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册】正版 TCP/IP详解(卷Ⅰ + 卷Ⅱ + 卷3)TCP/IP 网络通信协议

【全3册】正版 TCP/IP详解(卷Ⅰ + 卷Ⅱ + 卷3)TCP/IP 网络通信协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TCP/IP
  • 网络协议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通信
  • 技术
  • 书籍
  • 通信协议
  • 互联网
  • 专业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多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TZH11042
商品编码:11159790352

具体描述

此为套装书籍,全套3册,总定113.44元,分别如下:

《TCP/IP详解卷1:协议》
《TCP/IP详解卷2:实现》
《TCP/IP详解(卷3):TCP 事务协议、HTTP、NNTP和UNIX域协议》
商品参数
书 名:TCP/IP详解:卷1+卷2+卷3(京东套装共3册)
作 者:W.Richard Stevens 著
I S B N :TZH11042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印刷时间:2011-06-01
字 数:
页 数:3册
开 本:16 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定 :158元

目录
《TCP/IP详解(卷3):TCP 事务协议、HTTP、NNTP和UNIX域协议》目录: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CP事务协议
第1章 /CP概述
1.1 概述
1.2 UDP上的客户-服务器
1.3 CP上的客户-服务器
1.4 /CP上的客户-服务器
1.5 测试网络
1.6 时间测量程序
1.7 应用
1.8 历史
1.9 实现
1.10 小结
第2章 /CP协议
2.1 概述
2.2 /CP中的新CP选项
2.3 /CP实现所需变量
2.4 状态变迁图
2.5 /CP的扩展状态
2.6 小结
第3章 /CP使用举例
3.1 概述
3.2 客户重新启动
3.3 常规的/CP事务
3.4 服务器收到过时的重复SY
3.5 服务器重启动
3.6 请求或应答超出报文段*大长度MSS
3.7 向后兼容性
3.8 小结
第4章 /CP协议(续)
4.1 概述
4.2 客户的端口号和IME_WAI状态
4.3 设置IME_WAI状态的目的
4.4 IME_WAI状态的截断
4.5 利用A跳过三次握手
4.6 小结
第5章 /CP协议的实现:插口层
5.1 概述
5.2 常量
5.3 ssed函数
5.4 小结
第6章 /CP的实现:路由表
6.1 概述
6.2 代码介绍
6.3 radix_de_head结构
6.4 rery结构
6.5 r_merics结构
6.6 i_iihead函数
6.7 i_addrue函数
6.8 i_marue函数
6.9 i_clsrue函数
6.10 i_rqim函数
6.11 i_rqkill函数
6.12 小结
第7章 /CP实现:协议控制块
7.1 概述
7.2 i_pcbladdr函数
7.3 i_pcbcec函数
7.4 小结
第8章 /CP实现: CP概要
8.1 概述
8.2 代码介绍
8.3 CP的prsw结构
8.4 CP控制块
8.5 cp_ii函数
8.6 cp_slwim函数
8.7 小结
第9章 /CP实现:CP输出
9.1 概述
9.2 cp_upu函数
9.2.1 新的自动变量
9.2.2 增加隐藏的状态标志
9.2.3 在SY_SE状态不要重传SY
9.2.4 发送器的糊涂窗口避免机制
9.2.5 有RS或SY标志时强制发送报文段
9.2.6 发送MSS选项
9.2.7 是否发送时间戳选项
9.2.8 发送/CP的CC选项
9.2.9 根据CP选项调整数据长度
9.3 小结
第10章 /CP实现:CP函数
10.1 概述
10.2 cp_ewcpcb函数
10.3 cp_rlkup函数
10.4 cp_geacache函数
10.5 重传超时间隔的计算
10.6 cp_clse函数
10.7 cp_msssed函数
10.8 cp_mssrcvd函数
10.9 cp_dpis函数
10.10 cp_reass函数
10.11 小结
第11章 /CP实现:CP输入
11.1 概述
11.2 预处理
11.3 首部预测
11.4 被动打开的启动
11.5 主动打开的启动
11.6 PAWS:防止序号重复
11.7 ACK处理
11.8 完成被动打开和同时打开
11.9 ACK处理(续)
11.10 FI处理
11.11 小结
第12章 /CP实现:CP用户请求
12.1 概述
12.2 PRU_CEC请求
12.3 cp_cec函数
12.4 PRU_SED和PRU_SED_EF请求
12.5 cp_usrclsed函数
12.6 cp_syscl函数
12.7 /CP的前景
12.8 小结
第二部分 CP的其他应用
第13章 HP:超文本传送协议
13.1 概述
13.2 HP和HML概述
13.3 HP
13.3.1 报文类型:请求与响应
13.3.2 首部字段
13.3.3 响应代码
13.3.4 各种报文头举例
13.3.5 例子:客户程序缓存
13.3.6 例子:服务器重定向
13.4 一个例子
13.5 HP的统计资料
13.6 性能问题
13.7 小结
第14章 在HP服务器上找到的分组
14.1 概述
14.2 多个HP服务器
14.3 客户端SY的到达间隔时间
14.4 R的测量
14.5 用lise设置入连接队列的容量
14.6 客户端的SY选项
14.7 客户端的SY重传
14.8 域名
14.9 超时的持续探测
14.10 /CP路由表大小的模拟
14.11 mbuf的交互
14.12 CP的PCB高速缓存和首部预测
14.13 小结
第15章 P:网络新闻传送协议
15.1 概述
15.2 P
15.3 一个简单的新闻客户
15.4 一个复杂的新闻客户
15.5 P的统计资料
15.6 小结
第三部分 Uix域协议
第16章 Uix域协议:概述
16.1 概述
16.2 用途
16.3 性能
16.4 编码举例
16.5 小结
第17章 Uix域协议:实现
17.1 概述
17.2 代码介绍
17.3 Uix dmai和prsw结构
17.4 Uix域插口地址结构
17.5 Uix域协议控制块
17.6 uipc_usrreq函数
17.7 PRU_AACH请求和up_aach函数
17.8 PRU_DEACH请求和up_deach函数
17.9 PRU_BID请求和up_bid函数
17.10 PRU_CEC请求和up_cec函数
17.11 PRU_CEC2请求和up_cec2函数
17.12 sckepair调用
17.13 pipe调用
17.14 PRU_ACCEP请求
17.15 PRU_DISCEC请求和up_discec函数
17.16 PRU_SHUDW请求和up_shudw函数
17.17 PRU_ABR请求和up_drp函数
17.18 其他各种请求
17.19 小结
第18章 Uix域协议:I/和描述符的传递
18.1 概述
18.2 PRU_SED和PRU_RCVD请求
18.3 描述符的传递
18.4 up_ieralize函数
18.5 up_exeralize函数
18.6 up_discard函数
18.7 up_dispse函数
18.8 up_sca函数
18.9 up_gc函数
18.10 up_mark函数
18.11 性能(再讨论)
18.12 小结
附录A 测量网络时间
附录B 编写/CP应用程序
参考文献
缩略语

