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津地區館藏珍貴古籍圖錄》珍選天津典藏古籍珍品,包括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文獻、宋元善本、明清善本、明清稿抄本、佛教典籍、輿圖、拓本鈐印本以及少數民族文字文獻等。從早的南北朝時期的寫經、到清人稿抄本,時間跨度超過韆年,從司馬光手稿本《資治通鑒》,到《(隆慶)雲南通誌》,交融空間豈止萬裏。圖錄涉及漢文與民族文字的古籍,其中漢文古籍包括敦煌、碑帖和善本古籍等不同形式和內容,值得欣賞與參考。
目錄
00159 (佛門同答十二論) (三佛五門義記)
00160 禪數雜事捲下
00166 維摩詰所說經捲下
00314、00315、00316 春鞦鬍氏傅纂疏三十捲
00579 懷仁集王聖教序
00601 龜山先生語錄四捲
0066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捲
00718 西樓蘇帖
00800、00801、00802、00803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六十捲後集五十捲彆集三十二捲 新集三十六捲外集十五捲
00808、00809、00810、00811 山堂先生羣書考索前集六十六捲後集六十五捲續集五十六捲彆集二十五捲
00996 莊子鬳齋口義十捲
01159 棠湖詩藳一捲
01688 水經注四十捲
01787、01788、01789、01790、01791,01792、01793、01794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捲
02267 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羲二十六捲四十四迴
02271 唐宋名賢百傢詞一百三十二捲
02411 小品般若波蘿蜜經捲第四
02436 妙法連華經捲第四
02456 解深密經捲第二
02475 羯磨一捲
02477 雜阿含經捲第十一
02482 大智度經捲第十二
02488 大樓炭經捲第六
02490 佛說無常經一捲 佛說水月光觀音菩薩經 佛說咒魅經 佛說天請問經
02503 佛說佛名經捲第九
02521 成實論疏一捲
02525 曆代法寶記一捲
02534 太上本相縫捲第十
02538 太上妙法本相經東極真人問事品第九
02546 文選集注捲第二十四
02547 文選注一捲
02908 重刊孫真人藉急韆金要方三十捲
02941 攝大乘論釋十五捲
02945 辯正論十捲
03188、03189 國朝文類七十捲
03786 渚宮舊事五捲
03864 三朝聖論錄三捲
03880 會通館校正宋諸臣奏議一百五十捲
03897 少司空主一徐公奏議九捲
03933 疑年錄不分捲
03952 吳中先賢品節不分捲
03985 構山使蜀日記一捲
04135 (嘉靖)遼東誌九捲
04162、04163(嘉靖) 陝西通誌四十捲
04181 濟勝一覽不分捲
04183 閩小紀四捲
04205 東泉誌四捲
04206 治河全書二十四捲
04258-04276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捲
04322 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捲
04422-04424 中說十捲
04487 南海先生大同書稿不分捲
04630 天心復要不分捲
04677 五代名書補遺一捲
04733 封氏聞見記十捲
04762 古今注三捲
04789 孤樹裒談五捲
04806 澄懷錄二捲
04819 穆天子傅六捲
04951 永樂南藏六韆三百三十一捲績藏四百十捲
05021 碧裏六種七捲
05392-05394 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二十捲彆集一捲外集一捲 附錄一捲
05664-05666 竹洲文集二十捲 附錄一捲
05739 熊勿軒先生文集八捲
05839 羅德安先生文集三捲
05876、05877 類博稿十捲 附錄二捲
05884 徐文靖公謙齊文錄四捲
05895 康齊先生文集十二捲 附錄一捲
05908 白洲詩集三捲
06033 鄒東廓先生文選四捲
06075 玩芳堂摘稿四捲
06133 北遊漫稿文三捲
06134 天池雜稿不分捲
06175-06177 仙屏書屋初集詩錄十六捲後錄二捲
06291-06303 文苑英華一韆捲
06534 迦陵詞稿不分捲
06599 新刻繍像批評金瓶梅二十捲一百迴
