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想念王锺翰(1913-2013)》是為瞭紀念著名清史學傢王锺翰先生的百歲誕辰。特約請先生的傢人、好友好與門內弟子撰文予以緬懷、介紹。每位撰稿人懷真摯之感情,以親曆親聞,從不同角度.將先生冶學著述、處世交遊、育入傳薪及日常生活之教散珠碎玉、士嗣光片羽,采擷拈取,連綴成篇,並配以先生的小傳、照片、題字、書信、手跡及作者與先生奠口影等圖片,為廣大讀者全麵瞭解和認識一代學術大師提供瞭一部真實、可信的讀本。
內容簡介
《想念王锺翰(1913-2013)》不僅如實地記述瞭先生的求學經曆和奮鬥曆程,特彆是通過大量的事例迴顧瞭先生在曆史地理研究領域投入瞭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被譽為開拓者之一。《想念王锺翰(1913-2013)》結閤自身經曆,通過具體、生動的故事介紹瞭先生在學習、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方麵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生活。
作者簡介
作者是資深編輯,與眾多專傢和學者有著較為密切的工作聯係,編輯並主編齣版多部名傢作品。
目錄
前言
王锺翰傳略
往事瑣記——對爸爸的點滴迴憶
锺翰先生的燕京情結
仁厚長者碩學良師——紀念王锺翰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深切懷念恩師王锺翰先生
迴憶王锺翰先生
滿族人應該永遠記得他——我對锺翰老人的深深緬懷
憶恩師王锺翰先生
我和我的老師
師恩重於山
情感·心理·命運——王锺翰師《甲丁日記》讀後
懷念我的導師王锺翰先生
憶王锺翰先生二三事
“做學問,奠圖名”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迴憶導師王锺翰先生
給先生磕頭
寒雲滿眼}乙吾師
記锺翰師颱灣行
懷念恩師王锺翰先生
潤物無聲——憶王锺翰先生
高山仰止緬恩師
平易近人誠摯可親——追憶恩師王锺翰先生
追憶與先生的師生情緣
什麼最重要
追憶先生,永誌師恩
後記
精彩書摘
锺翰先生的燕京情結
夏自強
每個燕京學子都有自己的燕京情結,而王锺翰先生的情結則特彆濃鬱。
1934年,時年二十一歲的王先生從長沙雅禮中學畢業,考入燕京大學曆史係,師從鄧之誠(文如)、洪業(煨蓮)、顧頡剛、張孟劬(爾田)諸教授。1938年,本科畢業獲文學士,由於學習非常優秀,獲斐陶斐金鑰匙奬。鏇入研究院曆史學部,於1940年7月研究生畢業,獲文碩士,留曆史係任助教。又曾獲得十分稀貴的司徒雷登奬學金。正是燕京大學培育瞭他,燕大師長教育瞭他,所以,他有著強烈的感恩之心,要迴報燕京,報答母校。
他入學不久,“七七”事變,北平淪陷。當時日美尚未開戰,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處處呈現。日本軍人提齣要和司徒校長比酒量,以此炫耀。王先生的酒量在燕京師生中是齣名的。於是,司徒校長就找锺翰先生和他們對飲比賽。結果,日本人比輸瞭,甘拜下風。王先生後來對我說,當時在中日開戰情況下,自己也拿不瞭槍杆子,做不瞭什麼。但就喝酒而言,則可以把日本人比下去,刹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為燕京掙點麵子。王先生說:“日本人既以武力壓人,我自然不肯輸這口氣,要讓他們自取其辱。”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日美不宣而戰,燕大被日軍占領。司徒校長,陸誌韋、鄧之誠、張東蓀、侯仁之等教師和孫道臨等學生被日軍關押拘捕,廣大教師學生被趕齣燕園,流離失所,生活無著,而他們卻拒絕到日僞機構任職,靠典當過活。這時王先生由友人崔約翰介紹,於1942年1月到天津東亞毛紡廠工作。他念念不忘處於睏苦之中的燕京教師,多方奔走,想方設法,由東亞等單位獲付救濟款,勉強維持一些燕大教師傢庭的生活,真可謂雪中送炭。前兩年,東亞廠主、民族資本傢宋裴卿的後代還來京調查此事。可惜,锺翰先生已經去世,生前他也從未宣揚過。
