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動亂”期間,顧準先生曾擬訂過一個宏大的計劃,準備用十年的時間徹底地研究西方和中國的曆史,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文化史等。為此,他閱讀瞭大量的曆史作品,寫下瞭《希臘城邦製度》等不少較長的曆史研究傑作,同時也寫瞭大量的讀史筆記。顧準先生說:“曆史的探索,對於立誌為人類服務的人來說,從來都是服務於改革當前顯示和規劃齣未來方嚮的。”可見他在讀曆史時所抱有的拳拳之心和赤子情懷。而無論是他所懷抱的感情,還是他所寫就的曆史,在今日都值得人們一讀再讀。
外國曆史部分
希臘城邦製度——讀希臘史筆記
多中心的希臘史(代序)
第一章 什麼是城邦
第二章 遠古希臘存在過神授王權
第三章 海外殖民城市是城邦製度的發源之地
第四章 希臘本土的城邦化與集團化
第五章 公元前8-前6世紀的希臘世界
——城邦製度的最後完成
第六章 城邦希臘從極盛到衰亡
——公元前5-前4世紀的希臘
後記
從精神貴族到日本武士——散讀外國史筆記
雅典帝國——提洛同盟——雅典民主
雅典的軍事移民與雅典民主
古代民主和古代之缺乏積纍
最初的希臘哲學是自然哲學
——它的曆史淵源和社會環境
城市運動
拜占庭帝國:其商業及其工業
羅馬、日耳曼和拜占庭
日耳曼民族和西方議會政治
人民的英國史
武士的興起
英國與日本——政治與商業,殖民主義與商業
資本主義、産業革命
商人活動和帝國的建立,疆土的開拓
古典社會的經濟基礎
1955年蘇聯曆史問題論封建主義解體的道路
中國曆史部分
上古至隋唐
曆史討論
評OwenLattimore:《中國的邊疆》
中國古代思想中有沒有自然法的觀念
——即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的權利的觀念
《中國通史簡編》的中國文化西來說
郭沫若自曆法、乾支推論中國文化西來
郭沫若考“舜”、“嚳”、“俊”與“唐、場”
武王所陳紂之罪
《禮記·樂記篇》言武王伐紂後之措施
《兩周金文辭大係》(一)
《兩周金文辭大係》(二)
周的封建——公元前1000年至前500年(春鞦末葉)
呂振羽描繪的從初期封建製到專製主義封建製(郡縣製)的過渡
春鞦時期的莊園製度與領主傢臣間的誓約——呂振羽說
呂振羽論周初從農村公社轉嚮莊園製度
呂振羽——列寜對“軍事的封建專製主義”的土地製度的解釋
周封建製中之國人、王人及野人
殷及西周的對外徵服
李亞農論殷周之際社會變化中的軍事組織與社會組織
李亞農描寫周的奴隸製及其經過革命蛻變為封建製
李亞農論中國封建製的獨特性
——城市、莊園、農民、工商業,等等
李亞農關於徹、助、賦、稅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一般——評範文瀾
郭沫若的“奴隸社會”
郭沫若對殷周奴隸製、井田及初稅畝的解釋
李悝——次於子産的法傢
郭沫若論吳起商鞅——郭的政治主張
郭沫若論吳起商鞅——吳起商鞅改革的實在性質是什麼
賈誼論法與禮
賈誼論商鞅主義
範文瀾《通史》第四章 “列國兼並時期——東周”
春鞦時期的三綱五常
孟子駁告子
告子與孟子的辯論——生、性;理、氣;內、外
福澤諭吉論君臣之義,論孔老二
郭沫若的諸子批判
郭沫若批判莊子的真理論
郭沫若談道傢的影響
關於道傢哲學
汪奠基《老子樸素辯證法的邏輯思想——無名論》讀後感
中國古代邏輯與語言
老子的名言辯
老子推理方法的非邏輯性
老子與古算、周易
孔子翻經,其學本齣於老子
荀況發現瞭“人”?
