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书籍 汽修基础快速入门90天 修车维护与保养美容技术 汽车电工电路基础机修知识大全

汽车维修书籍 汽修基础快速入门90天 修车维护与保养美容技术 汽车电工电路基础机修知识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汽车维修
  • 汽修基础
  • 汽车保养
  • 汽车电工
  • 汽车电路
  • 机修知识
  • 修车入门
  • 汽车美容
  • 汽车维护
  • 汽修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多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3681
商品编码:11202481703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汽车维修基础快速入门90天(第2版)

作    者:李林 主编

I S B N :9787111513681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第2版

印刷时间:2015年10月1日1次印刷

字    数:502000字

页    数:318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原    价:53.00元

编辑

一本真正的汽车维修入门图书,每天学会一个项目,轻松上手,全方位掌握修车技能,让你学修车不求人,菜鸟轻松变高手。

目录

前言

章维修工上岗应知应会

第1天维修工的素质、职业道德与安全事项

第2天熟悉汽修厂

第3天举升和吊装设备的使用

第4天电动和气动工具的使用

第5天常见手动维修工具的使用

第6天汽车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汽车维护与保养

第7天汽车的保养周期与保养项目

第8天汽车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第9天汽车的季节性保养

第10天一级保养

第11天二级保养

第12天三级保养

第13天汽车的快速保养流程

第三章车辆进厂维修作业

第14天了解维护作业流程

第15天发动机修理作业流程

第16天底盘修理作业流程

第17天电气修理作业流程

第18天钣金作业流程

第19天喷漆作业流程

第20天常见修理项目维修费用

第21天车辆年检前的检查

第四章发动机维修必知必会

第22天发动机悬置和发动机的吊装

第23天发动机的类型和规格参数

第24天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25天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26天进气

第27天机体组

第28天曲柄连杆机构

第29天配气机构

第30天排气

第31天可变气门正时

第32天涡轮增压

第33天废气再循环

第34天曲轴箱通风

第35天燃油供给

第36天冷却

第37天润滑

第38天点火

第39天起动

第40天发动机电控

第41天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

第五章底盘维修必知必会

第42天汽车底盘的作用和基本组成

第43天传动的布置形式

第44天离合器

第45天手动变速器

第46天手动变速器的分解

第47天传动轴与半轴

第48天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

第49天DSG变速器

第50天CVT变速器

第51天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

第52天机械转向

第53天液压助力转向

第54天电动助力转向

第55天汽车制动概述

第56天盘式制动器

第57天鼓式制动器

第58天防抱死制动(ABS)

第59天制动的维修操作

第60天电子驻车制动

第61天前悬架

第62天后悬架

第63天车轮与轮胎

第64天车轮的定位

第65天四轮定位仪的操作

第六章汽车空调维修必知必会

第66天汽车空调概述

第67天空调制冷

第68天空调暖风

第69天手动空调控制

第70天自动空调控制

第71天空调抽真空

第72天制冷剂的加注

第73天冷冻机油的加注

第74天空调制冷的检漏

第75天用歧管压力表检查制冷

第76天空调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第七章汽车电气维修必知必会

第77天汽车电气概述

第78天汽车电气检修工具

第79天学看汽车电路图

第80天汽车电路的基本检修方法

第81天充电

第82天起动控制

第83天汽车灯光

第84天中控门锁

第85天防盗报警

第86天电动车窗

第87天电动天窗

第88天电动后视镜

第89天刮水器和洗涤器

第90天汽车仪表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本书将汽车维修人员入门所需掌握的全部理论知识和维修操作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分成90天来学习和掌握,让维修新人三个月学会并掌握基本维修技能,书中还把维修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及容易忽略的问题单独讲解,针对性强。


