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汽车维修基础快速入门90天(第2版)
作 者:李林 主编
I S B N :9787111513681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第2版
印刷时间:2015年10月1日1次印刷
字 数:502000字
页 数:318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原 价:53.00元
编辑
一本真正的汽车维修入门图书,每天学会一个项目,轻松上手,全方位掌握修车技能,让你学修车不求人,菜鸟轻松变高手。
目录
前言
章维修工上岗应知应会
第1天维修工的素质、职业道德与安全事项
第2天熟悉汽修厂
第3天举升和吊装设备的使用
第4天电动和气动工具的使用
第5天常见手动维修工具的使用
第6天汽车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汽车维护与保养
第7天汽车的保养周期与保养项目
第8天汽车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第9天汽车的季节性保养
第10天一级保养
第11天二级保养
第12天三级保养
第13天汽车的快速保养流程
第三章车辆进厂维修作业
第14天了解维护作业流程
第15天发动机修理作业流程
第16天底盘修理作业流程
第17天电气修理作业流程
第18天钣金作业流程
第19天喷漆作业流程
第20天常见修理项目维修费用
第21天车辆年检前的检查
第四章发动机维修必知必会
第22天发动机悬置和发动机的吊装
第23天发动机的类型和规格参数
第24天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25天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26天进气
第27天机体组
第28天曲柄连杆机构
第29天配气机构
第30天排气
第31天可变气门正时
第32天涡轮增压
第33天废气再循环
第34天曲轴箱通风
第35天燃油供给
第36天冷却
第37天润滑
第38天点火
第39天起动
第40天发动机电控
第41天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
第五章底盘维修必知必会
第42天汽车底盘的作用和基本组成
第43天传动的布置形式
第44天离合器
第45天手动变速器
第46天手动变速器的分解
第47天传动轴与半轴
第48天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
第49天DSG变速器
第50天CVT变速器
第51天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
第52天机械转向
第53天液压助力转向
第54天电动助力转向
第55天汽车制动概述
第56天盘式制动器
第57天鼓式制动器
第58天防抱死制动(ABS)
第59天制动的维修操作
第60天电子驻车制动
第61天前悬架
第62天后悬架
第63天车轮与轮胎
第64天车轮的定位
第65天四轮定位仪的操作
第六章汽车空调维修必知必会
第66天汽车空调概述
第67天空调制冷
第68天空调暖风
第69天手动空调控制
第70天自动空调控制
第71天空调抽真空
第72天制冷剂的加注
第73天冷冻机油的加注
第74天空调制冷的检漏
第75天用歧管压力表检查制冷
第76天空调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第七章汽车电气维修必知必会
第77天汽车电气概述
第78天汽车电气检修工具
第79天学看汽车电路图
第80天汽车电路的基本检修方法
第81天充电
第82天起动控制
第83天汽车灯光
第84天中控门锁
第85天防盗报警
第86天电动车窗
第87天电动天窗
第88天电动后视镜
第89天刮水器和洗涤器
第90天汽车仪表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本书将汽车维修人员入门所需掌握的全部理论知识和维修操作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分成90天来学习和掌握,让维修新人三个月学会并掌握基本维修技能,书中还把维修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及容易忽略的问题单独讲解,针对性强。
这本书的“美容养护”章节,我本来以为会涉及到一些实用的打蜡、抛光、内饰清洁的技巧,希望能让我的爱车焕发新生。但实际内容让我大失所望。书中更多地是在介绍各种美容产品的种类和名称,比如不同成分的抛光剂、不同效果的车蜡等等,但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如何根据车漆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却几乎没有深入的讲解。我尝试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去给车身打蜡,结果发现书上说的“均匀涂抹,打圈抛光”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力度和方法不对,很容易留下蜡痕,甚至损伤车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车漆损伤,比如划痕、氧化、褪色等,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没有提供具体的修复方案和所需工具。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有“如何判断车漆状况”、“不同类型划痕的修复方法”、“内饰材质的清洁保养技巧”等更具操作性的内容,但这些几乎都付之阙如。我尝试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教程,才发现原来车身美容的技术细节远比书中描述的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比如环境温度、湿度,甚至风力都会影响打蜡效果。这本书的美容章节,更像是一份产品介绍手册,而不是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南,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动手能力,给爱车进行精细保养的读者来说,帮助非常有限。
评分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轮胎和轮毂的维护章节,因为我知道轮胎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件。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也让我感到不够尽如人意。它提到了轮胎的尺寸规格、花纹类型、以及磨损程度的检查,但对于如何更精确地判断轮胎磨损是否均匀,以及这种不均匀磨损可能预示着什么问题(例如四轮定位失准、胎压不正常等),就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我原以为书中会提供一些实际的图例,展示不同类型的轮胎磨损痕迹,以及对应的潜在故障。此外,对于轮毂的清洁和保养,书中也只是简单地提到了“使用专用清洁剂”,但并没有详细介绍不同材质轮毂(比如铝合金轮毂、电镀轮毂)的清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对轮毂造成永久性损伤。