《TCP/IP详解卷2:实现》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源代码表示
1.2.1 将拥塞窗口设置为1
1.2.2 印刷约定
1.3 历史
1.4 应用编程接口
1.5 程序示例
1.6 调用和库函数
1.7 网络实现概述
1.8 描述符
1.9 mbuf与输出处理
1.9.1 包含插口地址结构的mbuf
1.9.2 包含数据的mbuf
1.9.3 添加IP和UDP首部
1.9.4 IP输出
1.9.5 以太网输出
1.9.6 UDP输出小结
1.10 输入处理
1.10.1 以太网输入
1.10.2 IP输入
1.10.3 UDP输入
1.10.4 进程输入
1.11 网络实现概述(续)
1.12 中断级别与并发
1.13 源代码组织
1.14 测试网络
1.15 小结

第2章 mbuf:存储器缓存
2.1 引言
2.2 代码介绍
2.2.1 全局变量
2.2.2 统计
2.2.3 内核统计
2.3 mbufl的定义
2.4 mbuf结构
2.5 简单的mbuf宏和函数
2.5.1 m-get函数
2.5.2 MGET宏
2.5.3 m-etry函数
2.5.4 mbuf锁
2.6 m-devget和m-pullup函数
2.6.1 m-devget函数
2.6.2 mtod和dtom宏
2.6.3 pullup函数和连续的协议首部
2.6.4 m-pullup和IP的分片与重组
2.6.5 TCP重组避免调用m-pullup
2.6.6 m-pullup使用总结
2.7 mbuf宏和函数的小结
2.8 Neff3联网数据结构小结
2.9 m-Copy和簇引用计数
2.10 其他选择
2.11 小结

第3章 接口层
3.1 引言
3.2 代码介绍
3.2.1 全局变量
3.2.2 SNMP变量
3.3 ifnet结构
3.4 ifadck结构,
3.5 sockaddr结构
3.6 ifnet与土faddr的化
3.7 网络初始化概述
3.8 以太网初始化
3.9 suP初始化
3.10 环回初始化
3.11 if_attach函数
3.12 ifinit函数
3.13 小结

第4章 接口:以太网
4.1 引言
4.2 代码介绍
4.2.1 全局变量
4.2.2 统计量
4.2.3 SNMP变量
4.3 以太网接口
4.3.1 leintr函数
4.3.2 leread函数
4.3.3 ether_input函数
4.3.4 ether_output函数
4.3.5 lestart函数
4.4 ioctl调用
4.4.1 ifioctl函数
4.4.2 ifconf函数
4.4.3 举例
4.4.4 通用接口ioctl命令
4.4.5 if_down和if_up函数
4.4.6 以太网、SLIP和环回
4.5 小结

第5章 接口:SLIP和环回
5.1 引言
5.2 代码介绍
5.2.1 全局变量
5.2.2 统计量
5.3 SLIP接口
5.3.1 SLIP线路规程:SLIPDISC
5.3.2 SLIP初始化:slopen slinit
5.3.3 SLIP输入处理:slinput
5.3.4 SLIP输出处理:sloutput
5.3.5 slstart函数
5.3.6 SLIP分组丢失
5.3.7 SLIP性能考虑
5.3.8 slclose函数
5.3.9 sltioctl函数
5.4 环回接口
5.5 小结

