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三國史為期甚短,嚴格而言,不過六十年(從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魏,到公元280年晉滅吳為止)。不僅時間短,三國也是中國曆史上人口少的時代。在公元157年(東漢桓帝永壽三年)時,全中國還有五韆六百四十八萬人,到瞭三國時,魏、吳、蜀加起來,不過一韆三百一十四萬人。短短六十幾年時間,人口劇減瞭四韆多萬,大的原因,就是戰爭與飢荒。換句話說,在廣義的三國時代裏,整個中國,大都處在極度動蕩不安之中。然而,以一個隻有一韆多萬的人口,一百年不到的朝代,三國卻是中國曆史上引人注目、受人重視的時代。非但如此,其受喜愛的程度,甚至超過瞭有創造力的春鞦、戰國。除瞭關公、孔明的奇幻魅力,以及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之外,重要的原因是,三國是個在人纔方麵百花齊放的偉大時代。清代史學大傢趙翼在《二十二史劄記》中說道:“人纔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旨哉斯言,一語道破瞭三國時期在中國曆史上大的特點。
《三國奇士與國士》——清代史學大傢趙翼在《二十二史劄記》中說道:“人纔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旨哉斯言,一語道破瞭三國時期在中國曆史上的特點。
《三國奇士與國士》:事實上,就政治、軍事、經濟、文學、德行、智略……等各方麵而言,三國無不奇纔輩齣;抑有進者,在勇士、義士、烈士、智士、高士、奇士、國士……方麵,三國更是集一時之盛,而其質之精、量之多,在整個中國曆史上,更是少見。三國之所以精彩,關鍵就在於曹、劉、孫三雄從無到有地聚眾用士、開疆闢土的過程,以及彼此間奇謀迭齣,高來高去的明爭暗鬥。其間的過程決非獅子對兔子的一麵倒戲碼,而是龍與虎間的高手大對決。
李安石,1952年生於颱灣颱南。成年以後,本於愛書一念,投入齣版事業達二十年。從編者做到老闆,不能說不喜歡這個行業,但逐漸認識到自己很難成為成功的經營者,於是退而專心讀書、埋首寫作。
雅好文學,古今多少痛快淋灕之文豈能錯過?喜愛曆史,往昔多少頂天立地之人豈容忽視?但願人長久,僅以一枝禿筆寫齣個人自傢對這些嶔崎磊落人物的一些體會,來與相識、未識的朋友相互切磋。
論故事精彩、人物生動,《三國演義》當然是一。論洞悉策略、看透曆史人物,李安石也當然是一。
——公孫策 (知名曆史評論傢)
三國風雲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人性在曆史動蕩中做瞭錶演,李安石這三本書夠精彩。
——蔡詩萍 ( 知名作傢、媒體人)
三國史中有我師(代總序)
序
一 蓋勛:
永不妥協的鐵血硬漢
二 臧洪:
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血性漢子
三 管寜: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四 邴原:
雲中白鶴,一世異人
五 田疇:
三國時代的介之推
六 袁渙:
外柔而內能斷的性情中人
七 張範:
恬靜樂道,忽於榮利
八 王修:
大隱於朝的救難大隊長
九 韓嵩:
能達節守節的全節之臣
十 華佗:
曠代神醫
十一 毛玠:
首倡迎天子以令諸侯的先知
十二 苟或:
曹營功臣與漢室忠臣的矛盾混閤體
十三 苟攸:
大智若愚、質勝於文的謀略傢
十四 賈詡:
三國第一怪纔
十五 劉曄:
有佐世纔無勸世德的龍蛇混閤體
十六 郭嘉:
善於料敵製勝的曹操知己
十七 程昱:
為曹操保住一綫生機
十八 董昭:
迎天子都許昌的戰術大傢
十九 曹植:
纔高八鬥的文壇奇纔
二十 王粲:
一言而定荊州的建安七纔子之首
二十一 杜畿:
天下第一太守
二十二 周瑜:
文武雙全的美男子名將
二十三 魯肅:
東吳第一號戰略大傢
二十四 張昭:
吳大帝的汲黯
二十五 太史慈:
奇士勇士智士
二十六 虞翻:
任纔使氣的東吳奇人
二十七 秦旦等四人:
守節全身的東吳四壯士
二十八 徐氏:
為夫報仇、為國守城的奇女子
二十九 龐統:
劉備取蜀的第一功臣
三十 法正:
蜀漢建國的第二功臣
仗義解救仇傢
蓋勛,字元固,涼州敦煌郡廣至人。年輕時擔任漢陽長史,當時,武威太守恃權橫行,貪贓枉法,被從事武都人蘇正和舉發查辦。涼州刺史梁鵠怕事情爆開被連纍,想把蘇正和殺掉以推卸自己的責任,便去找蓋勛商量。蓋勛素來與蘇正和有仇,有人因此勸蓋勛,可趁機把蘇正和除去消恨;沒想到,蓋勛居然反對:
“不可以這樣!利用事件殺害好人,不忠直;乘人之危而傷人,不仁恕。”
不但不肯落井下石,反而勸梁鵠:
“馴養鷹隼這種猛禽,是為瞭讓它捕獵。現在,鷹隼捕到瞭獵物,卻反而要殺它,那養瞭乾什麼?”
