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清洗与防锈

金属清洗与防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恒 著
图书标签:
  • 金属清洗
  • 防锈
  • 金属表面处理
  • 腐蚀防护
  • 工业清洗
  • 金属材料
  • 表面工程
  • 清洗剂
  • 防锈剂
  • 金属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563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941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页数:3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金属清洗与防锈》以金属加工中所需清洗材料与防锈措施为主线,详细介绍了金属清洗剂的种类、性能、清洗方法、清洗设备以及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污垢的种类、组成并阐述清洗理论,最后详尽地叙述金属防锈切削液、工序间及成品防锈工艺要求。
  在金属清洗材料方面,用较多篇幅介绍新近开发和正在有效应用各种清洗剂,特别是既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清洗效果又好的水剂清洗剂;在防锈方面,重点介绍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而工作量又繁重的中间防锈,包括防锈切削切削液的选用,防锈工艺要点等。
  《金属清洗与防锈》是企业从事机械加工、润滑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机械加工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也是从事金属清洗剂研制、防锈材料研发、销售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1 概述
1.1 金属加工用材料
1.1.1 黑色金属材料
1.1.2 有色金属材料
1.2 金属的腐蚀、锈蚀与防锈的基本概念
1.2.1 研究金属腐蚀的重要性
1.2.2 金属腐蚀
1.2.3 大气腐蚀及其控制
1.2.4 金属材料的正确选择
1.2.5 防锈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汽车工业为例)

2 金属在各种环境下的腐蚀、锈蚀和防护
2.1 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
2.1.1 金属在自然水中的腐蚀
2.1.2 土壤腐蚀
2.1.3 大气腐蚀
2.1.4 微生物腐蚀
2.2 金属在工业环境中的腐蚀
2.2.1 金属在酸溶液中的腐蚀
2.2.2 金属在碱溶液中的腐蚀
2.2.3 金属在盐类水溶液中的腐蚀

3 污垢的分类与清洗原理
3.1 污垢
3.1.1 按污垢存在形状分类
3.1.2 按化学组成分类
3.1.3 按亲水和亲油性能分类
3.1.4 按在金属表面存在的状态分类
3.1.5 按污垢与底物的结合情况分类
3.1.6 混合污垢
3.1.7 其他污垢
3.1.8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污垢
3.2 清洗原理
3.2.1 固体污垢的清洗原理
3.2.2 液体污垢的清洗原理
3.2.3 水介质中污垢的清洗原理

4 金属清洗剂
4.1 金属清洗剂的组成
4.1.1 水
4.1.2 有机溶剂
4.1.3 酸剂
4.1.4 碱剂
4.1.5 表面活性剂
4.1.6 防锈缓蚀剂
4.2 金属清洗剂的研制
4.2.1 水基型金属清洗剂
4.2.2 多功能金属清洗剂
4.2.3 新型无磷除油除锈水基金属清洗剂
4.2.4 去油、除锈、防锈磷化液
4.2.5 汽车节能型清积炭剂

5 金属清洗工艺
5.1 金属材料的清洗
5.1.1 钢铁和不锈钢的清洗
5.1.2 有色金属的清洗
5.2 机械部件的清洗
5.2.1 脱脂清洗
5.2.2 去除指纹
5.2.3 去除积炭
5.2.4 表面涂层的剥离
5.3 金属加工各工序间的清洗
5.3.1 电镀前的预处理清洗
5.3.2 涂涂料前预处理清洗
5.3.3 粘接预处理清洗
5.3.4 氧化铝膜预处理清洗
5.3.5 钢铁领域中的清洗
5.3.6 机械加工的中间工序、精加工与组装工序的清洗
5.3.7 搪瓷的预处理清洗
5.3.8 电子设备领域中的清洗
5.3.9 热处理操作中的清洗
5.4 清洗操作方法及设备
5.4.1 清洗工艺及设备设计的根据与要求
5.4.2 清洗工艺的分类及特点
5.4.3 干洗工艺及设备
5.4.4 超声波清洗
5.4.5 喷射清洗
5.4.6 电解清洗
5.4.7 浸泡清洗
5.4.8 溶剂蒸气清洗
5.4.9 高压水射流清洗
5.4.1 0循环清洗工艺及设备
5.5 清洗设备的选择
5.6 清洗效果评价方法
5.6.1 定性评价方法
5.6.2 定量评价方法
5.7 清洗缺陷及解决措施
5.8 清洗工艺实例
5.8.1 钢板清洗工艺
5.8.2 发动机缸体清洗工艺
5.8.3 发动机装配前清洗工艺
5.8.4 变速箱结合齿超声波清洗工艺
5.8.5 汽车修理中的清洗