《汽车维修实操指南:从新手到精通的系统性学习》 内容概述: 这是一本旨在为汽车维修领域的初学者提供系统性、实践性指导的全面教程。全书以零基础学员为主要对象,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常用工具的使用、关键系统的拆解与组装、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日常维护与保养的关键技术。内容涵盖了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车身结构等核心部分的维修知识,并特别强调了安全操作规程、专业术语的理解以及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本书力求将复杂的汽车结构和维修流程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示呈现,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细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汽车维修入门与基础知识 1. 汽车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概览: 整体认识: 本章将从宏观角度介绍汽车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车身等,并简述它们各自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汽车整体结构的初步印象。 发动机系统: 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四冲程循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的详细过程。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如气缸体、气缸盖、活塞、连杆、曲轴、凸轮轴、气门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还将触及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以及点火系统(汽油机)或喷油系统(柴油机)的初步概念。 传动系统: 介绍离合器、变速器(手动与自动)、传动轴、驱动桥等部件的功能,以及动力如何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轮。重点解释不同类型的变速器(如MT、AT、CVT、DCT)的工作特点和基本结构。 底盘系统: 悬挂系统: 讲解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的区别,介绍减震器、弹簧、控制臂等关键部件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转向系统: 介绍机械转向和动力转向(液压、电动)的工作原理,以及方向盘、转向柱、转向机、转向拉杆等部件的连接方式。 制动系统: 详细阐述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动总泵、制动分泵、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蹄等部件。介绍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等辅助制动技术的基本概念。 电气系统: 简要介绍汽车的电源系统(蓄电池、发电机)、起动系统(起动机)、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以及点火和燃油控制系统(ECU)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车身与安全: 简述车身结构、车身附件(车门、引擎盖、后备箱等)以及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被动安全装置的基本概念。 2. 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基础工具: 详细介绍扳手(套筒扳手、活动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螺丝刀(十字、一字)、钳子(尖嘴钳、钢丝钳、断线钳)、锤子(橡胶锤、铁锤)、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扭矩扳手)等常用手动工具的规格、用途及正确使用方法。 专用工具: 介绍一些在汽车维修中常用的专用工具,例如拆卸滤清器扳手、活塞环压缩器、气门研磨器、轴承拆卸器等,并说明它们在特定维修任务中的必要性。 诊断设备: 简要介绍OBD(车载诊断系统)扫描仪的基本功能,如何连接车辆读取故障码,以及故障码解读的初步方法。提及万用表在电路检测中的应用。 安全防护: 强调在维修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安全规程,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使用千斤顶和支架确保车辆稳定,注意用电安全,防止触电和火灾等。 3. 安全操作规程与现场管理: 工作环境: 强调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明亮和通风,以及合理摆放工具和零件的重要性。 车辆举升与支撑: 详细讲解使用千斤顶和安全支架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车辆举升过程的安全。 