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營養師速查手冊》提供瞭各種數據供查詢,不僅詳細介紹瞭100多種食物的營養特點、性味歸經、烹調應用、飲食宜忌以及注意事項等,並對照食物成分錶,計算齣各類食物的主要營養素NRV值,便於讀者對各種食物有客觀的認識;還匯總瞭主要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常見營養素缺乏病的診斷,生化測定方法和評價指標,體格測量方法和主要指標等;同時將新版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寶塔等收錄其中。是營養師日常工作必備的工具書,也可作為廣大居民的營養知識普及讀本。
目錄
第一章 食物功效速查
榖薯類及其製品
一、小麥
二、大米
三、小米
四、大麥
五、蕎麥
六、燕麥
七、高粱米
八、玉米
九、薏米
十、馬鈴薯
十一、紅薯
第二節 豆類及其製品
一、黃豆
二、豆腐
三、豆漿
四、腐竹
五、豆腐乾
六、綠豆
七、赤小豆
八、豌豆
九、蠶豆
第三節 蔬菜類及其製品
一、白蘿蔔
二、鬍蘿蔔
三、四季豆
四、刀豆
五、黃豆芽
六、藕
七、洋蔥
八、菠菜
九、芹菜
十、韭菜
十一、油菜
十二、生菜
十三、大白菜
十四、小白菜
十五、捲心菜
十六、空心菜
十七、山藥
十八、蘆筍
十九、竹筍
二十、芋頭
二十一、莧菜
二十二、茭白
二十三、萵苣
二十四、荸薺
二十五、鼕瓜
二十六、絲瓜
二十七、苦瓜
二十八、南瓜
二十九、西葫蘆
三十、瓠瓜
三十一、茄子
三十二、佛手
三十三、黃瓜
三十四、西蘭花
三十五、番茄
三十六、辣椒
三十七、香菜
三十八、蔥
三十九、大蒜
四十、黃花菜
四十一、香椿
四十二、魚腥草
四十三、茼蒿
四十四、蕨菜
第四節 菌藻類
一、蘑菇
二、北風菌
三、香菇
四、木耳
五、銀耳
六、石花菜
七、海帶
八、紫菜
第五節 水果類及其製品
一、甜瓜
二、木瓜
三、西瓜
四、蘋果
五、梨
六、大棗
七、柿子
八、香蕉
九、杏
十、李子
十一、桃
十二、櫻桃
十三、山楂
十四、無花果
十五、石榴
十六、芒果
十七、楊梅
十八、荔枝
十九、桂圓
二十、柑橘
二十一、柚子
二十二、桑葚
二十三、獼猴桃
二十四、菠蘿
二十五、檸檬
二十六、橄欖
二十七、葡萄
第六節 堅果、種子類
一、鬆子
二、核桃
三、白果
四、杏仁
五、栗子
六、榛子
七、花生仁
八、蓮子
第七節 畜禽肉類
一、豬肉
二、牛肉
三、羊肉
四、豬肝
五、牛肝
六、豬肚
七、豬蹄
八、驢肉
九、狗肉
十、兔肉
十一、雞肉
十二、烏雞
十三、鴨肉
十四、鵝肉
十五、鴿肉
第八節 奶、蛋及其製品類
一、牛奶﹙鮮﹚
二、羊奶﹙鮮﹚
三、酸奶
四、奶酪
五、雞蛋
六、鴨蛋
七、鹹鴨蛋
八、鵝蛋
九、鵪鶉蛋
第九節 魚蝦蟹貝類
一、青魚
二、草魚
三、鰱魚
四、鱸魚
五、鯽魚
六、鯉魚
七、鱖魚
八、黃魚
九、帶魚
十、泥鰍
十一、鱔魚
十二、牡蠣
十三、海蜇
十四、海參
十五、河蟹
十六、明蝦
十七、龍蝦
十八、田螺
十九、蛤蜊
二十、鮑魚
二十一、魷魚
第十節 油脂類
一、豬油
二、芝麻油
三、花生油
四、大豆色拉油
五、橄欖油
六、葵花子油
第二章 營養素功能速查
第一節 蛋白質生理功能
第二節 脂類生理功能
第三節 碳水化閤物生理功能
第四節 維生素的生理功能
第五節 礦物質的生理功能
第三章 營養素缺乏病速查
第一節 蛋白質�材芰坑�養不良癥
第二節 維生素A缺乏癥
第三節 維生素D缺乏癥
第四節 維生素B1缺乏癥
第五節 維生素B2缺乏癥
第六節 煙酸缺乏癥
第七節 維生素C缺乏癥
第八節 葉酸缺乏癥
第九節 維生素B12缺乏癥
第十節 碘缺乏病
第十一節 缺鐵性貧血
第十二節 鈣缺乏病
第十三節 鋅缺乏病
第十四節 硒缺乏與剋山病
第四章 生化測定方法和鑒定指標速查
第一節 宏量營養素測定
一、蛋白質營養狀況評價指標
二、脂類營養狀況評價指標
第二節 微量營養素測定
一、鐵營養狀況評價指標
二、鈉和鉀
三、鈣、磷、鎂
四、維生素A營養狀況評價指標
五、維生素D
六、維生素E
七、維生素B1營養狀況評價指標
八、維生素B2營養狀況評價指標
九、維生素B
十、煙酸(尼剋酸、維生素PP)
十一、葉酸
十二、維生素C營養狀況評價指標
第五章 體格測量速查
第一節 兒童體格測量方法
一、年齡彆身長/身高
二、年齡彆體重
三、身長彆體重
四、身高彆體重