6 金属清洗剂的配制及应用
6.1 金属清洗剂的分类
6.2 水基金属清洗剂
6.2.1 通用型金属清洗剂
6.2.2 酸性金属清洗剂
6.2.3 碱性金属清洗剂
6.2.4 强碱性金属清洗剂
6.2.5 喷雾型金属清洗剂
6.2.6 浸渍性金属清洗剂
6.2.7 重垢金属清洗剂
6.2.8 低泡金属清洗剂
6.3 溶剂型金属清洗剂
6.3.1 煤油、三乙醇胺型
6.3.2 汽油、三乙醇胺型
6.3.3 煤油、油酸酯型
6.3.4 醚、汽油型
6.3.5 斯盘、汽油型
6.3.6 铝合金剂清洗
6.3.7 甲酯、轻馏分型
6.3.8 W/O型
6.3.9 O/W型
6.4 复合型金属清洗剂
6.4.1 苯磺酸、三氯乙烯型
6.4.2 苯磺酸、单乙醇胺型
6.4.3 聚氧乙烯醚、二甲苯型
6.4.4 聚氧乙烯醚、丁酮型
6.4.5 油酸、三乙醇胺型
6.4.6 聚氧乙烯醚、煤油型
6.4.7 斯盘、汽油型
6.5 各类金属用清洗剂
6.5.1 不锈钢清洗剂
6.5.2 黑色金属及制件去油清洗剂
6.5.3 铜金属清洗剂
6.5.4 铝金属清洗剂
6.5.5 镁金属清洗剂
6.5.6 锌金属清洗剂
6.5.7 银金属清洗剂
6.5.8 镍金属清洗剂
6.5.9 铬金属清洗剂
6.5.1 0锡合金清洗剂

7 金属加工过程中常用防锈及包装材料
7.1 常用防锈材料
7.1.1 防锈水及其选用
7.1.2 防锈油脂及其选用
7.2 防锈包装材料
7.2.1 防锈包装材料的分级、分类
7.2.2 防锈包装材料的应用

8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防锈与包装材料
8.1 产品设计中的腐蚀控制
8.1.1 环境条件
8.1.2 防腐蚀结构设计
8.1.3 材料选择
8.1.4 金属腐蚀与预防
8.1.5 表面防护
8.1.6 采用有效的防护包装
8.2 工序间防锈
8.2.1 工序间产生锈蚀的基本原因
8.2.2 预防工序间锈蚀的主要方法
8.2.3 工序间防锈一般要求
8.2.4 防锈处理的工艺要点
8.2.5 汽车生产工序间防锈的具体措施
8.2.6 中间库房防锈
8.3 机械制品防锈包装工艺技术条件举例之一(轴承)
8.3.1 轴承防锈、包装工艺概要
8.3.2 工序间防锈的要求
8.3.3 清洗
8.3.4 防锈
8.3.5 内包装材料的分类及轴承对内包装的要求
8.4 机械制品防锈包装工艺技术条件举例之二(汽车)
8.4.1 汽车备件防锈包装方法
8.4.2 备件防锈包装工艺
8.4.3 防锈包装设备
8.4.4 防锈包装失败的原因
8.5 机械设备及工具类的防锈
8.5.1 使用中机械设备的防锈
8.5.2 暂停使用设备及工具的防锈
8.6 仓库防锈
8.6.1 露天库防锈工艺
8.6.2 库房防锈
8.7 金属表面锈蚀的鉴别与除锈
8.7.1 金属表面锈蚀的鉴别
8.7.2 表面锈蚀的清除
8.7.3 除锈方法比较
8.7.4 除锈方法应用实例

