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动乱”期间,顾准先生曾拟订过一个宏大的计划,准备用十年的时间彻底地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史等。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作品,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等不少较长的历史研究杰作,同时也写了大量的读史笔记。顾准先生说:“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显示和规划出未来方向的。”可见他在读历史时所抱有的拳拳之心和赤子情怀。而无论是他所怀抱的感情,还是他所写就的历史,在今日都值得人们一读再读。
外国历史部分
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多中心的希腊史(代序)
第一章 什么是城邦
第二章 远古希腊存在过神授王权
第三章 海外殖民城市是城邦制度的发源之地
第四章 希腊本土的城邦化与集团化
第五章 公元前8-前6世纪的希腊世界
——城邦制度的最后完成
第六章 城邦希腊从极盛到衰亡
——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
后记
从精神贵族到日本武士——散读外国史笔记
雅典帝国——提洛同盟——雅典民主
雅典的军事移民与雅典民主
古代民主和古代之缺乏积累
最初的希腊哲学是自然哲学
——它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环境
城市运动
拜占庭帝国:其商业及其工业
罗马、日耳曼和拜占庭
日耳曼民族和西方议会政治
人民的英国史
武士的兴起
英国与日本——政治与商业,殖民主义与商业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
商人活动和帝国的建立,疆土的开拓
古典社会的经济基础
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论封建主义解体的道路
中国历史部分
上古至隋唐
历史讨论
评OwenLattimore:《中国的边疆》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没有自然法的观念
——即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观念
《中国通史简编》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郭沫若自历法、干支推论中国文化西来
郭沫若考“舜”、“喾”、“俊”与“唐、场”
武王所陈纣之罪
《礼记·乐记篇》言武王伐纣后之措施
《两周金文辞大系》(一)
《两周金文辞大系》(二)
周的封建——公元前1000年至前500年(春秋末叶)
吕振羽描绘的从初期封建制到专制主义封建制(郡县制)的过渡
春秋时期的庄园制度与领主家臣间的誓约——吕振羽说
吕振羽论周初从农村公社转向庄园制度
吕振羽——列宁对“军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土地制度的解释
周封建制中之国人、王人及野人
殷及西周的对外征服
李亚农论殷周之际社会变化中的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
李亚农描写周的奴隶制及其经过革命蜕变为封建制
李亚农论中国封建制的独特性
——城市、庄园、农民、工商业,等等
李亚农关于彻、助、赋、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般——评范文澜
郭沫若的“奴隶社会”
郭沫若对殷周奴隶制、井田及初税亩的解释
李悝——次于子产的法家
郭沫若论吴起商鞅——郭的政治主张
郭沫若论吴起商鞅——吴起商鞅改革的实在性质是什么
贾谊论法与礼
贾谊论商鞅主义
范文澜《通史》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期——东周”
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
孟子驳告子
告子与孟子的辩论——生、性;理、气;内、外
福泽谕吉论君臣之义,论孔老二
郭沫若的诸子批判
郭沫若批判庄子的真理论
郭沫若谈道家的影响
关于道家哲学
汪奠基《老子朴素辩证法的逻辑思想——无名论》读后感
中国古代逻辑与语言
老子的名言辩
老子推理方法的非逻辑性
老子与古算、周易
孔子翻经,其学本出于老子
荀况发现了“人”?