五、年齡彆體重指數
六、年齡彆頭圍
七、年齡彆上臂圍
八、年齡彆三頭肌皮褶厚度
九、年齡彆肩胛下皮褶厚度
第二節 成人體格測量方法
一、身高
二、坐高
三、體重
四、上臂圍
五、皮褶厚度
六、腰圍
七、臀圍
八、胸圍
第六章 營養素推薦攝入量參考值與食品標簽營養素速查
第一節 營養素推薦攝入量參考值
一、能量和蛋白質的RNI及脂肪供能比
二、常量和微量元素的RNI或AI
三、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的RNI或AI
四、某些微量營養素的UL
五、蛋白質及某些微量營養素的EAR
第二節 中國食品標簽營養素參考值
一、定義
二、適用範圍
三、使用方式
四、標示和計算
第七章 膳食指南及膳食平衡寶塔速查
第一節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一、食物多樣,榖類為主,粗細搭配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三、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
四、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五、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六、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七、三餐分配要閤理,零食要適當
八、每天足量飲水,閤理選擇飲料
九、如飲酒應限量
十、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第二節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一、孕前期婦女膳食指南
二、孕早期婦女膳食指南
三、孕中、末期婦女膳食指南
四、哺乳期婦女膳食指南
五、0~6月齡嬰兒喂養指南
六、兒童及青少年膳食指南
七、老年人膳食指南
第三節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一、膳食寶塔結構
二、膳食寶塔建議的食物量
三、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應用
第八章 食物交換份及常見食物血糖指數速查
第一節 食物交換份法
一、各類食物每單位中的營養成分含量
二、各類食物每單位交換物重量
三、不同熱能供給量的食品交換份數
四、食物交換份法編製營養食譜
第二節 食物血糖指數速查
附錄A 食物屬性速查
附錄B 常用公式速查
一、體重指數
二、體質指數
三、Kaup指數
四、Rohre指數
五、Vervaeck指數
六、比胸圍
七、皮褶厚度
八、上臂肌圍
九、腰臀比(WHR)
附錄C 常用標準速查
一、0~5歲體重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2006)
二、0~5歲身高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2006)
三、0~5歲頭圍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2006)
四、0~5歲BMI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2006)
五、0~2歲身長彆體重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2006)
六、2~5歲身高彆體重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2006)
七、0~2歲體重生長速度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
八、0~2歲身高生長速度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
九、0~2歲頭圍生長速度標準錶(WHO兒童生長標準)
十、5~10歲身高標準錶(WHO成長參考2007)
十一、10~19歲身高標準錶(WHO成長參考2007)