北平燕大遭查封後,1942年經過燕大校友努力由梅貽寶先生主持,在成都恢復燕大,為流亡各地的燕大學生以及其他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機會。可想而知,成都燕大急需教師和行政工作人員。這時,為抗戰剛剛從美國學成歸來的陳芳芝教授等立即轉道成都。锺翰先生則辭去天津待遇較為優厚的工作,輾轉韆裏,來到成都,參加工作。那時人手很少,一人兼任數職。锺翰先生除在曆史係教課外,還擔任係裏的行政工作,以及學生生活輔導委員會的工作。他在成都工作瞭三年。這時陳寅恪教授任職於燕大,他受知於寅恪先生,獲益良多。陳先生當時已患眼疾,他幫陳先生做瞭不少事情。
1946年獲哈佛燕京學社奬學金赴美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進修兩年。1948年鞦受洪煨蓮教授之命,迴國任燕大曆史係副教授,兼任引得編纂處副主任,自此專攻清史。1988年锺翰先生撰文《哈佛燕京學社與引得編纂處》。他一開頭就寫到:“今天居然還有人一聽到馳名中外的啥佛燕京學社竟誤以為原燕京大學是解放前美國的哈佛大學在中國開辦的一所分校。殊不知,哈佛燕京學社乃是哈佛大學和燕京大學聯閤組成的專門以研究中國文化為目的的一個學術機構。很明顯,引得編纂處則是專門為研究中國文化提供便利而編印工具書的單位。兩者之間既有區彆而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隨後,他又歸納總結編纂引得的工作程序,他說,經過反復試驗,多次修訂之後,從開始選題到最後齣書,大緻經過十個環節:(一)選書;(二)擇本;(三)鈎標;(四)抄卡;(五)校抄;(六)編號;(七)稿本;(八)格式;(九)校印;(十)撰序。沒有經過認真操作又細心研究,是總結不齣這十個工序的。這也說明他對燕京的深厚感情。
1949年新中國創建,锺翰先生和塗蔭鬆女士結婚於天津,組成瞭幸福美滿的傢庭。至此,不論以後經曆什麼風雨,王先生都有一個溫馨的傢。他們婚後即返燕大,寄居鄧文如老師傢一年,朝夕相處,“待我等有如自傢子女”。他一直十分感念鄧先生。在鄧先生逝世二十多年後,由鄧嗣禹、周一良、王锺翰閤署的發錶在《中國曆史學傢評傳》上的《鄧文如先生》一文,實際上是由锺翰先生執筆的,講述瞭文如先生的生平和學術成就。正是由於他和鄧先生的長期接觸,纔能嚮世人展示鄧先生的真實麵貌,特彆是在辛亥革命和反袁鬥爭中的生動形象令人難忘。他又全麵係統地介紹瞭鄧先生的學術成果。告訴人們文如先生不僅有著宏大的學術著作,而且在搶救文化遺産、整理齣版古籍、搜集學術資料等諸多方麵都做齣瞭卓越貢獻。沒有對鄧先生的潛心研究,懷有深厚的燕京情結是寫不齣的。在文中他還就一些人對鄧先生的膚淺認識,以至無理攻擊,都做瞭迴應。如日本學者對《東京夢華錄》的批評,有人對《清詩紀事》的指摘,他都做瞭反駁,對《中華二韆年史》一書,他又寫道:“全書求明曆代封建王朝治亂興亡之跡,藉經世緻用之學,總結封建統治者政績讜論。藉供後人各取所需。善讀者得窺先生之以生民來世為懷,不善讀者僅視為西洋資料書之範本,近似推崇而實不悟先生述作之旨趣所在也。”
1952年院係調整,燕大閤並於北大,至此消失,锺翰先生調至中央民族學院。此後二三十年,他曆經坎坷,而在燕大所培養的讀書、研究、調查的習慣都絲毫未變。二十多年來,他雖未發錶一篇文章,可卻專心學問、資料和思考,以待一朝薄發。
粉碎“四人幫”後,形勢發生根本改變。他也得到徹底平反,學術生涯翻開瞭新的一頁。這時,燕京校友開始聚會,他的燕京情結進一步抒發,積極參與校友各項活動。大傢都想為燕京的存續,燕大精神的發揚做些工作。於是在多方籌措下,成立瞭燕京研究院,齣版瞭新《燕京學報》。锺翰先生是《燕京學報》的常務編委,十分關心,大力推動《燕京學報》的工作。他不顧年高體弱,隻要有可能,他都來齣席學報編委會議,積極組稿、審稿。他也親自動筆,為學報寫稿。
王先生為人耿直,在對待曆史人物方麵,他十分激烈鞭撻那些僞君子,而把正義和同情送給那些被迫害受誣陷的人物。關於清初李光地和陳夢雷關係的考證和評價就明顯地反映齣王先生的這種品格。李光地是康熙時期有名的理學大師,與熊賜履並列全國榜首。然而,經過王先生的研究,這個理學大師是個委瑣小人,賣友求榮,落井下石。他先於1984年寫瞭《陳夢雷與李光地絕交書》,後又於1995年在新《燕京學報》第一期上發錶瞭《李光地生平研究的問題》,一股正義之氣躍然紙上。
為瞭懷念燕京,锺翰先生還寫瞭多篇追憶師友和研究燕京的文章。特彆是以翁獨健、劉子健、王锺翰閤署的《洪煨蓮先生傳略》一文,實際上由锺翰先生執筆。他講述瞭恩師的生平和在多方麵的重大貢獻,曆數瞭洪先生對利瑪竇、《禮記》、《濛古秘史》、《史通》、杜甫等研究所取得的傑齣成就。最後寫道:洪先生“身雖久寓異邦,而心仍緬懷祖國。曾說:‘我愛美國,我更愛中國。祖國是我父母之邦!’將藏書三萬冊,其中不少罕見的中外圖書,去年貽書囑全部捐贈中央民族學院。”讓人們強烈感受到老人的赤子之心。
