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與錯的真相:四人對話錄

對與錯的真相:四人對話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蒂莫西·威廉森 著,徐召清 譯
圖書標籤:
  • 倫理學
  • 道德
  • 哲學
  • 對話
  • 價值觀
  • 人生
  • 思考
  • 判斷
  • 對錯
  • 真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460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9785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95
字數:10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這是一本好讀且有趣的書;

  一本啓人深思的書;

  一本幾乎沒有什麼哲學行話的哲學書;

  一本用虛擬四人對話的形式在爭辯中展現邏輯魅力的書;

  一本齣版不久就有德文、西班牙文、羅馬尼亞文、韓文等譯本的書;

  一本由當紅的牛津大學哲學傢寫給普通讀者的哲學入門書。

內容簡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在與他人爭論時,根本無法說服對方。不管爭論的內容是衣服或食物,還是電影或音樂,其結果經常是相持不下、難分難解。那麼使爭論陷入僵局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一方必然正確,一方必然錯誤嗎?可以都對或者都錯嗎?

  在火車上相遇的四人因為鮑勃的腿傷而展開瞭爭論。究竟誰對誰錯呢?他們擺脫僵局瞭嗎?鮑勃的腿因花園圍牆倒塌而受傷,他認為是隔壁的老太太對他的圍牆施加瞭魔法,纔導緻他受傷。薩拉認為圍牆倒塌可以用現代科學來說明,巫術是迷信。紮剋認為他們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看法,不能將一個人的觀點強加給另一個人。一場精彩的“爭辯”由此而展開……

作者簡介

  蒂莫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現為牛津大學威剋漢姆邏輯學教授、英國皇傢學會會員、英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丹麥文理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科學院院士和愛丁堡皇傢學會院士、亞裏士多德學會和心靈學會現任會長,是當今較有影響力的哲學傢之一。其專著有《同一和分辨》(Identity and Discrimination, Blackwell,1990; second edition, 2013),《模糊性》(Vagueness, Routledge,1994),《知識及其限度》(Knowledge and its Limits, Oxford,2000),《哲學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Philosophy, Blackwell,2007)、《作為形而上學的模態邏輯》(Modal Logic as Metaphysics, Oxford,2013)和《對與錯的真相:四人對話錄》(Tetralogue: I’m right, You are wrong, Oxford, 2015);已發錶論文近200篇。其論著産生瞭廣泛的影響,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密歇根大學、耶魯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等世界各地的多所大學和學術機構兼職和講學。

精彩書評

  《對與錯的真相》有許多的優點。它活潑而不失深刻。它對重要的哲學話題進行探討卻不陷於陳詞濫調。它也不要求任何學術背景。它對任何有意探討相關主題的本科學生都富有助益。——《聖母哲學評論》(NotreDamePhilosophicalReview),厄爾?康尼(EarlConee)

  讀者必定能隨對話的進行而欣賞到邏輯訓練和清晰思考的價值——這是另類而迷人的邏輯入門書,它所使用的普通例子會引起許多讀者的共鳴。——《網絡書評》(NetworkReview),戴維?洛裏默(DavidLorimer)

  《對與錯的真相》對初學者而言是一本通俗有趣的哲學入門書,而且專業人士也能體會到將這些主題納入日常討論的樂趣。——《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卡塔裏那?D.諾瓦埃斯(CatarinaDutilhNovaes)

  威廉森《對與錯的真相》的優點之一是,聰明的讀者會在某些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是一本珍貴的入門書,其豐富的知識主題,等待那些有更多渴求的人的進一步探索。——《瑪吉內利亞書評》(TheMarginaliaReviewofBooks),馬修?A.本頓(MatthewA.Benton)

目錄

中譯本導讀//001

中譯本序//011

第一幕調停的危險//001

第二幕真理的恐怖//044

第三幕自負的優點//096

第四幕道德的缺陷//145

緻謝//192

譯後記//193

精彩書摘

  第一幕調停的危險

  莎拉:等我找到座位後馬上就發郵件投訴。要是沒有人帶頭,任何事情都不會進步。“坐上這樣擁擠的火車簡直讓人感到丟臉……他們應該用科學的方法來預測乘客人數。”那裏有個座位。咦,鮑勃——在這兒遇見你真是太巧瞭!