化学品使用: 介绍润滑油、冷却液、制动液、清洗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安全,以及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 消防安全: 强调发动机舱内可能存在的易燃物,以及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个人防护: 重申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安全鞋、工作服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发动机系统维修进阶 1. 发动机的拆卸与总装: 拆卸流程: 详细分解发动机的拆卸步骤,从拆卸附件(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发动机支架、排气管、进气管开始,到分离变速器,最后将发动机整体吊出。强调记录螺栓规格和位置的重要性。 部件检查与测量: 介绍对拆卸下来的发动机主要部件(如气缸体、活塞、连杆、曲轴、凸轮轴、气缸盖)进行外观检查、磨损测量(如测量缸径、活塞环间隙、曲轴轴颈磨损)的方法和标准。 密封件更换: 重点讲解更换气缸垫、油底壳密封垫、气门油封等关键密封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总装顺序与关键点: 详细阐述发动机的总装流程,包括安装曲轴、活塞、连杆,安装气缸盖,调整气门间隙(如有需要),安装正时链条/皮带等。强调关键螺栓的扭矩值和拧紧顺序。 发动机的初次启动与磨合: 介绍新维修好的发动机初次启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磨合程序。 2. 燃油供给系统维修: 燃油泵与油管: 讲解燃油泵的检测方法(如检测压力和流量),以及油管的泄漏检查与更换。 燃油滤清器: 说明燃油滤清器的作用和更换周期,以及更换时的操作步骤。 喷油嘴: 介绍不同类型喷油嘴(如电控喷油嘴)的基本原理,以及清洁和更换喷油嘴的方法。 节气门体: 讲解节气门体(尤其是电子节气门)的清洁和怠速学习方法。 燃油压力调节器: 介绍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判断。 3. 点火系统与冷却系统维修: 点火系统(汽油机): 火花塞: 讲解火花塞的功用、型号选择、间隙调整和更换方法。 点火线圈(高压包): 介绍独立点火线圈和分电器式点火系统的区别,以及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 点火开关与点火信号: 简要介绍点火开关的作用,以及ECU如何控制点火信号。 冷却系统: 散热器(水箱): 讲解散热器的作用,以及如何检查和清洗。 水泵: 介绍水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漏水或异响的故障判断。 节温器: 说明节温器的作用,以及如何检查其工作状态。 冷却风扇: 讲解电动冷却风扇的工作逻辑,以及温控开关和风扇电机的检测。 冷却液: 介绍不同类型冷却液的特性,以及如何检查和更换冷却液。 4. 润滑系统与排气系统维修: 润滑系统: 机油泵: 介绍机油泵的作用,以及如何检测机油压力。 机油滤清器: 再次强调机油滤清器的更换重要性。 油道与油底壳: 介绍检查油道是否堵塞和油底壳密封的方法。 排气系统: 排气管: 讲解排气管的连接、密封,以及如何检查是否存在泄漏。 三元催化器: 介绍三元催化器的功能,以及其堵塞可能导致的故障。 氧传感器: 简要介绍氧传感器在排放控制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底盘系统维修实操 1. 悬挂系统与转向系统维护: 减震器与弹簧: 介绍减震器漏油、性能下降的判断方法,以及弹簧的断裂检查。 控制臂与球头: 讲解检查控制臂衬套磨损和球头旷量的技术。 转向拉杆与转向机: 介绍检查转向拉杆球头旷量、转向机漏油及转向异响的初步方法。 轮胎与轮毂: 讲解轮胎的磨损检查(花纹深度、异常磨损)、胎压的设定与调整,以及轮毂螺栓的拧紧。 四轮定位: 简要介绍四轮定位的重要性,以及何时需要进行四轮定位。 2. 制动系统检修: 制动液: 介绍制动液的检查(液位、颜色、含水量),以及定期更换制动液的重要性。 制动片与制动盘: 详细讲解制动片的磨损检查和更换步骤,以及制动盘的检查(厚度、表面平整度)。 制动分泵与总泵: 介绍检查制动分泵是否存在漏油或卡滞,以及制动总泵漏油的迹象。 制动管路: 强调制动管路的检查,确保无泄漏、无老化。 ABS系统: 简单介绍ABS传感器的作用,以及ABS故障灯亮起时的初步排查思路。 3. 传动系统(离合器与变速器)基础: 离合器系统(手动挡): 离合器踏板: 讲解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检查。 离合器片与压盘: 介绍离合器片磨损的判断方法,以及更换离合器总成的基本流程。 离合器液压系统: 检查离合器总泵和分泵的密封性。 变速器(手动挡): 变速箱油: 介绍变速箱油的检查与更换。 换挡机构: 讲解检查换挡杆的灵活性与挡位是否清晰。 常见异响与漏油: 介绍变速器常见的异响类型和漏油部位。 自动变速器(AT/CVT/DCT): 变速箱油: 重点强调自动变速箱油(ATF)的特殊性及更换周期。 换挡平顺性: 讲解观察自动变速器换挡是否平顺,是否存在顿挫感。 故障码读取: 强调对于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诊断设备读取故障码。 第四部分:汽车电气系统基础与故障诊断 1. 汽车电路基础: 基本概念: 讲解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基本电学概念,以及欧姆定律(U=IR)。 