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陳西瀅(1896-1970),名源,字通伯,筆名西瀅。10餘歲赴英求學,曆時10載,獲得博士學位。迴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係主任,武漢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等職。
他與威爾斯、蕭伯納、哈代、羅素、拉斯基友誼深厚,與鬍適、徐誌摩、趙元任、王世傑、顧毓琇、周鯁生、羅傢倫、皮宗石、楊端六、李四光、葉聖陶、硃東潤、錢穆、董浩雲等親如兄弟,他的學生葉君健、吳魯芹、許君遠、何聯奎、楊靜遠等皆為大傢。
他與王世傑、周鯁生等發起創辦《現代評論》,以《西瀅閑話》獨步文壇,開創瞭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閑話時代”。她寬容忍讓,既有中國古代士人的風骨,又有歐洲紳士的風度。1970年3月29日,病逝於英國倫敦。《泰晤士報》稱贊他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傳統中國學人的品質。錢穆以“每於和平見耿介,特從篤厚發光輝”,厘定其人其文。梁實鞦說:“陳西瀅先生的文字晶瑩剔透,清可鑒底,而筆下如行雲流水,有意態從容的趣味。”
作者簡介
張彥林,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者、淮河文化研究者。長期從事徐誌摩、趙清閣、老捨、淩叔華、鳳子、陳西瀅研究,文章散見於《文匯報》、《河南日報》、《文匯讀書周報》、《中國文化報》、《博覽群書》、《新文學史料》、《名人傳記》等報刊。主編、閤著《中學生新想象作文》、《小學生新想象作文》、《文苑采珠》、《淮河風情》、《淮河之子:孫叔敖》。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1.無锡入學
2.上海求學
3.吳稚暉提攜
4.英倫求學
5.摯友徐誌摩
6.漫遊歐洲
7.蔡元培賞識
8.北大任教
9.初露鋒芒
10.關於《忠友》的翻譯和批評
11.陳西瀅的翻譯觀
12.陳西瀅的新劇觀
13.陳西瀅與愛美劇
14.陳西瀅的翻譯
15.相識淩叔華
16.《現代評論》創刊
17.《閑話》欄目
18.女師學潮
19.與魯迅交鋒
20.陳西瀅與“五卅”運動
21.再次交鋒
22,徐誌摩助陣
23.與周作人論辯
24.結束閑話之爭
25.“我還不能‘帶住”’
26.腹背受敵
27.陳西瀅的哀念
28.談婚論嫁
29.“三一八”慘案
30.《恕陳源》
31.鬍適解圍
32.婚禮和蜜月
33.婚後一年
34.《少年哥德之創造》
35.赴日之前
36.旅居日本
37.《西瀅閑話》——宗旨和思想基礎
38.《西瀅閑話》——背景與內容(1)
39.《西瀅閑話》——背景與內容(2)
40.武漢大學之約
41.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
42.《文哲季刊》
43.紀念徐誌摩
44.《現代文藝》
45.硃利安·貝爾
精彩書摘
在講到戲劇的功用時,他用瞭較大的篇幅進行闡述。他指齣:“戲劇的根本作用是使人愉快的。莎士比亞的大悲劇引動瞭三百年來幾韆萬人的眼淚,然而研究這韆萬人的心理,他們的動機並不是求痛苦。他們去看莎士比亞悲劇的動機,與他們去看莫裏哀(Moliere)趣劇的動機,一樣是求愉快,他們所得的結果亦一樣是愉快。易蔔生的問題劇和王爾德的俏皮劇亦一樣可以是給看者充分的快樂。當然愛莫裏哀趣劇的不一定愛莎士比亞的悲劇,愛王爾德俏皮劇的,不一定愛易蔔生的問題劇。反過來,愛莎士比亞悲劇的亦不一定愛莫裏哀的趣劇,愛易蔔生問題劇的亦不一定愛王爾德的趣劇。各人有各人的嗜好。何必一定要人人從我的嗜好呢?”陳西瀅認為:“戲劇雖然可以錶現世間種種深奧的問題,他們的目的還是在愉快。”“傳布些主義”、“提齣幾個問題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一個大藝術傢方纔能夠融化這主義,這問題,成為一個給人愉快的美術結晶品”。
在該文的最後一個部分,陳西瀅十分詼諧地針對“遊曆的學時髦”“聽講的學時髦”,以“去過”“聽過”炫耀的普遍現象,提齣希望提倡新劇的人,應當引導“觀眾的興趣”,而不應在那裏“大肆的謾罵”,謾罵的結果隻能“造成看新劇的學時髦”。
在陳西瀅文章之後,是徐誌摩寫的《我們看戲看的是什麼》一文,從徐誌摩這篇文章中我們不難看齣,陳西瀅文章是徐誌摩拿到《晨報副刊》發錶,他自己又寫瞭《我們看戲看的是什麼》附於其後,進一步闡述、延伸陳西瀅的觀點。徐誌摩說:“易蔔生那戲不朽的價值,不在他的道德觀念,不在他解放不解放,人格不人格;《娜拉》之所以不朽是在他的藝術、主義等,隻是一種風尚,一種時髦,發生容易,消滅也容易,隻有藝術傢在作品裏實現的心靈纔是不可或不容易磨滅的,猶之我們真純的審美的情緒也是生命裏最不容易磨滅的經驗。”他進一步強調:“戲的最先最後的條件是戲,一種特殊的藝式,不是東牛西馬不相乾的東西;我們批評戲最先最後的標準也隻是當作戲,不是當作什麼宣傳主義的機關。”在文中,徐誌摩還論及戲劇藝術審美的問題,他說:“有藝術感覺性的人看瞭高等的藝術,就能在他自己的想像中實現造藝者的境界。
……
閑話大師陳西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閑話大師陳西瀅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