第6章 IP编址
6.1 引言
6.1.IIP地址
6.I.2 IP地址的印刷规定
6.1.3 主机和路由器
6.2 代码介绍
6.3 接口和地址小结
6.4 sockaddr_in结构
6.5 in_ifaddr结构
6.6 地址指派
6.6.1 ifioctl函数
6.6.2 in_control函数
6.6.3 前提条件:SIOCSIFADDR、SIOCSIFNETMASK和SIOCSIFDSFADDR
6.6.4 地址指派:SIOCSIFADDR
6.6.5 in_ifinit函数
6.6.6 网络掩码指派:SIOCSIFNETMASK
6.6.7 目的地址指派:SIOCSIFDSTADDR
6.6.8 获取接口信息
6.6.9 每个接口多个IP地址
6.6.10 附加IP地址:SIOCAIFADDR
6.6.11 删除IP地址:SIOCDIFADDR
6.7 接口ioctl处理
6.7.1 leioctl函数
6.7.2 slioctl函数
6.7.3 loioctl函数
6.8 Internet实用函数
6.9 ifnet实用函数
6.10 小结

第7章 域和协议
7.1 引言
7.2 代码介绍
7.2.1 全局变量
7.2.2 统计量
7.3 domain结构
7.4 protosw结构
7.5 IP的domain和protosw结构
7.6 pffindproto~Hpffindtype函数
7.7 pfctlinput函数
7.8 IP初始化
7.8.1 Intemet传输分用
7.8.2 ip_init函数
7.9 sysctl调用
7.10 小结

第8章 IP:网际协议
8.1 引言
8.2 代码介绍
8.2.1 全局变量
8.2.2 统计量
8.2.3 SNMP变量
8.3 IP分组
8.4 输入处理:ipintr函数
8.4.1 ipintr概观
8.4.2 验证
8.4.3 转发或不转发
8.4.4 重装和分用
8.5 转发:ip_forward函数
8.6 输出处理:ip_output函数
8.6.1 首部初始化
8.6.2 路由选择
8.6.3 源地址选择和分片
8.7 Internet检验和:in_cksum函数
8.8 setsockopt和getsockopt调用
8.8.1 PRCO_SETOPT的处理
8.8.2 PRCO_GETOPT的处理
8.9 ip_sysctl函数
8.10 小结

第9章 IP选项处理
9.1 引言
9.2 代码介绍
9.2.1 全局变量
9.2.2 统计量
9.3 选项格式
9.4 ip_dooptions函数
9.5 记录路由选项
9.6 源站和记录路由选项
9.6.1 save_rte函数
9.6.2 ip_srcroute函数
9.7 时间戳选项:
9.8 ip_insertoptions函数
9.9 ip_pcbopts函数
9.10 一些限制
9.11 小结

笫10章 IP的分片与重装
10.1 引言
10.2 代码介绍
10.2.1 全局变量
10.2.2 统计量
10.3 分片
10.4 ip_optcopy函数
10.5 重装
10.6 ip_reass函数
10.7 ip_slowtimo函数
10.8 小结

第11章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11.1 引言
11.2 代码介绍
11.2.1 全局变量
11.2.2 统计量
11.2.3 SNMP变量
11.3 icmp结构
11.4 ICMP的protosw结构
11.5 输入处理:icmp_input函数
11.6 差错处理
11.7 请求处理
11.7.1 回显询问:ICMP_ECHO和ICMLHCHOREPLY
11.7.2 时间戳询问:ICMP_TSTAMP和
ICMPTSTAMPREPLY
11.7.3 地址掩码询问:ICMP_MASKREQ和ICMP_MASKREPLY
11.7.4 信息询问:ICMP_IREQ和ICMP_IREQREPLY
11.7.5 路由器发现:ICMP_ROUTERADVERy和ICMP_ROUTERSOLICIF
11.8 重定向处理
11.9 回答处理
11.10 输出处理
11.11 icmp_error函数
11.12 icmpreflect函数
11.13 icmp_send函数
11.14 icmp_sysctl函数
11.15 小结

第12章 IP多播
12.1 引言
12.2 代码介绍
12.2.1 全局变量
12.2.2 统计量
12.3 以太网多播地址
12.4 ether_multi结构
12.5 以太网多播接收
12.6 inmulti结构
12.7 ip_moptions结构
12.8 多播的插口选项
12.9 多播的TTL值
12.9.1 MBONE
12.9.2 扩展环搜索
12.10 ip_setmoptions函数
12.10.1 选择一个明确的多播接口:IP_MULTICAS%_IF
12.10.2 选择明确的多播TTL:IP_MULTICASTTTL
12.10.3 选择多播环回:IPMULTICAST_LOOP
12.11 加入一个IP多播组
12.11.1 in_addmulti函数
12.11.2 slioctl和loioctl函数:SIOCADDMULTT和SIOCDRLTI
12.11.3 Leioctl函数:SIOCADDMULTI和SIOCDELMULTI
12.11.4 etheraddmulti函数
12.12 离开一个IP多播组
12.12.1 in_delmulti函数
12.12.2 ether_delmulti函数
12.13 ip_getmoptions函数
12.14 多播输入处理:ipintr函数
12.15 多播输出处理:ip_output函数
12.16 性能的考虑
12.17 小结