论韩非的《五蠹篇》
“令行禁止”见于《韩非》
韩非的“道”
形名与刑名
道义根据
“势不足化则除之”
“贤治,千世乱而一世治,势治,千世治而一世乱”
评赵主父——武灵王
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
梁启超盛称儒家哲学
梁启超论自由意志
梁启超批评法家,独宗儒家
梁启超论我国政治思想中的世界主义、民本主义
(或平民主义)及社会主义——三者皆似是而非
梁启超论封建时期之贵族政治
梁启超的礼治主义的民主政治
平民主义与民权主义
梁启超论“大同”篇
梁启超论功利主义为世乱之源
宗教、形而上学和科学
我国经济思想常以分配论为首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税及彻不是公共基金而是君王的收入
——专制主义的经济及财政
战国时代的百工
桑弘羊的经济-政治理论——《盐铁论》摘录
本农末商始于战国之末,盛于西汉
西汉的商业资本和榷酤
战国至汉代的田制
曹魏屯田与西晋的占田荫客
隋唐至近代
顾炎武论郡县与封建
顾炎武论乡宦、生员、吏胥
王夫之论专制时代的士大夫从善转向恶的过程
王夫之论正谲
以平等仁天下,则以平等戕天下
王夫之论礼与明亡之故
谭嗣同批判王夫之
王夫之的经济主张
王夫之论“大贾富民,国之司命”
王夫之的抑末论
王夫之论符瑞、封禅、方士、长生及释老
王夫之论中国史上的三变
戴东原的社会哲学——“权”,“变”
老庄释氏加“圣人”的结果
“性”与“类”
戴东原论“有理即绝情欲”
龚自珍对于2000年来中国的政治学术的描绘
梁方仲论明中叶以后的经济大势
侯外庐论18世纪的经济、政治和启蒙运动的挫折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同时又毫不晦涩难懂,达到了一种极佳的平衡。作者似乎对汉语的运用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选词精准,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久违的“文气”。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充满悲剧色彩的段落时,那种克制而深沉的表达,比任何激昂的控诉都更有力量,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同时也生发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能将如此厚重的历史内容,以如此优美且富有情感张力的文字呈现出来,实属难得,读来令人心悦诚服。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严格的编年体,而是通过一系列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专题或侧面描写来构建历史的图景。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不仅避免了传统历史著作的沉闷感,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能够更灵活地捕捉到历史脉络中那些微妙的联系。有时候,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会成为串联起整个时代背景的关键线索。对于习惯了碎片化信息摄取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路径,既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又提供了探索的乐趣,使得学习历史成了一场充满发现的旅程。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史料运用上的严谨态度。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进行深入研究的,书中引用和参考的史料种类繁多,涵盖了不同的视角和一手资料,这使得整个论述显得扎实可靠,而非空泛的臆测。在解读那些历史疑案或争议性事件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公正客观,没有过多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侧重于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这种学术上的审慎和对事实的尊重,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权威性。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范本,它教会我们如何带着敬畏之心去面对过去。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独到的历史观和深邃的洞察力。作者似乎总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直达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人性挣扎。他不仅仅是在陈述“发生了什么”,更在追问“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写法,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哲学意味。读罢掩卷,脑海中久久萦绕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战役或法令,而是关于权力、选择、时代局限性等永恒命题的思考。这种引导性的思考过程,比直接给出答案更有价值。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将读者带回历史事件发生的那个时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尤为精妙,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让人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关键转折点时,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紧凑激烈,时而舒缓深沉,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心情跌宕起伏,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历史的亲历者。这种叙事上的张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对于那些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审美享受。
评分很好!
评分好书好文章好书好文章