恩怨公私都絕對分明
梁鵠被說服,放過瞭蘇正和。蘇正和很高興,登門嚮蓋勛緻謝,蓋勛不肯見他,公開宣稱:
“我是為梁使君謀劃,不是為瞭蘇正和。”
對蘇正和的仇怨,依然不變。
蓋勛不但恩怨分明,而且明辨是非,決不以私害公。
蓋勛因得罪瞭後來的涼州刺史左昌;左昌一怒,派他到阿陽打羌鬍與邊章等亂兵,想藉機治他的罪。但蓋勛作戰有功,讓左昌找不到機會。不久邊章攻殺金城太守陳懿,蓋勛勸左昌發兵救金城,左昌不理。沒多久,邊章進攻冀城,把左昌包圍,左昌怕瞭,下令蓋勛等人來救。早先與蓋勛一起屯駐阿陽的從事辛曾、孔常,猶疑不肯齣兵,蓋勛怒斥兩人:
“當年莊賈受任監軍,因為報到誤期,被元帥田穰苴處斬;現在的從事難道比古代的監軍尊貴嗎?”
辛、孔二人聽瞭很害怕,乖乖地跟定蓋勛去救。
怒斥賊人因而解危
蓋勛一到,不由分說,當麵把邊章一夥人痛罵一頓,責備他們犯下叛亂重罪。邊章等人素來凶悍,碰到蓋勛,卻軟瞭下來,隻能低調辯解:
“左使君如果早聽您的話,以大軍徵討我們,或許還可以悔過。現在我們已成叛逆,罪過深重,想投降也不可能瞭。”
說完,解除對左昌的包圍,撤兵而去。
碰到強勢叛軍,不必開打,還痛罵一番,就能讓對手自動撤圍迴師,大概隻有蓋勛做得到。不僅如此,左昌是個對蓋勛很不好的上司;但命令一到,蓋勛卻能放開私人仇怨,聽命行事,忠於職守,這恐怕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臨危赴難盛氣屈敵
臨危赴難,臨難不苟,不但不苟,還能以盛氣淩人,讓敵人因而畏服,不但不敢殺,還客客氣氣地把他送走,這在曆史上就少見瞭!
有一次,蓋勛帶兵去援救被叛羌圍攻的護羌校尉夏育,走到半路,卻被羌兵殺得幾乎全軍覆沒。蓋勛身上受瞭三處傷,於是他堅立不動,指著一個木標對羌兵說:
“就在這裏殺我!”
羌兵逐漸逼近,準備動手,叛羌將領滇吾先前曾受恩於蓋勛,便用兵器把眾多羌兵格開說:
“蓋將軍是大賢人,你們若殺他會得罪上天。”
沒想到,蓋勛不但不領情,反而對眾叛羌破口大罵:
“該死的叛兵野種,你們懂個屁!快點過來殺我!”
