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教材係列:語言學簡明教程(第2版英文本) [Linguistics:A Concise Course Book]

語言學教材係列:語言學簡明教程(第2版英文本) [Linguistics:A Concise Course Book]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壯麟,李戰子 編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教材
  • 英文
  • Linguistics
  • 第二版
  • 簡明教程
  • 學術
  • 外語
  • 專業書籍
  • 課程
  • 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18754
版次:2
商品編碼:1131545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博雅語言學教材係列
外文名稱:Linguistics:A Concise Course Book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5
字數:348000
正文語種:英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語言學教材係列:語言學簡明教程(第2版英文本)》以語言學初學者為對象,有中、英文兩個版本,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傢鬍壯麟教授領銜主編。
  教材涵蓋瞭語言學及其主要分支的核心內容,包括語音學、音位學、形態學、詞匯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展開方式深入淺齣,有助於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瞭解語言學,對於英語專業學生擴展人文知識、反思語言學習方法以及準備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均有很大幫助。
  在保證邏輯嚴密性、學科整體性的基礎上,《語言學教材係列:語言學簡明教程(第2版英文本)》在趣味性、通俗性方麵做瞭積極的嘗試,通過火量的當代語言實例、生動的圖片圖錶、淺顯易懂的闡述方式以及豐富的啓發式練習嚮入門者介紹語言學知識。一冊《語言學簡明教程》在手,學習語言學不再犯愁!祝你成為語言學習的達人!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1 Introduction
1.2 History of Linguistics
1.3 Why Study Lingtustics?
1.4 Properties of Language
1.5 Body Language and Other "Languages"
1.6 Functions of Language
1.7 Branches in Linguistics
1.8 FAQ about Studying Linguistics
1.9 Summary

Chapter 2 Phonetics: Speech Sounds
2.1 Introduction
2.2 Spelling, Pronunci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
2.3 Speech Organs
2.4 The Phonetic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2.5 Vowels
2.6 Summary

Chapter 3 Phonology: Sound Patterns
3.1 Introduction
3.2 The Distinctive Sounds of a Language
3.3 Beyond the Sound Segments
3.4 Summary

Chapter 4 Lexicon
4.1 Introduction
4.2 What Is Word?
4.3 Classification of Words
4.4 Morpheme and Its Types
4.5 Word formation
4.6 Summary

Chapter 5 Grammar: Clause
5.1 Introduction
5.2 Word Classes and Word Order
5.3 Clause Types
5.4 Grammatical Categories
5.5 "Half-clauses"
5.6 Semantic Roles of Clause Elements
5.7 How Do We Play with Clauses?
5.8 Summary

Chapter 6 Grammar: Text
6.1 Introduction
6.2 Theme and Textual Function
6.3 Information Structure
6.4 Cohesion
6.5 Conversation Analysis
6.6 Summary

Chapter 7 Language and Meaning
7.1 Introduction
7.2 Word Meaning .
7.3 How Are Word Meanings Related?
7.4 How Is Word Meaning Analyzed?
7.5 Sentence Meaning
7.6 Context and Implicature
7.7 Summary

Chapter 8 Pragmatics: Mearung in Use
8.1 Introduction
8.2 Deixis
8.3 Presupposition
8.4 Conversational lmplicature
8.5 Linguistic Politeness
8.6 Speech Acts
8.7 Summary

Chapter 9 Cogru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and Cognition
Chapter 10 Writing System
Chapter 11 Language Change
Chapter 12 Varieties and Variation

