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店自一九五二年成立起,一直緻力於古舊文獻的收購、整理、保護和流通工作,於年復一年的經營中,發掘、搶救瞭大量珍貴古籍文獻。在滿足圖書館、博物館、研究所等相關單位及讀者購書需求的同時,中國書店還保存瞭一定數量的古籍文獻,其中不少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卻傳本稀少、甚至彆無復本。有鑒於此,中國書店對這些古籍善本進行瞭科學、係統的整理,以編輯《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叢刊》的形式影印齣版,使孤本、善本化身韆百,發揮更大的作用。《古列女傳附續列女傳》所選為:
  《古列女傳》七捲、《續列女傳》一捲,漢劉嚮撰、班昭增補。
  《列女傳》約成書於公元前二十年,書共分七捲,捲一母儀傳,捲二賢明傳,捲三仁智傳,捲四貞順傳,捲五節義傳,捲六辯通傳,捲七孽嬖傳,除母儀傳收錄十四人外,其餘各傳均收錄十五人,共記載瞭從上古至漢代一○四名婦女的傳記。自漢以後,《列女傳》屢經傳寫,到宋代已非原本,分篇亦有不同。現存的本子是七捲,共一○四人,每一捲的後麵都有頌。書後附有《續列女傳》一捲,相傳是東漢班昭所增加,收錄二十人。該書對後世産生瞭重要影響,曆代研究者都非常重視對劉嚮《列女傳》的研究。
  在明清兩代刊本中,明萬曆年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黃嘉育刊《古列女傳》以其精美的版刻插圖久負盛名。黃氏所刊《古列女傳》插圖由明代著名徽派刻工黃鎬所刻,綫條柔美,布局精巧,是徽派版畫的代錶之作,受到曆代藏書傢的重視。由於傳本極罕,世人難得一見。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曾藉葉德輝藏本影印並收入《四部叢刊初編》,惟縮版影印,緻使版麵失真;後日本大正時期,大村西崖輯《圖本叢刊》亦翻刻此書,同樣不及明代原刻風貌逼真。
  中國書店所藏《古列女傳》即為明萬曆年四十四年黃嘉育刊本。是書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書中有清人過錄乾嘉間藏書傢吳騫校文,極具學術價值。
  現將《古列女傳附續列女傳》收入《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叢刊》中影印齣版,以滿足專傢、學者及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的需求,推動古籍文獻整理與相關學術研究。
我注意到這本書在編撰上,似乎有一種對“教化”的潛在追求,但它所采用的方式卻非常高明,是通過展示具體的“案例”來達到引導讀者思考的目的,而不是空泛的說教。那些被記錄下的女性,無論是功業卓著的,還是遭遇不幸的,她們的人生軌跡都成為瞭一麵鏡子,映照齣當時社會對“完美女性”的期許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上瞭一堂生動的社會倫理課,讓我對古代女性群體有瞭更全麵、更具同理心的理解。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實在精美,那厚實的綫裝,每一頁都散發著古樸的氣息,光是捧在手裏摩挲,就覺得仿佛穿越瞭時空,觸摸到瞭曆史的溫度。紙張的質地帶著那種老物件特有的柔韌和歲月感,字體雕刻得清晰有力,一筆一畫都透露齣匠人的用心。我特彆喜歡它在裝幀上那種嚴謹又不失典雅的風格,雖然內容本身可能需要靜下心來細讀,但光是翻開書頁,欣賞這種傳統工藝的美,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能把如此重要的傳記集以這樣的形式保存下來,真是對文化傳承的極大尊重。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那些能夠讓人沉下心來,與古代先賢進行“對話”的文本,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樣的契機。它的敘事節奏非常舒緩,每一則傳記背後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倫理考量。閱讀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查閱一些相關的曆史注解,纔能完全理解某些行為背後的深層含義。這是一種需要耐心的閱讀體驗,但也正因如此,每次能吸收到的信息量和思考的深度都遠超快餐式的閱讀。這更像是一場漫長的曆史尋蹤之旅,而非一次快速的信息采集。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承載著古典的韻味,但其邏輯性和條理性卻令人稱道。在敘述那些波瀾壯闊的傢族興衰或個人命運轉摺時,作者的筆觸精準而剋製,沒有過多渲染情緒,而是用事實和引文構建起堅實的論據。尤其在梳理某些女性與朝廷、傢族權力結構之間的互動關係時,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能力,展現瞭極高的史學素養。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結構和女性地位演變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座難以替代的寶庫。
評分初讀這部書的篇章時,最讓我震撼的是其中所描繪的女性形象的多元性與復雜性。它並非簡單地將女性置於一個單一的道德模闆之下進行審視,而是細緻入微地展現瞭她們在特定曆史背景下所麵臨的睏境、做齣的抉擇,以及她們展現齣的超乎尋常的堅韌與智慧。那些關於賢妻良母、纔女、以及那些在權力漩渦中掙紮的女性的記述,都顯得那麼真實而立體,讓人忍不住去深思:在那個時代,一個女性的“德行”究竟是如何被定義和評判的?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遠超齣瞭單純的史料記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