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汉语自然语言处理原理与实践+深度学习:原理与应用实践
深度学习基础篇
第1 章 绪论 2
1.1 引言 2
1.1.1 Google 的深度学习成果 2
1.1.2 Microsoft 的深度学习成果 3
1.1.3 国内公司的深度学习成果 3
1.2 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历程 4
1.3 深度学习的应用领域 6
1.3.1 图像识别领域 6
1.3.2 语音识别领域 6
1.3.3 自然语言理解领域 7
1.4 如何开展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应用开发 7
本章参考文献 11
第2 章 国内外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现状及其产业化趋势 13
2.1 Google 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发现状 13
2.1.1 深度学习在Google 的应用 13
2.1.2 Google 的TensorFlow 深度学习平台 14
2.1.3 Google 的深度学习芯片TPU 15
2.2 Facebook 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发现状 15
2.2.1 Torchnet 15
2.2.2 DeepText 16
2.3 百度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发现状 17
2.3.1 光学字符识别 17
2.3.2 商品图像搜索 17
2.3.3 在线广告 18
2.3.4 以图搜图 18
2.3.5 语音识别 18
2.3.6 百度开源深度学习平台MXNet 及其改进的深度语音识别系统Warp-CTC 19
2.4 阿里巴巴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发现状 19
2.4.1 拍立淘 19
2.4.2 阿里小蜜――智能客服Messenger 20
2.5 京东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发现状 20
2.6 腾讯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发现状 21
2.7 科创型公司(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 22
2.8 深度学习的硬件支撑――NVIDIA GPU 23
本章参考文献 24
深度学习理论篇
第3 章 神经网络 30
3.1 神经元的概念 30
3.2 神经网络 31
3.2.1 后向传播算法 32
3.2.2 后向传播算法推导 33
3.3 神经网络算法示例 36
本章参考文献 38
第4 章 卷积神经网络 39
4.1 卷积神经网络特性 39
4.1.1 局部连接 40
4.1.2 权值共享 41
4.1.3 空间相关下采样 42
4.2 卷积神经网络操作 42
4.2.1 卷积操作 42
4.2.2 下采样操作 44
4.3 卷积神经网络示例:LeNet-5 45
本章参考文献 48
深度学习工具篇
第5 章 深度学习工具Caffe 50
5.1 Caffe 的安装 50
5.1.1 安装依赖包 51
5.1.2 CUDA 安装 51
5.1.3 MATLAB 和Python 安装 54
5.1.4 OpenCV 安装(可选) 59
5.1.5 Intel MKL 或者BLAS 安装 59
5.1.6 Caffe 编译和测试 59
5.1.7 Caffe 安装问题分析 62
5.2 Caffe 框架与源代码解析 63
5.2.1 数据层解析 63
5.2.2 网络层解析 74
5.2.3 网络结构解析 92
5.2.4 网络求解解析 104
本章参考文献 109
第6 章 深度学习工具Pylearn2 110
6.1 Pylearn2 的安装 110
6.1.1 相关依赖安装 110
6.1.2 安装Pylearn2 112
6.2 Pylearn2 的使用 112
本章参考文献 116
深度学习实践篇(入门与进阶)
第7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手写数字识别 118
7.1 数据介绍 118
7.1.1 MNIST 数据集 118
7.1.2 提取MNIST 数据集图片 120
7.2 手写字体识别流程 121
7.2.1 模型介绍 121
7.2.2 操作流程 126
7.3 实验结果分析 127
本章参考文献 128
第8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 129
8.1 数据来源 129
8.1.1 Cifar10 数据集介绍 129
8.1.2 Cifar10 数据集格式 129
8.2 Cifar10 识别流程 130
8.2.1 模型介绍 130
8.2.2 操作流程 136
8.3 实验结果分析 139
本章参考文献 140
第9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图像识别 141
9.1 数据来源 141
9.1.1 Caltech101 数据集 141
9.1.2 Caltech101 数据集处理 142
9.2 物体图像识别流程 143
9.2.1 模型介绍 143
9.2.2 操作流程 144
9.3 实验结果分析 150
本章参考文献 151
第10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 152
10.1 数据来源 152
10.1.1 AT&T Facedatabase 数据库 152
10.1.2 数据库处理 152
10.2 人脸识别流程 154
10.2.1 模型介绍 154
10.2.2 操作流程 155
10.3 实验结果分析 159
本章参考文献 160
深度学习实践篇(高级应用)
第11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DeepID 算法 162
11.1 问题定义与数据来源 162
11.2 算法原理 163
11.2.1 数据预处理 163
11.2.2 模型训练策略 164
11.2.3 算法验证和结果评估 164
11.3 人脸识别步骤 165
11.3.1 数据预处理 165
11.3.2 深度网络结构模型 168
11.3.3 提取深度特征与人脸验证 171
11.4 实验结果分析 174
11.4.1 实验数据 174
11.4.2 实验结果分析 175
本章参考文献 176
第12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表情识别 177
12.1 表情数据 177
12.1.1 Cohn-Kanade(CK+)数据库 177
12.1.2 JAFFE 数据库 178
12.2 算法原理 179
