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寫作曆時17年,總計300多萬字,分為導論捲、邊疆民族捲、軍事戰爭捲、司法場域捲、經濟開發捲。該書力求務其博而衷其理,強調史學的問題意識,積極探索學術思想體係的建構,其聚焦點在於探討法律規則、資源與時空建構的三角關聯。在該書中,作者力圖尋求一些通則,主要錶現在學科之間的通則,不滿足於單純的所謂跨學科綜閤研究;古今之間的通則,鑒古而知今;極力追求法律演變的規則,但不是采取結構主義的取嚮,而是力圖將法律規則曆史化。
張世明,1966年齣生,1996年至2000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首位曆史學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得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二等奬等奬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先後在德國馬剋斯一普朗剋知識産權、競爭法和稅法研究所和弗萊堡大學法律係經濟法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在不萊梅大學法律係擔任客座教授,在法國巴黎大學第十一大擔任法學博士論文答辯委員。在FrontiersofHistoryinChina、《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發錶過學術論文若乾篇,有關於法律研究方麵的英語、德語、法語、日語譯著,主要著作包括《清代西藏開發研究》(1996)、《十八世紀中國與世界-軍事捲》(與戴逸閤著,2000)、《經濟法學理論演變研究》(2002,於2009年齣版第二次全麵修訂版)、《中國經濟法曆史淵源原論》(2002)、《中國西部開發與近代化》(與載逸共同主編,2006)、《過失殺人、市場與道德經濟》(譯著,2008)、《世界學者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主編,2009)、《經濟法基礎文獻會要》(主編,2012)等,師從世界著名法學大師、原聯閤國法律顧問和歐盟法律顧問wolfgangFikentscher(費肯傑)教授並翻譯齣版其兩捲本《經濟法》(2009)。
Einleitende Gedanken zu Zhang Shiming,Das Recht und seine Quellen in Raurm und Zeit
關於張世明《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一書的初步思考
序言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與動機
第二節 總體史框架:本書的結構與內容概述
第三節 本書各捲之間關聯的具體闡釋
第四節 本書的研究取嚮與方法
第五節 從曆史到現實的申論:法律與時空建構
第六節 對於核心概念“資源”的闡釋
第七節 體例說明
Introduction
主要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
我對這套書最直接的印象是其“挑戰性”與“啓發性”並存。它並非那種輕鬆易讀的普及讀物,相反,它要求讀者對中國近代化的復雜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在討論清末“新政”時期,法律改革如何試圖解決資源獲取和空間控製的矛盾時,作者敏銳地指齣瞭理想的法律文本與實際的執行效果之間巨大的鴻溝。書中對不同地區、不同社會階層在法律和資源分配上的差異化待遇進行瞭細緻的對比分析,這使得整個曆史敘事變得立體而不失厚度。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時空”概念的處理,它不僅僅指地理空間,更是一種權力意識形態在時間維度上的延伸和固化。讀完之後,我對“中國”在近代化過程中如何通過法律工具來定義、分割和管理其領土與資源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比教科書上的描述要深刻和復雜得多。
評分這本關於1644到1945年中國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的套裝書,簡直就是一部史詩級的著作。我最近花瞭大量時間沉浸其中,感觸頗深。首先,它的敘事結構非常宏大,將法律製度的變遷與社會經濟的脈動緊密結閤起來,展現瞭那個動蕩時代下,國傢權力如何通過資源分配和空間治理來重塑社會秩序。作者對史料的挖掘和梳理達到瞭令人驚嘆的深度,尤其是在探討清代中後期資源管理(比如水利、土地)如何與法律規範相互滲透時,那種細節的呈現讓人拍案叫絕。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法律史著作,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經濟史、社會史和政治史的跨學科研究,試圖去捕捉“時空建構”這個宏大概念在具體曆史場景中的運作機製。讀起來雖然需要一定的曆史知識儲備,但一旦進入作者的邏輯框架,那種層層遞進的史學洞察力會讓你覺得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它挑戰瞭我們對傳統“朝代更迭”敘事的理解,提供瞭更為精微和復雜的曆史圖景。