9 防锈管理
9.1 防锈管理目标与特点
9.1.1 防锈管理的目标
9.1.2 防锈管理的特点
9.2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9.2.1 ISO9000族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
9.2.2 ISO14000系列环境质量管理与保证标准
9.2.3 美国汽车工业质量保证标准QS
9.2.4 传统的防锈管理方案
9.2.5 防锈管理信息系统
9.3 防锈管理环节
9.3.1 营销过程的防锈管理
9.3.2 产品设计过程的防锈管理
9.3.3 工艺规划过程的防锈管理
9.3.4 改进过程的防锈管理
9.3.5 采购过程的防锈管理
9.3.6 制造过程的防锈管理
9.3.7 储存过程的防锈管理
9.3.8 装卸过程的防锈管理
9.3.9 运输过程的防锈管理
9.3.1 0其他过程的防锈管理
9.4 防锈管理应用实例
9.4.1 某厂防锈工作的改进
9.4.2 准时化生产
9.4.3 防锈设备运营成本控制
9.4.4 油嘴的防锈包装
9.4.5 齿轮防锈
9.4.6 除锈质量控制
9.4.7 清洗过程管理
9.4.8 防锈质量控制

10 清洗与防锈材料检验分析方法
10.1 金属清洗剂检验分析方法
10.1.1 试验的准备
10.1.2 净洗力试验方法
10.1.3 防锈性试验方法
10.1.4 腐蚀性试验方法
10.1.5 消泡性能试验方法
10.1.6 水分及挥发物试验方法
10.1.7 高、低温稳定性试验方法
10.1.8 漂洗性能试验
10.2 合成切削液的检验方法
10.2.1 腐蚀性试验方法
10.2.2 防锈性试验方法
10.3 防锈材料及检验方法
10.3.1 试验准备
10.3.2 防锈试验试片锈蚀程度评定方法
10.3.3 碳酸钠�惭窍跛崮品佬馑�测定
10.3.4 三乙醇胺�惭窍跛崮品佬庖旱牟舛�
10.3.5 防锈油脂的检验方法
10.3.6 防锈蜡的检验方法
10.3.7 气相防锈材料的检验方法
10.3.8 涂膜保护涂料及其去除剂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金属清洗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金属原料入库和零件加工制造(包括冷、热加工工序)、产品装配组合及修理行业的分解、机械行业的维修及保养等都离不开清洗工序。同时,合理的清洗工艺可以有效地清除金属表面附着的各种污垢和杂质,从而大大减缓金属的锈蚀和磨损。对于高、精、尖的产品都有高的清洗度要求,如电子工业、航天航空工业等,都有特殊的清洗工艺要求。
  据统计,世界上冶炼得到的金属中有1/3由于生锈而在工业中报废,许多精密仪器、设备也因锈蚀与腐蚀使其运转不正常或停止运转。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受到大气中的氧、水、润滑剂中氧化生成的酸性成分及操作者手汗等的影响,产生锈蚀而使加工中的零部件报废,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由于受到粉尘,金属屑的影响而产生磨损、划痕也非常常见。
  本书详尽地论述了金属加工与使用中的两个难点——清洗与防锈。重点介绍了新近开发或正在有效使用的清洗剂、清洗方法、防锈剂的选用以及防锈管理、清洗与防锈材料的检验方法等内容。以求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节能与环保、产品更新换代的攻关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刘晶郁教授、武亚莉教授、仝秋红教授、陈红副教授、张冠华硕士等很多同志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和作者水平的限制,书中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王恒
  2012年6月
《现代冶金材料手册》 内容简介 《现代冶金材料手册》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考著作,旨在为从事冶金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及教学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提供权威、全面、系统的技术信息与指导。本书内容涵盖了当前冶金材料领域最重要、最热门的议题,深入剖析了各类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制备工艺、加工技术及其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并着重探讨了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各章节内容紧密衔接,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而深入的冶金材料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聚焦于冶金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基础理论与性能表征 本部分首先系统回顾了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变原理、强化机制等基本理论,为理解材料的行为奠定坚实基础。随后,详细介绍了表征金属材料性能的各项关键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硬度(洛氏、布氏、维氏)、冲击韧性(夏比、伊佐德)、疲劳强度、蠕变性能、断裂韧性等。本书不仅阐述了这些性能的定义、测量方法,还深入分析了影响这些性能的微观结构因素,如晶粒尺寸、位错密度、沉淀物、第二相等。 物理性能: 密度、熔点、热导率、比热容、热膨胀系数、电导率、磁性能(磁导率、矫顽力、磁滞损耗)、光学性能等。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适用性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解析其内在机理。 化学性能: 腐蚀行为、氧化行为、耐磨性、耐高温性能等。本书将针对不同金属材料的化学稳定性,探讨其在酸、碱、盐、大气、高温等介质中的腐蚀机理,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思路。 此外,本部分还将深入介绍各种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如金相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能谱仪(EDS/EDX)、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并说明它们在揭示材料微观结构、成分分析、表面特性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与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工业生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各类金属材料,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性能阐述以及典型应用场景的介绍。 钢铁材料: 碳素钢: 包括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分析其成分、组织与性能关系,以及在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合金钢: 重点介绍各种合金元素(如锰、硅、镍、铬、钼、钒、钨、钴等)对钢的性能影响,深入阐述高性能合金钢,如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工具钢、结构钢、轴承钢、耐热钢、耐候钢等。详细列举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如耐腐蚀性、高强度、耐磨性、耐高温性等,以及在化工、航空航天、能源、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的关键作用。 铸铁: 包括灰铸铁、球墨铸铁、白口铸铁、可锻铸铁,分析其组织特点、力学性能,以及在机械零部件、汽车发动机、管道、模具等方面的应用。 有色金属材料: 铝及铝合金: 介绍纯铝的特性,以及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锻造铝合金)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沉淀强化、晶界强化等)和优异性能(轻质、高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耐腐蚀性),重点关注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包装、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应用。 铜及铜合金: 介绍纯铜的导电导热优势,以及黄铜、青铜、白铜等合金的性能特点,如良好的加工性、耐蚀性、高导电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机械、建筑等领域。 钛及钛合金: 强调钛及其合金的轻质、高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尤其是在海水和氯化物环境中)、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化工设备、高端体育用品等领域的战略地位。 镁及镁合金: 突出镁合金的极轻质和高比强度,以及在汽车轻量化、电子产品外壳、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镍及镍合金: 介绍镍基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温高压环境下的重要作用,以及镍合金在耐腐蚀、电镀等领域的应用。 