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井文化

中國的井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裕成 著
圖書標籤:
  • 井文化
  • 中國文化
  • 民俗學
  • 曆史
  • 建築
  • 水利
  • 傳統文化
  • 地域文化
  • 社會生活
  • 文化遺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英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1039039
商品編碼:112773721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2-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的井文化

原價:39.80元

作者:吳裕成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2-01-01

ISBN:9787201039039

字數:

頁碼:3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井”寫實,寥寥四筆,如一幅俯視圖,錶示滋養生命、灌溉五榖也澆灌齣一種文化的那類物體。“井”又是激情縱橫大寫意,書縱入地上天,書橫天涯海角,不僅讓人看井泉深深,還讓人們讀悠悠歲月裏永汲不竭的文化故事,品味井文化與華夏文化的阡陌交織。吳裕成所著的《中國的井文化》分“飲水思源”、“曆史之凹”、“風俗大觀”、“哲思文采”四個部分,探討瞭我國獨特的井文化。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飲水思源
第一節 掘井
1.象形“井”字儲信息
2.上古神話中井的發明者
3.井灌,中國農業史的重要篇章
4.堙沒地下的古井
5.古井模型
6.從“床前明月光”說起
7.井口井壁
8.鑿井技術
9.明井暗渠
10.鹽井·火井
第二節 汲井
1.“具綆缶,備水器”
2. 桔槔:“後重前輕,挈水若抽”
3.井口上方縣著個滑輪
4.轆轤:“纏綆械”“汲水木”
5.立式水車
第三節 甜水井 苦水井
1.井水苦澀
2.井水甘洌
3.多味多奇
4.茶文化中的井水
5.泉甘好釀酒
6.井華水和井底泥
7.阿井阿膠
第四節 井的另用
1.井與消防
2.潑水運物
3.張飛井中藏鮮肉
4.地層深處的探聽

第二章 曆史之凹
第一節 市井之井
1.井:聚落的中心
2.市井之井
3.城裏以“井”相稱的鬍同
4.八傢同井:井田製遺風悠長
5.“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社會理想
6.居傢過日子
7.井匠:三百六十行中占一行
8.水夫
9.從“王府井”地名說起
10.軍事之井
第二節 價值觀:仁義德
1.修橋補路之外--掘井
2.鑿並德政
3.驛井
4.“韆裏井,不反唾”
5.愛井公德
第三節 儒傢·釋傢·道傢
1.從陋巷井說起
2.孔並孟井
3.佛經裏的井故事
4.佛寺井水八功德
5.丹井最是葛洪多
6.仙風道骨丹井客
第四節 因凹生事
1.“蓋井,毋令毒下及食器”
2.彭祖觀井故事的安全意識
3.枯並如陷阱
4.烈女投井
5.井畔的悲壯
6.涉井案件和公案故事
第五節 韆年帝王史
1.符命齣井中
2.年號“青龍”龍在井
3.“龍貴象而睏井中”
4.井魚的把戲
5.浪井
6.井冰群賊起
第六節 人物風景綫
1.舜井成雙
2.昭君井和綠珠井:麗人傳說
3.寫入《南史》“胭脂井”
4.銀瓶娘子
5.《井中心史》“眢井翁”
6.名人井,女性多

第三章 風俗大觀
第一節 鑿井習俗
1.吉時鑿井
2.何處覓泉源
3.女不鑿井
4.“並淘三遍吃甜水”
第二節 井神井龍井鬼
1.井神童子·吹簫女子
2.溫泉神
3.護井之神
4.井龍
5.井鎖蛟龍
6.掘井獲羊
7.井藏溺鬼
8.鹽井井神
第三節 井之祀
1.五祀:祭井還是祭行
2.祀井
3.因井設廟
第四節 歲時習俗
1.除夕祀井封井
2.“春風送暖入屠蘇”
3.正月開井祀龍王
4.填倉節 裏請倉龍
5.“二月二,龍抬頭”
6.“俗以清明淘井”
7.端午“送災”
8.六月六,貯井水
9.七夕天孫水
10.臘八
第五節 井與神秘文化
1.風水說中有眼井
2.廢井不塞
3.以井厭火的想象
4.井符
5.禱井祈雨與井蟹緻雨
6.井眼井眼
7.祝由方:藉井去病
8.井瓶莫沉
9.夢井
1O.井底藏燕的遐想

第四章 哲思文采
第一節 井屬陰
1.六十四卦之一:《井》
2.井屬陰
3.平和:井水不犯河水
4.“並者,法也”
第二節 天宇井星
1.井宿·玉井·軍並
2.“井者,秦也”
3.井星神像:並木犴
4.翻禽演宿井木犴
第三節 語言文學
1.金井梧桐入詩篇
2.坐井觀天的蛙
3.“短綆汲深井”:語言之花
4.童謠與民歌
5.“四支八頭”井字謎
6.井與泉
7.“海並”之井
8.井銘與井聯
9.井名成瞭地名
10.十景八景選古並
第四節 井的傳說
1.九井神話
2.井齣鱉靈
3.井井聯通
4.海眼奇談
5.柳毅傳書
6.幻想世界中的時空隧道
7.包公祠旁一廉泉
8.虎跑泉·馬跑井
後記