电路符号与图纸: 介绍汽车电路图中常见的元件符号(如电阻、电容、继电器、开关、灯泡),以及如何阅读和理解简单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汽车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2. 常用电气部件检测: 蓄电池: 讲解蓄电池的结构、容量、电压检测,以及如何判断蓄电池的健康状况。 发电机: 介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检测发电机的充电电压和电流。 起动机: 讲解起动机的组成,以及如何判断起动机不转动或转动无力的故障。 照明与信号系统: 介绍灯泡(卤素灯、LED灯)、保险丝、继电器、开关的检测与更换。 喇叭与雨刮器: 介绍检查喇叭不响、雨刮器不工作或工作异常的原因。 3. 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与技巧: 收集信息: 强调与车主沟通,了解故障现象、发生时间、使用环境等信息。 初步检查: 视觉检查(是否有明显损坏、漏油、漏液)、听觉检查(是否有异响)。 读取故障码: 使用OBDII扫描仪连接车辆,读取ECU存储的故障码,并对故障码进行初步分析。 电路检测: 使用万用表对相关电路进行通断、电压、电阻测量,定位具体故障点。 部件替换法: 在有把握的情况下,使用已知良好的部件进行替换测试,以验证故障部件。 逐步排除法: 针对复杂故障,采取逻辑性的排除方法,层层深入,直至找到根本原因。 第五部分:汽车日常维护与保养 1. 定期保养项目与周期: 发动机机油与滤清器: 详细讲解机油的级别、粘度选择,以及更换周期与方法。 空气滤清器与空调滤清器: 说明其作用,以及检查、清洁和更换的指导。 燃油滤清器: 再次强调更换的重要性。 火花塞: 讲解其更换周期与标识。 制动液、冷却液、动力转向液: 介绍其检查方法和更换周期。 轮胎换位与动平衡: 讲解轮胎定期换位的益处,以及动平衡的重要性。 2. 车辆清洁与美容: 外部清洁: 介绍洗车的基本步骤,如预洗、泡沫清洗、冲洗、擦干。 车内清洁: 讲解内饰清洁剂的选择、座椅、脚垫、仪表台的清洁方法。 漆面养护: 介绍打蜡、封釉、镀晶等基础漆面养护技术,以及划痕的初步处理。 玻璃清洁与养护: 介绍玻璃清洁剂的使用,以及雨刮器与玻璃密封条的检查。 3. 常见小问题处理: 轻微剐蹭处理: 介绍使用补漆笔或抛光膏处理小划痕的方法。 车灯亮度不足: 检查灯泡老化或线路问题。 异响初步判断: 引导读者根据异响的部位和声音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本书特色: 实践导向: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维修操作,配有大量步骤图解和实操演示,让读者“看得懂,学得会”。 循序渐进: 从最基础的汽车构造和工具使用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系统的维修,适合零基础学员。 体系全面: 涵盖了汽车维修的各个核心领域,力求打造一个完整、系统的学习框架。 安全第一: 贯穿全书的安全提示和操作规程,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 语言通俗: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解释技术原理。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自信地进行日常汽车保养,准确诊断和排除常见的故障,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汽车维修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美容养护”章节,我本来以为会涉及到一些实用的打蜡、抛光、内饰清洁的技巧,希望能让我的爱车焕发新生。但实际内容让我大失所望。书中更多地是在介绍各种美容产品的种类和名称,比如不同成分的抛光剂、不同效果的车蜡等等,但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如何根据车漆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却几乎没有深入的讲解。我尝试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去给车身打蜡,结果发现书上说的“均匀涂抹,打圈抛光”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力度和方法不对,很容易留下蜡痕,甚至损伤车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车漆损伤,比如划痕、氧化、褪色等,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没有提供具体的修复方案和所需工具。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有“如何判断车漆状况”、“不同类型划痕的修复方法”、“内饰材质的清洁保养技巧”等更具操作性的内容,但这些几乎都付之阙如。我尝试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教程,才发现原来车身美容的技术细节远比书中描述的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比如环境温度、湿度,甚至风力都会影响打蜡效果。这本书的美容章节,更像是一份产品介绍手册,而不是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南,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动手能力,给爱车进行精细保养的读者来说,帮助非常有限。