其他有色金属: 简要介绍锌、锡、铅、贵金属(金、银、铂、钯)等在合金、焊料、电子元器件、催化剂、首饰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部分: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与成形技术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金属材料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冶炼与精炼: 介绍钢铁冶炼(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弧炉炼钢)、有色金属冶炼(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等传统工艺,以及电渣重熔、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熔炼等先进精炼技术,重点关注其对材料纯度和性能的影响。 热加工工艺: 详细介绍轧制(热轧、冷轧)、锻造、挤压、轧管等基本热加工方法,分析变形机理、工艺参数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生产板材、型材、管材、棒材等方面的应用。 冷加工工艺: 探讨冷轧、冷拔、拉伸、冲压、弯曲等冷加工技术,以及其对材料加工硬化、强度提升、精度控制等方面的影响。 焊接与连接技术: 介绍电弧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电阻焊、钎焊、爆炸焊等各类焊接方法,分析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在结构件制造中的重要性。 表面处理技术: 重点介绍电镀、阳极氧化、化学转化膜、喷涂、抛光等表面处理工艺,分析其提高材料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导电性等的功能,并结合具体材料和应用场景进行讲解。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重点关注金属3D打印技术(如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电子束熔化EBM、定向能量沉积DED等)在复杂构件制造、个性化定制、材料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在材料选择、工艺优化、性能调控等方面的挑战。 第四部分:金属材料的失效分析与寿命预测 失效分析是保障工程安全、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环节。本部分将系统讲解金属材料常见的失效模式及其根本原因。 腐蚀失效: 详细阐述电化学腐蚀(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SCC)、高温氧化、硫化物应力开裂SSC等腐蚀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其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 疲劳失效: 深入分析低周疲劳、高周疲劳、超高周疲劳的损伤累积过程,探讨应力集中、表面缺陷、环境因素等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以及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断裂失效: 讲解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等基本断裂模式,介绍断裂韧性KIC、断裂功等参数,并讨论断裂过程中的微观机制。 蠕变失效: 分析高温下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断裂,探讨温度、应力、时间等因素对蠕变行为的影响。 磨损失效: 介绍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疲劳磨损等不同磨损机理,并探讨材料选择与表面处理在提高耐磨性方面的作用。 失效分析方法: 介绍宏观断口分析、微观断口分析(SEM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残余应力测量等失效分析的常用手段,以及如何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第五部分:金属材料的智能化发展与前沿展望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冶金材料领域的未来发展,探讨智能化技术与新材料的融合。 智能材料: 介绍形状记忆合金、磁致伸缩材料、压电陶瓷等智能材料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在传感器、执行器、自愈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高性能与功能化材料: 探讨超高强度钢、难变形材料(如高温合金、难熔金属)、纳米材料、梯度材料、复合材料等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潜力。 计算材料学与材料基因组计划: 介绍计算模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在材料设计、性能预测、工艺优化中的应用,以及材料基因组计划如何加速新材料的发现与开发。 绿色冶金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低碳冶金技术等在冶金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标准化与测试认证: 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以及材料性能测试与认证的重要性。 《现代冶金材料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语言精炼,图文并茂,配有大量的数据表格、典型实例和技术图示,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本书是冶金材料领域的一部宝贵参考工具书,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还是初入行的新手,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助您在复杂多变的金属材料世界中游刃有余,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技术创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金属清洗与防锈》,我拿到手的时候,就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业余模型爱好者,我经常会接触到各种金属零件,从精密的模型飞机骨架到一些复古的机械模型,它们的表面常常会因为长时间的储存或者制作过程中的疏忽而蒙上一层油污、灰尘,甚至出现令人心疼的锈迹。我一直苦恼于如何有效地清理这些污垢,同时又不损伤金属本身的质感和细节,更别说如何让它们保持长久的光泽,避免日后再次生锈。市面上确实有一些零散的清洁剂和防锈油,但效果参差不齐,而且我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指导。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明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仅从目录和初步浏览来看,这本书就涵盖了我所需要的方方面面。它似乎不仅提供了各种清洗剂和防锈剂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应该会深入讲解不同类型金属的特性,以及针对不同污垢和锈蚀情况,应该选择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工具。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预处理”的部分,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后续的防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清洁做得有多彻底。而且,它会不会涉及一些更环保、更经济的DIY清洁和防锈方法呢?我对此充满了期待,毕竟,模型制作也是一项需要精打细算的爱好。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金属表面处理的“黑科技”,让我的模型作品在细节上更上一层楼。 另外,我从事的另一个与金属打交道的领域,是老物件的修复。家里的一些老家具,虽然木质部分我尚能处理,但其上金属的装饰件,比如铜制的把手、铁艺的支架,往往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了原有的光彩,甚至布满斑驳的锈痕,这极大地影响了老物件的整体美感。我尝试过一些方法,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清洗不干净,要么损伤了金属本身的 patina,反而失去了它的历史韵味。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金属修复指南,从识别不同金属的锈蚀类型,到选择最温和却有效的清洁剂,再到如何进行抛光和后续的防锈处理,都能有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能够保留金属“老旧感”的特殊处理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亮如新。毕竟,对于老物件而言,历史的痕迹本身就是一种美。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似乎能够满足我对于金属修复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那些充满挑战的老物件。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修复者,让那些沉睡在时光中的金属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评分