0687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第二百廿四
0687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捲第二
06875 摩訶般若波羅蜜放光經捲第十六
06876 新道行經捲第五
06877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6878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687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688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6882 大方廣佛華嚴經捲第十四
06884 大方等大集經捲第四
06886 佛說阿彌陀經
06887 大般涅盤經捲第四
06891 大般涅盤經捲第十六
06892 大般涅盤經捲第十七
06893 大般涅盤經後分捲下
06898 妙法蓮華經捲第六
06900 維摩詰經捲下
06901 思益梵天所問經捲第三
06903 思益梵天所問經捲第四
06906 佛說佛名經
06908 佛說佛名經捲第十四
06909 賢劫韆佛名經
06911 佛說長阿含第四分世記經轉輪聖王品第三
06912 四分律捲第一
06913 比丘尼四分戒本
06915 大戒尼羯磨文
06918 大智度論捲第六十七
06920 七佛所說神咒經捲第二
0692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
06926 法華經疏
06933 浮名經集解關中疏捲下
06937 四分成本疏捲第一
06943 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議記
06949 依諸大乘經略發願法
06953 佛為心王菩薩說投陀經
06957-06959 藏經目
06962 太玄真一本際經捲第三
06963 太玄真一本際經捲第七
07006 孟子十四捲
07073-07083 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捲
07088、07089 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捲
07091 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捲
07095-07099 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捲
07130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甲集三十七捲
07141 絳帖二十捲
07144、07145 呂氏春鞦二十六捲
07155 阿毗達磨俱捨論二十二捲
07156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四十捲
07178 妙法蓮華經七捲
07201 楚辭辯證二捲後語六捲
07251 五經四書大全一百七十五捲
07252 五經大全一百三十五捲
07257、07258 三經評注五捲
07291 詩經集傅八捲
07307 詩外傳十捲
07343 二禮經傳測六十八捲纂議一捲
07382 春鞦私考三十六捲首一捲
07390 論語筆解二捲
07406、07407 四書集注大全四十三捲
07420、07421 石渠意見四捲拾遺二捲補缺一捲玩易意見二捲
07424 爾雅三捲 音釋三捲
07446、07447 說文字原一捲
07467 韻經五捲
07484-07487 史記一百三十捲
07507-07511 前漢書一百捲
07517-07521 漠書一百捲
07525-07527 班馬異同三十五捲
07528 後漢書九十捲
07529-07534 後漢書九十捲
07547-07554 南唐書三十捲
07597-07600 資治通鑒考異三十捲
07604、07605 司馬溫公稽古錄二十捲
07609-07611 少微通鑒節要五十捲
07644、07645 資治通鑒綱目發明五十九捲
07680 世史正綱三十二捲
07683、07684 甲子會紀五捲
07687-07695 兩漢紀六十捲
07714 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不分捲
07716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三百六十—捲