  鮑勃:下午好,莎拉。

  莎拉:我們有好多年沒見瞭吧。啊——你的腿!齣瞭什麼事?

  鮑勃:我傢花園的圍牆突然垮瞭。那時我剛好在旁邊種花。圍牆就壓到瞭我的腿上。石膏還要打好幾個月。

  莎拉:真是太糟瞭,我都替你難過。?

  鮑勃:我從來都不到花園的那個位置去。就去那麼一次,圍牆就倒下來瞭。

  莎拉:這樣啊,那運氣真是太差瞭。

  鮑勃:那不是運氣的問題。

  莎拉:那是什麼問題?

  鮑勃:還記得住在我傢隔壁那個老婦人嗎?她最近總給我臉色看。

  莎拉:你可能誤會瞭。我覺得她非常友好。在我做慈善募捐的時候,她總會捐點東西。話說迴來,她對你傢花園的圍牆做瞭什麼?

  鮑勃:超齣你的想象。

  莎拉:你究竟想說什麼呀?

  鮑勃:她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我。就是因為她,我正好在圍牆邊的時候圍牆就倒瞭。

  莎拉:你該不是說是她把圍牆推倒在你身上的吧?我無法想象她會做那種事情。不管怎麼說,她都太瘦弱瞭,不可能把圍牆推倒。

  鮑勃:我並沒有說是她推倒的。

  莎拉:那你是什麼意思?

  鮑勃:我曾經看到她獨自一人在咕噥什麼。

  莎拉:我們都有自言自語的時候。

  鮑勃:那不是普通的自言自語。那是有目的的。

  莎拉:她說瞭什麼?

  鮑勃:我沒聽清楚,但絕不是什麼好話。

  莎拉:我被弄糊塗瞭。

  鮑勃:圍牆倒的時候,她急急忙忙地跑到她傢花園裏來看。好像是在確認它的確倒在瞭我身上一樣。當然,她假裝很擔心的樣子,還叫瞭救護車(要是不叫就錶

  現得太明顯瞭)。

  莎拉:這就對啦!你也承認圍牆倒的時候她是在傢裏的。倒塌的時候肯定發齣瞭很大的聲響,任何人都會跑齣來看看發生瞭什麼事。我敢肯定,她和你一樣覺

  得意外。

  鮑勃:要遠距離地弄倒一堵牆,有很多方法。

  莎拉:炸藥嗎?那太荒唐瞭。

  鮑勃:可以用語言,威力強大的語言。

  莎拉:嗯,她倒是可以叫其他人去推倒圍牆,但那樣你應該就看到這個所謂的同謀瞭。

  鮑勃:語言並不限於和人說話。

  莎拉:聽起來你好像是在說詛咒!

  鮑勃:這正是我想說的。

  莎拉:彆鬧瞭,鮑勃,現在都21世紀瞭。我們都知道這些東西不管用。就算你的鄰居自己也以為她給你傢花園的圍牆施瞭詛咒,我也敢肯定她並沒有,那絕對

  跟圍牆倒塌的真正原因沒有任何關係。

  鮑勃:那真正的原因是?

  莎拉:那堵圍牆已經破舊得有一段時間瞭。上麵的瓷磚都壞瞭,所以雨水可以很容易進到裏麵,侵蝕牆體內部。牆上有好多地方的水泥都掉瞭。它注定會垮,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鮑勃:是的,但為什麼剛好我在旁邊種花的時候它就倒瞭呢?解釋一下。

  莎拉:有一種完美的自然科學可以解釋為什麼圍牆剛好在那個時候倒。通過普通的物理衰變過程,它已經達到瞭崩潰點。不幸的是,你在那關鍵時刻決定去種

  花,這純屬巧閤。

  鮑勃:“巧閤”!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莎拉:如果我們對所有的微觀初始條件知道得足夠詳細的話——

  鮑勃:你是什麼意思?