我一直对各种金属工艺品情有独钟,从精美的金属摆件到充满生活气息的铁艺家具,都让我爱不释手。然而,这些美丽的金属制品,在时间的长河中,也难免会经历岁月的洗礼,出现油污、灰尘的堆积,甚至是令人惋惜的锈迹。作为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我总希望能够亲手去打理和维护这些心爱的物品,让它们保持最初的光彩。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清洁剂和防锈产品,我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一种才适合我的物品,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家庭金属护理的百科全书。我期待它能够从最基础的金属常识讲起,详细介绍不同材质金属的特性,以及它们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什么样的金属容易生锈,什么样的金属容易被腐蚀。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防锈剂的详细指导,不仅仅是列出产品名称,而是能够讲解其成分、作用原理,以及适用的范围。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针对家庭环境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用最常见、最经济的材料来DIY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防锈方法,又或者是在不使用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达到专业的效果。 此外,我还想知道,对于一些比较贵重的金属工艺品,比如古董级别的铜器或者银器,是否有特殊的清洁和保养方法,以避免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照顾我的金属制品,让它们长久地保持美丽,为我的家居生活增添更多温馨和艺术气息。我期待从这本书中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技巧,让我的金属工艺品,如同初见时那般,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乍一听,可能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充其量不过是一本技术手册,然而,在我拿到这本书,并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篇章后,我才发现,这绝对是一本低估了其价值的宝藏。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汽车维修技术员,我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金属部件的清洗和防锈,绝对是绕不开的难题。无论是发动机舱内因为油污、泥沙堆积而变得面目全非的各种金属支架和管路,还是底盘上饱受雨水侵蚀而出现锈迹的悬挂部件,它们的处理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过去,我常常凭借经验和零散的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总觉得不够系统,效果也时好时坏。很多时候,用了错误的清洗剂,不仅去不掉污垢,反而可能腐蚀金属表面,或者残留化学物质,造成二次损害。对于防锈,更是觉得难以做到持久有效,尤其是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金属部件的锈蚀总是反复出现。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部为我量身定制的“兵器谱”,它应该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金属材质的特性,以及针对不同材质、不同污染程度的清洗方法和药剂选择。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锈蚀处理”的部分,它是否能提供一些能够根除锈蚀,并形成有效保护层的技术?是不是能够介绍一些最新的防锈技术和材料?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的绝佳机会,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为车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每一辆经过我手修复的车辆,都能焕然一新,重现活力。

