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所著的《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探讨殷墟出土的晚商甲骨刻辞中的颜色词,由此重构商代潜在的颜色分类系统;分析颜色在商代祭祀中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它们在特定文化体系中的涵义;阐释商代颜色象征体系与后世“五行说”之间的关系。鉴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的复杂性,该书采用了多元研究法,不仅吸收了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而且结合了语言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评分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
评分第三節 甲骨卜辭釋讀的两個問題:書寫與讀音
评分我与傅先生直接的接触和深入的交流并不算很多,而更多的是从先生的文章著述中、从学界同好的交流中了解到先生的人品和文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傅先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的“斯文自任”的使命意识、文化建设的国家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斯文自任”是古代华夏学人传承千载的优良传统。“斯文”与“学术”密不可分。前人讲“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对于文化建设、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作用巨大。该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国早期哲学和科学思想的确立及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颜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奠定了基础。先生乐于奉献而不求回报,他“相信庄子的话:‘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坎坷的经历与纯真的追求》),执著于学术事业而又淡泊名利,明确表示“我们许多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是准备献身于我们所从事的这一项事业的”(《“岂无他好,乐是幽居”》)。这些都反映出先生事业上入世入俗而思想上超世脱俗的不凡境界。这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和他别的著作不同,这是他惟一在大陆的专著,其中不仅可见其学问的关注重心,事实上也处处透露出他自己的学术情怀。当下的学术研究往往强调创新乃至原创,但对于古代文学而言,先期的学术积累远比所谓的创新更为重要,换言之,只有建立在长期学术积累基础上的守正创新才能真正使古代文学的研究走向深入。作者长期从事古代文学与文献的研究,已从不同的角度对明一代的诗歌史做过深细的研究,故而能够迅速捕捉到出土文献中的有用信息,并将之与传世典籍中的记载相比勘,从而在短时间内清理出自己的思路,以收左右逢源之效。正是由于将学术研究建立在两者参合的基础上,故而本书创获甚多。本书的观点不仅纠正了史传的误载,也纠正了后世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应该说,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更加切实地推进古代文学的研究。同时,该书材料丰富详实,却又毫无罗列堆积之累;语言流畅自然,一扫艰深晦涩之弊,作为学术著作着实难能可贵。
评分第三章 商代祭祀中的顔色
评分编辑推荐
评分第二節 殷墟考古發掘所見顔色和顔料
评分第四节 殷墟甲骨卜辞新的分类和分期理论:贞人组和两系说
评分《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探讨殷墟出土的晚商甲骨刻辞中的颜色词,由此重构商代潜在的颜色分类系统;分析颜色在商代祭祀中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它们在特定文化体系中的涵义;阐释商代颜色象征体系与后世"五行说"之间的关系。鉴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的复杂性,该书采用了多元研究法,不仅吸收了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而且结合了语言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