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去清洁我的轮毂,结果发现一些顽固的污垢很难去除,而书中也没有提供关于如何处理这些顽固污垢的技巧。对于轮胎动平衡和换位的重要性,以及操作流程,书中也只是简单地带过,没有深入讲解它们对车辆操控和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评分我最近刚入手一本据说非常“硬核”的汽修入门书籍,书名洋洋洒洒一大串,但实际翻阅起来,我发现它在很多方面都显得过于“轻描淡写”,甚至可以说是有意回避了许多读者真正需要深入了解的细节。比如,书中大篇幅地介绍了各种汽车零配件的名称和大概功能,但对于这些零配件的实际拆卸、安装步骤,特别是那些对新手极其不友好的卡扣和螺丝,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图文并茂的指导。我尝试按照书里的描述去拆卸一个简单的空气滤清器,结果发现书上说的“轻轻一拨”或者“拧下螺丝”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甚至需要专用工具”,这让我在动手实践时感到相当沮丧。而且,关于不同车型、不同年份汽车在配件设计上的细微差异,书中也完全没有提及,我拿自己的老款车去尝试,发现书上介绍的某些通用方法根本不适用,只能凭感觉瞎摸索,这极大地增加了我的学习难度。我原以为这本“入门”书籍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样,一步步地带着我,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风险”,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份目录,列出了“有什么”,却没告诉你“怎么用”和“为什么”。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安全性能的关键部件,例如刹车系统和转向系统,书中只是泛泛地介绍了一下其工作原理,但对于日常检查时需要注意的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刹车片的磨损程度如何判断,刹车油是否需要更换以及更换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转向助力油的液位检查和添加方法,都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案例,或者提供一些“常见错误”的警示,这样我才能更有效地避免走弯路。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系统地学习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比如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维护要点。然而,书中关于发动机的部分,虽然提及了一些概念,但对于核心部件,比如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等,其工作原理和相互配合的关系,解释得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插图和动画演示,让我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立体模型。当书中提到“正时皮带”的更换时,只是简单地说“需要校准正时点”,但对于如何精确校准,需要哪些专用工具,以及校准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却只字未提。这让我感到非常不安,因为正时皮带的更换一旦失误,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报废。我本来期望书中能提供详细的图解,展示曲轴、凸轮轴和正时皮带轮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以及在更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细节。此外,对于发动机日常的“听诊”和“触诊”,也就是通过声音和震动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存在异常,书中也没有给出任何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技师那样,教我如何辨别发动机不同部位发出的异常噪音,比如敲击声、嘶嘶声、漏气声等等,以及这些声音可能代表的故障。目前的内容,对于发动机这种精密复杂的部件,显得过于“浅尝辄止”,无法真正让新手掌握核心技能。
评分在汽车的车身结构和材料方面,本书的介绍也显得不够深入。它提到了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也简单介绍了车身的一些基本结构,比如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但是,对于这些材料的实际特性,比如它们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车辆的安全性、操控性和维修成本,却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当书中提到“钣金修复”时,只是笼统地说“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术”,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车身材料(比如铝合金车身)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挑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都未作深入探讨。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图文案例,展示不同车身损伤的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材料的碰撞安全性对比。此外,对于车辆的防腐蚀处理,比如底盘装甲、车身镀膜等,书中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没有详细介绍它们的原理、效果以及选择的标准。这本书在车身结构和材料方面的知识,更像是在“科普”层面,缺乏真正指导实际维修和保养的技术细节。