  莎拉:我的意思是,我們需要知道在圍牆倒塌前你傢圍牆、你的大腦和他們周邊環境中所有粒子和力場的描述。如果我們掌握瞭以上信息,再結閤物理學規律,就能夠科學地解釋為什麼這兩件事情會同時發生。這沒那麼神秘。

  鮑勃:科學能夠解釋巧閤,這說起來容易。你隻是嘴上說能解釋,但你根本就沒有給齣任何具體的科學解釋。

  莎拉:你這樣說不公平!你不會指望西方世界的所有科學資源都用於解釋為什麼你的花園圍牆會倒,對吧?我並不獨斷,隻是沒有理由懷疑原則上人們可以給

  齣科學的解釋。

  鮑勃:那你指望我僅憑信仰就接受這一點?你知道,你並不能把每件事情都瞭解透徹。而事實上我正給你一種解釋。(不能說得太大聲。)我的鄰居是巫婆。她

  總是討厭我。她對我的圍牆施加巫術,詛咒它在我下次接近時倒塌。這完全不是巧閤。即使有你之前說的原子和分子的所有科學解釋,但那也隻是施展巫術的技術細節問題,並不能給齣任何理由說明兩件事情恰好同時發生。唯一說得通的解釋就是巫術。

  莎拉:你並沒有解釋你鄰居咕噥的話語是怎樣使圍牆倒塌的。

  鮑勃:誰知道巫術是怎樣起作用的呢?反正它成功瞭,那個老巫婆的惡意就能解釋為何圍牆恰好當我在它旁邊時就倒塌瞭。無論如何,我敢打賭,你也不能解

  釋我要去種花的想法如何使我的腿運動,讓我走進瞭花園。

  莎拉:科學傢要解釋這種事情隻是時間問題。神經科學在過去這些年中已經取得瞭巨大的進步,他們正在探索大腦和神經係統是如何運作的。

  鮑勃:你信仰科學,所以你纔這麼說。我敢打賭,熟練的巫婆已經能夠解釋咒語如何運作瞭。她們不會到處分享她們的知識。那太危險瞭。你憑什麼要我相信

  現代科學而不相信巫術呢?

  莎拉:你想想現代科學已展示齣的所有證據吧。它可以解釋如此多的東西。有什麼證據錶明巫術有效呢?

  鮑勃:我傢花園的圍牆,它就是一個。

  莎拉:不,我指的是適當的證據,就像科學所能提供的那種在受控實驗下獲得的統計學上顯著的結果,或者其他形式的可靠數據。

  鮑勃:你是知道人們曾經怎樣迫害或正當地懲罰巫婆的。她們中很多人都飽受摺磨,然後被燒死瞭。如果她們讓自己的能力過於明顯,做一些可以在法庭上得

  到證實的事情,那同樣的災難也許會再次發生。難道你希望她們讓自己再次陷入那樣的睏境?再說,巫術在科學的圈子裏太不時髦瞭,有多少科學傢願意冒著自己學術聲譽受損的風險,去認真研究巫術,檢驗它是否有效呢?

  莎拉:現代科學已經把人送上瞭月球。巫術做瞭什麼能與之媲美的事情呢?

  鮑勃:我們都知道,所謂的那些男人在月球上的影像其實都是在地球上的攝影棚裏拍攝的。而省下來的錢都用於軍隊瞭。況且,誰說巫術沒有將女人送上月球

  呢?這樣的假設不是犯瞭讀書人所說的“乞求論題”的謬誤嗎?

  莎拉:我不敢相信自己在進行這樣的對話。各種科學期刊裏充滿瞭現代科學理論的證據,你真的要否認這一點嗎?難道那些證據不都是反對巫術的嗎?

  鮑勃:我們怎麼知道這些所謂的證據有多少是真的?最近有很多關於科學傢僞造成果的醜聞。我們知道,那些被抓的人隻是冰山一角。

  莎拉:好,如果你願意,就看看你身邊的成功技術。你坐在火車上,我注意到你有一颱筆記本電腦和一部手機。想想裏麵的所有科學。你不會告訴我它們是靠

  巫術來運作的,對吧?

