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谱全书:蒋维崧印存

中国印谱全书:蒋维崧印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维崧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651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33682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蒋维崧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从乔大壮先生学习书法篆刻。抗战期间,曾与乔先生同住在一处寓所,朝夕相处,得以向乔先生随时请益,印艺遂大进。作为乔派篆刻艺术的传人,蒋先生的篆刻在章法布置上既有乔先生构思精妙、文雅之长,又从秦汉玺印中直接吸取了一些朴拙自然的营养。与乔先生的短促冲刀相比,蒋先生的用刀更接近黄牧甫的浚厉,印章中类似牧甫的『险刀』、『逼边』的运用,使线条更加爽劲、精彩。精心设计的篆法通过爽快的刀法表现出来,几近『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意境,形成了既高雅峻洁,又自然生动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蒋维崧,字峻斋,室名费白日宦、归纲室。世籍昆陵。家族可考二十世,明清两代各有进士二人。曾祖蒋日豫,字侑石,是晚清著名学者,长于经史及音韵训诂之学。生平主要著述收入穴蒋侑石遗书移。穴诗话移云,『侑石承常州学派,以北江、渊如、皋文为矩矱。诗雅健,喜效北江,而藻韵夫丽,才与学足以充之。骈文、填词、书法无不工。』父蒋福琨,字赞丞,民国时任国民党最高法院法院推事、庭长。母张季畹。
  一九一五年“一九三三年乙卯”“癸酉”十八岁。
  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二日出生于江苏常州。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五年在南昌匡秀小学读书,至初小毕业。受家藏金石书画的熏陶,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九二六年进南京宁一附小读书。一九二六年秋至一九二八年暑期在北京汇文第三附小读书,至高小毕业。
  一九二八年九月至一九二九年七月在苏州私立树德中学读初中一年级。
  一九二九年九月至一九三一年七月在南京私立钟英中学继续读初中,至初中毕业。
  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四年七月在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读高中,至高中毕业。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就

评分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评分

好的

评分

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评分

在线支付

评分

好的

评分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评分

蒋维崧,字峻斋,一九一五年生于江苏常孙。一九三八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曾兼任中国训话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先生足以称得上是一位德、学、艺兼备的中华文化优秀传承者。记下这样一位优秀文化传承者毕生奋斗的经历、经验,以彰其德、铭其功、传其艺,就是将一个人创造的文明成果载入中华文明的宝库,永远与世共享。这种做法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传统方法,做这样的事是每个注重文明传承的人的责任。拙著试图通过论人论艺来揭示和传播一种理念,即认为崇尚人格精神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堪称精华的一部分。所以读者从中能体会到,我实际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呼吁关注和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学之道、师生之道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呼吁关注、重视和复兴教学之道、师生之道。扉页上的话,就是要向读者明示和强调这一点。本书是蒋维崧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硕果基金项目,是先生当年与我联名申请而交代我完成的。该书的内容,除先生书法篆刻作品我要尊重先生生前的选择标准、不刻意求新外,其他内容大约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首次披露。书的后期工作我也做得非常用心,单单是和美编一起坐在电脑旁边调整图版、修订文字的时间前后差不多就有近一个月。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