评分作为一枚糖衣花生,无论其文学的糖衣有多厚,《质数的孤独》里面有的只可能是一颗韩剧的心;“韩剧”,在此,是以其最庸俗、最刻板的意味被使用的。韩剧可贵的地方当然不是那些儿女痴缠、哀感顽艳,事实上,令韩剧了不起的是日常的伦理结构与情感互动的反复堆叠,各种形态、组合被无数次地叠加,遂形成人类行为特征无尽藏的素材库。而《质数的孤独》的内核之为“韩剧”,在于它取了韩剧的糟粕,弃了韩剧的精华,它以极单薄的男女恋情线索为出发点,而非从丰满的人物身上生发故事。作者对马蒂亚的设计具有明显的韩剧特征:俊美、内向、才华横溢。理科博士生对数学天才的形象设置居然与偶像剧编剧一般无二,毫无内在的特征,毫无有机的联系,甚至对生活在数学世界中的人的细节也欠奉。随着情节进展,我们已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作者根本无心再做什么雕凿,像第一章那样有冲击力的细节再也没有出现过,越逼近终局,文字越潦草,就像作者急着要起身去小便似的。
评分有自己的见解。
评分名家之作,升华思想。
评分非常好的书,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评分class=ilaoading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class=iloadcing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b 在“十年动乱”期间,顾准先生曾拟订过一个宏大的计划,准备用十年的时间彻底地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历史,包括哲学c、政治、经济、文化史等c。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c历史作品,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等不c少较长的c历史研究杰作,同时也写d了大量的读史笔记。顾准先d生说:“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显示和规划出未来方向的。”e可见他在读历史时所抱有的拳拳之心和赤子情怀。而无论是他所怀抱的感情,还是e他所写就的历史,在今日都f值得人们一读再读。 顾准(1915—1974),我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195f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g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g济。后来,他两次被打成“h右派”,仍h然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h。在逆境中,他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从理h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h作以及大量的笔记j,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后怎样”——即“之后,政治和i经济往何处去”的问题。br i他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j精神偶像”“点燃自己照破j黑暗的人”,对改革时期的社会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国历史部分br希腊城j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br多中心的希腊史(代序)br第一章&nbspk;什么是城邦br第二章k 远古希腊存l在过神授王权blr第三章 海外殖民城市是城邦制度的发源之地br第四章 希腊本土的l城邦化与集团化br第五章 公元前8-前6世纪的希腊世界br——城邦制度的最后完成br第六章 城邦希腊从极盛n到衰亡br——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bnr后记br从精神贵族n到武士——n散读外国史笔记br雅典n帝国——提洛同盟——雅典o民主br雅典的军事移民与雅典民主br古代民主和古代之缺乏积累br最初的希腊哲o学是自o然哲学br——它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环境br城市运动br拜占p庭帝国:其商业及其工业rbr罗马、日耳曼和拜p占庭br日耳曼民q族和西方q议会政治brq人民的英国史br武士的兴起br英国与——政治与商业,殖民主义与s商业br资本主义、产业br商人活动和帝国的建立,疆土的开拓br古典社会的经济基础br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论封建主义解体的道路brbr中国历史部s分br上古至隋唐br历史s讨论br评OwenLsattimore:《中国的边疆》bsr中国古代思想中有没有t自然法的观念br——即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观念br《中国通史简编》的t中国文t化西来说br郭沫若自历法、干支推论中国文化西来bur郭沫若u考“舜”、“喾”、“u俊”与“唐、场”br武王所陈纣之罪br《礼记·乐记篇》言武王伐纣后之措施vbr《两周金文辞大系》(一)br《两周金文辞大系》v(二)br周的封建——公元前1000年至前500年(春秋末叶)br吕振羽描绘的从初期封建制到专制主义封建制(郡县制)的过渡br春秋时期的庄园制度与w领主家臣间的誓约——吕振羽说br吕振羽论周初x从农村公社z转向庄园制度br吕振羽x——列宁对“军事的封建x专制主义”的土地制度的解y释br周封建制中之国人、y王人及野人br殷及西周的对外征服br李y亚农论殷周之y际社会变化中的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br李亚z农描写周的奴隶制及其经过蜕变为封建制br李亚z农论中国封建制的独特性bzr——城市、庄园、农民、工A商业,等等br李亚农关于彻、助、赋、税br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般——评范文澜br郭沫若的“奴隶社会”br郭沫若对殷周奴隶制、井田及初税亩的解释br李悝——次于子产的法家br郭沫若论吴起商鞅——郭的政治主C张br郭沫若论吴起商鞅—C—吴起商鞅改革的实在性质是什么br贾谊论法与礼Ebr贾谊C论商鞅主义br范文澜《通史》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期——D东周”br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br孟子驳告子br告子与孟子的辩论——生、性;理、气;E内、外br福泽谕吉论君臣之义,论孔老二br郭沫若的诸子批判br郭沫若批判庄子的真E理论br郭沫若谈道家的影F响br关于道家F哲学br汪奠基《老子朴素辩证法的逻辑思想——无名论》读后感br中国古代逻辑与语言br老子的名言辩br老G子推理方法的非逻辑性br老子与古算、周易br孔子翻经,其学本出于老子br荀况发现了“人G”?br论韩非的《五蠹H篇》br“H令行禁止”见于《韩非H》br韩非的“道”br形名与刑名br道义根据bJr“势不足化则H除之”br“贤治,千世乱而I一世治,势J治,千世治而一世乱”br评赵主父——I武灵王br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bIr梁启超盛称儒家哲学br梁启超论自由意志br梁启超批评法家,独宗儒家br梁启超
评分中国文化的脊梁,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人那么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