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傢一生中最深刻的思想獨白
再現學者成長道路上的坦誠與堅定
《漢譯經典:行動的哲學》是德國哲學傢費希特的書信選,收錄瞭作者一生中三個不同階段的各種書信。讀者能夠從這裏觀察到費希特一生奮鬥進取的曆程,感知他哲學思想逐漸成熟的脈絡。他曾主動拜訪康德,結下深厚的師徒情誼;他與詩人剋羅普斯托剋的侄女結為夫妻,相伴終生;他在法軍占領下的柏林街頭慷慨演講,鼓舞德意誌民族的愛國激情,抵抗拿破侖的入侵。費希特曾說,他的哲學要把人們從桎梏中解放齣來,“行動!行動!這就是我們生存的目的。”這句自白,堪稱解讀費希特學術生涯的雋語。
約翰·哥特利勃·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國著名哲學傢。早年齣身貧寒,通過資助在耶拿和萊比锡大學研讀哲學;後結識康德,並通過對康德哲學的研究成為知名哲學傢,曾任柏林大學校長。費希特個性鮮明,終生積極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他開創瞭帶有其個人標記的知識學,精湛地闡釋瞭“自我意識”,被視為連接康德和黑格爾哲學之間的重要人物。
1 略舉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簡介 ······
評分這很費希特
評分行動的哲學自由教育在於聆聽最偉大的心智之間的對話。但這裏我們遇到一個巨大的睏難,及,這種對話不會在沒有我們的幫助的情況下發生——事實上我們必須促成那種對話。最偉大的心智說齣的是獨白。我們必須把他們的獨白轉變為一種對話,把他們的“肩並肩/並排”轉變為“一起”。最偉大的心智甚至在寫作對話的時候說齣的也是獨白。在我們考察柏拉圖對話的時候,我們觀察到,在最高級的心智之間從來沒有過對話:所有的柏拉圖對話都是一個更高級的人和低於他的人之間的對話。柏拉圖顯然感覺到,一個人不可能寫作兩個最高級的人之間的對話。因此我們必須做某些最偉大的心智所不能做的事情。讓我們直麵這個睏難——一個如此巨大以至於看起來把自由教育宣告為一樁荒唐事的睏難。由於最偉大的心智在最重要的問題上相互抵觸,故而,他們迫使我們裁判他們的獨白;我們不能相信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說的話。另一方麵,我們也隻能注意到這點,即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成為裁判。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