第13章 IGMP:Intemet组管理协议
13.1 引言
13.2 代码介绍
13.2.1 全局变量
13.2.2 统计量
13.2.3 SNMP变量
13.3 igrmp结构
13.4 IGMP的protosw的结构
13.5 加入一个组:igmp_joingroup函数
13.6 igmp_fasttimo函数
]3.7 输入处理:igmp_input函数
13.7.1 成员关系查询:IGMP_HOST_M194BERSHIPQUERY
13.7.2 成员关系报告:IGMP_HOST_MEMBERSHIPREPORT
13.8 离开一个组:ignlo_leavegroup函数
13.9 小结

第14章 IP多播选路
14.1 引言
14.2 代码介绍
14.2.1 全局变量
14.2.2 统计量
14.2.3 SNMP变量
14.3 多播输出处理(续)
14.4 mrouted守护程序
14.5 虚拟接口
14.5.1 虚拟接口表
14.5.2 add_vif函数
14.5.3 del_vif函数
14.6 IGMP(续)
14.6.1 add_igrp函数
14.6.2 del_igrp函数
14.6.3 grplst_member函数
14.7 多播选路
……
第15章 插口层
第16章 插口I/O
第17章 插口选项
第18章 Radix树路由表
第19章 选路请求和选路消息
第20章 选路插口