07717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不分捲
07719 萬曆起居注不分捲
07726-07729 路史四十七捲
07730 汲塚周書十捲
07732-07734 國語二十一捲
07739、07740 國語九捲
07750 越絕書十五捲
07756-07760 貞觀政要十捲
07800 注陸宣公奏議十五捲
07802 孝肅包公奏議集十捲 附錄一捲
07806、07807 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議六十九捲附綠九捲
07823-07825 孝順事實十捲
07826-07830 曆代臣鑒三十七捲
07831-07834 曆代君鑒五十捲
07939 寰宇通誌一百十九捲
07940-07945 大明一統誌九十捲
07951 大清一統誌不分捲
07952 大清一統誌不分捲
07978 (嘉靖)南畿誌六十四捲
07981 (正德)姑蘇誌六十捲
07983 (嘉靖)常熟縣誌十三捲
07984 (嘉靖)吳江縣誌二十八捲首一捲
07988、07989 (嘉靖)山西通誌三十二捲
07990、07991 (嘉靖)山東通誌四十捲
07999 (康熙)蒲城誌不分捲
08011 (嘉靖)嘉興府圖記二十捲
08015 (嘉靖)定海縣誌十三捲
08016 (萬曆)續修嚴州府誌二十四捲
08020 (嘉靖)四川總誌八十捲
08021 (弘治)八閩通誌八十七捲
08029 (隆慶)雲南通誌十七捲
08038 陽山誌三捲
08047-08049 水經注四十捲
08070 三吳水利圖改四捲蘇鬆常鎮水利圈一捲
08079 客越誌二捲
08088、08089 大唐六典三十捲
08106-08110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捲
08117、08118 大明會典一百八十捲
08122-08124 大明集禮五十三捲
08127、08128 明偷大典二十四捲
08131、08132 監政誌十捲
08183 小學史斷四捲 前編一捲續編一捲
08188 漢史億二捲
08207、08208 孔子傢語十捲
08228 重刻說苑新序三十捲
08243 揚子法言十捲
08257-08259 分類經進近思錄集解十四捲
08266、08267 硃子語類一百四十捲
08269 硃子抄十捲
08309 性理群書集覽大全七十捲
08323 士翼四捲
08324-08326 程誌十捲
08327-08329 聖學格物通一百捲
08337 皇明三儒言行要錄十四捲
08366、08367 醫要集覽九種九捲
08372-08374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捲
08378、08379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捲
08450 蘭亭續考二捲
08455 法帖刊誤二捲
08490,08491 墨子十五捲
08504 震澤長語二捲
08512 茶餘客話十二捲
08516 程氏演繁露十六捲續集六捲
08537-08541 何氏語林三十捲
08556 為善陰鸞十捲
08558 談資四捲
08574-08578 初學記三十捲
08631 金丹正理大全四十二捲
08637-08639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四十捲
08645 武英殿聚珍版書一百三十八種二韆四百十六捲
08649 楚騷五捲 附錄一捲
08653-08657 楚辭章句十七捲 疑字直音補一捲
08659、08660 楚辭十七捲 附錄一捲
08662-08665 楚辭集注八捲辯證二捲後語六捲離騷一捲
08667-08669 漢蔡中郎集六捲
08676 陶靖節集十捲 鱸論一捲
08699-08701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十五捲 分菊次李太白文五捲
08706-08708 韋蘇州集十捲拾遺一捲
08709 韋蘇州集十捲拾遺一捲
08711 韋蘇州集十捲拾遣一捲
08727 集韆傢注批點杜工部詩集二十捲 年譜一捲
08733 杜律二注四捲
08740 唐元次山文集十捲拾遺一捲
08758、08759 硃文公校呂黎先生文集四十捲外集十捲遺文一捲 傳一捲
08764-08766 韓文公文抄十六捲
08768、08769 柳文四十三捲彆集二捲外集二捲錄一捲後錄一捲
08770-08780 河東先生集四十五捲外集二捲龍城錄二捲 附錄二捲傅一捲
08791 柳文七捲
08831 公是集五十四捲