评分

作为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材往往比较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指导。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书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期待它能够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深入分析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机理,比如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等,并详细介绍各种金属材料(如铁、铝、铜、锌等)的耐腐蚀性能。 在清洗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各种清洗方法的原理,比如酸洗、碱洗、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特别想了解,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件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清洗工艺和设备。 在防锈方面,我希望能学到各种防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比如缓蚀剂的作用机理、防锈涂层的组成和性能、电化学防护(如牺牲阳极、外加电流)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典型的工业案例,让我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机械工程师,为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贡献我的智慧。

评分

我经营着一家小型金属加工坊,主要为客户提供定制的金属构件和艺术品。在我的工作中,金属的表面处理,尤其是清洗和防锈,是决定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环节。很多时候,客户会带来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金属材料,或者需要处理一些形状复杂、细节繁多的构件,这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过去,我常常依赖于一些传统的清洗剂和防锈产品,但效果并不总是理想。比如,一些油污很难彻底清除,或者清洗后金属表面容易留下水印,影响后续的焊接或喷漆。在防锈方面,我希望能提供给客户更持久、更可靠的保护,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应付。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工艺宝典”。我期待它能够深入介绍各种金属材料(如碳钢、不锈钢、铝、铜等)的表面特性,以及针对不同材质、不同污染程度的清洗方法。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清洗剂(酸性、碱性、溶剂型等),以及如何根据工件的形状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洗设备和工艺(如浸泡、喷淋、超声波等)的详细指导? 在防锈方面,我希望能了解到各种防锈技术(如电镀、喷涂、钝化、阳极氧化等)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选择最佳的防锈方案。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金属表面处理的最新技术和环保型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的宝贵机会,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服务客户,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金属产品。

评分

对于我来说,金属的锈蚀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家里有几件老式的铁艺家具,虽然很有年代感,但因为长年累月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已经布满了令人不快的锈斑,这不仅影响了它们的美观,也让人担心其结构是否会受到腐蚀。我尝试过自己动手处理,购买了一些所谓的“除锈剂”,但效果并不理想,要么是清洁不彻底,留下斑驳的痕迹,要么是腐蚀了金属本身,让情况变得更糟。 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真正实用、能够指导我如何正确处理金属锈蚀的书籍。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它能够从最基础的常识开始,讲解为什么金属会生锈,以及不同种类的锈蚀(比如红锈、白锈)的区别和成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除锈方法和工具的指导。它是否会介绍一些传统的手工除锈技巧,比如使用砂纸、钢丝刷等,以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涵盖一些更现代的化学除锈方法,比如各种除锈剂的成分、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它们。 对于防锈部分,我同样充满了期待。在除锈之后,如何才能让金属表面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它再次生锈?这本书是否会介绍各种类型的防锈涂料、防锈油,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我特别想知道,有没有一些能够兼顾美观和防锈效果的解决方案,让我的铁艺家具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能保持其原有的韵味。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金属锈蚀的问题,让我的老物件焕发新生,重拾美丽。