《TCP/IP详解卷1:协议》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2 分层
1.3 TCP/IP的分层
1.4 互联网的地址
1.5 域名
1.6 封装
1.7 分用
1.8 客户-服务器模型
1.9 端口号
1.10 标准化过程
1.11 RFC
1.12 标准的简单服务
1.13 互联网
1.14 实现
1.15 应用编程接口
1.16 测试网络
1.17 小结
第2章 链路层
2.1 引言
2.2 以太网和IEEE 802封装
2.3 尾部封装
2.4 SLIP:串行线路IP
2.5 压缩的SLIP
2.6 PPP:点对点协议
2.7 环回接口
2.8 *大传输单元MTU
2.9 路径MTU
2.10 串行线路吞吐量计算
2.11 小结
第3章 IP:网际协议
3.1 引言
3.2 IP首部
3.3 IP路由选择
3.4 子网寻址
3.5 子网掩码
3.6 特殊情况的IP地址
3.7 一个子网的例子
3.8 ifconfig命令
3.9 netstat命令
3.10 IP的未来
3.11 小结
第4章 ARP:地址解析协议
4.1 引言
4.2 一个例子
4.3 ARP高速缓存
4.4 ARP的分组格式
4.5 ARP举例
4.5.1 一般的例子
4.5.2 对不存在主机的ARP请求
4.5.3 ARP高速缓存超时设置
4.6 ARP代理
4.7 ARP
4.8 arp命令
4.9 小结
第5章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5.1 引言
5.2 RARP的分组格式
5.3 RARP举例
5.4 RARP服务器的设计
5.4.1 作为用户进程的RARP服务器
5.4.2 每个网络有多个RARP服务器
5.5 小结
第6章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6.1 引言
6.2 ICMP报文的类型
6.3 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
6.4 ICMP时间戳请求与应答
6.4.1 举例
6.4.2 另一种方法
6.5 ICMP端口不可达差错
6.6 ICMP报文的4.4BSD处理
6.7 小结
第7章 Ping程序
7.1 引言
7.2 Ping程序
7.2.1 LAN输出
7.2.2 WAN输出
7.2.3 线路SLIP链接
7.2.4 拨号SLIP链路
7.3 IP记录路由选项
7.3.1 通常的例子
7.3.2 异常的输出
7.4 IP时间戳选项
7.5 小结
第8章 Traceroute程序
8.1 引言
8.2 Traceroute 程序的操作
8.3 局域网输出
8.4 广域网输出
8.5 IP源站选路选项
8.5.1 宽松的源站选路的traceroute
程序示例
8.5.2 严格的源站选路的traceroute
程序示例
8.5.3 宽松的源站选路traceroute程序
的往返路由
8.6 小结
第9章 IP选路
9.1 引言
9.2 选路的理
9.2.1 简单路由表
9.2.2 初始化路由表
9.2.3 较复杂的路由表
9.2.4 没有到达目的地的路由
9.3 ICMP主机与网络不可达差错
9.4 转发或不转发
9.5 ICMP重定向差错
9.5.1 一个例子
9.5.2 更多的细节
9.6 ICMP路由器发现报文
9.6.1 路由器操作
9.6.2 主机操作
9.6.3 实现
9.7 小结
第10章 动态选路协议
10.1 引言
10.2 动态选路
10.3 Unix选路守护程序
10.4 RIP:选路信息协议
10.4.1 报文格式
10.4.2 正常运行
10.4.3 度量
10.4.4 问题
10.4.5 举例
10.4.6 另一个例子
10.5 RIP版本2
10.6 OSPF:开放*短路径优先
10.7 BGP:边界网关协议
10.8 CIDR:无类型域间选路
10.9 小结
第11章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11.1 引言
11.2 UDP首部
11.3 UDP检验和
11.3.1 tcpdump输出
11.3.2 一些统计结果
11.4 一个简单的例子
11.5 IP分片
11.6 ICMP不可达差错(需要分片)
11.7 用Traceroute确定路径MTU
11.8 采用UDP的路径MTU发现
11.9 UDP和ARP之间的交互作用
11.10 *大UDP数据报长度
11.11 ICMP源站差错
11.12 UDP服务器的设计
11.12.1 客户IP地址及端口号
11.12.2 目标IP地址
11.12.3 UDP输入队列
11.12.4 限制本地IP地址
11.12.5 限制远端IP地址
11.12.6 每个端口有多个接收者
11.13 小结
第12章 广播和多播
12.1 引言
12.2 广播
12.2.1 受限的广播
12.2.2 指向网络的广播
12.2.3 指向子网的广播
12.2.4 指向所有子网的广播
12.3 广播的例子
12.4 多播
12.4.1 多播组地址
12.4.2 多播组地址到以太网地址的转换
12.4.3 FDDI和令牌环网络中的多播
12.5 小结
第13章 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13.1 引言
13.2 IGMP报文
13.3 IGMP协议
13.3.1 加入一个多播组
13.3.2 IGMP报告和查询
13.3.3 实现细节
13.3.4 生存时间字段
13.3.5 所有主机组
13.4 一个例子
13.5 小结
第14章 DNS:域名
14.1 引言
14.2 DNS基础
14.3 DNS的报文格式
14.3.1 DNS查询报文中的问题部分
14.3.2 DNS响应报文中的资源记录部分
14.4 一个简单的例子
14.5 指针查询
14.5.1 举例
14.5.2 主机名检查
14.6 资源记录
14.7 高速缓存
14.8 用UDP还是用TCP
14.9 另一个例子
14.10 小结
第15章 TFTP: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15.1 引言
15.2 协议
15.3 一个例子
15.4 安全性
15.5 小结
第16章 BOOTP: 引导程序协议
16.1 引言
16.2 BOOTP的分组格式
16.3 一个例子
16.4 BOOTP服务器的设计
16.5 BOOTP穿越路由器
16.6 特定厂商信息
16.7 小结
第17章 TCP:传输控制协议
17.1 引言
17.2 TCP的服务
17.3 TCP的首部
17.4 小结
第18章 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18.1 引言
18.2 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18.2.1 tcpdump的输出
18.2.2 时间系列
18.2.3 建立连接协议
18.2.4 连接终止协议
18.2.5 正常的tcpdump输出
18.3 连接建立的超时
18.3.1 *次超时时间
18.3.2 服务类型字段
18.4 *大报文段长度
18.5 TCP的半关闭
18.6 TCP的状态变迁图
18.6.1 2MSL等待状态
18.6.2 平静时间的概念
18.6.3 FIN_WAIT_2状态
18.7 复位报文段
18.7.1 到不存在的端口的连接请求
18.7.2 异常终止一个连接
18.7.3 检测半打开连接
18.8 同时打开
18.9 同时关闭
18.10 TCP选项
18.11 TCP服务器的设计
18.11.1 TCP服务器端口号
18.11.2 限定的本地IP地址
18.11.3 限定的远端IP地址
18.11.4 呼入连接请求队列
18.12 小结
第19章 TCP的交互数据流
19.1 引言
19.2 交互式输入
19.3 经受时延的确认
19.4 Nagle算法
19.4.1 关闭Nagle算法
19.4.2 一个例子
19.5 窗口大小通告
19.6 小结
第20章 TCP的成块数据流
20.1 引言
20.2 正常数据流
20.3 滑动窗口
20.4 窗口大小
20.5 PUSH标志
20.6 慢启动
20.7 成块数据的吞吐量
20.7.1 带宽时延乘积
20.7.2 拥塞
20.8 紧急方式
20.9 小结
第21章 TCP的超时与重传
21.1 引言
21.2 超时与重传的简单例子
21.3 往返时间测量
21.4 往返时间RTT的例子
21.4.1 往返时间RTT的测量
21.4.2 RTT估计器的计算
21.4.3 慢启动
21.5 拥塞举例
21.6 拥塞避免算法
21.7 快速重传与快速恢复算法
21.8 拥塞举例(续)
21.9 按每条路由进行度量
21.10 ICMP的差错
21.11 重新分组
21.12 小结
第22章 TCP的坚持定时器
22.1 引言
22.2 一个例子
22.3 糊涂窗口综合症
22.4 小结
第23章 TCP的保活定时器
23.1 引言
23.2 描述
23.3 保活举例
23.3.1 另一端崩溃
23.3.2 另一端崩溃并重新启动
23.3.3 另一端不可达
23.4 小结
第24章 TCP的未来和性能
24.1 引言
24.2 路径MTU发现
24.2.1 一个例子
24.2.2 大分组还是小分组
24.3 长肥管道
24.4 窗口扩大选项
24.5 时间戳选项
24.6 PAWS:防止回绕的序号
24.7 T/TCP:为事务用的TCP扩展
24.8 TCP的性能
24.9 小结
第25章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5.1 引言
25.2 协议
25.3 管理信息结构
25.4 对象标识符
25.5 管理信息库介绍
25.6 实例标识
25.6.1 简单变量
25.6.2 表格
25.6.3 字典式排序
25.7 一些简单的例子
25.7.1 简单变量
25.7.2 get-next操作
25.7.3 表格的访问
25.8 管理信息库(续)
25.8.1 system组
25.8.2 interface组
25.8.3 at组
25.8.4 ip组
25.8.5 icmp组
25.8.6 tcp组
25.9 其他一些例子
25.9.1 接口MTU
25.9.2 路由表
25.10 trap
25.11 ASN.1和BER
25.12 SNMPv2
25.13 小结
第26章 Telnet和Rlogin:远程登录
26.1 引言
26.2 Rlogin协议
26.2.1 应用进程的启动
26.2.2 流量控制
26.2.3 客户的中断键
26.2.4 窗口大小的改变
26.2.5 服务器到客户的命令
26.2.6 客户到服务器的命令
26.2.7 客户的转义符
26.3 Rlogin的例子
26.3.1 初始的客户-服务器协议
26.3.2 客户中断键
26.4 Telnet协议
26.4.1 NVT ASCII
26.4.2 Telnet命令
26.4.3 选项协商
26.4.4 子选项协商
26.4.5 半双工、一次一字符、一次
一行或行方式
26.4.6 同步信号
26.4.7 客户的转义符
26.5 Telnet举例
26.5.1 单字符方式
26.5.2 行方式
26.5.3 一次一行方式(准行方式)
26.5.4 行方式:客户中断键
26.6 小结
第27章 FTP:文件传送协议
27.1 引言
27.2 FTP协议
27.2.1 数据表示
27.2.2 FTP命令
27.2.3 FTP应答
27.2.4 连接管理
27.3 FTP的例子
27.3.1 连接管理:临时数据端口
27.3.2 连接管理:默认数据端口
27.3.3 文本文件传输:NVT ASCII
表示还是图像表示
27.3.4 异常中止一个文件的传输:
Telnet同步信号
27.3.5 匿名FTP
27.3.6 来自一个未知IP地址的匿名FTP
27.4 小结
第28章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28.1 引言
28.2 SMTP协议
28.2.1 简单例子
28.2.2 SMTP命令
28.2.3 信封、首部和正文
28.2.4 中继代理
28.2.5 NVT ASCII
28.2.6 重试间隔
28.3 SMTP的例子
28.3.1 MX记录:主机非直接连到
Internet
28.3.2 MX记录:主机出故障
28.3.3 VRFY和EXPN命令
28.4 SMTP的未来
28.4.1 信封的变化:扩充的SMTP
28.4.2 首部变化:非ASCII字符
28.4.3 正文变化:通用Internet邮件
扩充
28.5 小结
第29章 网络文件
29.1 引言
29.2 Sun远程过程调用
29.3 XDR:外部数据表示
29.4 端口映射器
29.5 NFS协议
29.5.1 文件句柄
29.5.2 安装协议
29.5.3 NFS过程
29.5.4 UDP还是TCP
29.5.5 TCP上的NFS
29.6 NFS实例
29.6.1 简单的例子:读一个文件
29.6.2 简单的例子:创建一个目录
29.6.3 无状态
29.6.4 例子:服务器崩溃
29.6.5 等幂过程
29.7 第3版的NFS
29.8 小结
第30章 其他的TCP/IP应用程序
30.1 引言
30.2 Finger协议
30.3 Whois协议
30.4 Archie、WAIS、Gopher、Veronica
和WWW
30.4.1 Archie
30.4.2 WAIS
30.4.3 Gopher
30.4.4 Veronica
30.4.5 万维网WWW
30.5 X窗口
30.5.1 Xscope程序
30.5.2 LBX: 低带宽X
30.6 小结
附录A tcpdump程序
附录B 计算机时钟
附录C sock程序
附录D 部分习题的解答
附录E 配置选项
附录F 可以获得的源代码
参考文献
缩略语