羌兵們殺人無數,孬種更是看多瞭,但從沒見過這種死到臨頭,氣勢還這麼狂放的人,個個大驚失色,麵麵相覷。滇吾見狀,立刻下來,打算扶蓋勛上馬,讓他趁早離開;三請四推,蓋勛硬是不肯,終於還是被羌兵給帶走瞭。羌兵對蓋勛嘆服極瞭,不但禮遇備至,還送他迴到漢陽。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實在令人贊嘆,簡直是一場語言的盛宴。它不像某些曆史小說那樣文白夾雜、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既典雅又不失現代感的筆觸,描繪齣那個英雄輩齣的年代。作者的遣詞造句極富畫麵感,閉上眼睛,仿佛就能聞到戰場的硝煙味,看到謀士們在燭光下沙盤推演的身影。尤其是一些描繪宏大場麵的段落,簡直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山河破碎的悲壯,或者王朝更迭的恢弘。不同人物的“聲綫”也刻畫得惟妙惟肖,聽起來便知是何等風骨的人物在發言,這一點處理得非常高明,顯示瞭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對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精巧,就像一個多麵體的寶石,從不同的切麵去觀察,都能發現新的光彩。它巧妙地采用瞭多重視角敘事,有時候是身居廟堂之上的高層對話,有時候則是行走江湖、暗中布局的潛行者視角,這種切換不僅避免瞭敘事上的單調,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豐富瞭讀者對事件全貌的理解。你不會隻看到某一方的成功或失敗,而是能看到棋局的全局,理解那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是如何環環相扣,最終形成曆史的必然。這種宏觀與微觀交織的手法,使得整本書的層次感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也變得立體和立體瞭許多。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比較沉悶的“正史改編”,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充滿瞭活力,甚至帶著一種近乎於現代懸疑小說的緊張感。作者在曆史的框架內,大膽地引入瞭一些富有張力的假設和細膩的想象,使得原本已經塵封的往事重新煥發齣生機。那些被曆史煙雲模糊的細節,在這裏被重新點亮,變得有血有肉。閱讀過程是一次極其暢快的體驗,它既滿足瞭我對曆史的好奇心,又提供瞭頂級的閱讀享受。看完之後,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重新翻閱一遍正史,去對比和驗證書中所描繪的那些精彩片段,這正是一本優秀曆史作品的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開篇就像一股強勁的東風,一下子就把人捲入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洪流之中。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細膩入微,即便是配角,也都有著鮮活的生命力和復雜的動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親眼目睹那些智者們的運籌帷幄。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曆史背景的梳理,不是枯燥的堆砌史實,而是將它們巧妙地融入到情節發展中,使得整個故事讀起來既有厚重感,又不失緊張刺激的戲劇張力。每一次轉摺都齣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尤其是那些關鍵性的決策場景,作者總是能捕捉到那種韆鈞一發、一念之差定乾坤的緊張氛圍,讓人手心冒汗,心潮澎湃。
評分我嚮來對那些專注於“奇人異事”的史書抱持審慎態度,但這本書成功地平衡瞭“奇”與“實”。它沒有一味地神化人物,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奇士”們做齣非凡決策背後的邏輯、痛苦與掙紮。讀到某個階段,你會發現,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計謀背後,其實是建立在對人性弱點的精準拿捏和對時代局限性的清醒認知之上。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讓你在驚嘆於智謀高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曆史的殘酷性和復雜性。它不止步於講述“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這種思辨性讓我收獲良多,遠超一般消遣讀物的範疇。
評分最愛三國書籍,頂
評分不錯的書,挺有意思。 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三國史為期甚短,嚴格而言,不過六十年(從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魏,到公元280年晉滅吳為止)。不僅時間短,三國也是中國曆史上人口最少的時代。在公元157年(東漢桓帝永壽三年)時,全中國還有五韆六百四十八萬人,到瞭三國時,魏、吳、蜀加起來,不過一韆三百一十四萬人。短短六十幾年時間,人口劇減瞭四韆多萬,最大的原因,就是戰爭與飢荒。換句話說,在廣義的三國時代裏,整個中國,大都處在極度動蕩不安之中。然而,以一個隻有一韆多萬的人口,一百年不到的朝代,三國卻是中國曆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受人重視的時代。非但如此,其受喜愛的程度,甚至超過瞭最有創造力的春鞦、戰國。除瞭關公、孔明的奇幻魅力,以及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國是個在人纔方麵百花齊放的偉大時代。清代史學大傢趙翼在《二十二史劄記》中說道:“人纔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旨哉斯言,一語道破瞭三國時期在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特點。
評分《三國奇士與國士》——清代史學大傢趙翼在《二十二史劄記》中說道:“人纔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旨哉斯言,一語道破瞭三國時期在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特點。
評分一直是三國米,收藏瞭
評分目錄
評分訂單處理快 發貨送貨快 服務態度好 包裝很嚴實 價格很實惠 原裝正品貨
評分就是忘瞭拍圖,超贊啊
評分就是忘瞭拍圖,超贊啊
評分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