评分本书在介绍汽车电子辅助系统时,也存在很多“信息缺失”。它提及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等常见系统,并简单描述了它们的功能,但对于这些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传感器布置、以及在出现故障时可能表现出的现象,却没有详细的介绍。例如,当书中提到ABS系统故障时,只是简单地说“ABS指示灯会亮起”,但并没有解释ABS系统出现故障时,车辆的制动性能会受到哪些影响,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续驾驶,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停止。我尝试查找关于ABS系统故障排除的详细信息,发现很多内容都远超本书的范畴。而且,对于一些新兴的电子辅助驾驶系统,比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保持辅助(LKA)等,书中几乎没有提及,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有些“过时”。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有关于这些电子系统的工作流程图,以及一些简单的故障判断方法,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面对这些复杂系统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在电子辅助系统方面的讲解,未能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也未能提供足够的细节来满足读者的深入学习需求。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纸上谈兵”,对于汽车电工电路部分,我本来寄予厚望,希望能系统地学习一下如何看懂电路图,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电路故障排查。然而,书中提供的电路图普遍过于简化,很多关键的节点和保护装置都没有清晰地标示出来,这让我这个初学者在尝试解读时感到十分困惑。当我尝试跟着书上的步骤去检测一个常见的电路问题时,发现书中描述的“测量电压”和“检查搭铁”等操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用到万用表的各种档位和测量技巧,而这些基本功,书里却几乎没有涉及。我尝试去查找一些更详细的万用表使用教程,才明白原来书中的操作只是“点到为止”,很多关键的细节和注意事项都被省略了。更让我失望的是,对于汽车上最常见的电瓶问题,比如电瓶亏电的原因分析、搭电线的正确连接顺序以及更换电瓶的注意事项,书中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没有深入讲解,也没有提供任何相关的图示。这让我不禁怀疑,这本书是否真的适合一个“快速入门”的读者。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有针对不同类型电瓶(比如AGM电瓶)的特殊维护说明,或者在讲解搭电时,能有明确的“禁止”和“注意”的强调,毕竟错误的搭电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电子设备损坏。对于新手来说,电路部分是最容易感到“畏难”的,而这本书并没有很好地降低这个门槛,反而可能因为信息的不足而增加读者的困惑。
评分关于变速箱的维护和保养,这本书也存在严重的“信息真空”。书中提到了自动变速箱和手动变速箱的区别,以及更换变速箱油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判断变速箱油是否需要更换、更换周期、以及不同车型所需的变速箱油型号,都只是含糊其辞。我尝试查找关于我自己的车型更换变速箱油的详细步骤,发现书中提供的“加注口”和“放油口”的描述,与我实际车辆上的位置并不完全一致,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扰。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变速箱故障,比如换挡顿挫、异响、漏油等,也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诊断和排查方法。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有图示说明,展示如何找到变速箱的加注口和放油口,如何判断变速箱油的质量,以及在更换变速箱油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是否需要对车辆进行举升,是否需要专用工具等等。此外,对于手动变速箱离合器片磨损的判断,以及自动变速箱在某些特定工况下的“保护模式”,书中也都没有任何提及。这本书在变速箱这一关键系统的介绍上,显得过于“浮于表面”,无法满足读者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的需求。
评分在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这些被动安全配置方面,这本书的讲解也显得过于“简化”。它提到了安全气囊的作用,以及在碰撞时如何弹出,但对于安全气囊的传感器位置、工作原理、以及在维修或更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却没有详细的说明。我担心的是,如果不对这些关键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在进行任何与车辆电子系统相关的维修时,都可能意外触发安全气囊,造成危险。同样,对于安全带的结构、锁止机制、以及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书中也只是点到为止。例如,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的预紧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座椅侧气囊弹出时),安全带是否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内容在书中都没有提及。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有关于不同类型安全气囊(比如前排、侧面、膝部气囊)的功能介绍,以及在车辆发生碰撞后,如何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初步的检查。这本书在安全配置方面的讲解,显得过于“轻描淡写”,没有充分体现其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评分本书在介绍汽车底盘部分时,虽然提及了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组成部分,但对于这些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却显得非常“业余”。例如,在讲解如何检查悬挂减震器时,书中只是简单地建议“晃动车身,观察回弹次数”,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在什么状态下(比如冷车还是热车),以及晃动车身时需要注意的力度和方向。我尝试按照书里的方法去检查,但总感觉不够准确,无法判断减震器是否真的存在漏油或性能下降的问题。而且,书中对于四轮定位的必要性、何时需要进行四轮定位、以及四轮定位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参数(如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后倾角等),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解释它们对车辆操控性和轮胎磨损的影响。我原以为本书会提供一些简单的 DIY 检查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轮胎磨损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四轮定位,或者如何在家中进行简易的制动系统检查,比如检查刹车片的厚度,但这些实用性极强的内容,在书中几乎找不到。对于底盘这种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的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