十二、5~10歲體重標準錶(WHO成長參考2007)
十三、5~10歲BMI(體重指數)標準錶(WHO成長參考2007)
十四、10~19歲BMI(體重指數)標準錶(WHO成長參考2007)
附錄D 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
一、7歲以下男童身高(長)標準值(cm)
二、7歲以下女童身高(長)標準值(cm)
三、7歲以下男童體重標準值(kg)
四、7歲以下女童體重標準值(kg)
五、7歲以下男童頭圍標準值(cm)
六、7歲以下女童頭圍標準值(cm)
七、45~110cm身長的體重標準值(男)
八、80~140cm身高的體重標準值(男)
九、45~110cm身長的體重標準值(女)
十、80~140cm身高的體重標準值(女)
附錄E 生長麯綫圖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營養特點】
小麥經加工製成麵粉,是北方人民的主食。小麥含有榖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澱粉酶、麥芽糖酶、蛋白分解酶及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防治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疾病。麥麩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蛋白質,有和緩神經的功能,可治腳氣病及末梢神經炎;小麥胚芽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抗老防衰,適宜老年人食用。
2.【性味歸經】
味甘﹑性涼,入心﹑脾﹑肺經。
3.【烹調應用】
小麥按照按照麥粒性質的不同,可分為硬小麥和軟小麥。硬小麥的胚乳堅硬,呈半透明狀;含蛋白質較多,筋力大,可以磨製高級麵粉,適閤製作麵包、拉麵等對麵筋要求高的麵點品種。軟小麥又稱粉質小麥,胚乳呈粉狀;軟麥性質鬆軟,澱粉含量多,筋力小,質量不如硬麥,磨製的麵粉適閤製作餅乾和普通糕點等麵點品種。
4.【飲食宜忌】
適宜體質溫熱的人食用,婦女髒躁,精神不安,煩熱消渴口乾,小便不利等癥。
5.【注意事項】
小麥遇陰雨天遭受赤黴菌的感染易發赤黴病,赤黴病菌産生的毒素較強,通過加熱及其他加工方法均不能破壞,人食用一定數量的帶病菌的小麥就會發生急性中毒,齣現昏迷﹑腹脹﹑嘔吐等中毒癥狀;小麥製作麵食時不宜放堿過多;吃麵條及水餃時棄湯不飲,會因損失維生素和無機鹽造成營養成分的浪費;長期食精粉會導緻食欲減退﹑四肢無力,甚至齣現皮膚乾燥﹑腳氣病等營養缺乏性疾病。
錶1.1 每100g小麥麵粉的營養素含量及NRV值
食物名稱:小麥麵粉(標準粉) 食物編號01-1-206
營養成分 含量 單位 NRV% 營養成分 含量 單位 NRV%
能量 1482 kJ 18% 泛酸 - mg 0%
蛋白質 15.7 g 26% 生物素 7.6 ?g 25%
脂肪 2.5 g 4% 膽堿 41.8 mg 9%
飽和脂肪酸 0.9 g 5% 鈣 31 mg 4%
膽固醇 - mg 0% 磷 167 mg 24%
碳水化閤物 70.9 g 24% 鉀 190 mg 10%
膳食縴維 3.7 g 15% 鈉 3.1 mg 0.2%
維生素A 0 ?gRE 0% 鎂 50 mg 17%
維生素D - ?g 0% 鐵 0.6 mg 4%
維生素E 0.3 mgα-TE 2% 鋅 0.2 mg 1%
維生素K - ?g 0% 碘 ?g 0%
維生素B1 0.46 mg 33% 硒 7.42 ?g 15%
維生素B2 0.05 mg 4% 銅 0.06 mg 4%
維生素B6 0.07 mg 5% 氟 mg 0%
維生素B12 0 ?g 0% 鉻 ?g 0%
維生素C 0 mg 0% 錳 0.1 mg 3%
煙酸 1.91 mg 14% 鉬 ?g 0%
葉酸 23.3 ?gDFE 6%
……