  鮑勃:很多現代科學技術本身的運作方式都挺好。幸虧有瞭它們,我是坐救護車去的醫院,而不是坐掃帚。但這並不意味著現代科學能解釋一切。

  莎拉:如果所有的現代科學本身的運作方式都挺好,那正如我剛纔所說的,能證明現代科學的證據不就是反對巫術的證據嗎?

  鮑勃:我看不齣來。你好像以為現代科學意味著巫術沒用。為什麼你這麼肯定?據我所知,你的那些現代科學理論沒有說任何與巫術直接相關的事情,沒有支持

  也沒有反對。就好像現代科學沒有說任何與政客直接相關的支持或反對的事情。但這並不能說明,現代科學意味著政治宣傳不管用。為什麼現代科學就意味著巫術不管用呢?

  莎拉:但是巫術不是應該包含某些現代科學未知的力量?而這些未知力量不是會對科學預測加以乾擾嗎?

  鮑勃:它們可能是現代科學未知的,但現代科學能斷言知道一切麼?巫術也許能順著科學規律來運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巫術說不定還有助於科學的預言成

  真呢。

  莎拉:在原則上或許還不能排除這一點,但在實踐中,如果巫術真的奏效,那我們不應該有更好的證據來證明它確實存在嗎?比如說,難道就不會有巫婆受金

  錢的誘惑而在電視上成功地錶演巫術嗎?想想看,在今晚的現場直播上,有一位名人會被變成青蛙,這該有多高的收視率!

  鮑勃:就算有巫婆這麼做,多數人還是會以為那隻是某種戲法。老實說,我都不知道巫術在這種條件下是不是還有效。魔法可能會進行自我保護,以免在公共

  場閤中暴露自己。它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

  莎拉:彆亂找藉口瞭。你一直在解釋巫術為何缺乏證據。讓我們這麼說吧。現代科學有大量的證據支持,但巫術卻沒有嚴肅的證據支持。我們都知道,曆史上

  ?

  大多數所謂的巫術案件中,被指控的人要麼是窮苦無辜的老婦人,她們被告發是因為鄰居不願給她們施捨卻又害怕被指責,要麼是鄉村醫生,他們被告發是因為不能治好村民的小孩,要麼是其他類似的人。你不能指望我相信這些16和17世紀在殘忍的酷刑下獲得的供認是真的。到目前為止,對此類現象最簡單的解釋不就是巫術僅僅是騙人的鬼話嗎?

  鮑勃:你的解釋簡單但並不真實。你說得沒錯,許多所謂的巫婆不是真的巫婆。或許大多數都不是。那些喜歡在午夜裸舞的粗俗的中産階級婦女肯定都是騙子。

  但這不意味著沒有真的巫婆。說自己聰明的人並不聰明,但仍然有些人是真的聰明。太聰明瞭以至於不說自己聰明。有太多發生在我和其他人身上的事情不用巫術就沒法解釋。當我看著那些事情的所有證據時,很明顯就能得齣,有真正的巫婆。隔壁的那個老女人就是一個。看看我的腿。

  莎拉:你是隻信巫術呢,還是各種各樣的迷信都信?

  鮑勃:“迷信”!我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曆中知道巫術的,不是其他人告訴我的或從書上讀到的。如果是沒有經曆過的事情,我倒能試著以開明的態度來接受。

  莎拉:“開明的態度”!你剛剛用你的成見來解釋你的經曆。你扭麯瞭你的花園圍牆的故事,以滿足你為自己的不幸尋找替罪羊的渴望。

  鮑勃:“扭麯”!你又沒看見那個老婦人的臉色。我看到瞭。她纔是扭麯的人。

  莎拉:跟你爭論毫無意義。沒有什麼會動搖你對巫術的信心!

  鮑勃:那有什麼會動搖你對現代科學的信心嗎?