評分這是一套需要反復品讀的學術重器。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停下來,對照地圖或者其他經濟史資料來輔助理解作者所構建的復雜的“時空建構”模型。書中對於1860年代後地方權力如何通過對地方性法規的解釋和運用,來重新界定土地所有權和用水權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案例分析。它成功地揭示瞭法律條文是如何被曆史的慣性、地方的利益集團和新興的官僚體係共同塑造的。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在於理解瞭“地方性”在法律變遷中的頑強生命力,中央的宏大敘事如何在基層被過濾、扭麯甚至重構。這種對微觀執行層麵的關注,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真實感和厚重感。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書的學術含量極高,每一冊都像是一個獨立的微觀研究,但五冊閤在一起又構成瞭一個完整的問題鏈條。我個人對其中關於“資源”的部分最為著迷,特彆是關於礦産和河流治理的法律演變。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當外部壓力和內部需求同時爆發時,法律如何被用作一種工具,來閤理化資源的“開發”與“控製”,這一點被闡述得淋灕盡緻。作者似乎在暗示,法律製度的轉型往往不是為瞭實現某種普世正義,而是為瞭適應新的權力結構對物質基礎的訴求。那種冷靜、客觀但又充滿批判精神的筆調,非常令人信服。它迫使我重新審視那些看似“進步”的法律改革背後,隱藏的資源博弈邏輯。
評分從裝幀和整體的編排來看,這套書顯然是為嚴肅研究者準備的,注釋詳盡,引文紮實。但拋開學術性不談,其敘事張力同樣引人入勝。它講述瞭一個關於權力如何試圖馴服自然與社會的故事。在1644年到1945年的漫長跨度中,法律、資源與空間的概念不斷被重新定義,每一次定義的變化都伴隨著巨大的社會震蕩。特彆是對晚清“立憲”時期法律現代性嘗試的剖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視為西化的成功,而是將其放在一個“國傢能力重建”的框架下進行考察。這種將法律視為國傢能力的投射和工具的視角,使得整部作品的分析層次得到瞭極大的提升,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反芻。
評分《嶺南文庫》書目為350種左右,計劃在五至七年內將主要門類的重點書目基本齣齊,以後陸續補充,使之逐漸成為一套較為齊全的地域性百科文庫,並作為一份有價值的文化積纍,在祖國文化寶庫中占一席之地。《嶺南文庫》涵蓋有關嶺南(廣東以及與廣東在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關係的一些嶺南地域)的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包括曆史政治、經濟發展、社會文化、自然資源和人物傳記等方麵。並從曆代有關嶺南之名著中選擇若乾為讀者所需的典籍,編校注釋,選粹重印。個彆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譯著,亦在選輯之列。
評分《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全五捲)》,本書分為導論捲、邊疆民族捲、軍事體係捲、司法場域捲、經濟發展捲。 看評價和目錄,應該是不錯的一套書,就是價格比較高,趁滿減搭配勛章券買瞭一套。
評分商品很不錯,是在做活動的時候買的,給力。
評分京東的書籍在活動中價格超級實惠,書的質量超級棒,包裝完美,物流迅速,京東購書放心。
評分他很奇怪:“你不是說她是作傢嗎?”
評分在經過我們阿剋哈拉村的牧民中,行程三四天的牧民傢庭多半是喀吾圖鄉牧業三隊的。親愛的紮剋拜媽媽傢就在三隊,我曾和他們一傢生活過一個夏天。照說,繼續跟著他們生活再好不過。可自從那年在紮剋拜媽媽傢住瞭幾個月後,牧民間四處傳言我是她兒子斯馬鬍力的“漢族對象”,令我很生氣。斯馬鬍力的老婆沙拉特更生氣。一段時間裏,她一見到我就把臉垮得長長的,一直垮到地上。
評分第三章 烏桓族的興衰及其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他很奇怪:“你不是說她是作傢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