前言/序言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傢或者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良好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近十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膳食、營養狀況有瞭明顯改善,但與此同時,我國也麵臨著營養缺乏與營養結構失衡的雙重挑戰。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等與膳食營養密切相關的疾病日益威脅人們的健康,因此,結閤我國食物資源的具體情況,大力開展營養工作,引導我國居民參與及改善營養膳食搭配是我們麵臨的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
2007年4月,原國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製定並公布瞭《公共營養師國傢職業標準》。營養師是從事公眾膳食營養狀況的評價與指導、營養與食品安全傳播,促進國民健康的專業人員。主要職責:①進行人體營養狀況評價、管理和指導;②進行膳食營養評價、管理和指導;③對食品及配方進行營養評價;④進行營養知識的谘詢與宣教。
自此,全國各地掀起瞭公共營養師學習、培訓和考證的熱潮。一大批取得職業資格證的公共營養師走進我們身邊。為瞭便於營養師從業者以及營養學愛好者更好地運用專業知識,編寫組收集、整理並編寫瞭這本《營養師速查手冊》,主要包括100多種食物的營養特點、性味歸經、烹調應用以及飲食注意事項等,並對照食物成分錶,計算齣各類食物的主要營養素NRV值,便於對各種食物有客觀的認識。同時還匯總瞭主要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常見營養素缺乏病的診斷,生化測定方法和評價指標,體格測量方法和主要指標等。同時將新版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寶塔等收錄其中。本書是營養師的參考手冊、工具書。希望本書能夠對廣大營養師起到幫助作用,也希望對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能做一點貢獻。
由於時間倉促,資料浩瀚,雖經反復推敲,多次校對,也難免有疏漏及欠妥之處,懇請前輩、同仁、讀者不吝賜教,提齣寶貴意見,以使本書進一步完善。
特彆感謝王莉繪製全書插圖,鄭夏晴處理全書數據。
好的,以下是一份為您的圖書《營養師速查手冊》量身定製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古老的星圖與失落的文明:失落文明的宇宙觀測史》 作者: 阿爾伯特·範德比爾特 (Albert Vanderbilt) 譯者: 李明軒 齣版社: 寰宇文化齣版社 裝幀: 精裝,附贈高精度星圖拓本 導言:超越地平綫的凝視 人類文明的搖籃,往往被認為是農業的誕生之地。然而,在這片土地上,比第一粒麥子被播種更早的,是對頭頂那片無垠夜空的敬畏與探索。當我們仰望星辰時,我們不僅在看光年之外的恒星,更是在迴望我們自己文明深處的起源——那些早已消逝在曆史塵埃中的古老民族,他們如何解讀宇宙的運行,又如何將這份知識編織進他們的信仰、曆法乃至生存之道? 《古老的星圖與失落的文明:失落文明的宇宙觀測史》並非一本簡單的天文學史著作,它是一次深入的考古學、人類學與天體物理學交織的宏大敘事。作者阿爾伯特·範德比爾特,一位享譽國際的獨立研究員,窮盡畢生精力,踏訪瞭從南美安第斯山脈到中東的肥沃月灣,再到太平洋島嶼的每一個角落,試圖重構那些失傳的宇宙模型。 本書的核心在於揭示一個驚人的事實:許多被現代科學認為是“原始”的古代社會,實際上擁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基於精確長期觀測的天文知識體係。他們如何僅憑肉眼,觀測到行星的逆行、彗星的迴歸周期,甚至預知瞭某些罕見的日食?這些知識是如何在口口相傳中被固化,最終刻畫在岩石、陶器乃至建築結構之中的? 第一部分:地基的宇宙學——美索不達米亞與尼羅河的幾何學 本部分聚焦於人類最早的定居文明如何將對天體的觀測係統化。 第一章:蘇美爾的“天之書”:泥闆上的行星軌道 範德比爾特細緻考證瞭齣土的數韆塊楔形文字泥闆,這些泥闆不僅僅是記錄糧食收成的賬本,更是細緻入微的觀測記錄。我們發現,蘇美爾人對七大“遊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運行規律有著遠超我們想象的理解。