评分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轮胎和轮毂的维护章节,因为我知道轮胎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件。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也让我感到不够尽如人意。它提到了轮胎的尺寸规格、花纹类型、以及磨损程度的检查,但对于如何更精确地判断轮胎磨损是否均匀,以及这种不均匀磨损可能预示着什么问题(例如四轮定位失准、胎压不正常等),就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我原以为书中会提供一些实际的图例,展示不同类型的轮胎磨损痕迹,以及对应的潜在故障。此外,对于轮毂的清洁和保养,书中也只是简单地提到了“使用专用清洁剂”,但并没有详细介绍不同材质轮毂(比如铝合金轮毂、电镀轮毂)的清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对轮毂造成永久性损伤。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去清洁我的轮毂,结果发现一些顽固的污垢很难去除,而书中也没有提供关于如何处理这些顽固污垢的技巧。对于轮胎动平衡和换位的重要性,以及操作流程,书中也只是简单地带过,没有深入讲解它们对车辆操控和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一本据说非常“硬核”的汽修入门书籍,书名洋洋洒洒一大串,但实际翻阅起来,我发现它在很多方面都显得过于“轻描淡写”,甚至可以说是有意回避了许多读者真正需要深入了解的细节。比如,书中大篇幅地介绍了各种汽车零配件的名称和大概功能,但对于这些零配件的实际拆卸、安装步骤,特别是那些对新手极其不友好的卡扣和螺丝,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图文并茂的指导。我尝试按照书里的描述去拆卸一个简单的空气滤清器,结果发现书上说的“轻轻一拨”或者“拧下螺丝”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甚至需要专用工具”,这让我在动手实践时感到相当沮丧。而且,关于不同车型、不同年份汽车在配件设计上的细微差异,书中也完全没有提及,我拿自己的老款车去尝试,发现书上介绍的某些通用方法根本不适用,只能凭感觉瞎摸索,这极大地增加了我的学习难度。我原以为这本“入门”书籍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样,一步步地带着我,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风险”,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份目录,列出了“有什么”,却没告诉你“怎么用”和“为什么”。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安全性能的关键部件,例如刹车系统和转向系统,书中只是泛泛地介绍了一下其工作原理,但对于日常检查时需要注意的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刹车片的磨损程度如何判断,刹车油是否需要更换以及更换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转向助力油的液位检查和添加方法,都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案例,或者提供一些“常见错误”的警示,这样我才能更有效地避免走弯路。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系统地学习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比如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维护要点。然而,书中关于发动机的部分,虽然提及了一些概念,但对于核心部件,比如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等,其工作原理和相互配合的关系,解释得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插图和动画演示,让我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立体模型。当书中提到“正时皮带”的更换时,只是简单地说“需要校准正时点”,但对于如何精确校准,需要哪些专用工具,以及校准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却只字未提。这让我感到非常不安,因为正时皮带的更换一旦失误,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报废。我本来期望书中能提供详细的图解,展示曲轴、凸轮轴和正时皮带轮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以及在更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细节。此外,对于发动机日常的“听诊”和“触诊”,也就是通过声音和震动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存在异常,书中也没有给出任何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技师那样,教我如何辨别发动机不同部位发出的异常噪音,比如敲击声、嘶嘶声、漏气声等等,以及这些声音可能代表的故障。目前的内容,对于发动机这种精密复杂的部件,显得过于“浅尝辄止”,无法真正让新手掌握核心技能。