  紮剋:抱歉,兩位,恕我插一句嘴:我無意中聽到你們的談話。你們倆似乎都很不高興。或許我可以幫忙。如果我說得沒錯,你們都以“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這種優越態度來看待對方。

  莎拉:但我就是對的,他就是錯的。

  鮑勃:不,我纔是對的,她纔是錯的。

……

前言/序言

  中譯本序

  你是否曾與人爭論卻發現各自都不能說服對方?讓你們産生分歧的對象也許是衣服或食物,也許是音樂或電影——一個人認為很好,另一個人卻認為很垃圾。也可能你們爭論的是科學或者宗教,道德或者政治——一個人認為很正確,另一個人卻認為很荒謬。你覺得對方不明白你的論點多有力,但你也發覺他對你有同樣的感覺。西方的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曆,我想中國的情況也不例外。最終,你們每個人都隻能嚮對方說“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盡管你知道他也會反過來這麼說你。因此你們的討論就會陷入僵局。

  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強大,較強的一方哪怕沒有說服較弱的一方,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比如,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或老師和學生之間,丈夫和妻子(或相反)之間,老闆和工人之間,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或大國與小國之間,都有這樣的爭論。齣於實際目的,較弱的一方不得不接受對方的觀點,而不管自己是否喜歡。在其他情況下,雙方的力量對比更加均衡。他們會同意保持分歧,說雙方從各自的觀點看都是對的,然後就沒有更多話可說瞭。但這樣做會對你造成一種內在的分裂。有一個你對兩種觀點保持中立,認為沒有一方比另一方更對。但是如果你最初的觀點仍然沒丟,那麼另一個你還是接受那種觀點,因此會拒斥另一種觀點,因為兩種觀點是不相容的。於是,你仍然將自己的觀點當作對的,將對方的觀點當作錯的。然而,帶著這種分裂人格來生活並不舒服。

  有些時候,我們隻是試著忘掉這種令人沮喪的不愉快經曆。而另一些時候,我們感到好奇,並希望更深入地反思發生瞭什麼,它有什麼意義。有分歧是什麼意思?如果兩個人或兩種文化有分歧,必定有對的一方和錯的一方嗎?可以雙方都錯嗎?可以雙方都對嗎?你能夠既沒對也沒錯,或者既對又錯嗎?如果你思考這樣的問題,你就已經開始進行哲學思考瞭,哪怕你從來沒有學過哲學,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哲學”這個詞。當然,有些人會拒絕這樣的思考,將問題當成無意義的而置之不理。但這種置之不理本身就涉及一個有爭議的哲學理論:什麼是意義?哲學一旦進入你的思想,你就很難從中逃脫,因為你需要使用哲學纔能擺脫哲學。

  我寫這本書是為瞭幫助那些剛剛開始哲學思考的人們,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瞭自己正在做什麼。我沒有假定任何專業的哲學知識,而隻想給齣一些提示:讓人們懂得如何更加清晰、更加精確、也更加深入地思考這類抽象的問題,以及如何避免被膚淺的答案所濛蔽。那些答案也許聽起來很機智,甚至讓人覺得深刻,但實際上卻以混淆或未經批判就加以接受的錯誤假設為基礎。我想說明,少量的邏輯就能給我們的思想帶來秩序。有些時候,它能解決難題;有些時候,它能提醒我們,在那些我們未曾注意的地方,存在難題。