他們如何通過“多重觀測點”的方法,來推算這些行星的周期?書中詳細解析瞭著名的《星象學文集》(MUL.APIN)的底層數學邏輯,揭示瞭其如何作為一種預警係統服務於農業和宗教祭祀。 第二章:法老的精準測量:金字塔、星象與永恒的埃及 埃及文明將天文與工程學完美融閤。本書著重分析瞭卡納剋神廟和吉薩金字塔群的定嚮問題。傳統觀點認為這僅僅是基於基本方位。然而,範德比爾特提齣瞭一個革命性的觀點:這些建築不僅指嚮磁北,更精確地標記瞭某些關鍵恒星(如天狼星和獵戶座的腰帶)在地平綫上升起或經過中天的時刻。書中特彆展示瞭利用現代計算機模擬,如何重構公元前2500年特定日期的星空,以證明這些古老工程師的意圖。 第二部分: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維度——新大陸的奇跡 在歐亞大陸之外,一些文明在沒有使用輪子和金屬工具的情況下,構建瞭令人嘆為觀止的天文颱。 第三章:瑪雅的零與周期:時間的無限循環 瑪雅文明是本書的重點。我們深入剖析瞭《德纍斯頓法典》中記載的復雜曆法係統。不同於簡單的日曆,瑪雅的曆法是“多重時間流”的交匯。本書將復雜的“長紀曆”、“卓爾金曆”和“哈布曆”之間的換算,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圖錶和模型。我們探究瞭他們如何通過觀測金星的“齣晨星”和“落昏星”的周期(約584天),來指導戰爭和國王的加冕儀式。書中詳細闡述瞭他們對“大周期”終結的恐懼與期待,以及這些預期如何影響瞭他們的社會結構。 第四章:納斯卡的綫條:大地之上的宇宙幾何 秘魯的納斯卡平原上那些巨大的地畫,長久以來被認為是祭祀或引水之用。範德比爾特教授與地質學傢閤作,提齣瞭一種新的解釋:這些圖案是古代納斯卡人為瞭從特定高地或山峰觀測點,進行地麵三角測量而留下的“校準標記”。書中首次展示瞭如何將已知的太陽至點(夏至、鼕至)的觀測方嚮,疊加到納斯卡巨畫之上,揭示瞭這些圖案可能具有的“地麵星圖”功能。 第三部分:邊緣的知識與失落的航綫 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那些信息相對稀疏,但卻擁有獨特觀測體係的文化。 第五章:太平洋上的導航者:星星引導的遷徙 波利尼西亞的航海傢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導航者之一。他們如何穿越廣闊的太平洋?本書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星位導航法”,而是深入研究瞭他們對洋流、風嚮與特定星座關係的綜閤理解。我們分析瞭夏威夷、毛伊島和復活節島的口頭傳說,發現這些傳說中隱藏著精確的恒星方位角信息,這些信息指導著他們穿越數韆公裏的海洋。 第六章:凱爾特人的石陣與鼕至之光 在歐洲,巨石陣(Stonehenge)的光芒常常掩蓋瞭其他文化。本書將焦點轉嚮瞭不列顛群島及歐洲大陸的早期凱爾特文化。我們審視瞭愛爾蘭的紐格萊奇(Newgrange)墓葬,它精確地被設計成隻有在鼕至日黎明時,陽光纔能穿過狹窄的入口,照亮核心墓室。這不僅僅是宗教儀式,更是一種對“一年之始”的精確時間鎖定。書中探討瞭這些觀測點如何被用於劃分農業季,以及它們在早期部落權力結構中的核心作用。 結語:被遺忘的對話 《古老的星圖與失落的文明》的最終目標,是恢復我們與古人之間關於宇宙的對話。這些失落的文明,在沒有望遠鏡、沒有精密機械的時代,通過耐心、集體智慧和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力,繪製齣瞭他們自己的宇宙圖景。他們的星圖雖然形式各異,但目標一緻:在變幻無常的世界中,找到永恒的坐標。閱讀本書,如同穿越時空,與那些早已化為塵土的智者,在同一片星空下,進行一次深刻的交流。 目標讀者: 天文學愛好者、考古學學生、人類學傢、曆史研究者,以及所有對古代文明的非凡智慧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本書特色: 跨學科整閤: 融閤瞭天文學、考古學、符號學和地理信息係統(GIS)分析。 詳實的數據支持: 包含大量古老文獻的翻譯解析和現代模擬圖錶。 視覺衝擊力: 全書配有大量實地考察照片、文物拓印和高清晰度星空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