前言/序言



語言學:一扇通往人類思維與交流的窗口 人類為何能夠運用如此復雜而精妙的係統——語言——來錶達思想、傳遞情感、構建社會?語言的本質是什麼?它是如何産生、演變並被個體掌握的?這些古老而深刻的疑問,正是語言學的核心探究。 語言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語言本質、結構、功能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人類思維與交流世界的窗口。它不僅僅是對詞匯和語法的羅列,更是一次深入剖析人類心智運作,理解社會文化互動的旅程。通過語言學的視角,我們得以窺見人類認知能力的獨特之處,洞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交流方式的差異,甚至追溯人類文明發展的漫長足跡。 語言學的魅力,在於其對“普遍性”與“特殊性”的交織探索。 盡管世界上存在著成韆上萬種截然不同的語言,但語言學研究揭示齣,在這些錶麵的差異之下,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原則和結構,它們構成瞭人類語言的共同基礎。例如,幾乎所有語言都具備一定的音係係統、詞匯係統和語法係統,都能夠錶達時間、空間、因果等基本概念。同時,語言學又高度重視對每一種具體語言獨特性的分析,比如漢語的聲調係統,阿拉伯語的復雜屈摺變化,或是某些土著語言中獨特的語序。正是這種對共性與個性的雙重關注,使得語言學能夠既揭示人類共通的認知模式,又能彰顯不同文化群體豐富多彩的錶達方式。 語言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領域。 它的研究方法和理論藉鑒瞭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甚至是哲學等多個學科的成果。例如: 心理語言學 (Psycholinguistics) 關注語言的産生與理解過程,探索大腦如何處理和生成語言,以及語言學習的認知機製。它試圖解釋我們為何能夠迅速地理解句子,並流暢地錶達自己的想法。 社會語言學 (Sociolinguistics) 研究語言在社會環境中的使用,包括語言變異、語言與身份認同、語言在社會階層、性彆、地域等因素影響下的錶現。它讓我們理解,語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與社會動態緊密相連。 曆史語言學 (Historical Linguistics) 追蹤語言的演變曆程,研究語言的親緣關係、語音和語法的變化規律,以及語言接觸對語言發展的影響。這門學科就像一位考古學傢,通過分析語言材料,重建曆史的圖景。 計算語言學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緻力於利用計算機技術來處理和分析語言,例如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語音識彆等。它不僅推動瞭人工智能的發展,也為語言學研究提供瞭強大的工具。 人類學語言學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考察語言在人類文化中的作用,研究特定文化群體的語言使用方式,以及語言如何塑造他們的世界觀。 學習語言學,能夠極大地豐富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深入理解溝通的本質: 語言學教會我們不僅僅是“說什麼”,更是“怎麼說”以及“為何這樣說”。它讓我們意識到,語言的背後蘊含著豐富的語用信息、社會文化背景以及說話人的意圖。這有助於我們成為更有效的溝通者,避免誤解,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培養批判性思維: 語言學強調對語言現象進行嚴謹的分析和歸納,要求我們在觀察、描述和解釋時保持客觀和精確。這種訓練有助於我們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學會辨彆信息的真僞,並對各種論述進行深入的批判性評估。 拓寬文化視野: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學習不同語言的結構和錶達方式,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民族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這是一種跨越國界和文化的交流,能夠極大地拓展我們的世界觀。 洞察人類心智: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高級認知能力。語言學研究,尤其是對語言習得、語言障礙等問題的探討,為我們揭示瞭人類心智的奧秘,以及大腦在語言處理中的復雜運作。 助力多領域發展: 語言學傢的知識和技能在眾多領域都備受歡迎,例如教育(語言教學、課程設計)、媒體(新聞編輯、內容創作)、信息技術(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外交、法律、翻譯、市場營銷、文化研究等等。 一門入門的語言學教程,通常會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循序漸進的學習之旅: 語言的定義與基本性質: 首先,我們會明確語言是什麼,以及它區彆於其他交流方式的獨特之處。這包括語言的任意性(符號與所指之間的非必然聯係)、社會性(語言的社會約定性)和係統性(語言的結構化特徵)。 語音學與音係學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人類發聲的生理機製,以及不同語言中構成意義區彆的最小語音單位——音素。我們會學習如何準確地記錄和描述語音,並理解音素如何在特定的語言體係中發揮作用。 詞匯學與形態學 (Lexicology and Morphology): 這裏將聚焦於詞匯的構成、意義以及詞的內部結構。我們會學習詞的構成方式(如詞根、詞綴),以及詞語如何通過組閤錶達更復雜的意義。 句法學 (Syntax): 句法學是語言學中的核心部分,它研究詞語如何組閤成短語、從句和句子,以及這些結構遵循的規則。我們將學習如何分析句子的成分,理解句子結構的層次性,並探討不同語言的語序差異。 語義學 (Semantics): 語義學關注詞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我們會探討意義的類型,如字麵意義、引申意義,以及意義之間的關係(如同義、反義)。 語用學 (Pragmatics): 語用學將視角從句子本身移嚮語言的使用情境。它研究說話人的意圖、上下文對意義的影響,以及語言的言外之意。例如,一個簡單的問句,在不同的語境下可能錶達的是請求、命令,甚至是拒絕。 語言習得與發展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這一部分將探討人類,特彆是兒童,是如何學習和掌握母語的。我們會瞭解語言習得的各個階段,以及影響語言習得的先天和後天因素。 語言變異與變化 (Language Variation and Change): 語言並非靜態不變。本章將探討語言在地域、社會群體、時代等因素影響下産生的各種變異,以及這些變異如何隨著時間推移演變成語言的“變化”。 語言學,絕非象牙塔中的象牙塔。 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理解人類自身、理解社會、理解文化緊密相連。無論你是否立誌成為一名專業的語言學傢,對語言學的初步瞭解,都將為你打開一扇全新的認知大門,讓你以更加敏銳和深刻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這個充滿語言的世界。它鼓勵我們去傾聽,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語言背後隱藏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的教材,無論你是語言學初學者,還是希望對這門學科有一個更紮實理解的進階學習者,它都能提供一個非常友好的入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時所展現齣的精妙平衡感——既沒有為瞭追求“簡明”而犧牲掉核心概念的深度,也沒有過度堆砌晦澀難懂的理論細節,使得閱讀過程非常流暢。比如,在介紹音位學(Phonology)的部分,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抽象規則,而是從非常直觀的語音辨識差異入手,引導讀者逐步理解“一個音素(Phoneme)是如何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發揮作用的”,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書中對不同語言實例的引用也十分巧妙,橫跨瞭印歐語係、漢藏語係乃至一些小語種,這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意識到語言的普遍性(Universals)與特殊性(Particulars)是如何共存的,而非僅僅局限於對某一特定語言的分析。對於那些習慣於傳統、略顯陳舊的語言學讀本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現代視角和清晰的圖錶設計,無疑是一股清新的空氣,它真正做到瞭將復雜的學術思想“翻譯”成易於理解的語言工具。

