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警察素质攻略》是作者多年从警实践的理性升华,从警一线的斗争历程和担负领导职务的切身体会,使作者深悟到提升警察素质的重要性,如何提升警察素质成了多年来关注并探索的重要问题。从这部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和他的战友们用智慧、汗水和鲜血凝聚的真知灼见。该书深入浅出,以易于接受的几十则箴言解析素质攻略要义,并用古今中外生动的故事加以诠释,既有先秦两汉的旧典新说,又有脍炙人口的事例轶闻,更有当代优秀警察代表任长霞、明正彬、许文有、金光镇、冯志国等人的先进事迹,读来亲切感人,颇能启迪心智。
《警察素质攻略》重点对对新时期公安领导者如何带兵、如何强化公安管理以及对新型警务的思考和实践作了一定的探讨。《警察素质攻略》分四篇:修身、攻略、寓意、探索,从这部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和他的战友们用智慧、汗水和鲜血凝聚的真知灼见。
作者简介
刘贵涛,男,满族,1955年1月出生,吉林省安图县人,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 现任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二十余年来工作之余勤奋笔耕,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地方级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多次获奖;2001年5月著有《公安保卫思行录》。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警察解读
修身篇 修身是警察平民化最棒的写照
1 忠诚一警察成就事业最优秀的美德
2 魅力——警察人格与文化素养的亲和力量
3 宽容——警察开明大度的象征
4 诚信——警察为人处事的高贵品质
5 微笑——警察最美的无声语言
6 自信——警察走向成功的无限力量
7 健康——警察生命力的源泉
8 自律——警察自我管理的最佳境界
9 陋习——警察生存发展的羁绊
10 “方圆”——警察必须掌握的处世哲学
攻略篇 攻略是警察文化与智慧的明灯
1 敬业——警察爱岗的至高升华
2 责任——警察对所负使命的忠贞和追求
3 热情——警察高尚的职业情感
4 本事——警察干好事业的最佳修炼
5 倾听——警察虚心谦卑的良好修养
6 学习——警察智慧力量的源泉
7 领导——激发民警乐于奋斗的历程
8 权力——警察履行职能的双刃剑
9 用人——公安领导者的第一大学问
10 激励——警察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11 勤奋——警察成功的必由之路
12 沟通——警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钥匙
13 细节——警察实现管理的可贵境界
14 讲话——警察思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15 批评——公安领导者培养教育下属的重要武器
16 授权——公安领导者智慧的放大和延伸
17 纪律——警察完成使命的保证
18 成本——考核警察工作绩效的度量衡
寓意篇 寓意是警察领悟真知的宝库
探索篇 探索是警察创新奋进的足迹
精彩书摘
五、警察概念的定位
老百姓通常认为,警察就是公安,公安就是警察。群众认可的概念,无需辩论和争议。但是,我们要知道警察是干什么的,警察能不能包打天下,警察是人还是“神”。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就不能隆老百姓对警察说三道四、横加指责了。因为有些群众视警察为高人、完人,他们对警察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警察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甚至苛求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在这样一种不明不白的警察意识影响下,使广大警察承受了许多不该承受的埋怨、指责和非难。难怪有的警察抱怨说:警察怎么了?我们是干什么的?不该干的、不好干的事全让我们干,干不好出了事又让我们承担责任……因此,积极、客观、准确地为警察合理定位,减少或消除社会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警察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职业。所谓职业,就是“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因此,对于每一个选择当警察的人而言,绝大多数都把警察作为自己人生的一种职业,并把这种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途径。公安局(警察局)是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具有政府中其他部门所没有的行政、司法权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是国家机器。国内外近代警察多有军警合一的体制,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警察与军人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军队中的士兵服役是有时间限制而且是尽义务的,军官是按年龄和职务的综合评定来确定任职和退役时间的;而警察则可以是终身职业,直到法定年龄退休。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对警察的管理不能完全采用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也不能强求警察“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更不能作为行政的强制要求。
其次,警察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武装力量。是与国体一致、与国家意志一致,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以强制性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生力军。
综上所述,警察既是一种特殊职业,又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武装力量。我们一定要客观准确地把握好这一警察定位。在大力倡导从严治警、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又要从优待警,积极满足警察的合理需求,跳出认识误区和观念偏差,为警察打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警察为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做出应有的贡献。
……
《罪与罚:审视现代警务的挑战与变革》 序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秩序与混乱的博弈从未停歇。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安全,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而执行这一神圣职责的,正是警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犯罪形式愈加多样,警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与此同时,公众对警察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对执法公正、服务效率、人权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现代警务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困境,并寻求有效的改革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本书《罪与罚:审视现代警务的挑战与变革》并非一本技术手册,也不是一本政策白皮书。它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一次关于警察角色、责任、困境以及未来方向的全面梳理。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溯,追溯警务制度的演变;我们将深入社会肌理,剖析现代警务所遭遇的内外压力;我们将倾听来自不同声音的呼唤,理解公众对警察的期望与疑虑;最终,我们将尝试描绘一条变革之路,一条能够让警务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未来图景。 第一章:历史的回响——警务制度的演变与初心 任何现代机构的运作,都无法脱离其历史的根基。《罪与罚》将首先带领读者回溯警务制度的起源。从古老的城邦卫队到近代国家警察体系的建立,警务工作的形态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演化。我们将会探讨不同历史时期,警务工作的核心职能、社会背景以及权力边界。例如,早期警务更多地侧重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而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衰,以及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兴起,警务的重心逐渐转向保护全体公民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理解警务的初心,即“服务与保护”的核心价值,是审视当下挑战的关键。我们将分析工业革命对警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应对大规模犯罪、管理城市秩序等。同时,我们也将会审视在不同政治体制下,警务所扮演的角色差异,例如在集权国家与民主国家,警察的权力来源、行使方式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同。通过梳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警务工作并非一成不变,它始终在与社会变迁的需求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第二章:时代的阵痛——现代警务面临的内外困境 进入21世纪,警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这些挑战既源于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来自于警务系统内部的结构性问题。 2.1 外部的巨浪:社会变迁与警务的应对 犯罪形态的演变与升级: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犯罪工具和犯罪模式。