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学家一生中最深刻的思想独白
再现学者成长道路上的坦诚与坚定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书信选,收录了作者一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各种书信。读者能够从这里观察到费希特一生奋斗进取的历程,感知他哲学思想逐渐成熟的脉络。他曾主动拜访康德,结下深厚的师徒情谊;他与诗人克罗普斯托克的侄女结为夫妻,相伴终生;他在法军占领下的柏林街头慷慨演讲,鼓舞德意志民族的爱国激情,抵抗拿破仑的入侵。费希特曾说,他的哲学要把人们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行动!行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这句自白,堪称解读费希特学术生涯的隽语。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著名哲学家。早年出身贫寒,通过资助在耶拿和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后结识康德,并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成为知名哲学家,曾任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个性鲜明,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他开创了带有其个人标记的知识学,精湛地阐释了“自我意识”,被视为连接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重要人物。
今且略舉其事。凡教所明,惟有三種,曰境、行、果,是稱三相。
评分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上下麤細別故,等引及非,有心無心曰,境用。
评分3、激励排挤效应
评分只能说,翻译阵容太强大了。
评分金钱上的激励往往会让非经济上的动力收到打击,而这通常是一个人主动努力的内在动因。也是区分事业与工作的重要标准。4、废话倾向。 好吧,其实我前面罗列了好多废话,用来掩饰我的在写书评里的无知。简单几句话:清晰的思想会带来清楚的表达,糊涂的思想结果通常是废话连篇。滔滔不绝可以掩饰无知,但适得其反的例子也不是少数。 如果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真知灼见,不如闭嘴,节省大家的时间。 要知道,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在今天是特别难得的品质。5、过多信息的坏处+专业偏见 很多信息其实没有价值,尤其是今天,一个决定的正确与否,与事先获得的信息多少可能关系不大。其实,我们寻找的不是正确的因果推理去做判断,而是给自己的决定去寻找更多的理由。 就像,专业偏见的演变:当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时,他的眼里都是钉子。我们看到的、找到的,往往不是实事与现实,而是我们想要的。6、聚焦性幻觉。这个不能多说,否则会引来众多非议。星座、占星、神秘力量通常都是这种聚焦性幻觉。7、劳力辩证 这个跟沉没成本类似,只不过我们付出的是繁重的劳力、时间而不只是经济。8、内省错觉。其实,我们还是承认吧,我们通常在反思自省自己是,更多是在美化自己。 9、专家领域 确实有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擅长某一个领域,但是,这种专业性很难延伸到另外一个领域,所以,不是专家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一个经济学家对美食的评价,听起来跟狗屎差不多。不是不能听信专业,而是在听信之前,我们可以多一点反思与思考。10、能力错觉。这是我最后面看到的,也是最震撼我的。 虽然我们在不停的鼓励人奋斗,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情况下,成功只是偶然是运气,与实力的关系没有那么多。所以,这是成功人士第二次创业失败的原因。在职业的规划上,我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 我已经深陷自己的能力错觉,某些职位与领域,选择上哪艘船,有时要比如何划桨更重要。 明星CEO不见得就比别的CEO会划船,更多的是他们选择了一条对的船。或者说,是伟大的公司成就了明星CEO。
评分1794年,费希特成为耶拿大学教授,主持康德哲学讲座,并完善他的哲学体系。此后他陆续发表了《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然法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等。1798年,在他担任《哲学杂志》责任编辑的时候,收到了一篇宗教怀疑论的来稿,虽然费希特不赞同作者观点,但由于他坚持出版自由,还是将此文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攻击费希特是个无神论者,迫使他离开耶拿迁居柏林。1806年,普法战争爆发,费希特担负起宣扬爱国主义的任务。1807年,他回到法军占领的柏林,发表了著名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同时倡议建立柏林大学。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费希特担任第一任校长。1813年柏林保卫战爆发,城中挤满伤员,瘟疫流行,费希特的妻子参加了照顾病人的工作,不幸感染斑疹伤寒并传染给费希特。费希特夫妇于1814年1月先后去世。尽管费希特是自康德的著作发展开来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但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往往被轻视了。费希特往往被认为是连接康德和黑格尔两人哲学间的过渡人物。近些年来,由于学者们注意到他对自我意识的深刻理解而重新认识到他的地位。和在他之前的笛卡尔和康德一样,对于主观性和意识的问题激发了他的许多哲学思考。费希特也涉及政治哲学,他被一些人认为是德国国家主义之父。
评分1、选择疲劳症。 在这里,选择让人心神匹配的不只是简单的“选择恐惧”,而是我们常常忽视的:做出选择的是人,而人的意志力与判断力就像电池,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被耗干。所以每一个决断性判决就会有波动。 很简单,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能集中注意力,但是长时间的劳作之后,好多判断尤其是工作上的决定更多是敷衍性的。 所以,当我们在工作时,如果需要上级或者老板排版时,不如根据自己的期望调整讨论的时间。 2、平均数的偏误 高斯分布的状况不一定是世界的唯一镜像,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平均分布的。还有很多情况下,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分布情况非常极端的不规律不平均,例如财产状况,这种情况叫做:幂律分布。 我们在某种情况下的判断,一定要清晰的记住,这到底是符合高斯曲线还是幂律分布?!尤其是听到“平均”这个词的时候。要知道,在自然界更多是“平均分布”也就是“高斯曲线”,但是在经济领域更多是“幂律分布”。
评分一切皆以識為體故,尋伺三地曰,境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