評分

從排版和整體設計來看,這本書無疑是現代學術齣版物的典範。清晰的字體選擇、閤理的留白處理,以及貫穿全書的圖示質量,都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一本內容紮實的教材如果排版混亂,很容易讓人在信息過載時感到疲憊,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關鍵術語的突齣顯示、概念圖的巧妙插入,都起到瞭“視覺錨點”的作用,幫助讀者在大段文字中快速定位和迴顧核心定義。例如,在介紹語義學(Semantics)時,那些區分“涵義”(Connotation)與“指稱”(Denotation)的對比圖示,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直觀高效得多。此外,書後附帶的術語索引和作者索引組織得井井有條,便於快速查閱和交叉引用,這對於需要頻繁迴顧特定知識點的備考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便利。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形式美學和功能性之間取得瞭極佳的平衡,確保瞭學習過程既高效又愉悅。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感到非常滿意,它展現齣一種非常成熟的課程設計思路,完美適配瞭現代大學的教學節奏。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羅列,更像是一份精心規劃的導覽圖。例如,在處理句法學(Syntax)的章節時,它沒有馬上陷入深奧的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的泥潭,而是先用大量的對比實例展示瞭語言的遞歸性(Recursion)是如何影響句子結構深度的。這種先建立直觀概念,再引入形式化工具的路徑,有效地避免瞭初學者在麵對大量樹狀圖和符號標記時産生的畏難情緒。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每一章節末尾的“拓展思考題”(Further Exploration Prompts)設計得極其富有啓發性,它們往往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復述,而是要求讀者嘗試應用剛剛學到的框架去分析一個全新的、課堂上未曾提及的語言現象,這種主動學習的機製,對於培養批判性思維和獨立研究能力至關重要。我個人認為,如果教材能持續保持這種對“如何思考”的強調,而非僅僅關注“學到什麼”,它就超越瞭普通教科書的範疇。

評分

這本書的另一個突齣優點在於它對語言與社會、文化交互的關注,這在很多純粹側重形式結構的教材中是缺失的。它成功地將語言學從實驗室的象牙塔中拉瞭齣來,與現實世界緊密連接。例如,在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的章節中,作者不僅介紹瞭變異(Variation)和語域(Register)的概念,還探討瞭語言規範化(Standardization)背後的權力結構和社會認同問題。書中引用的一些當代案例,比如數字通信中新詞匯的誕生和傳播速度,以及不同群體對同一語言現象的評價差異,都非常貼近現代讀者的生活經驗。這種跨學科的視野,使得學習者能夠認識到,語言不僅是信息編碼的工具,更是文化身份建構和維護社會關係的核心載體。這種多維度的理解,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語言”這個復雜現象的認知深度,讓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根植於人類社會的真實互動之中。

評分

作為一名對語言演變和曆史比較語言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曆史維度時顯得尤為得心應手,盡管它定位為“簡明教程”,但其對語言變遷動力學的描述卻相當到位。作者沒有將語言視為一個靜止不變的實體,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動態的時間軸上進行考察。特彆是關於詞匯擴散(Lexical Diffusion)和音變(Sound Change)的討論,通過幾個經典的語例——比如拉丁語到羅曼語族的演變路徑——清晰地勾勒齣瞭語言接觸、社會因素和內部規律在曆史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歡它對“比較法”的應用示例,講解清晰,邏輯嚴密,即便是對於那些不熟悉印歐語係的讀者,也能通過作者提供的足夠背景信息,理解如何從現代語言殘存的痕跡中重構齣共同祖先的麵貌。這種對曆史深度的把握,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更宏大、更具時間維度的視角來審視當前正在使用的語言結構,而不是僅僅將其視為一套孤立的規則係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