  我為這本書取的英文書名是Tetralogue,它的古希臘詞源就說明瞭本書的體裁:四個人之間的四幕對話。對話是最古老的哲學寫作方式之一,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特彆是柏拉圖,他是所有哲學傢中最偉大的一位。對話在當代哲學中已經很少見,更常見的是采用標準的學術論文形式。但是,對話之所以更適閤我的目的,有以下幾個原因。它使我能夠直接呈現一場交談是如何産生分歧,並陷入僵局的,同時也說明瞭關於日常事件的閑聊如何轉嚮嚴謹的爭論:對某一事件最好的解釋框架是什麼?我這裏舉的例子是花園圍牆的倒塌,其靈感來源於現實生活,在我剛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自己的花園圍牆就倒塌瞭一段。名為“鮑勃”和“薩拉”的角色,針對如何解釋圍牆倒塌有一場爭論:一方利用現代的自然科學,另一方則采用傳統的民間觀念。當爭論陷入僵局的時候,名為“紮剋”和“羅剋珊娜”的角色就登上瞭舞颱,將分歧引嚮瞭關於僵局意義的理論之爭。既然鮑勃和莎拉都沒能說服對方,那麼他們都同樣對嗎?還是說他們當中一個人是對的,另一個人是錯的?針對紮剋和羅剋珊娜的解釋,鮑勃和莎拉也有自己的想法,這就變成瞭一場四個人之間的對話。

  你可以猜猜哪個角色的觀點跟我最接近。西方的許多讀者告訴我,他們在某些角色中能夠看齣自己真正遇到過的人。我鼓勵你在讀這本書時也去找一找,看是否有些角色是你在中國也真正遇過到的人,甚至有可能就是你自己。盡管有錶麵的差異,許多不同的文化中都可以發現某些類似的理智態度。我們都是人類中的一員,我們的本能反應往往是那些對人類來說很自然的東西。邏輯學所獨有的嚴格和縝密的思考方式難以讓每個人都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少使用它。甚至那些多年來一直接受邏輯思維訓練的人也常常忘記這樣做,尤其是在他們沒有刻意進行邏輯思考的時候。但邏輯思考仍然源於人類的常識,隻是人們應用它時伴隨著不同尋常的謹慎和自覺的反思。

  為什麼我們要不厭其煩地進行邏輯思考呢?它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有時我們自然的人類本能就足夠可靠瞭。但我們越是深入地反思,越是想知道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假定在生活迫使我們迴答的新問題上是否仍然成立,我們就越加發現自己在做抽象層次的思考,而常識在那裏卻迷失瞭方嚮。因此,我們需要另一種嚮導,讓我們能夠以更加清晰和更加科學的方式找到航嚮。雖然我們看不到熟悉的地標,它卻像在濃霧中導航的羅盤,可以為我們指路。邏輯就是這樣一個思想的羅盤。

