是,內容豐富,觀點鮮明,值得收藏。
評分很喜歡這本書,推薦給大傢。
評分從“心覺”轉嚮“認識心”之建立,牟宗三就與鬍塞爾分手瞭。鬍塞爾是要將康德的先驗知性主體化解掉,他聲稱“現象學的描述排除任何對內在被給予性的超越解釋“。牟宗三則要把知識主體更穩固地立起來,為它找一個根源的說明。在他看來,康德的不足即在於“知性我”的根基不深不穩,康德未能將“知性我”從價值根源上“決定”、“封住”,因而“知性我”還顯得飄忽、遊移。牟宗三依舊走康德之路,但要在這條路上彌補鬍塞爾之所以拒絕走這條路的那些缺陷。我們當然沒有資格對“康德——牟宗三”之路與”鬍塞爾——海德格爾”之路濫加軒輊、妄事取捨。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對“工作中的科學傢”來說,他必須首先凝聚起一個“知性主體”,纔談得上有認識對象,纔有問題可以研究;現象學描述隻是從哲學上化解知性主體的方法,卻不能成為科學上替代知性主體的方法。
評分中國文化的評論之作,值得一看。
評分書籍很棒,還沒有看完,正在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