08845、08846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捲 年譜一捲 附錄六捲
08859 東坡集四十捲後集二十捲奏議十五捲內製集十捲樂語一捲外製集三捲應詔集十捲續集十二捲 年譜一捲
08885 後山居士詩集六捲逸詩五捲詩餘一捲
08921-08925 止齋先生文集五十二捲 附錄一捲
08983-08986 道園學古錄五十捲
09003-09006 鐵崖文集五捲
09008 禦製文集四集三十捲
09018 潛溪集八捲 附錄一捲
09022 太師誠意伯剴文成公集十八捲
09023、09024 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集二十捲
09039 鬥南老人詩集四捲
09044 遜誌齋集二十四捲 附錄一捲
09056、09057 商文毅公集十一捲
09060 王端毅公文集九捲
09061 白沙子八捲
09062 白沙先生詩教解十五捲
09071 桃溪淨稿文集三十九捲詩集四十五捲
09089 石淙詩稿十九捲
09092-09094 馬東田漫稿六捲
09097 東所先生文集十三捲
09098 虛齋蔡先生文集五捲
09102 石田稿三捲
09109-09112 空同先生集六十三捲
09125 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捲
09126 陽明先生文粹十一捲
09163 太白山人詩五捲附錄一捲
09164 苑洛集二十二捲
09165 端溪先生集八捲
09171 歐陽恭簡公遺集二十二捲
09189 張水南文集十一捲
09195 東園遺稿二捲
09197 少湖先生文集七捲
09216 陭堂摘槁十六捲
09221 方山薛先生全集六十八捲
09224 二榖山人集十捲
09230、09231 宗子相集八捲
09433 文章辨體五十捲外集五捲總論一捲
09434、09435 文翰類選大成一百六十三捲
09438、09439 古文集四捲
09441 文苑春鞦四捲
09448、09449 唐會元精選批點唐宋名賢策論文粹八捲
09450 三史文類五捲
09451 秦漢魏晉文選十捲
09503 大宋文鑒一百五十捲目錄三捲
09533 吳興閔氏兩尚書詩集十五捲
09536 增修詩話總龜四十八捲後集五十捲
09545 詩法五捲詩法源流三捲
09580、09581 忠義水遊全書一百二十迴
09608-09610 紅樓夢一百二十迴
09628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一捲
09629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一捲
09752、09754 禦製勸善要言
前言/序言
《渤海古韻:津沽珍籍探微》 內容概要 本書並非一般的古籍書目匯編,而是深入天津地區現有珍貴古籍館藏的腹地,以一種探索性的、敘事性的視角,勾勒齣津沽地區數百年間學術文化傳承的脈絡與圖景。我們將視綫聚焦於那些承載著曆史信息、見證著時代變遷的古籍文獻,通過對其內容、版本、流傳、價值等多個維度的細緻考察,力圖展現天津在中華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和貢獻。 本書分為三個主要篇章。 第一篇:曆史的印記——津沽古籍的形成與流傳 此篇旨在梳理天津地區珍貴古籍的來源與早期流傳路徑。我們將迴溯曆史,探討明清以來,天津作為漕運樞紐、商業重鎮,如何吸引瞭大量文人墨客、官僚仕紳在此匯聚,進而形成收藏古籍的文化土壤。我們將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麵: 地域性與全國性古籍的交融: 天津地處京畿,既受到來自京師官方與私人收藏的影響,也因其自身的經濟活力,吸引瞭來自全國各地的稀有典籍。本書將探討在天津地區發現的、具有全國性學術價值的古籍,它們是如何輾轉來到津沽,又如何成為本地藏書傢珍視的對象。 重要藏書世傢與學人的貢獻: 天津曆史上曾湧現齣不少鍾愛書籍、緻力於文獻保存的世傢大族和著名學者。我們將選取其中幾例,如某個以收藏經史子集見長的大傢族,或是某個以整理校勘古籍聞名的文人,對其藏書特點、收藏理念以及為後世留下的文獻遺産進行深入剖析。例如,我們會提及某個傢族世代積纍的傢藏,其中可能包含某些孤本、善本,以及他們與當時文壇的互動,如何使得這些書籍得以流傳。 早期官府與書院的文獻保存: 除瞭私人收藏,官府的典籍保存機構以及私營的書院,在曆史上也扮演瞭重要角色。我們將考察天津地區在明清時期設立的各類官學、書院,及其在文獻購置、抄寫、保存方麵的努力。是否存在某些官府主持編纂、刊刻的書籍,或是書院師生閤力完成的學術成果,至今仍存其善本? 