内容简介
《TCP/IP详解(卷3):TCP 事务协议、HTTP、NNTP和UNIX域协议》内容简介:
《TCP/IP详解·卷3:TCP事务协议、HTTP、NNTP和UNIX域协议》是“TCP/IP详解系列”的延续。主要内容包括:TCP事务协议,即T/TCP,这是对TCP的扩展,使客户-服务器事务更快、更高效和更可靠;TCP/IP应用,主要是HTTP和NNTP;UNIX域协议,这些协议提供了进程之间通信的一种手段。当客户与服务器进程在同一台主机上时,UNIX域协议通常要比TCP/IP快一倍。《TCP/IP详解·卷3:TCP事务协议、HTTP、NNTP和UNIX域协议》同样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和实现细节,并参考引用了卷2中的大量源程序。适用于希望理解TCP/IP如何工作的人,包括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以及利用TCP/IP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
《TCP/IP详解卷2:实现》内容简介:
《TCP/IP详解·卷2:实现》完整而详细地介绍了TCP/IP协议是如何实现的。书中给出了约500个图例,15000行实际操作的C代码,采用举例教学的方法帮助你掌握TCP/IP实现。《TCP/IP详解·卷2:实现》不仅说明了插口API和协议族的关系以及主机实现与路由器实现的差别。还介绍了4.4BSD-Lite版的新的特点。《TCP/IP详解·卷2:实现》适用于希望理解TCP/IP协议如何实现的人,包括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以及利用TCP/IP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
《TCP/IP详解卷1:协议》内容简介:
《TCP/IP详解卷1:协议》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中运行。作者LawrenceBerkeley实验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和TCP/IP实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工作。《TCP/IP详解卷1:协议》是网络构建型——4.4BSD的建造者的倾力之作,《TCP/IP解析》中的第1卷,主要讲述TCP/IP协议方面的内容。与其他的TCP/IP书藉的*大不同在于,本书不仅仅讲述了RFCS的标准协议,而且结合大量实例讲述了TCP/IP协议包的定义因及在各种不同的操作中(如Sunos4.1.3、Soloris2.2、AIX3.2.2)的应用与工作方式,这样可以以动态方式讲述TCP/IP的知识,使读者可以轻松掌握TCP/IP的知识:路由协议、寻址协议、组控制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全书内容实用性强,是在校生学习TCP/IP知识的良师益友。                             

