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徐陵集校笺(1-4)(套装全4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徐陵集校笺(1-4)(套装全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 徐陵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典文学
  • 徐陵
  • 集校笺
  • 先秦文学
  • 文学史
  • 古籍整理
  • 文化典籍
  • 套装
  • 四书
  • 注释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21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294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38
套装数量:4
字数:1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徐陵(五○七——五八三)字孝穆,历仕梁、陈,官至尚书左仆射,后人或以字称徐孝穆,或以官称徐仆射。在陈朝,陵「位隆朝宰,献替谋猷」(《陈书·徐陵传论》),俨然是国家重臣。而「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气」,「为一代文宗」(《陈书》本传),彼时文苑领袖,亦非陵莫属。集国家重臣与文苑领袖于一身,徐陵在南朝可谓重如泰山、灿若日月。然而弹指千年,事过境迁,徐陵在今人的记忆中,早已光环褪尽,非复昔日情景。立身陈朝的政治作为,还有何人提起?而今犹可聊充谈助者,只有关乎文学的片段纪事而已。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凡例
徐陵集校笺卷一

鸳鸯赋
附 萧绎《鸳鸯赋》
乐府
陇头水(别涂耸千仞)
陇头水(陇头流水急)(疑)
折杨柳
附 萧绎《折杨柳》
关山月二首
附 萧绎《关山月》
洛阳道二首
附 萧纲《洛阳道》
长安道
梅花落
梅花落(疑)
紫骝马
附 萧纲《紫骝马》
骢马驱
刘生
中妇织流黄
附 萧纲《中妇织流黄》
乌栖曲二首
出自蓟北门行
附 庾信《出自蓟北门行》
长相思二首
杂曲
宛转歌(疑)

徐陵集校笺卷二

走笔戏书应令
附 萧纲《执笔戏书》
山池应令
附庾肩吾《山池应令》
附 鲍至《山池应令》
登古城南[望]应令
新亭送别应令
奉和山池
附 萧纲《山池》
奉和咏舞
附 萧纲《咏舞》三首
奉和山斋
……

徐陵集校笺卷三
徐陵集校笺卷四
徐陵集校笺卷五
徐陵集校笺卷六
徐陵集校笺卷七
徐陵集校笺卷八
徐陵集校笺卷九
徐陵集校笺卷十
徐陵集校笺卷十一
附录
徐陵年谱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乐府是配乐的诗歌,汉称为「歌诗气东晋至南北朝称「乐府」或「乐府诗」。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二既有《明诗》篇,又有《乐府》篇。其《乐府》云:「自雅声浸微,溺音腾沸,秦燔乐经,汉初绍复,制氏纪其铿锵,叔孙定其容与。于是《武德》兴乎高祖,《四时》广于孝文,虽摹《韶》《夏》,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阗其不还。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故陈思称李延年闲于增损古辞,多者则宜减之,明贵约也。」梁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勰同时,在其所编《文选》中,分文体为三十九类,首为赋类,次为诗类,而「乐府」与「咏史」、「游仙」、「咏怀」、「赠答」等,并列为诗类之子目。
  迄于明代,吴讷的《文章辨体》分文体为五十九类,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则分为一百二十七类,二者皆以乐府诗独自为类,但对南北朝乐府诗评价不高。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魏晋以降,世变日下,所作乐歌,率皆夸靡虚诞,无复先王之意。下至陈、隋,则淫哇鄙亵,举无足观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亦云:「梁、陈及隋,新声日繁;唐、宋以来,制作甚富。然较诸古辞,则相去远矣。」
  此篇原题,诸本悉同,今从之。《陇头水》为汉横吹曲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一《横吹曲辞》题解云:「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汉武帝时,南越七郡皆给鼓吹是也;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晋书·乐志》曰:『横吹有鼓角,又有胡角。案《周礼》云:「以鼖鼓鼓军事。」旧说云,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乃始命吹角为龙鸣以御之。其后魏武北征乌丸,越沙漠而军士思归,于是减为中鸣,尤更悲矣。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汉博望侯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魏晋以来,二十八解不复具存,而世所用者有《黄鹄》等十曲。』其辞后亡。又有《关山月》等八曲,后世之所加也。后魏之世,有《簸逻回歌》,其曲多可汗之辞,皆燕魏之际鲜卑歌,歌辞虏音,不可晓解,盖大角曲也。又《古今乐录》有《梁鼓角横吹曲》,多叙慕容垂及姚泓时战阵之事,其曲有《企喻》等歌三十六曲,乐府胡吹旧曲又有《隔谷》等歌一二十曲,总六十六曲,未详时用何篇也。自隋已后,始以横吹用之卤簿,与鼓吹列为四部,总谓之鼓吹,并以供大驾及皇太子、王公等。」
  ……

