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第13版)审校、推荐人:
彭凯平(清华大学)
周晓林(北京大学)
苏彦捷(北京大学)
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
沈模卫(浙江大学)
高定国(中山大学)
梁宁建(华东师范大学)
罗跃嘉(深圳大学)
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
张庆林(西南大学)
周仁来(南京大学)
胡佩诚(北京大学医学部)
王登峰(北京大学)
孙时进(复旦大学)
肖水源(中南大学)
张明(东北师范大学)
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
乐国安(南开大学)
钟年(武汉大学)
(以上按章节顺序排序)
心理学入门经典教材之一!
在美国,它拥有超过280万名使用者!
国内19位知名学者应邀编译审校!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是怎样不停地感知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情感和付诸行动的?为了找到答案、揭开疑惑,人类踏上了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引人入胜的旅程!在探索中,您将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领悟生活!
DennisCoon堪称出版业的奇迹,作为心理学领域的畅销书作家,他因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美国,超过250万学生正在使用他的教材。
John Mitterer任教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他为2万多名学生授课,并且多次获得教学奖项。
中文版再版前言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的作者Dennis
Coon博士是以教学见长的心理学家,讲授基础心理学课程近30年。本书在美国出版后,反复修订,多次再版,早已成为美国心理学领域里难以超越的“现象级”入门教材,其累计销量已高达280万册。
2004年初我们首次引进推出了《心理学导论》(第9版),受到了普遍欢迎。2007年中,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又组织翻译了《心理学导论》(第11版),市场热度不减。时隔6年,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这一次《心理学导论》(第13版)的中文版再版时间与英文版基本同步,及时地向广大读者呈上最前沿最权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及观点。
在第13版中,作者不仅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而且系统地讲述了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动态,使广大读者对心理学产生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本书在传授心理学基础原理的同时,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指引人们自觉应用心理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它让大家了解到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把书本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体验,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所学知识终身受用。
与其他学科一样,心理学一直在飞速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观念也不断更新。本次再版,作者压缩、整合了一批过时、枯燥的基础内容,同时也充实、拓展了许多新领域的知识。本书从神经科学、自我、人类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别各角度出发,以这四条主线索平行贯穿全书所涉及的各个心理学领域,全方位科学解读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令读者耳目一新。
另外,本书延续了前版在撰写方式上的一大优势——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结构和内容的编排中,遵循学习的本质规律,有效帮助读者学习和记忆。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多彩,给一门严肃的学科赋予了生动活泼的表达。对于没有任何相关知识背景的初学者来说,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同样能感受到“科学心理学”带给人们的便捷和快乐。
《心理学导论》(第13版)中文版的面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新版修订的译者有20余位,大部分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他们分别是:张乃柬、陆怡、徐玥、陈浪、李稔秋、邵燕萍、何津、张磊、季琭妍、官欣、蒋雯、李毅飞、孟蕊、孙菲菲、武艳俊、张萌。
本书翻译进展之顺利与迅速,同前两版中文版译者、审校者与修订者们所作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因此,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向参与了前两版翻译及修订工作的同仁们表示感谢。
为确保这部教材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力争以较高的品质让更多的读者受益,在第13版翻译工作完成后,我们邀请了二十余位国内心理学界知名学者对各章内容进行审校,他们分别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专业领域。为忠实原著,追求科学准确的中文翻译,他们反复推敲、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着实令人感动和钦佩,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审校名单请见彩页和封底)。
我们有幸生活在大时代的转折点上,在变幻莫测的社会生活中,认识自己、解读他人,进而去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存在本质,是每个人在个人成长之路上难得的机遇。“万千心理”愿与读者真诚携手,沿着这条人类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继往,开来。
万千心理
2013年9月
说实话,很少有教材类的书籍能让我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页写了什么”的冲动,但这本书做到了。它在保持其专业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成功地注入了足够的悬念和故事性。特别是关于发展心理学的章节,它跨越了人生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婴儿时期的依恋形成,到青春期的身份认同挣扎,再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维护,描绘出了一条条清晰却又充满变数的成长轨迹。作者在讲述这些生命历程时,那种对人类潜能的敬畏感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复杂和美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也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具建设性的预期。这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放置在床头柜上,随时准备翻阅并从中汲取力量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透露着一种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这一点很少有学术类的书籍能做到。它的图表和插图都不是那种冰冷的示意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视觉辅助工具,很多时候,一个精妙的图示胜过千言万语的解释。我记得有一次看到关于决策偏误的论述,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瞬间就理解了那些复杂的认知捷径是如何误导我们的判断的。对于那些对心理学有初步兴趣,但又害怕被复杂的公式和实验数据吓跑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福音。它就像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一份引路地图,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让你在充满挑战性的知识领域里也能保持探索的乐趣和信心。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时,对事件的解读方式都变得更加多维和批判性了,这真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智力投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的前沿性和对现代科技影响的关注。在讨论到认知过程时,它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心理学实验发现上,而是非常及时地引入了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了大脑结构和化学物质在驱动行为中的核心作用。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让那些抽象的心理机制变得可以“触摸”和“理解”起来。同时,它也探讨了数字时代对注意力和记忆力产生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这些每天浸泡在信息流中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警示。它不仅解释了“我们是谁”,更在努力回答“在当今世界,我们正在变成什么样”。这种对当下和未来的关切,让整本书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而不是成为一本陈旧的学术档案。
评分这本书的笔触相当细腻,它成功地将那些宏大的心理学理论与我们个体真实的经验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学术又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体验。我尤其赞赏它在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差异时的那种审慎和包容态度。它没有采用单一的视角来框定人类行为,而是展示了环境、文化和社会因素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的。读到关于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的那几个章节时,我简直感觉作者把我内心深处那些不自知的从众心理和角色扮演模式都给挖掘出来了。它不是那种只教你“是什么”的书,更致力于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能做些什么来更好地适应或改变”。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花上好一阵子来消化吸收其中的信息,因为它真的触及到了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最核心的生存机制和互动模式。
评分哎呀,最近在书店里淘到一本关于人类心智的绝妙读物,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又深不可测的心理现象。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把复杂的概念讲解得深入浅出。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博学的智者在咖啡馆里聊天,不知不觉间,你对“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别人为什么会那么做”这些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从基础的感知和认知,一直延伸到记忆、学习、情绪和人格的构建,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心理学地图。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大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觉察,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真是太棒了!
评分产后的一大本,小诗哥不错的商品啊,太喜欢了,太给力了,以后还要买。慢慢读吧,估计会比较吃力
评分权威著作,认真拜读!
评分很厚的一大本,感觉内容好多。希望能好好读完。
评分正在用,物流快
评分买书,买好书,书籍使人进步。
评分好厚的书啊,还是大开本,有的看了
评分不错,快递有速度
评分惦记好久了呢!终于到手了
评分感觉不像正版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