《互联网基石:TCP/IP协议深度解析与实践应用》 概览 在这个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互联网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到商业贸易,无一不依赖于它。而支撑起这一切的,正是那些我们或许不曾直接提及,却无时无刻不在辛勤工作的网络通信协议,其中,TCP/IP协议族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互联网的“神经系统”和“骨架”。 本书并非直接介绍某本具体书籍的内容,而是旨在提供一个关于TCP/IP协议族的全面、深入且兼具实践意义的解读。我们将从协议族的宏观架构出发,逐步剖析其核心组成部分,探究其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展现其在现代网络通信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本书将致力于构建读者对TCP/IP协议族清晰、准确且深刻的认知,为理解网络世界、解决网络问题、进行网络开发和安全防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TCP/IP协议族的历史演进与宏观架构 诞生的时代背景与驱动力: 追溯TCP/IP协议族起源,了解其在ARPANET时代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冷战时期对分布式网络的需求如何推动其发展。探讨其设计的开放性、健壮性和可扩展性如何使其最终超越其他协议,成为事实上的互联网标准。 分层思想的精髓: 深入理解TCP/IP协议族采用的分层模型(通常指四层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的设计理念。分析每一层的职责和功能,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定义如何实现协议的模块化和独立性,使得上层协议的变更不影响下层,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普及。 协议族中的重要成员: 简要介绍TCP/IP协议族中的关键协议,如IP(Internet Protocol)、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DNS(Domain Name System)等,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互联网层(IP)的奥秘 IP协议的角色与功能: 聚焦于互联网层最核心的IP协议,阐述其在整个网络通信中的“寻址”和“路由”两大关键职责。理解IP地址是如何为网络中的每一台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据IP地址将数据包从源端转发到目的端的。 IPv4与IPv6的演进: 详细对比IPv4和IPv6协议。探讨IPv4面临的地址枯竭问题,分析IPv6在地址空间、头部结构、报文处理、安全性和移动性方面的改进和优势。理解IPv6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部署和迁移的挑战。 IP数据包的封装与解封装: 细致讲解IP数据包的结构,包括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TTL)、协议类型、头部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字段的含义及其作用。通过图示和流程描述,展示数据在发送端如何被封装成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如何被路由器处理,以及在接收端如何被解封装。 IP路由的机制: 介绍IP路由的基本原理,包括路由表的作用、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区别、以及RIP、OSPF、BGP等常用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理解路由器如何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构建全局或局部的网络拓扑,并做出最优的转发决策。 IP分片与重组: 探讨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由于链路层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限制,IP数据包可能需要被分片传输。详细解析IP分片和重组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问题(如性能损耗和安全风险)。 第三部分:传输层(TCP与UDP)的权衡与抉择 TCP:可靠、有序的通信保障: 深入剖析TCP协议的设计哲学,理解其如何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过“四次挥手”断开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详细讲解TCP的序号、确认应答、超时重传、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机制)和拥塞控制(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等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在不可靠的网络中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UDP:高效、简洁的传输选择: 介绍UDP协议的特点,强调其“无连接”、“不可靠”但“高效”的特性。分析UDP报文头结构,阐述其在应用中的典型场景,如DNS查询、实时音视频传输、游戏等对延迟敏感但对丢包容忍度较高的场景。 TCP与UDP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TCP和UDP在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可靠性、传输速度、头部开销、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帮助读者理解何时选择TCP,何时选择UDP,从而在网络应用设计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端口号的意义: 讲解端口号在传输层中的作用,如何与IP地址结合,共同标识网络中的一个具体应用进程。介绍一些常用的端口号及其对应的服务。 第四部分:应用层协议的百花齐放 HTTP/HTTPS:构建Web世界的基石: 详细解析HTTP协议的请求/响应模型、请求方法(GET, POST等)、状态码、头部信息。重点讲解HTTPS的安全机制,包括SSL/TLS的加密、身份验证和完整性保护,以及其在保障网络交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DNS:互联网的“电话簿”: 阐述DNS协议的工作原理,解析域名如何被转换为IP地址,以及DNS查询的完整过程,包括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分析DNS在互联网运行中的关键地位,以及DNS劫持等安全问题。 FTP/SFTP:文件传输的利器: 介绍FTP协议的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以及其在文件上传和下载中的应用。对比FTP和SFTP,重点讲解SFTP(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如何通过SSH加密来提供更安全的远程文件传输。 SMTP/POP3/IMAP:电子邮件的通信流程: 梳理电子邮件的发送(SMTP)和接收(POP3/IMAP)协议,理解邮件如何在服务器之间传递,以及用户如何通过客户端访问邮件。 其他重要应用层协议简介: 简要介绍SSH(Secure Shell)、Telnet、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等协议,拓展读者对应用层协议的认知广度。 第五部分:网络通信的实践与安全 网络工具的应用: 介绍Wireshark、ping、traceroute、netstat等常用网络诊断和分析工具,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教授读者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抓包、分析网络流量、排查网络故障,以及理解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网络通信的性能优化: 结合TCP/IP协议族的原理,探讨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如带宽、延迟、丢包率、拥塞等。介绍一些提升网络性能的策略,如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优化应用层设计、调整TCP参数等。 TCP/IP安全挑战与防护: 分析TCP/IP协议族在设计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如IP欺骗、SYN Flood攻击、DNS缓存投毒等。讲解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系统(IDS/IPS)等安全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加密、认证等手段来增强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IPv6部署的考量: 探讨部署IPv6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和管理挑战,以及如何进行平滑迁移。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计算机网络有浓厚兴趣的各类读者,包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作为深入学习网络原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的必备参考。 网络工程师与系统管理员: 提升网络故障排查能力,优化网络性能,设计更健壮的网络架构。 软件开发者: 深入理解网络协议,优化应用程序的网络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网络安全从业者: 掌握协议细节,理解攻击原理,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 任何希望深入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的爱好者: 拨开网络迷雾,洞察数字世界的底层逻辑。 结语 TCP/IP协议族是构建现代互联网世界的基石,理解其精妙的设计和强大的功能,对于我们在数字时代游刃有余至关重要。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详实的论述和贴近实践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TCP/IP的深邃世界,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更好地驾驭和利用这股强大的数字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在网上找了不少关于TCP/IP的资料,但总觉得零散且不够系统,很多时候就像是在互联网的海洋里随波逐流。直到我发现了这套《TCP/IP详解》,才感觉终于找到了“定海神针”。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目前为止在网络协议领域看到的最全面、最深入的著作。拿到书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卷一,尤其是关于以太网帧格式的讲解,作者用了大量精辟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将原本枯燥的二进制数据结构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我还特别留意了书中对ARP协议的解析,之前只知道它是用来解析IP地址和MAC地址的,但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报文格式,一直是一团模糊。现在,通过书中详细的阐述,我算是彻底明白了。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协议的 RFC 文档,而是将这些协议背后的设计哲学、工作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梳理。读起来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交流,他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在什么场景下会发生什么”。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网络通信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