戰亂與遷徙中的古籍命運: 曆史的長河中,戰亂與社會動蕩是古籍命運的嚴峻考驗。本書將嘗試追溯天津地區在不同曆史時期,尤其是在近現代的動蕩年代,珍貴古籍是如何經曆劫難,又是如何被有識之士搶救、保護,得以幸存至今的。這其中可能涉及書籍的轉移、隱藏,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保護故事。 第二篇:書海鈎沉——珍貴古籍的內容解讀與學術價值 這一篇將是本書的核心,我們將從內容層麵入手,精選天津地區最具代錶性、學術價值最高的幾類珍貴古籍,進行細緻的解讀和評估。 經史子集: 經部: 重點關注那些在學術史上具有開創性或代錶性的儒傢經典注疏,以及一些罕見的宋元刻本、明代名傢校勘本。我們將探討這些版本的價值,例如其文字校訂的精當之處,或是其所包含的曆代學術流派的演變痕跡。例如,對某個版本的《詩經》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校勘的差異,以及其所反映的古代傳經學術的不同路數。 史部: 關注那些記載瞭天津及周邊地區曆史的重要方誌、奏疏、年譜、傳記等。特彆是那些保存瞭地方風俗、社會經濟、人物活動的珍貴史料。我們將分析這些史料對於理解區域曆史、社會變遷的獨特作用。例如,對某部地方誌的考察,可以揭示齣古代天津的城市規劃、人口構成、經濟産業的變遷,以及其中蘊含的某些未被主流史學關注的細節。 子部: 涵蓋哲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多個領域。我們將發掘那些具有獨特思想價值的哲學著作,藝術領域具有代錶性的書畫譜錄、戲麯麯本,以及在古代科學技術領域(如農學、醫學、天文曆法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文獻。例如,對某一早期醫學方劑的考察,不僅能展現當時醫療水平,更能從中窺見古代醫者的治療理念和實踐。 集部: 重點考察那些存世稀少、價值極高的曆代文人詩文集、詞集、麯集等。我們將分析這些作品的文學成就,以及其反映的時代文風、社會生活和作者的個人經曆。對某位被曆史遺忘的津沽文人的詩集進行研究,可以發掘齣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 版本學研究: 孤本與稀見本: 詳細考證在天津地區發現的孤本、稀見本的來龍去脈,分析其版本源流、刻印特點、存世情況,以及在版本學上的重要意義。例如,對某個版本的《尚書》進行詳細的校勘,追溯其刻印年代、地域,以及與其他版本的關係。 鈔本與刻本的比較: 對比不同時代的抄本與刻本,探討文字的訛誤、增補,以及抄寫、刊刻工藝的演變。 跋尾題記的研究: 深入解讀古籍中的跋尾、題記、印章等信息,這些往往是考證書籍流傳、辨彆真僞、瞭解收藏者身份和興趣的重要綫索。 學術思想的傳承與演變: 地方學術流派的形成: 探討天津地區是否存在或受到影響而形成的獨特學術流派,這些古籍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 對後世學術的影響: 評估這些珍貴古籍對後世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所産生的深遠影響,以及它們如何在不同時代被解讀、利用。 第三篇:守護與傳承——珍貴古籍的保護與未來 此篇將關注天津地區珍貴古籍的保護現狀,以及如何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傳承給未來。 現代保護技術與理念: 介紹天津地區在古籍保護方麵所采用的現代技術,如溫濕度控製、防蟲防黴、數字化保存等,並探討當前古籍保護麵臨的挑戰。 研究與利用的拓展: 探討如何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這些古籍資源,鼓勵更多學者進行深入研究,將其中的精華融入現代文化創作與傳播。 公眾教育與文化普及: 關注如何通過展覽、講座、齣版物等多種形式,嚮公眾普及古籍知識,提升全社會對珍貴古籍保護的意識。 未來展望: 對天津地區珍貴古籍的未來保護與發展方嚮進行展望,強調保護工作的持續性和重要性,以及古籍所承載的文化基因對於塑造民族認同的意義。 本書旨在通過對天津地區珍貴古籍的深度挖掘與解讀,不僅為學界提供一批高質量的研究素材,更希望能夠引發公眾對曆史文化的關注,感受古籍中蘊含的智慧與魅力,認識到保護和傳承這份寶貴遺産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它將是一部關於天津地域文化,關於中華文明,關於曆史深度的一次深情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