作者介紹


吳裕成,1952年9月齣生,山東蓬萊人。天津今晚報高級編輯,副刊部主任。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從事中國文化研究,齣版著作十餘種,其中有:《十二生肖與中國文化》(天津人民齣版社1992年版、颱灣百觀齣版社1993年版)、《中國的門文化》(天津人民齣版社1998年版)、《中國龍》(百花文藝齣版社2000年版)、《中國的井文化》(天津人民齣版社2002年版)、《生肖與中國文化》(人民齣版社2003年版)。

文摘


序言



《中國的水道》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建築符號,而是以宏觀視角,係統梳理中國自古以來與水相關的曆史、技術、社會、經濟、文化以及其在哲學思想中的演變。從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到都江堰、坎兒井等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結晶;從江南水鄉的舟楫往來,到北方草原的畜牧經濟對水源的依賴;從民間水神信仰的豐富多彩,到文人墨客筆下對水的詠嘆,本書將描繪一幅幅生動的水與中國文明交織的畫捲。 第一部分:水之源起——自然恩賜與早期認知 地理環境與水的分布: 詳細介紹中國復雜多樣的地理地貌,如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形成,南方丘陵、北方平原的水係特點,以及這些自然條件如何塑造瞭不同地域人們對水的認知和利用方式。 原始社會的用水智慧: 探討史前時期人類如何觀察、適應並利用自然水源,包括早期聚落的選擇、天然泉眼的利用、簡易儲水方式的萌芽等。 神話傳說中的水: 分析中國古代關於水的創世神話、洪荒傳說,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等,以及這些神話如何反映瞭早期中國人對水力量的敬畏與想象。 第二部分:水之工程——技藝傳承與文明基石 早期水利技術: 追溯中國早期水利工程的發展,從簡單的引水渠道、堤壩到更復雜的灌溉係統。 經典水利工程案例解析: 都江堰: 深入剖析這座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其“分水、蓄水、泄洪”的科學設計,以及對成都平原農業文明的深遠影響。 坎兒井: 詳細介紹這種在乾旱地區獨特的地下水利用方式,其結構、原理、以及對新疆綠洲文明的支撐作用。 其他重要水利工程: 簡要介紹如鄭國渠、芍陂、秦代靈渠等,展現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輝煌成就。 水運的動脈: 考察中國古代發達的水運係統,特彆是大運河的修建、功能及其在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的核心作用。 技術革新與理論發展: 探討中國古代在水文學、測量學、工程學等方麵的積纍,以及相關著作的齣現。 第三部分:水之社會——生計依賴與生活方式 農業文明的命脈: 詳細論述水在農耕社會中的極端重要性,灌溉技術的發展如何直接關係到糧食産量和人口增長。 漁業與水産養殖: 考察中國沿海、內陸湖泊河流地區的漁業發展,以及早期水産養殖技術的萌芽。 飲水安全與衛生: 探討古代城市和鄉村的飲用水源管理、淨化方式,以及與水相關的衛生觀念。 水與城市規劃: 分析河流、湖泊、運河如何影響中國古代城市的選址、布局和發展。 水災與抗洪: 記錄中國曆史上頻繁發生的水災,以及曆代政府和民間在防洪、賑災方麵的努力和經驗。 第四部分:水之精神——文化象徵與哲學意蘊 水的哲學意象: 深入解讀老子《道德經》中“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探討水所象徵的柔韌、包容、不爭、滋養等美德。 文學藝術中的水: 搜集並分析曆代詩詞歌賦、繪畫、散文等藝術作品中對水的描繪,展現水在不同語境下的情感寄托和審美價值。 民俗信仰中的水: 考察中國民間對水神的崇拜,如龍王、河伯、海神等,以及與水相關的祭祀、節日、習俗。 水的象徵意義: 探討水在中國文化中作為生命之源、時間流逝、情感變化、淨化力量等多重象徵意義。 水與道德修養: 分析水所蘊含的君子品德,如“循循焉,以善任事”等,以及如何以水為鑒,進行個人道德修養。 第五部分:水之變遷——近代以來與當下 近代水利挑戰: 探討西方水利技術傳入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在近代時期麵臨的水資源管理睏境。 新中國的水利建設: 迴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大規模水利工程的建設成就,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以及其對國傢發展的意義。 現代水資源管理: 分析當前中國麵臨的水資源短缺、水汙染、生態保護等問題,以及相應的政策和技術應對。 水文化的新發展: 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水文化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以及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和發展寶貴的水文化遺産。 本書旨在通過對“水”這一核心元素的深度挖掘,展現中華文明獨特的生存智慧、技術成就、社會形態和精神追求,揭示水如何滲透在中國曆史的每一個角落,塑造瞭中華民族的性格與文化。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抱著一種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心態翻開瞭《中國的井文化》。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對曆史的認知都聚焦在宏大的敘事上,而那些滲透在民間、口耳相傳的知識和習俗,反而容易被忽略。井,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個極具代錶性的載體。它不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集體記憶的沉澱。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展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井文化特色,比如南方水鄉的石井、北方高原的土井,它們在建造材料、汲水方式、甚至使用功能上可能都存在顯著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這些差異背後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生態環境以及民族的生活智慧。這本書是否會講述關於井的“風水”知識,古人是如何通過觀察井的形態、位置來判斷吉凶的?它是否會涉及到古代的“井田製”?關於井的養護、清潔,以及如何保障井水衛生,這些生活化的細節,同樣是構成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飽學的老者,娓娓道來,讓我領略到中國井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那份源遠流長的生活氣息。