坦白说,《TCP/IP详解》这套书,对我这样的软件开发者来说,绝对是“宝藏”级别的存在。以前在写网络应用的时候,总是觉得TCP/IP就像是一个黑盒子,数据进去,数据出来,中间发生了什么,我并不太关心,只要能正常工作就行。但随着项目越来越复杂,遇到一些棘手的网络问题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就隐藏在TCP/IP协议的细节里,而我却无从下手。这套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我的痛点。我尤其看重它对TCP协议细节的剖析,比如滑动窗口机制、拥塞控制算法等等,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现有程序的网络行为,还能在设计新的网络服务时,考虑得更周全,写出更健壮、更高效的代码。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经过精心设计,并且附带了详细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喜欢动手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遇到任何网络相关的问题时,我都能翻开这本书,找到解决方案的线索。

评分

入手这套《TCP/IP详解》,绝对是我近期最正确的投资之一。我之所以选择全套三卷,是因为我知道,要真正理解TCP/IP协议,不可能只看一本书的某个片段,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系统地学习。从目录结构来看,它就展现了这种宏大的视野,从最基础的网络模型,到各个协议层的细节,再到一些高级的应用,几乎涵盖了TCP/IP领域的所有重要内容。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开始,逐步深入。我最感兴趣的是卷二和卷三的内容,听说里面包含了大量关于UDP、HTTP、F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深入解析,以及一些跟网络安全相关的协议。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在和网络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这些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能告诉你协议是什么,更在于它能让你理解协议的设计思路和背后的权衡,这对于提升技术深度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TCP/IP详解》这本书,我终于狠下心来入手了,而且是全套三卷。拿到手的那一刻,沉甸甸的纸质厚重感,瞬间就让我对这套书的含金量有了直观的认识。封面上醒目的“正版”二字,也让我少了一些后顾之忧。这套书绝对是我一直以来想啃硬骨头的目标之一,特别是关于TCP/IP协议栈的底层原理,一直以来都感觉自己只是停留在应用层面,对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穿梭的,内部机制究竟是怎样的,总是隔靴搔痒。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宏大叙事和严谨态度。从底层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到传输层、应用层,每一个环节似乎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期待对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机制有更深刻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在日常开发中经常被提及,但真正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细节,还需要这样一本权威的著作来指引。同时,对IP协议的路由选择、NAT工作原理等也充满好奇。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显然不是初学者,更像是希望在网络协议层面有所突破,或者在排查网络问题时能够事半功倍的工程师。它的厚度本身就预示着这将是一段漫长但极其有价值的学习旅程。

评分

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套《TCP/IP详解》的时候,就被它那厚重的身躯和严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我之前接触过不少网络方面的书籍,但总感觉不够权威,或者讲解得过于肤浅。这套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追根溯源。比如,在介绍某个协议的某个字段时,他会详细说明这个字段的由来,以及在设计之初的考虑。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我最近正在学习关于网络性能优化的内容,而这套书无疑为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深信,只有真正理解了TCP/IP协议的底层运作机制,才能在性能优化方面取得突破。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研读这套书,彻底打通我对网络通信的任督二脉,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网络相关的挑战。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网络技术领域的一大贡献,它填补了许多开发者在深入理解TCP/IP方面的空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