评分

我是一名船舶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金属防腐蚀和清洗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船舶在海洋环境中长时间运行,面临着严峻的盐雾腐蚀、海生物附着等问题,这对于船体的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清洗金属表面,并采取持久的防锈措施,是保证船舶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尽管我们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但总觉得在某些细节处理上,还存在着提升的空间。 比如,对于不同船体材料(如钢材、铝合金、铜镍合金等)以及不同部位(如甲板、船体外部、舱室内部、压载水舱等),它们的腐蚀机理和适用的防腐蚀技术都有所不同。我希望《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金属的腐蚀特性,以及在海洋环境中容易发生的腐蚀类型?在清洗方面,是否会涵盖一些最新的清洗技术,比如高压水射流清洗、干冰清洗等,以及它们在船舶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对于防锈,我更是充满了期待。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种类的防锈涂料、防蚀涂料,以及它们的选材标准、施工工艺和性能评估方法?我尤其关注的是,在面对一些难以触及的区域,或者需要长期保护的关键部位,是否有创新的、长效的防锈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我希望能从中汲取更多前沿的知识和实用的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在船舶金属防腐蚀领域的专业能力,为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贡献我的力量。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着古董车辆的修复与保养。这些承载着历史的老伙计们,它们独特的机械魅力和岁月的痕迹,总能深深吸引着我。然而,修复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往往就来自于金属部件的锈蚀和污垢。无论是发动机舱内那些复杂精密的零件,还是车身底盘那些饱受风霜的金属构件,它们的锈蚀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威胁到车辆的机械性能和安全。市面上能找到的关于汽车维修的资料很多,但专门针对金属清洗与防锈进行深度解析的,却并不多见。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我特别期待它能够深入探讨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汽车金属部件(例如铸铁、铝合金、镀铬件等)在清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它是否能提供一些针对经典车辆金属件的温和而有效的清洗方法,避免对脆弱的老化材料造成损伤? 在防锈方面,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能够兼顾历史还原度和实际保护效果的技术。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复古风格的防锈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选择能够保持车辆原汁原味的防锈材料?同时,对于一些关键的金属部件,比如刹车系统、悬挂系统等,又有哪些更为严谨和持久的防锈策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技术上的指导,更能让我理解这些金属部件在汽车历史中的意义,从而更加敬畏地去呵护它们。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让我能更专业、更细致地去修复和保养这些珍贵的古董车辆,让它们继续在道路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评分

我对金属模型和铁艺装饰品有着特殊的喜爱,经常会购买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然而,这些精美的金属制品,在时间流逝中,难免会沾染油污、灰尘,甚至出现令人心疼的锈迹,这极大地影响了它们原有的光彩和美感。作为一名追求生活品质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清理和保养这些金属制品,让它们焕发持久的光泽。市面上虽然有不少清洁剂和防锈产品,但往往缺乏明确的使用指导,让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又不损伤心爱的物品。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从最基础的金属常识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不同材质金属(比如铜、铁、铝、不锈钢等)的特性,以及它们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清洗剂和防锈剂的详细指导,它不仅会列出产品,更会讲解它们的成分、作用原理,以及适用于哪些类型的金属和污垢。 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针对家庭环境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用最常见、最经济的材料来DIY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防锈方法,又或者是在不使用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达到专业的效果。例如,对于一些精致的金属模型,是否有特殊的清洁方法,以避免损坏其精密的细节?对于一些铁艺装饰品,如何才能有效地去除锈迹,同时又能保持其复古的韵味?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照顾我的金属制品,让它们长久地保持美丽,为我的生活空间增添更多艺术和温馨的气息。

评分

作为一名在模具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对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处理工艺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模具的生产和维护过程中,金属清洗与防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然而,即便是在这个专业领域,我依然觉得自己在金属清洗与防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精密复杂、加工难度大的模具零件时,传统的清洗方法往往难以彻底去除油污、切削液残留,以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氧化层。而这些残留物,不仅会影响后续的电镀、抛光等表面处理工艺,更容易成为日后产生锈蚀的隐患。另一方面,高效且持久的防锈措施,对于保证模具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尤为关键。以往,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经验和一些通用的防锈油,但这些方法在面对不同环境、不同材质的模具时,其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金属清洗与防锈》这本书的出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期望它能够深入探讨不同金属材料(如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在清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针对这些挑战,有哪些最新、最有效的清洗技术和工艺,比如超声波清洗、电解清洗等,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是什么?在防锈方面,我希望能了解到关于新型防锈材料、纳米防锈技术,以及如何根据模具的使用环境(高温、高湿、腐蚀性介质等)制定个性化的防锈方案。 我还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清洗剂和防锈剂的成分分析、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讨论,以及如何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估。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和深化专业知识的绝佳机会,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突破现有认知,掌握更前沿的技术,为提升模具制造的整体水平贡献力量,让每一个模具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生产,创造更大的价值。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还好啦,不错不错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还行。。。。。。。。。。。。。。。。。。。

评分

工具图书,还有用吧。

评分

太贵,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物有所值!

评分

太贵,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物有所值!

评分

书还可以的,比外面买方便一点点

评分

工具图书,还有用吧。

评分

太贵,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物有所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