……
前言/序言
我為什麼要編這樣一套叢書呢?又為什麼會以《想念季羨林》一書為發端呢?這裏需要簡單說明一下。季先生是2009年7月去世的。在此前,我和許多熟悉先生的人都堅信他老人傢說過的那旬話:“何止於米?相期以茶!”也就是說,先生一定會壽登期頤,超越茶壽的。因為我同他老人傢接觸比較多,早先是請他為我編的雜誌寫文章,後來是他將自己寫的文章交我結集齣書。可能是我工作比較認真的緣故吧,先生晚年多將書稿交我編輯齣版。為此我們兩人還有過一個口頭協議。先生是言而有信,這從他把《病榻雜記》稿子交我就可以證明瞭。於是,我這些年來,腦子裏總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為先生齣好下一本書。可是,世事難料!他老人傢竟駕鶴西行瞭。更難料的是,在他的身後竟發生瞭一些事件,加上一些入的主觀描述,使得不明真相的讀者心存疑竇,給先生身上潑瞭汙水。對此,我想應該為先生做點什麼。一想到今年是先生的百年誕辰,且先生離開我們也快兩年瞭,我們都很想念他。更主要的是,我們和先生親身接觸過,感受到他的道德和人格的魅力,也直接接受過他的教誨和幫助。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些公布於眾,也可寄托我們對他老人傢深深的懷念。為此,我決定在他百歲誕辰之時,編輯、齣版《想念季羨林》一書。同時,我又想到瞭學術界其他一些已故的老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同他們曾有過這樣那樣的聯係。他們的道德和文章曾深深地感染過我和許多人。我也曾得到過他們的幫助和教誨,我也很想念他們,如:鍾敬文、顧廷龍、繆鉞、陸宗達、鄧廣銘、吳宗濟、張岱年、楊明照、錢仲聯、楊嚮奎、錢锺書、周振甫、何茲全、鬍厚宣、張政娘、史念海、啓功、周一良、羅繼祖、馬學良、程韆帆、王世襄、周祖謨、王鍾翰、楊誌玖、任繼愈、趙儷生等;還有接觸不多或未及接觸的魏建功、王力、遊國恩、王瑤、王季思、唐蘭、金景芳、容肇祖、夏鼐、林庚、蔡尚思、硃東潤、鬍道靜、郭紹虞、蘇淵雷、王仲犖、楊伯峻、陸侃如、馮沅君、高亨、於道泉、金剋木、王利器等等。他們可以說是舉世公認的學術大師,對承傳和發展中華文化作齣過卓越的貢獻,並産生瞭深刻的影響,是應該被我們所敬仰和記憶的。雖然這批大師俱已作古,在一切嚮“錢”看的今天,瞭解和知道他們的人已是越來越少。難道若乾年後,留在年輕人的記憶中的隻有歌星、影星和“學術明星”們嗎?難道我們沒有責任嗎?於是,我想到瞭自己的責任,那就是我應該把自己對這些大師們的想念變成一套叢書介紹給廣大的讀者。這樣我便由《想念季羨林》生發齣瞭主編一套“想念大師叢書”的想法。好在這些大師們的親友和弟子、學生還在,可以請他們把自己同大師們接觸的感悟寫齣來。既然是寫給廣大讀者和青年人看的,內容就一定要齣新,不能炒冷飯;也不能隻介紹學術而忽略人物的經曆和性格。一句話就是文章要有新內容和可讀性。要把這些大師們不為人知的而又感人的事例介紹齣來,傳播開去。主旨定下瞭,但怎麼動手呢?也就是說,除瞭季先生,接下來編誰呢?乾脆就從紀念百年誕辰入手。於是,我馬上開始組織《想念季羨林》、《想念周振甫》、《想念鬍厚宣》等書,同時考慮策劃明年將要齣版的《想念張政娘》、《想念啓功》、《想念史念海》等書。可有些大師早已過瞭百歲瞭,怎麼辦9那就逢五、逢十再編吧。可真要策劃、組織、編輯、齣版這樣一套叢書談何容易。但事情是我自己找的,也隻能自己乾。經過相當一陣的忙亂,總算有瞭初步的成果——“想念大師叢書”係列之一《想念季羨林》就要同廣大讀者見麵瞭。之二《想念周振甫》和之三《想念鬍厚宣》也將於年內齣版。此時的我真是“痛並快樂著”!我相信編輯的付齣可以為讀者帶去收獲。更何況,這一大套書要是真的能編好、齣好,那最終獲益的不僅僅是我個人,還應該說是廣大的讀者,因為他們讀瞭這套書,不止是對這些大師的道德文章有所瞭解,還會從大師們的身上學會做人和做事,從而為承傳中華文明和建設中國文化作齣自己的貢獻,亦能為社會導嚮和齣版導嚮稍加糾正。果能如此,則幸莫大焉!快莫大焉!這也是一個編輯的心聲和追求!
張世林
寫於2011年7月10日
想念王锺翰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念王锺翰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