评分

在汽车的车身结构和材料方面,本书的介绍也显得不够深入。它提到了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也简单介绍了车身的一些基本结构,比如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但是,对于这些材料的实际特性,比如它们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车辆的安全性、操控性和维修成本,却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当书中提到“钣金修复”时,只是笼统地说“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术”,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车身材料(比如铝合金车身)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挑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都未作深入探讨。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图文案例,展示不同车身损伤的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材料的碰撞安全性对比。此外,对于车辆的防腐蚀处理,比如底盘装甲、车身镀膜等,书中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没有详细介绍它们的原理、效果以及选择的标准。这本书在车身结构和材料方面的知识,更像是在“科普”层面,缺乏真正指导实际维修和保养的技术细节。

评分

本书在介绍汽车电子辅助系统时,也存在很多“信息缺失”。它提及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等常见系统,并简单描述了它们的功能,但对于这些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传感器布置、以及在出现故障时可能表现出的现象,却没有详细的介绍。例如,当书中提到ABS系统故障时,只是简单地说“ABS指示灯会亮起”,但并没有解释ABS系统出现故障时,车辆的制动性能会受到哪些影响,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续驾驶,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停止。我尝试查找关于ABS系统故障排除的详细信息,发现很多内容都远超本书的范畴。而且,对于一些新兴的电子辅助驾驶系统,比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保持辅助(LKA)等,书中几乎没有提及,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有些“过时”。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有关于这些电子系统的工作流程图,以及一些简单的故障判断方法,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面对这些复杂系统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在电子辅助系统方面的讲解,未能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也未能提供足够的细节来满足读者的深入学习需求。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纸上谈兵”,对于汽车电工电路部分,我本来寄予厚望,希望能系统地学习一下如何看懂电路图,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电路故障排查。然而,书中提供的电路图普遍过于简化,很多关键的节点和保护装置都没有清晰地标示出来,这让我这个初学者在尝试解读时感到十分困惑。当我尝试跟着书上的步骤去检测一个常见的电路问题时,发现书中描述的“测量电压”和“检查搭铁”等操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用到万用表的各种档位和测量技巧,而这些基本功,书里却几乎没有涉及。我尝试去查找一些更详细的万用表使用教程,才明白原来书中的操作只是“点到为止”,很多关键的细节和注意事项都被省略了。更让我失望的是,对于汽车上最常见的电瓶问题,比如电瓶亏电的原因分析、搭电线的正确连接顺序以及更换电瓶的注意事项,书中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没有深入讲解,也没有提供任何相关的图示。这让我不禁怀疑,这本书是否真的适合一个“快速入门”的读者。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有针对不同类型电瓶(比如AGM电瓶)的特殊维护说明,或者在讲解搭电时,能有明确的“禁止”和“注意”的强调,毕竟错误的搭电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电子设备损坏。对于新手来说,电路部分是最容易感到“畏难”的,而这本书并没有很好地降低这个门槛,反而可能因为信息的不足而增加读者的困惑。

评分

关于变速箱的维护和保养,这本书也存在严重的“信息真空”。书中提到了自动变速箱和手动变速箱的区别,以及更换变速箱油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判断变速箱油是否需要更换、更换周期、以及不同车型所需的变速箱油型号,都只是含糊其辞。我尝试查找关于我自己的车型更换变速箱油的详细步骤,发现书中提供的“加注口”和“放油口”的描述,与我实际车辆上的位置并不完全一致,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扰。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变速箱故障,比如换挡顿挫、异响、漏油等,也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诊断和排查方法。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有图示说明,展示如何找到变速箱的加注口和放油口,如何判断变速箱油的质量,以及在更换变速箱油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是否需要对车辆进行举升,是否需要专用工具等等。此外,对于手动变速箱离合器片磨损的判断,以及自动变速箱在某些特定工况下的“保护模式”,书中也都没有任何提及。这本书在变速箱这一关键系统的介绍上,显得过于“浮于表面”,无法满足读者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的需求。

评分

在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这些被动安全配置方面,这本书的讲解也显得过于“简化”。它提到了安全气囊的作用,以及在碰撞时如何弹出,但对于安全气囊的传感器位置、工作原理、以及在维修或更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却没有详细的说明。我担心的是,如果不对这些关键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在进行任何与车辆电子系统相关的维修时,都可能意外触发安全气囊,造成危险。同样,对于安全带的结构、锁止机制、以及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书中也只是点到为止。例如,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的预紧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座椅侧气囊弹出时),安全带是否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内容在书中都没有提及。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有关于不同类型安全气囊(比如前排、侧面、膝部气囊)的功能介绍,以及在车辆发生碰撞后,如何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初步的检查。这本书在安全配置方面的讲解,显得过于“轻描淡写”,没有充分体现其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评分

本书在介绍汽车底盘部分时,虽然提及了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组成部分,但对于这些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却显得非常“业余”。例如,在讲解如何检查悬挂减震器时,书中只是简单地建议“晃动车身,观察回弹次数”,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在什么状态下(比如冷车还是热车),以及晃动车身时需要注意的力度和方向。我尝试按照书里的方法去检查,但总感觉不够准确,无法判断减震器是否真的存在漏油或性能下降的问题。而且,书中对于四轮定位的必要性、何时需要进行四轮定位、以及四轮定位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参数(如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后倾角等),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解释它们对车辆操控性和轮胎磨损的影响。我原以为本书会提供一些简单的 DIY 检查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轮胎磨损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四轮定位,或者如何在家中进行简易的制动系统检查,比如检查刹车片的厚度,但这些实用性极强的内容,在书中几乎找不到。对于底盘这种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的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