12.3 表情识别步骤 180
12.3.1 数据预处理 180
12.3.2 深度神经网络结构模型 181
12.3.3 提取深度特征及分类 182
12.4 实验结果分析 184
12.4.1 实现细节 184
12.4.2 实验结果对比 185
本章参考文献 188
第13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年龄估计 190
13.1 问题定义 190
13.2 年龄估计算法 190
13.2.1 数据预处理 190
13.2.2 提取深度特征 192
13.2.3 提取LBP 特征 196
13.2.4 训练回归模型 196
13.3 实验结果分析 199
本章参考文献 199
第14 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关键点检测 200
14.1 问题定义和数据来源 200
14.2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关键点检测的步骤 201
14.2.1 数据预处理 201
14.2.2 训练深度学习网络模型 206
14.2.3 预测和处理关键点坐标 207
本章参考文献 212
本书是一本研究汉语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书籍,涉及NLP的语言理论、算法和工程实践的方方面面,内容繁杂。 本书包括NLP的语言理论部分、算法部分、案例部分,涉及汉语的发展历史、传统的句法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是迄今为止**本系统介绍认知语言学和算法设计相结合的中文NLP书籍,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重新认识和分析了NLP的句法和语义相结合的数据结构。这也是本书的创新之处。 本书适用于所有想学习NLP的技术人员,包括各大人工智能实验室、软件学院等专业机构。
目录
第1章 中文语言的机器处理 1
1.1 历史回顾 2
1.1.1 从科幻到现实 2
1.1.2 早期的探索 3
1.1.3 规则派还是统计派 3
1.1.4 从机器学习到认知
计算 5
1.2 现代自然语言系统简介 6
1.2.1 NLP流程与开源框架 6
1.2.2 哈工大NLP平台及其
演示环境 9
1.2.3 Stanford NLP团队及其
演示环境 11
1.2.4 NLTK开发环境 13
1.3 整合中文分词模块 16
1.3.1 安装Ltp Python组件 17
1.3.2 使用Ltp 3.3进行中文
分词 18
1.3.3 使用结巴分词模块 20
1.4 整合词性标注模块 22
1.4.1 Ltp 3.3词性标注 23
1.4.2 安装StanfordNLP并
编写Python接口类 24
1.4.3 执行Stanford词性
标注 28
1.5 整合命名实体识别模块 29
1.5.1 Ltp 3.3命名实体识别 29
1.5.2 Stanford命名实体
识别 30
1.6 整合句法解析模块 32
1.6.1 Ltp 3.3句法依存树 33
1.6.2 Stanford Parser类 35
1.6.3 Stanford短语结构树 36
1.6.4 Stanford依存句法树 37
1.7 整合语义角色标注模块 38
1.8 结语 40
第2章 汉语语言学研究回顾 42
2.1 文字符号的起源 42
2.1.1 从记事谈起 43
2.1.2 古文字的形成 47
2.2 六书及其他 48
2.2.1 象形 48
2.2.2 指事 50
2.2.3 会意 51
2.2.4 形声 53
2.2.5 转注 54
2.2.6 假借 55
2.3 字形的流变 56
2.3.1 笔与墨的形成与变革 56
2.3.2 隶变的方式 58
2.3.3 汉字的符号化与结构 61
2.4 汉语的发展 67
2.4.1 完整语义的基本
形式――句子 68
2.4.2 语言的初始形态与
文言文 71
2.4.3 白话文与复音词 73
2.4.4 白话文与句法研究 78
2.5 三个平面中的语义研究 80
2.5.1 词汇与本体论 81
2.5.2 格语法及其框架 84
2.6 结语 86
第3章 词汇与分词技术 88
3.1 中文分词 89
3.1.1 什么是词与分词规范 90
3.1.2 两种分词标准 93
3.1.3 歧义、机械分词、语言
模型 94
3.1.4 词汇的构成与未登录
词 97
3.2 系统总体流程与词典结构 98
3.2.1 概述 98
3.2.2 中文分词流程 99
3.2.3 分词词典结构 103
3.2.4 命名实体的词典
结构 105
3.2.5 词典的存储结构 108
3.3 算法部分源码解析 111
3.3.1 系统配置 112
3.3.2 Main方法与例句 113
3.3.3 句子切分 113
3.3.4 分词流程 117
3.3.5 一元词网 118
3.3.6 二元词图 125
3.3.7 NShort算法原理 130
3.3.8 后处理规则集 136
3.3.9 命名实体识别 137
3.3.10 细分阶段与·短
路径 140
3.4 结语 142
第4章 NLP中的概率图模型 143
4.1 概率论回顾 143
4.1.1 多元概率论的几个
基本概念 144
4.1.2 贝叶斯与朴素贝叶斯
算法 146
4.1.3 文本分类 148
4.1.4 文本分类的实现 151
4.2 信息熵 154
4.2.1 信息量与信息熵 154
4.2.2 互信息、联合熵、
条件熵 156
4.2.3 交叉熵和KL散度 158
4.2.4 信息熵的NLP的
意义 159
4.3 NLP与概率图模型 160
4.3.1 概率图模型的几个
................
最近我读到一本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书,虽然书名我记不太清了,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一直对 NLP 领域充满了好奇,但很多时候都会被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概念所劝退。然而,这本书似乎深谙此道,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公式,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 NLP 的世界。从最基础的文本预处理,到词向量的生成,再到更复杂的模型构建,每一个步骤都辅以生动易懂的例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词向量的部分,它不仅解释了 Word2Vec、GloVe 等经典模型的原理,还分享了如何利用这些向量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介绍这些技术时,并没有回避其局限性,而是坦诚地指出了它们的不足,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改进。