  蒂莫西?威廉森

  2016年12月5日


《對與錯的真相:四人對話錄》 內容概要: 《對與錯的真相:四人對話錄》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哲學對話集,它以四位性格迥異、背景各不相同的人物為載體,通過一係列真誠而激烈的探討,層層剝開瞭“對”與“錯”這兩個概念的復雜麵紗。本書並非簡單地呈現一套固定的道德準則,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在不同情境、不同認知下的多重維度,引導讀者一同踏上自我審視與價值重塑的旅程。 核心主題與論證: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對與錯”這一基本價值判斷的根本性追問。作者通過精心設計的對話場景,展現瞭“真相”並非是單一、絕對的存在,而是受到個體經驗、社會規範、文化背景、甚至情感狀態等諸多因素影響的動態建構。 相對性與絕對性之辯: 對話的起點往往是某個具體的事件或道德睏境,四位對話者會從各自的立場齣發,對行為的“正當性”或“錯誤性”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一位傾嚮於絕對道德觀的人物會堅持普遍適用的法則,而另一位則會強調情境的獨特性,認為“對”與“錯”會因時因地而異。這種碰撞並非是為瞭分齣勝負,而是為瞭展現兩種看似矛盾的觀點在現實中的閤理性,並探討是否存在一個超越相對性的絕對基礎。 認知偏差與視角差異: 對話深入到“我們為何會認為某些行為是對,而另一些是錯”這一層麵。書中會探討人類固有的認知偏差,例如確認偏誤、錨定效應,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對事實的解讀和道德判斷。不同角色的成長經曆、教育背景和價值觀,會讓他們對同一件事産生截然不同的解讀。例如,一位來自貧睏傢庭的人物,可能會對某些“不道德”的行為展現齣更多同情和理解,因為他經曆過生存的壓力;而一位生活在優渥環境中的人物,則可能更傾嚮於從規則和秩序的角度去審視問題。這些視角差異並非簡單的“非黑即白”,而是揭示瞭人類認知結構的復雜性。 情感與理性在道德決策中的作用: 對話不會忽視情感在道德判斷中的強大影響力。有時,即使理智上認為某種行為是錯誤的,但齣於同情、憐憫或愛,人們也可能選擇“寬容”。反之,有時齣於憤怒、恐懼或厭惡,人們也可能對某個行為做齣過於嚴厲的評判。書中會通過具體的案例,探討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在道德決策中,哪種因素應該占據主導地位,或者它們如何協同作用。 社會建構與個體責任: 隨著對話的深入,書中還會觸及“對與錯”的社會建構性。許多我們認為是“錯誤”的行為,在某些文化或曆史時期是被接受甚至鼓勵的。這引發瞭關於個體是否應該全然遵從社會規範,還是應該有獨立的道德判斷的討論。同時,這也引齣瞭“自由意誌”與“決定論”的古老命題,即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行為的真正主人,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外在因素的限製。 “好”與“壞”的邊界模糊: 本書並不迴避“對與錯”之間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帶。它會探討一些“灰色地帶”的問題,例如,為瞭更大的善而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是否可以被接受?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做齣錯誤的決定,責任又該如何劃分?這些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但通過對話,可以展現齣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本身所具有的價值。 人物設定與對話風格: 書中的四位對話者被賦予瞭鮮明的個性,他們的觀點代錶瞭人類在麵對價值判斷時可能齣現的幾種典型立場: 堅定的律法主義者: 相信存在一套普適的、不變的道德法則,一切行為都應以此為準繩。 靈活的情境主義者: 認為道德判斷必須結閤具體情境,沒有絕對的對錯,隻有相對的閤理性。 理性主義的分析者: 傾嚮於運用邏輯和理性來分析問題,試圖找到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充滿同情心的理想主義者: 強調情感、共情和人道主義,認為善良和關懷是道德的基石。 他們的對話並非是枯燥的學術辯論,而是充滿瞭真情實感和個人經曆的碰撞。作者通過巧妙的敘事,讓讀者仿佛置身於一場親切而深刻的交談之中。對話語言力求自然流暢,但又不失思想的深度和嚴謹。有時,他們會陷入激烈的爭論,有時,也會因為共同的感悟而産生深刻的共鳴。 閱讀價值與啓示: 《對與錯的真相:四人對話錄》並非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書籍,相反,它旨在激發讀者的獨立思考。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 深化對道德概念的理解: 擺脫非黑即白的簡單思維,認識到“對與錯”的復雜性和多維度。 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分析信息,識彆潛在的認知偏差。 反思自身價值觀: 重新審視自己長期以來所持有的道德信念,並思考其閤理性和局限性。 培養同理心與包容性: 理解不同立場和觀點的閤理性,學會以更開放的心態對待他人的差異。 獲得自我成長的動力: 認識到道德探索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鼓勵讀者不斷學習和進步。 本書適閤所有對哲學、倫理學、心理學以及人類社會運作機製感興趣的讀者。它是一次思想的探險,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通往更深刻自我認知和更成熟價值判斷的邀約。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對與錯的真相:四人對話錄》為你提供瞭一麵鏡子,讓你照見“對”與“錯”的真實麵貌,也照見你自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處理得極其剋製,充滿瞭學者特有的冷靜與剋製,但又恰到好處地融入瞭人物的情感色彩。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高度抽象的概念時,所采用的那些看似不經意卻異常精準的比喻。比如,當討論到“集體記憶”對個體判斷的影響時,那種形象化的描述,一下子就讓原本冰冷的哲學概念變得可觸摸、可感知。這避免瞭對話陷入純粹的術語堆砌,使得即便是對哲學背景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被引導進入核心的思辨領域。而且,對話的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有激烈的交鋒,也有沉思後的低語,這種抑揚頓挫,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它沒有采用那種嚴肅到令人望而卻步的腔調,反而像是一群高智商朋友在深夜就某個棘手問題進行的深入探討,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碰撞。

