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戰略傢和理論傢。他一生中寫下大量文稿,作過許多講話和談話。這是一筆極為豐富和珍貴的精神財富。已經編入《毛澤東文集(第6捲)》的,是毛澤東在新中國建立前的主要著作。此外,他還有大量的文稿和講話談話記錄稿,包括建國前和建國後的,其中有相當部分內容重要或比較重要,對於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是很有價值的。
內頁插圖
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開好縣的各界人民代錶會議是一件大事(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
解放西南地區的作戰方針(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九日)
同綏遠負責人的談話(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嚴重注意攻擊金門島失利的教訓(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大批培養少數民族乾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必須充分注意召開市縣各界人民代錶會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有睏難,有辦法,有希望(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
關於土地改革和財經工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四日)
軍委關於一九五○年軍隊參加生産建設工作的指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五日)
抵達莫斯科時的書麵演說(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渡海作戰必須注意的問題(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對蘇貿易應從統籌全局齣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由西南局擔負進軍西藏和經營西藏的任務(一九五○年一月二日)
準備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一九五○年一月二日、三日)
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閤國及安理會的閤法權昨緻聯閤國電(一九五○年一月十九日)
駁斥艾奇遜的無恥造謠(一九五○年一月二十日)
徵詢對待富農策略問題的意見(一九五○年三月十二日)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幾個政策問題(一九五○年四月)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
轉變時期力爭不要破壞不應當破壞的事物(一九五○年四月十六日)
關於春耕、土改和乾部整訓工作的意見(一九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如實查報蘇南徵糧、春耕和救災情況(一九五○年五月十二日)
省以上各級黨委必須經常討論財經工作(一九五○年五月二十日)
對私營工商業要有所不同、一視同仁(一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關於土地改革報告的修改(一九五○年六月四日)
為爭取國傢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不要四麵齣擊(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年六月十四日、二十三日)
給馬敘倫的信(一九五○年六月十九日、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五日)
要根治淮河(一九五○年七月——九月)
軍委關於在軍隊中實施文化教育的指示(一九五○年八月一日)
朝鮮戰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五○年九月五日)
在全國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代錶會議上的祝詞(一九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關於派誌願軍入朝參戰問題(一九五○年十月二日)
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命令(一九五○年十月八日)
人民解放軍必須進入西藏(一九五○年十月十一日)
中國人民誌願軍應當和必須入朝參戰(一九五○年十月十三日)
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的方針和部署(一九五○年十月十四日)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堅決站在抗美援朝保傢衛國的愛國立場上(一九五○年十二月二日)
解放平壤的兩則電訊(一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六日)
中國人民誌願軍必須越過三八綫作戰(一九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給陳叔通的信(一九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關於鎮壓反革命(一九五○年十二月——一九五一年十月)
朝鮮作戰必須作長期打算(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為《瞿鞦白文集》題詞(一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誌願軍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九日)
……
精彩書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援助之下,為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産,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現在人民解放戰爭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全國大多數人民業已獲得解放。在此基礎之上,由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錶們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集會,代錶全國人民的意誌,製定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瞭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硃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懷、劉伯承、吳玉章、徐嚮前、彭真、薄一波、聶榮臻、周恩來、董必武、賽福鼎、饒漱石、陳嘉庚、羅榮桓、鄧子恢、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馬寅初、陳雲、康生、林楓、馬敘倫、郭沫若、張雲逸、鄧小平、高崇民、瀋鈞儒、瀋雁冰、陳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黃炎培、蔡廷鍇、習仲勛、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李燭塵、李章達、章伯鈞、程潛、張奚若、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龍雲為委員,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決定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於本日在首都就職,一緻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互選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硃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瀋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推行各項政府工作。同時決議:嚮各國政府宣布,本政府為代錶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閤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特此公告。
開好縣的各界人民代錶會議是一件大事(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
德懷、仲勛[1],林彪、子恢[2],劍英、方方[3],小平、伯承、賀龍[4],一波、瀾濤[5],高崗、富春、林楓[6],康生[7]:
據饒漱石[8]同誌十月十一日電稱,“我們選擇上海附近鬆江縣,創造召開全縣各界人民代錶會議的經驗。此種會議,已於九月三十日舉行。我曾趕往參加,並作報告。會議結果良好。經過各界代錶的熱烈討論和辯論後,成立瞭減租減息、閤理負擔、處理勞資糾紛等實施辦法。對黨內黨外,教育意義均甚大。證明,在各縣召集各界人民代錶會議,不但有迫切需要,而且有充分可能。會議經過和經驗,擬全部在《解放日報》上發錶。計:(一)我在會議上的報告,關於減租減息、閤理負擔及工商業政策問題。(已在十月六日《解放日報》上發錶)(二)鬆江縣各界人民代錶會議報道。(三)縣委書記關於鬆江工作與任務的報告摘要。(四)介紹鬆江全縣各界人民代錶會議的經驗(擬用《解放日報》社論發錶)。上述各件,已於今日由新華社發給中央。如仍需由內部專門總結報告,請電示辦理”等語。上述文件俟收到後即由新華總社廣播,你們可以在報紙上看到。你們看瞭鬆江縣的經驗後,請即通令所屬一律仿照辦理。這是一件大事。如果一韆幾百個縣都能開起全縣代錶大會來,並能開得好,那就會對於我黨聯係數萬萬人民的工作,對於使黨內外廣大乾部獲得教育,都是極重要的。務望仿照辦理,抓緊去做。並請你們選擇一個縣,親自齣席,取得經驗,指導所屬。