网络犯罪、电信诈骗、基因犯罪、恐怖主义等新型犯罪形式层出不穷,其隐蔽性、跨地域性、技术性给传统警务侦查手段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传统犯罪并未消失,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等依然是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 社会结构的重塑与警民关系的张力: 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性增强,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这些都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对警务工作的期望也各不相同,如何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诉求,如何在执法过程中避免产生新的社会隔阂,是警务部门必须面对的难题。 信息时代的透明化与监督的压力: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公众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信息,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观点。任何执法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被放大,并迅速传播,对警察的声誉和公信力造成严重冲击。这种“全景式”的监督,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给警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操作压力。 全球化与跨国犯罪的挑战: 边境的开放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犯罪活动也呈现出跨国性。人口贩卖、毒品走私、洗钱等犯罪活动需要国际合作才能有效打击,这对各国警务部门的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2 内部的隐忧:体系的局限与改革的呼唤 执法权力的边界与滥用风险: 警察拥有合法的强制权力,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然而,权力的边界一旦模糊,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就可能导致权力滥用,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何在保障执法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遏制权力滥用,是警务改革的核心议题。 执法公正与程序正义的难题: 公众对执法公正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案件侦办、证据收集、嫌疑人处理等各个环节,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如何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直接关系到警务部门的公信力。偏差的执法、不当的程序,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警员素质的培养与职业倦怠: 警务工作充满危险和压力,需要高度的专业素养、心理韧性和职业道德。然而,在 recruitment、培训、晋升等环节,是否能够有效地选拔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警员?同时,长期的高强度工作、频繁面对负面事件,可能导致警员的职业倦怠,影响工作效率和执法质量。 警务文化的积弊与革新: 长期形成的某些警务文化,例如“内部优先”、“习惯性思维”、“对外部批评的防御性反应”等,可能阻碍警务的现代化和进步。如何打破陈规,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警务文化,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技术应用的挑战与伦理困境: 尽管科技进步为警务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面部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在提高破案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隐私侵犯的担忧。如何在使用技术的同时,坚守伦理底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多元的视角——理解公众的期待与疑虑 警务工作并非孤立存在,它深深地嵌入在社会肌体之中,并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产生联系。因此,理解公众的期待与疑虑,是审视警务工作的重要维度。 安全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公众普遍期望警察能够提供安全保障,使其免受犯罪和暴力的侵害。然而,安全与自由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过度的安全措施可能牺牲个人的自由,而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则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警务部门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公民的自由权利,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信任与监督的平衡: 公众信任是警务部门赖以运作的基础。只有建立在信任之上,公众才会配合警方工作,提供线索,支持警务行动。然而,信任并非盲从,公众也有权对警务工作进行监督。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既能保障警务的独立性,又能让公众感受到监督的力度,是构建良性警民关系的关键。 专业性与人情味的呼唤: 警务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例如精湛的侦查技巧、娴熟的法律知识等。但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社区服务时,警员的人情味、同情心和沟通能力也同样重要。如何在专业化与人性化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是提升警务服务质量的关键。 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形象: 公众希望警察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法律的忠实执行者,能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任何涉及歧视、偏袒、不公的执法行为,都会严重损害公众对警务部门的信心。 社区警务与公民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越来越意识到,仅仅依靠警察的强制力来维护秩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期望警察能够更深入地融入社区,了解社区的需求,并与社区居民共同合作,解决社区问题。社区警务理念的深化,意味着警务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而是“服务”和“伙伴关系”。 第四章:变革的蓝图——通往更优警务之路 面对挑战与期待,警务工作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寻求改革与进步。《罪与罚》将尝试勾勒一条通往更优警务的蓝图,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 专业化与精细化: 推动警务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建立更加细分的警种,例如网络安全警察、金融犯罪警察、心理干警等。同时,提升每一个警种的专业能力,引入先进的侦查技术和分析工具。 透明化与问责制: 建立更加透明的执法流程,鼓励媒体监督,并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当出现执法不当行为时,能够及时、公正地处理,并向公众公开结果,以重建信任。 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 积极拥抱科技进步,但同时要坚守伦理底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效率,但也要警惕技术滥用,保护公民隐私。在技术应用的同时,要更加强调人文关怀,提升警员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社区融合与伙伴关系: 深化社区警务理念,鼓励警员走出警局,融入社区,了解民情,建立与社区居民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通过社区共建,共同应对社会问题。 警员福祉与职业发展: 关注警员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缓解职业倦怠。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激励警员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职业荣誉感。 跨部门协作与国际合作: 加强警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警务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犯罪。 法律与制度的完善: 不断完善与警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警权边界,强化监督机制,为警务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结语 《罪与罚:审视现代警务的挑战与变革》并非提供一份完美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关于警务工作的重要问题。警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公民的幸福。理解其历史,认识其困境,倾听其声音,才能更好地为警务工作的未来指明方向。唯有不断的反思、改革与进步,才能让警察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者,成为人民信赖的依靠。本书期望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思考,促进警务工作的持续优化,最终实现安全与自由的和谐统一,构建一个更加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