前言/序言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徐陵集校笺(1-4)(套装全4册) 一套致力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权威学术丛书,现以徐陵集校笺为代表,向读者呈现中国古典文学瑰宝的精深解读与严谨考证。本丛书旨在梳理、辨析、注释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填补学术空白,为学界与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份珍贵的研究资料。 丛书主旨与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以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深的学术内容,成为海内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基石。本丛书不以通俗化为目的,而是致力于还原古籍的原貌,探究其深层意涵,为学界提供扎实的学术依据,也为有志于深入探究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读者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 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文献的权威性与完整性: 丛书力求收录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学术价值的作家作品,并对现有版本进行梳理、校勘,以最接近原貌的形式呈现。 学术的严谨性与前沿性: 每一部作品的校笺都凝聚了编著者多年的心血,考证精细,注释详尽,对原文的字词、典故、历史背景、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剖析,体现了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对这些经典文本的深入研究与解读,不仅能够使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构建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 本丛书不仅服务于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也为历史学、哲学、艺术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其严谨的治学方法与丰富的史料考证,为后来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徐陵集校笺》(1-4)—— 深度解读南朝名士的文学与时代: 此次推出的《徐陵集校笺》,是本丛书在南朝文学研究领域的重磅之作。徐陵,作为南朝陈代重要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其一生经历复杂,留下的作品不仅是研究其个人文学成就的重要依据,更是了解南朝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珍贵史料。 徐陵其人及其时代背景: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绪,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他仕历梁、陈两朝,官至尚书令,位高权重。其人生与南朝的动荡与辉煌紧密相连,见证了梁朝的衰落、侯景之乱的惨烈、陈朝的建立与挣扎,以及北方政权的更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陵既是政治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文学塑造者之一。 他的文学活动,深刻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南朝文学,特别是南朝后期,在承袭建安风骨的同时,逐渐转向辞藻华美、情感细腻、注重声律的“宫体诗”风格。徐陵作为“宫体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创作不仅体现了这一文学潮流的特点,也通过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了更深沉的时代感喟与社会关怀。 《徐陵集校笺》的学术价值与内容构成: 本套《徐陵集校笺》之所以分为四卷,正是因为徐陵的作品数量可观,且内容丰富,需要经过极其细致的梳理与考证。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底本的审慎选择与校勘: 丛书的编著者对徐陵的现有文献进行了广泛的搜集与比对,审慎选择了最可靠、最接近原貌的底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校勘工作,辨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纠正讹误,尽可能还原徐陵作品的本来面目。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 2. 精细的文字校注: 对于古籍而言,文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徐陵集校笺》的“校”字,便体现了这一特点。编著者会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严谨的考证,追溯其来源,辨析其用法的异同,力求做到字字有据,解释清晰。这对于理解徐陵作品的语言特点、词汇用法、甚至是当时的社会用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 深入的笺注解读: “笺”字,则代表了更为深入的解释与阐释。《徐陵集校笺》的笺注,并非简单的字词释义,而是涵盖了: 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徐陵的作品中常引用前代典籍,笺注会详细考证这些典故的来源,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与作用,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 历史背景的梳理: 徐陵的诗文往往与当时的政治事件、社会风貌、人物交往息息相关。笺注会深入梳理相关的历史背景,解释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使读者能够将作品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 思想内涵的分析: 作者不仅仅是诗人,也是政治家。其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对时局的忧虑、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等,都将通过笺注得到细致的解读。 文学手法的阐释: 针对徐陵的诗歌创作,笺注还会对其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如比兴、对偶、用韵等,以及其在宫体诗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版本流传的考证: 对于徐陵的作品,其流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版本、佚文、辑本等,都会在笺注中有所提及,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文献依据。 4. 四卷本的结构安排: 四卷本的设置,很可能是根据徐陵作品的类别、年代、或者篇幅大小而进行的合理划分,以方便读者查阅与研究。例如,可能包含诗歌、赋、书信、碑铭、奏议等不同体裁,或者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亦或是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每一卷都将是独立而完整的学术研究单元。 《徐陵集校笺》将带给您的阅读体验: 阅读《徐陵集校箋》,您将获得: 一次深入的学术探索: 这并非一次轻松的文学读物,而是一次严谨的学术探险。每一页都蕴含着学者们对古籍的敬畏与对真理的追求。 一个了解南朝的窗口: 通过徐陵的作品,您将窥见南朝士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理解那个时代文学与政治的紧密互动。 一份研究的宝贵财富: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化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而言,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为您提供最权威、最可靠的资料。 一次与古代先贤的对话: 在严谨的校订与深刻的笺注中,您将仿佛与徐陵本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的人生智慧与文学才情。 结语: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徐陵集校笺》(1-4)(套装全4册)的推出,是本丛书在南朝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对徐陵这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文学成就的深度挖掘,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相信,这套集学术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著作,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用户评价