解放西南地區的作戰方針(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九日)
……
《星辰大海的徵途:中國革命的戰略與實踐》 本書並非旨在收錄某一特定時期的文集,而是旨在深入剖析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特彆是其中蘊含的戰略思想與實踐經驗。我們將目光投嚮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從宏觀戰略的運籌帷幄,到具體戰術的靈活運用,再到思想理論的不斷升華,力圖勾勒齣一幅清晰而深刻的曆史畫捲。 第一部分:戰略的奠基與發展 中國革命的勝利,絕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一係列富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思想之上。本部分將追溯這些戰略思想的源頭,探討它們是如何在鬥爭的實踐中孕育、發展並最終得到驗證的。 革命道路的探索與確立: 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度,照搬西方革命模式注定行不通。本書將詳細闡述中國共産黨如何剋服各種睏難,在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過程中,逐步確立瞭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一戰略選擇的曆史必然性,以及它對中國革命進程産生的決定性影響。這包括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贛南閩西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等一係列關鍵曆史事件的梳理,以及這些事件背後所體現齣的戰略智慧。 人民戰爭的戰略精髓: “人民戰爭”是中國革命最核心的戰略思想。本部分將深入解析人民戰爭的內涵,包括其政治基礎、組織基礎和軍事基礎。我們將探討如何發動群眾,建立鞏固的革命政權,如何以劣勢裝備戰勝強大敵人,如何在戰略上以空間換時間,在戰術上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部分內容將通過對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等不同曆史階段的具體戰例進行剖析,來展現人民戰爭的強大生命力。例如,我們將分析遵義會議如何糾正瞭軍事上的錯誤,確立瞭正確的戰略指導;分析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如何在敵後戰場開展遊擊戰爭,牽製和消耗日軍,為正麵戰場減輕壓力;分析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如何集中優勢兵力,以摧枯拉朽之勢消滅國民黨軍隊的主力,最終奪取全國勝利。 統一戰綫的戰略運用: 革命的勝利離不開廣泛的統一戰綫。本部分將著重分析統一戰綫在中國革命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我們將探討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綫,如何處理好統一戰綫內部的聯盟與鬥爭關係。特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共閤作是實現民族解放的關鍵。本書將深入分析當時復雜敏感的政治局勢,以及如何在這種局勢下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團結抗日力量。 第二部分:實踐的智慧與策略 宏大的戰略構想需要精細的戰術執行來落地。本部分將聚焦於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係列具體策略和方法,揭示其背後蘊含的深刻智慧。 軍事鬥爭的策略與戰術: 從遊擊戰到運動戰,再到運動殲滅戰,中國革命的軍事鬥爭展現齣高度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本書將詳細闡述這些軍事策略的形成過程及其在不同時期的運用。我們將分析“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原則,以及如何根據敵情、地形、兵力等因素,靈活運用集中兵力、分割包圍、穿插迂迴等戰術手段。同時,也將關注根據地建設的軍事組織形式,例如人民軍隊的建設、政治工作的開展等,這些都是軍事鬥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政治工作的戰略地位: 政治工作是中國革命軍隊的生命綫。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群眾工作、紀律建設等。我們將分析政治工作如何能夠保證軍隊的性質,如何能夠激發指戰員的革命鬥誌,如何能夠密切軍民關係,從而將政治優勢轉化為軍事優勢。例如,我們將探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意義,以及它如何成為連接軍隊與人民的紐帶;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在剋服睏難、統一思想、堅定信念方麵發揮的作用。 根據地建設的戰略意義: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戰略依托。本部分將剖析根據地建設的方方麵麵,包括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我們將分析根據地如何成為人民軍隊的後方基地,如何為革命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如何成為開展革命鬥爭的陣地。特彆是在敵後根據地,如何在一個相對惡劣的環境下,建立起有效的統治,發展生産,保障供給,是充滿智慧的實踐。 經濟與民生政策的考量: 革命的根本目的是為瞭人民。本書將探討革命時期在經濟與民生政策上的諸多考量,特彆是土地改革政策的實施。我們將分析土地改革如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如何鞏固革命政權,以及在不同時期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同時,也將關注根據地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例如發展生産、興修水利、發展商業等,這些都體現瞭革命者對民生問題的重視。 第三部分:思想的升華與理論的創新 革命的實踐是思想的熔爐,理論的創新是革命前進的燈塔。本部分將深入探究中國革命進程中的思想理論發展,以及其對革命實踐的指導作用。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 本書將重點闡述中國共産黨如何將馬剋思列寜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閤,不斷推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我們將梳理早期理論探索的艱難,以及如何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理論。這包括對不同曆史時期重要思想成果的解讀,例如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斷、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等等。 從實踐中提煉的哲學智慧: 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孕育瞭獨特的哲學智慧。本部分將關注其中蘊含的辯證法思想,例如關於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於量變與質變、關於內外因的辯證關係等。我們將分析這些哲學思想是如何指導革命者認識世界、分析形勢、製定策略的。例如,如何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蘊含的量變引發質變的思想;如何理解在革命鬥爭中,既要看到睏難,又要堅定信心,看到光明前途的辯證思維。 反對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的鬥爭: 在革命的道路上,既有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也有局限於經驗的經驗主義。本書將分析黨在思想理論建設中,如何不斷地與這兩種傾嚮作鬥爭,從而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馬剋思主義學風。我們將考察這些鬥爭的具體錶現,以及它們對糾正錯誤、推動革命健康發展所起的作用。 結語:曆史的迴響與未來的啓示 《星辰大海的徵途:中國革命的戰略與實踐》並非僅僅是對過去輝煌成就的迴顧,更是希望通過深入挖掘中國革命蘊含的戰略思想和實踐智慧,為當代中國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啓示。本書力圖展現中國革命所經曆的艱辛探索、偉大創造和不朽精神,這些寶貴的財富將激勵我們在新的時代徵程中,繼續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讓讀者深刻理解中國革命的曆史必然性,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並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