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世纪网络教育系列教材: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主要介绍幼儿运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及生长发育的特点,讲解运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幼儿运动中的营养问题,以及幼儿运动科学控制等问题进行较充分的分析。通过学习,可初步掌握运动对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幼儿运动效果的好坏是取决于对其运动的科学控制,并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解决幼教工作中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
《新世纪网络教育系列教材: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及广大在岗幼儿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理论学习的教材和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专题一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发展史
专题二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基础
专题一 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专题二 学前儿童各系统解剖生理结构
第三章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与运动
专题一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概述
专题二 运动与学前儿童身体健康
专题三 运动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专题四 运动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章 学前儿童运动技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专题一 学前儿童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
专题二 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科学运动
专题一 学前儿童的科学运动与监控
专题二 学前儿童的运动安全
专题三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运动营养
专题一 学前儿童营养学基础知识
专题二 运动与能量代谢
专题三 学前儿童膳食与运动营养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运动卫生保健
专题一 学前儿童运动生理与心理卫生保健
专题二 学前特殊儿童运动的卫生保健
第八章 学前儿童体质和体育锻炼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专题一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测量与评价
专题二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第九章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创编、指导与实施
专题一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创编
专题二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指导
专题三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实施
第十章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美育、智育发展
专题一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美育发展
专题二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智育发展
附录A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评定标准
附录B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附录C 2005年九市城郊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
推荐书目与文章列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耐力运动
泛指任何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去郊游、长跑),这类运动可以锻炼学前儿童的耐力,是消耗能量和水分较多的运动项目。有研究资料显示,在耐力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有一半是来自糖原分解提供的能量,通过运动之前多摄入碳水化合物来增加糖原储备可以有效延长运动时间,推迟疲劳的出现,因此每日活动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学前儿童可以增加1/4~1/3的饭量来增加体内能量的储备。另外,在运动过程中,多次少量地补充糖也可以提高耐力能力,在不给胃肠造成负担的前提下果糖或葡萄糖均可。学前儿童在长时间运动后会出大量的汗,丢失大量水分,及时补充水分以及随水分流失的微量营养素在耐力运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超过l小时的运动中,可以选择运动饮料,它为学前儿童提供水分的同时还补充了少量糖、随汗液挥发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饮用时遵循多次少量,以免一次性喝太多引起腹痛。运动结束之后,体内更新能量的速率大幅提升,此时应摄入足够多的碳水化合物帮助身体恢复糖原储备,并且大量喝水帮助身体排出代谢废物。
2.体操
舞蹈与体操训练是一样的,虽然运动的总时间长,但实际上是不断重复数段大强度、高难度的组合动作,每段动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90秒钟,因此归结为无氧运动。体操和舞蹈运动主要是以磷酸肌酸和碳水化合物来供能的,很难动用到脂肪,为了保持身体的轻盈和灵活,学前儿童经常在教练和家长的指导下单纯地减少饭量,普遍存在着能量缺乏、钙铁和维生素缺乏等现象。长期的营养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易引发骨疲劳和缺铁性贫血。所以,进行体操或舞蹈训练的学前儿童在膳食上应该注意的是要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当地减少脂肪的摄入,必要时要服用营养补充剂来补充钙、铁和维生素B族。
3.游泳
游泳是一项高强度的耐力性运动,对能量补充的需求很大,但是学前儿童游泳很少会达到竞技训练的运动量,所以只要维持一般的平衡膳食就可满足身体需要,而且在游泳运动后往往会出现激发食欲的现象,食量的增加也可以帮助补充体内耗费的糖原。
4.持拍运动
持拍运动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乐趣,在全世界都很普及,另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3-4岁开始打乒乓球可以有效地预防近视。一般来说,持拍运动属于间歇运动,包括上下肢肌肉参与相对短时间的爆发性活动。通过测定心率和最大摄氧量可知,这些运动可以算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但是包含多种运动形式,既有短距离折返跑,还要依赖感觉与肢体运动的配合,中枢神经的高度激发会消耗大量的血糖,因此为避免出现低血糖,要特别强调糖的补充。另外,运动中也会大量出汗,特别是在很热的天气或闷热的体育馆内,及时补液就成为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鉴于学前儿童期只是进行小运动量的娱乐性活动,所以只要在运动间歇补充含糖分的运动饮料即可。
5.参加比赛
即使没有进行专门练习体育项目或去幼儿园,学前儿童还是有机会参加运动会或体质测试等活动。在运动前两天就应该开始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这样可以快速消化最大化糖原储备。在比赛过程中,如果持续时间很长,每隔一小时就要补充运动饮料。而在比赛后为了快速恢复应该立即食用50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
……
前言/序言
《婴幼身心发展与启蒙》(暂定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面向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实用指南,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婴幼儿在生命最初三年内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启蒙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全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特征,掌握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为孩子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石——理解与尊重 本部分将从婴幼儿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0-3岁婴幼儿发展的核心特征与规律。 第一章 0-3岁婴幼儿发展总览: 生命初期的神奇之旅: 详细阐述从胎儿期到婴儿期,再到幼儿期的主要生理发育里程碑,包括运动技能(抬头、翻身、坐、爬、走、跑、跳等)、感知觉能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发展及其在认知中的作用)、语言发展的早期迹象(咿呀学语、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简单句子)。 