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靠谱,值得信赖。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对 NLP 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觉自己离掌握这门技术又近了一步。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对 NLP 基础概念的讲解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不像一些入门书籍那样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许多核心原理。比如,在讲到语言模型时,它不仅介绍了 N-gram 模型,还详细阐述了其面临的稀疏性问题,并由此引出了更强大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我对书中关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种(LSTM、GRU)的介绍印象尤为深刻。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解释了 RNN 如何处理序列数据,以及 LSTM 和 GRU 如何克服了传统 RNN 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书中还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 Python 中实现这些模型,这对于我这个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代码进行复现和修改,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这些模型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要真正掌握 NLP,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地基。
评分这本书的实践性非常强,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更像是在“做项目”。它提供的案例非常有针对性,涵盖了 NLP 领域的多个热门应用场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本情感分析的部分,作者从数据收集、预处理,到特征工程,再到模型选择和训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他没有只给出一个“黑箱”模型,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一步的 rationale,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会有效。而且,书中还分享了一些调优技巧,比如如何处理类别不平衡问题,如何进行交叉验证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一个小型项目中,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工具。我非常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利用书中学的知识,去解决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 NLP 问题。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尤其是在深度学习与 NLP 结合的层面。我之前对深度学习有初步了解,但总觉得它与文本数据的结合总有些隔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地阐述了卷积神经网络(CNN)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于文本处理的,这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 CNN 在文本分类、情感分析以及命名实体识别等任务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卷积核如何在文本序列中提取特征,池化层如何压缩信息,以及最终的分类层如何进行预测。我非常赞赏作者在讲解 CNN 的过程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模型结构上,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每一个组件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如何调整 CNN 的超参数,以及如何优化模型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这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并实际应用深度学习解决 NLP 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来处理和理解文本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善于用类比和直观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高级模型时,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长篇大论的数学推导,而是先从宏观上介绍模型解决什么问题,核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再逐步深入到细节。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快地抓住重点,而不是被海量的公式吓倒。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作者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工作经历和思考,这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我看到了 NLP 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技术,更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 NLP 专家进行思想的交流。这种体验是很多纯技术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