論韓非的《五蠹篇》
“令行禁止”見於《韓非》
韓非的“道”
形名與刑名
道義根據
“勢不足化則除之”
“賢治,韆世亂而一世治,勢治,韆世治而一世亂”
評趙主父——武靈王
人生哲學及政治哲學
梁啓超盛稱儒傢哲學
梁啓超論自由意誌
梁啓超批評法傢,獨宗儒傢
梁啓超論我國政治思想中的世界主義、民本主義
(或平民主義)及社會主義——三者皆似是而非
梁啓超論封建時期之貴族政治
梁啓超的禮治主義的民主政治
平民主義與民權主義
梁啓超論“大同”篇
梁啓超論功利主義為世亂之源
宗教、形而上學和科學
我國經濟思想常以分配論為首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稅及徹不是公共基金而是君王的收入
——專製主義的經濟及財政
戰國時代的百工
桑弘羊的經濟-政治理論——《鹽鐵論》摘錄
本農末商始於戰國之末,盛於西漢
西漢的商業資本和榷酤
戰國至漢代的田製
曹魏屯田與西晉的占田蔭客
隋唐至近代
顧炎武論郡縣與封建
顧炎武論鄉宦、生員、吏胥
王夫之論專製時代的士大夫從善轉嚮惡的過程
王夫之論正譎
以平等仁天下,則以平等戕天下
王夫之論禮與明亡之故
譚嗣同批判王夫之
王夫之的經濟主張
王夫之論“大賈富民,國之司命”
王夫之的抑末論
王夫之論符瑞、封禪、方士、長生及釋老
王夫之論中國史上的三變
戴東原的社會哲學——“權”,“變”
老莊釋氏加“聖人”的結果
“性”與“類”
戴東原論“有理即絕情欲”
龔自珍對於2000年來中國的政治學術的描繪
梁方仲論明中葉以後的經濟大勢
侯外廬論18世紀的經濟、政治和啓濛運動的挫摺
坦白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嚴格的編年體,而是通過一係列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專題或側麵描寫來構建曆史的圖景。這種非綫性的敘述方式,不僅避免瞭傳統曆史著作的沉悶感,更重要的是,它讓讀者能夠更靈活地捕捉到曆史脈絡中那些微妙的聯係。有時候,一個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在作者的筆下卻會成為串聯起整個時代背景的關鍵綫索。對於習慣瞭碎片化信息攝取的現代讀者而言,這種精心設計的閱讀路徑,既保持瞭知識的連貫性,又提供瞭探索的樂趣,使得學習曆史成瞭一場充滿發現的旅程。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史料運用上的嚴謹態度。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進行深入研究的,書中引用和參考的史料種類繁多,涵蓋瞭不同的視角和一手資料,這使得整個論述顯得紮實可靠,而非空泛的臆測。在解讀那些曆史疑案或爭議性事件時,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公正客觀,沒有過多地進行道德審判,而是側重於還原曆史的復雜性與多麵性。這種學術上的審慎和對事實的尊重,極大地提升瞭作品的權威性。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在瞭解曆史的同時,也能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佳的範本,它教會我們如何帶著敬畏之心去麵對過去。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同時又毫不晦澀難懂,達到瞭一種極佳的平衡。作者似乎對漢語的運用有著近乎本能的敏感,選詞精準,句式錯落有緻,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久違的“文氣”。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充滿悲劇色彩的段落時,那種剋製而深沉的錶達,比任何激昂的控訴都更有力量,直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它讓人感受到一種對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同時也生發齣一種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能將如此厚重的曆史內容,以如此優美且富有情感張力的文字呈現齣來,實屬難得,讀來令人心悅誠服。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那獨到的曆史觀和深邃的洞察力。作者似乎總能穿透曆史的迷霧,直達事件背後的深層邏輯和人性掙紮。他不僅僅是在陳述“發生瞭什麼”,更在追問“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這種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交織的寫法,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滿瞭人間的煙火氣和哲學意味。讀罷掩捲,腦海中久久縈繞的不是某個具體的戰役或法令,而是關於權力、選擇、時代局限性等永恒命題的思考。這種引導性的思考過程,比直接給齣答案更有價值。
評分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實在令人驚嘆。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能將讀者帶迴曆史事件發生的那個時空。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尤為精妙,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一個鮮活的形象,讓人對曆史人物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在描繪那些關鍵轉摺點時,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緊湊激烈,時而舒緩深沉,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心情跌宕起伏,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曆史的親曆者。這種敘事上的張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敘述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瞭戲劇性和感染力。對於那些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種高質量的審美享受。
評分東西不錯的,值得購買,京東確實挺好的。
評分此用戶未及時評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收藏,然後慢慢研究慢慢看~嗬嗬
評分這些城邦顯得具有某種個性,這種個性越是高度發展,越是強烈地被意識到,就越不願意哪怕是部分地犧牲它。……每個城邦嚮它的鄰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權按照它自己的意願處理它自己的事務。……城邦雖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內主權的分割,對它鄰邦的獨立卻是容忍的。防衛的意誌超過瞭攻擊的意誌。事實上,領土的擴張亦即東方諸帝國內占支配地位的帝國主義,在希臘諸城邦卻齣奇地微弱。希臘人缺乏疆域廣闊的政治重要性的那種感覺。他們越是清楚地意識到他們國傢的和宗教的社會一緻性,他們越是不願意擴張,因為擴張意味著他們密切的共同生活鬆懈下來瞭。他們打算要統治鄰邦,卻不打算吞並鄰邦,更不願意在一個較大的聯盟內放棄他們的獨立。
評分顧準是整個時代社會的良知,作品如其人,值得讀
評分東西很好
評分——硃學勤
評分見的一切,長長地透上一口氣兒,證實著一切所見,包括自己的這個人,都是真的,不是夢。接下來,她便情發於衷地笑瞭,淡淡的笑靨裏涵蓋瞭她的無邊幻想,幸福,她是知足的人,對所擁有的一切,早就滿意瞭。
評分顧準的書,收藏,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