评分

入手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的“徐陵集校笺”后,我几乎是爱不释手。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经典,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学者的深入研究才能焕发出光彩,而这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校”和“笺”两个字,就概括了它非凡的学术价值。 “校”意味着对文本的严谨考证。书中对于一些古籍版本的细致比对,以及对异文的辨析,让我看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丰富信息。这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追溯。我常常惊叹于书中学者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能够从细枝末节中挖掘出重要的信息,为我们呈现一个更接近原貌的文本。 “笺”则将学术研究的成果,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注释,更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涉及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方面面。书中大量的引用和引申,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学术讨论之中,在与不同学者的对话中,不断完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让我对古典文学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意识到,阅读古典文学,绝不仅仅是“读懂”字面意思那么简单。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校”与“笺”的概念引入,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所谓的“校”,就是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辨析和校勘,找出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异文,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学术工作。而“笺”,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注释。 当我看到书中对一些古籍版本进行详细比对,指出不同版本之间差异的细微之处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需要何等的耐心和专业的知识才能做到!这种学术上的精益求精,让我对这套书的质量有了极高的信任。它就像是为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接触到那些经过严谨学术打磨的经典文本。 更让我惊喜的是,“笺”的部分也非常精彩。它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更深入地挖掘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书中经常会引用一些其他的古籍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旁征博引”的方式,让解读更加丰富和立体。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中,每一次阅读,都在不断地拓展我的视野。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资料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直到我发现了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特别是其中关于“徐陵集”的部分,才算真正找到了“宝藏”。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校笺”的体例。不同于市面上许多流于表面的普及读物,它以一种极为严谨和学术化的方式,呈现了对古典文献的深度解读。 “校”的部分,让我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文本在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和差异。书中会详细列出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并给出考证的依据。这让我明白,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经典,都经过了无数代学者的审慎辨析,才得以相对完好地流传下来。这种对“真”文本的追求,让我对这套书的专业性有了极高的评价。 而“笺”的部分,更是精彩绝伦。它不仅仅是对字词的解释,更是对文本的文化、历史、哲学等多重层面的深入剖析。书中会引用大量相关的史料、文学作品,以及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支撑自己的解读。这种“厚重感”的解读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而不是停留在浅显的字面意思上。它极大地提升了我鉴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的一本,刚翻了几页就被它的内容深度所吸引。它呈现给我的,远不止是简单的故事复述或文本堆砌。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一句的解读,似乎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和多方考证。尤其是一些历代学者对于同一段文字的不同理解,书中都一一罗列,并进行细致的辨析,这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一个不断求索、修正、完善的过程。 书中对语言的运用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并没有刻意去使用艰深的古语,而是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力求语言的清晰流畅。这对于像我这样,虽然对古典文学有兴趣,但语言功底尚不扎实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易懂的方式,带领我走进那个遥远的文学世界,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字词解读上。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这些信息虽然不是直接的文本解读,但它们为理解作品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语境。当我了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人生经历,再回头去看作品中的情感流露和思想表达,往往能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知人论世”的阅读方式,让古典文学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

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简直是国学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书籍,终于在这套“徐陵集校笺”中找到了。首先,它提供的“校笺”二字就点出了其核心价值。不同于简单的普及读物,这套书更像是一次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普及版。通过“校”与“笺”,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以及作者、编者、后世学者的考证与解读。这种细致入微的学术精神,让我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到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更能体会到文字背后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传承的艰辛。 比如,书中对一些晦涩词汇的注解,往往会引述多位学者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权衡。这种“群言堂”式的解读方式,让我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甚至激发自己进一步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典故的出处考证,那简直是寻宝之旅!每当读到一句熟悉的诗文,书中都能给出它最初的来源,或是它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被引用和演变的,这种“溯源”的过程,让我对中国文化的连绵不断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且,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质优良,印刷清晰,阅读体验极佳。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物有所值的感觉。我知道,对于很多读者来说,阅读经典文学可能是一个比较“硬核”的挑战,但如果能有这样一套高质量的工具书辅助,我想很多人都会愿意迈出这一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耐心地为你讲解那些你可能忽略的细节,让你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非常好,真的真的非常好,感谢~~~~~~~~~~~~~~~~~~~~

评分

迄于明代,吴讷的《文章辨体》分文体为五十九类,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则分为一百二十七类,二者皆以乐府诗独自为类,但对南北朝乐府诗评价不高。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魏晋以降,世变日下,所作乐歌,率皆夸靡虚诞,无复先王之意。下至陈、隋,则淫哇鄙亵,举无足观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亦云:「梁、陈及隋,新声日繁;唐、宋以来,制作甚富。然较诸古辞,则相去远矣。」

评分

很好很满意,活动价格实惠。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古典文学丛书中的书,不用多说了的,都比较经典,趁活动时拿下,很合算的。

评分

书都很好!

评分

几乎不怎么被关注得南朝文学家。

评分

几乎不怎么被关注得南朝文学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