評分

拿到《中國的井文化》這本書,我最感興趣的是它能否挖掘齣那些隱藏在尋常事物背後的深刻寓意。我總覺得,越是日常的元素,越能摺射齣民族最根本的精神特質。井,作為生命之源,在農業社會中更是至關重要。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梳理井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聯係的?例如,方形的井颱、圓形的井口,它們是否蘊含瞭“天圓地方”的宇宙觀?井的深邃,是否也象徵著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敬畏?我還希望能從中瞭解到,在古代,關於“井”的社會製度和倫理規範是如何形成的。比如,不同階層的人如何分享井水?是否有關於公共井的管理者和維護機製?更吸引我的是,這本書會不會觸及一些鮮為人知的民間故事和傳說,那些關於井靈、井神的信仰,以及與井相關的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的習俗。我想象著,通過閱讀,我能看到一個生動鮮活的中國,一個在井邊汲水、談笑、生活,同時也進行著精神寄托和文化傳承的古老國度。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建築構件的介紹,更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通往中國人心靈深處的一扇門。

評分

我一直對“水”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著迷,而“井”作為人工獲取水源的節點,其文化內涵尤其豐富。《中國的井文化》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中國傳統價值觀和宇宙觀的窗戶。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闡釋“井”與“德”之間的聯係的。例如,“井”字本身,既有“水”也有“口”,是否象徵著信息的流通和公共的利益?它是否會深入探討“井”在古代宗族社會中的地位,作為聚落的中心,它維係著傢族的生存,也承載著社區的凝聚力。我更感興趣的是,這本書是否會從哲學和宗教的角度來解析“井”的象徵意義,比如它與“道”的關聯,或是它在民間宗教中的角色。是否會有關於“井”的禁忌和儀式,以及它們如何反映瞭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尊重?我希望這本書能不僅僅停留在對物質形態的描述,而是能夠挖掘齣“井”背後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基因,讓我能藉此理解中國古人如何看待生命、尊重自然,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構建起豐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

評分

終於收到這本《中國的井文化》瞭,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用心,紙張觸感溫潤,字跡清晰,閱讀體驗很棒。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細微之處充滿好奇,而“井”這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件,背後承載的意義總是讓我覺得神秘而有趣。從書名來看,我期待它能帶我深入瞭解井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它們是如何與人們的生活、信仰、習俗緊密相連的。比如,古人是如何選址打井的?不同地區的井有哪些獨特的建造風格?井水的水質如何影響當地的健康和農業?還有,關於井的神話傳說、祭祀儀式,以及它們在文學作品中的意象,這些都讓我非常期待。這本書會不會講述關於“望梅止渴”的典故,或是“井底之蛙”的寓意?它是否會像一部微縮的中國社會史,通過“井”這個視角,展現齣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百態和精神追求?我非常希望它能是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讀物,能讓我一邊閱讀,一邊仿佛穿越迴那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年代,感受中國古人對水資源的珍視,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和建築藝術感興趣的讀者,我迫切希望《中國的井文化》能帶給我一些新的視角。在我看來,井的選址、設計和分布,往往是城市肌理和空間布局的重要元素。這本書是否會詳細介紹古代城市中公共井的設置原則,以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比如,不同城門附近的井,是否有著不同的功能劃分?它是否會觸及一些曆史上著名的古井,講述它們背後的曆史故事和人文價值?比如,與名人相關的古井,或是因為特殊事件而聞名的古井。我還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從建築學的角度來分析井的結構和技術演變的。從最初的挖坑取水,到後來的砌築、加蓋,再到汲水工具的改進,這個過程本身就蘊含著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創造力。此外,我也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對比中國與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國的井文化,以凸顯中國井文化的獨特性。我期待它能提供豐富的圖文資料,讓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古代井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