关键敏感期解读: 重点介绍婴幼儿发展中的关键敏感期,如运动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社交敏感期等。深入分析每个敏感期的表现形式、出现时间及其重要性,并提供家长如何识别和顺应这些敏感期的指导。 个体差异与发展足迹: 强调每个婴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存在个体差异。介绍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早期经历、亲子关系等,引导读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进步,避免过度焦虑和不当比较。 第二章 婴幼儿生理发展的保障: 健康喂养与营养: 详细介绍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科学知识,以及辅食添加的原则、方法和常见误区。强调膳食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列举不同月龄段宝宝的典型膳食结构,并提供如何应对挑食、厌食等喂养难题的实用建议。 科学睡眠与作息: 探讨婴幼儿睡眠的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介绍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的方法,如规律的作息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仪式等。强调睡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情绪稳定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安全防护与健康监测: 全面列举0-3岁婴幼儿在家居环境、户外活动、交通出行等不同场景下的潜在危险,提供详细的安全防护措施。介绍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日常健康监测,包括体温、体重、身高、头围等的记录与分析。 运动发展的启蒙: 强调早期运动对于婴幼儿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不同月龄段宝宝的适宜运动游戏,如趴、翻、爬、扶走、独立行走等,并强调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尝试。 第三章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启迪: 感知觉游戏的奥秘: 介绍通过感官游戏(如触觉探索、色彩认知、声音辨别、嗅觉体验等)如何促进婴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感官游戏,并解释其对大脑发育的作用。 探索世界的初体验: 阐述婴幼儿如何通过观察、模仿、触摸、品尝等方式认识世界。介绍如何为孩子创设丰富、安全、具有启发性的探索环境,如提供各种材质的玩具、安全的自然材料等。 语言萌芽的沃土: 深入解析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早期迹象,从听觉理解到口语表达的演变过程。强调亲子互动中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如丰富的词汇、清晰的发音、多样的语调,以及如何通过亲子共读、唱歌谣、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孩子的语言兴趣。 初步的数理与空间概念: 介绍婴幼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初步的数理概念(如多少、大小、高矮)和空间概念(如里外、上下、前后)。提供一些融入生活情境的引导方法,帮助孩子在玩耍中认知。 第二部分:情感与社交能力的萌芽——爱的滋养与引导 本部分将聚焦婴幼儿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培养,强调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第四章 情感发展的阳光雨露: 情绪识别与表达: 探讨婴幼儿常见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及其表现形式。介绍如何帮助孩子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避免情绪的压抑或爆发。 安全感与依恋关系的建立: 深度剖析依恋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建立安全、稳定、充满关爱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孩子形成积极自我认知和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提供建立安全依恋的具体方法,如及时回应、温柔安抚、积极互动等。 情绪调节的初步训练: 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初步的情绪调节,如转移注意力、深呼吸、拥抱安慰等。强调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以及如何冷静、耐心地处理孩子的情绪爆发。 第五章 社交能力的播种: 从个体到互动的转变: 描述婴幼儿从专注于自身活动到开始关注他人、与他人互动的社交发展过程。介绍在早期阶段如何引导孩子理解“你”和“我”的概念,以及学习分享与合作的初步尝试。 模仿与学习: 强调婴幼儿通过模仿成人和同伴来学习社交规则和行为。介绍家长如何成为孩子学习社交的良好榜样,并提供一些鼓励孩子模仿和参与集体活动的建议。 游戏中的社交启蒙: 探讨游戏在婴幼儿社交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适合婴幼儿的互动游戏,如轮流、分享玩具、搭积木合作等,帮助孩子学习轮流、等待、合作和解决冲突。 性别角色意识的萌发: 简要介绍婴幼儿在早期阶段初步形成的性别意识,以及家长如何以开放、平等的态度引导孩子认识性别差异。 第三部分:启蒙教育的实践指南——科学方法与情境创设 本部分将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的早期启蒙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六章 创设适宜的启蒙环境: 家庭环境的布置: 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如活动区、睡眠区、阅读区、用餐区)的布置原则,提供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家庭环境创设建议。强调环境对孩子行为和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为孩子提供探索和学习的空间。 户外环境的利用: 引导家长积极利用公园、社区、自然环境等户外空间,让孩子接触自然,体验多元化的环境。提供户外活动的安全提示和拓展思路。 玩具与材料的选择: 介绍选择符合婴幼儿发展需求、安全、开放性强的玩具和材料的标准。强调“少即是多”的原则,以及如何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启发式教育。 第七章 互动中的启蒙艺术: 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强调亲子互动是婴幼儿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方式。提供高质量亲子时光的构成要素,如专注、回应、陪伴、游戏等,并分享不同情境下的互动技巧,如抚触、眼神交流、微笑、语言回应等。 游戏化学习的策略: 深入阐述“玩中学”的理念。介绍如何将学习目标融入到日常游戏中,如通过积木游戏学习形状和空间,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习语言和社交。 正面管教的原则: 介绍婴幼儿早期阶段的正面管教理念,如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设定清晰的界限、提供选择、积极引导等,帮助家长以积极、尊重的方式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 如何阅读与讲故事: 提供婴幼儿亲子阅读的指导,包括如何选择适合的书籍、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进行生动有趣的讲故事等。 第八章 家园共育的力量: 家园沟通的桥梁: 强调家长与早期教育机构(如托育机构、幼儿园)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提供家园沟通的渠道、内容和技巧,促进信息共享和教育共识。 家长在婴幼儿发展中的角色: 引导家长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者和支持者。鼓励家长保持学习的热情,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陪伴孩子成长。 应对挑战与寻求支持: 针对婴幼儿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分离焦虑、入园困难、行为问题等),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寻求专业支持的途径。 本书特色: 权威性与科学性: 融合国内外婴幼儿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呈现内容。 全面性与系统性: 涵盖婴幼儿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维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与操作性: 提供大量具体、可行的实践建议和案例,指导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人文性与关怀性: 强调对婴幼儿的尊重与理解,关注亲子关系,传递温暖、积极的教育理念。 易读性与启发性: 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旨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育儿智慧。 本书将以其前沿的理念、丰富的实践指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成为0-3岁婴幼儿家长、看护人及早期教育从业者的重要参考读物,助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