評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引人深思瞭。我一直對那種能將復雜議題拆解得清晰透徹的作品抱有極高的期待,而這本書,至少從它展現齣的那種深入探討的姿態來看,無疑是想在這方麵有所作為的。我尤其欣賞那些敢於直麵“對”與“錯”這兩個看似絕對實則模糊的範疇的作者。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非的界限越來越像一條流動的沙綫,而能將這種流變性捕捉下來,並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齣來,無疑是一種高明的敘事策略。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平日裏我們習以為常的道德基石,是如何在四個不同視角、不同背景的人物口中,被層層剝開,顯露齣其內在的肌理與矛盾。我猜想,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辯論賽,而更像是一場思想上的探戈,進退之間,每一步都充滿瞭對既有認知的挑戰。如果作者能成功地在這些對話中,展現齣人性在麵對抉擇時的那種微妙的灰色地帶,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觸及我們每個人日常的睏境。我希望讀完之後,我能對“正確”這個詞匯,産生一種全新的、更具韌性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接受或反駁。這本書的潛力,在於它能強迫讀者跳齣舒適區,去直麵那些我們通常選擇迴避的認知衝突。

評分

我關注到這本書在探討“絕對正確”這種概念時所展現齣的深刻的自我懷疑精神。這纔是真正成熟的思想的標誌。它似乎在無聲地告訴我們:當我們越是堅信自己掌握瞭真理,我們就越應該警惕自己可能陷入的傲慢與偏見之中。四位對話者的相互製衡,形成瞭一種動態的真理探尋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的真理陳述。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成功地將一個宏大的、形而上的議題,拉迴到具體的人類經驗層麵進行考察。它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關於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負責任地做齣每一個判斷。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很多新聞事件和身邊的人際衝突時,都有瞭一種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更多的同理心。這本書與其說提供瞭解答,不如說它提供瞭一種更高維度的視角,讓我們得以在紛繁復雜的錶象之下,探尋那潛藏的、流動的“真相”的輪廓。

評分

坦白說,閱讀體驗是有些“燒腦”的,但絕不是枯燥的那種。它更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階梯,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確認立足點後纔能嚮上邁進。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復盤剛纔的論點,試圖站在其中任何一個角色的立場上,為他們的邏輯辯護一番。這種主動的參與感,是我很少在其他同類書籍中獲得的。很多討論觸及的議題,比如公共利益與個體自由的邊界,或者短期後果與長期價值的權衡,都是我們社會運轉的核心矛盾。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沒有急於給齣任何“標準答案”,而是將這些矛盾赤裸裸地擺在桌麵上,任由讀者去感受其中的張力。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對錯”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對錯”的指南。它教會我的,不是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而是麵對模糊性時應有的審慎態度和批判性思維的工具箱。我感覺我的思維邊界正在被不斷地推擠,這是一種既痛苦又愉悅的過程。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種看似鬆散實則緊湊的結構感。四個人物的對話,聽起來容易,但要讓每一個聲音都鮮活、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邏輯支撐,難度極大。我常常在閱讀一些哲學或倫理類的著作時,感到作者的個人傾嚮過於強烈,使得討論失去瞭平衡。但這本書,從我目前接觸到的篇章來看,似乎在極力避免這種“獨裁式”的闡述。我甚至能想象到,這四位“虛擬人物”在構思時,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心血去為他們建立起各自穩固的知識體係和情感觸發點。這種精妙的平衡,使得討論更像是一場真正的思想交鋒,而不是作者的獨白。每當一個觀點被提齣,緊隨而來的必然是另一個角度的有力反駁或補充,這種往復拉扯的過程,就像是在編織一張密不透針的認知之網,讓人忍不住想去追溯每一個論點的源頭。我特彆留意瞭對話中那些微妙的停頓和語氣的轉變,我相信,在這些非語言的信息中,隱藏著作者對“真相”的某種暗示,一種超越文字本身的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