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3版)

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達編著 著
圖書標籤:
  • Cisco
  • H3C
  • 交換機
  • 配置
  • 管理
  • 網絡
  • 數據通信
  • 組網
  • 實戰
  • 手冊
  • 第3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少兒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ISBN:9787517048121
商品編碼:11364955408
齣版時間:2017-01-01

具體描述

作  者:王達 編著 定  價:108 齣 版 社: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頁  數:780 裝  幀:平裝 ISBN:9787517048121 第三版前言
篇CiscoIOS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第1章CiscoIOS係統園區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1CiscoCatalyst園區交換機
1.2Catalyst6800係列交換機
1.3Catalyst6500-E係列交換機
1.4Catalyst4900係列交換機
1.5Catalyst4500-X係列交換機
1.6Catalyst3850係列交換機
1.7Catalyst3750-X-X係列交換機
1.8Catalyst2960-S係列交換機
1.9Catalyst2960-X係列交換機
第2章CiscoIOS係統的基本使用、維護與管理
2.1IOS係統基礎
2.2IOS係統的基本使用
2.3IOS文件係統管理
2.4基礎配置
2.5Console本地登錄IOS係統
2.6Telnet遠程登錄IOS係統
2.7係統消息日誌配置與管理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接近手冊(第3版)》是靠前一本以H3C新的ComwareV7版本和Cisco以太網交換機新的IOS15.2.x版本操作係統為平颱的H3C和Cisco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工具圖書。
《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接近手冊(第3版)》共19章,全麵、係統、深入地介紹瞭H3C和Cisco園區網以太網交換機中*基礎、*重要的技術原理和相關功能配置與管理方法,主要內容包括:H3C和Cisco園區以太網交換機産品選型、ComwareV7和IOS15.2.x操作係統的使用、維護與管理方法,以及以太網端口、以太網通道、以太網鏈路聚閤、交換機堆疊、IRF2、基本VLAN特性(包括靜態和各種動態VLAN劃分方式)、擴展VLAN特性(包括SuperVLAN、PrivateVLAN等)、VTP、GVRP/MVRP、生成樹(包括STP、RSTP、PVST和MSTP等)、等
王達 編著 王達,《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接近手冊》(第二版):51CTO“年度很受讀者喜愛的原創IT圖書”、思科中文技術社區“很值得閱讀的十大圖書”、至頂網“十大很受歡迎技術圖書”。《路由器配置與管理接近手冊——H3C篇》:至頂網“很受歡迎計算機圖書”。《路由器配置與管理接近手冊——H3C篇》和《品牌網管師一網絡工程方案規劃與設計》:51CTO“年度讀者很喜愛的原創IT圖書”。《網管員推薦閱讀——不錯網管經驗談》(第二版):互動齣版網“我很喜愛的技術圈書”。《網絡工程師推薦閱讀一網絡工程基礎》:51CTO“讀者很喜愛的技術圖書”。
數據網絡核心的精細化掌控:深入解析與實戰演練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企業網絡已不再僅僅是通信的管道,更是業務運轉的神經中樞,是數據流動、信息共享、協同創新的關鍵基礎設施。而作為構建高效、穩定、安全網絡基石的交換機,其配置與管理的精細化程度,直接關係到整個網絡係統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書,《數據網絡核心的精細化掌控:深入解析與實戰演練》,將帶領讀者穿越紛繁復雜的網絡協議與配置指令,抵達交換機操作與管理的精髓之處,旨在為網絡工程師、係統管理員以及對網絡技術充滿熱情的學習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極具實戰價值的指導。 本書並非對特定廠商設備功能的簡單羅列,而是以數據網絡的核心原理為齣發點,輔以豐富的實戰案例,幫助讀者建立起對交換機工作機製的深刻理解。我們將從網絡分層模型齣發,逐層剖析數據在交換機內部的封裝、解封裝、轉發路徑,以及各種關鍵技術(如VLAN、STP、LACP、QoS等)如何作用於數據流,從而實現精細化的流量控製與優化。 第一篇:網絡基礎與交換機原理 本篇將為讀者夯實理論基礎,為後續深入學習打下堅實根基。 第一章:網絡基礎模型與數據傳輸 深入剖析OSI七層模型與TCP/IP四層模型,理解各層職責及其在數據交換中的協同作用。 詳細講解數據包的封裝與解封裝過程,清晰展現數據從應用層到物理層的轉化以及在網絡中傳輸的完整生命周期。 介紹MAC地址、IP地址、端口號等關鍵地址信息,闡述它們在數據尋址與路由中的作用。 講解二層幀與三層包的結構及其關鍵字段,為理解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區彆打下基礎。 實戰解析: 使用網絡抓包工具(如Wireshark)分析不同協議報文,直觀理解數據包結構。 第二章:交換機硬件架構與工作原理 探索交換機的內部組成,包括ASIC芯片、內存(CAM錶、MAC地址錶、ARP錶等)、CPU、端口等。 深度解析交換機轉發機製:基於MAC地址的學習與轉發、三層交換的原理。 講解Flood、Learn、Forward、Discard等基本轉發流程。 分析交換機在數據包轉發過程中對幀頭與包頭信息的處理。 實戰解析: 通過交換機命令查看MAC地址錶、ARP錶,理解交換機如何學習和記錄網絡信息。 第三章:二層網絡核心技術——VLAN與Trunk 深入理解VLAN(虛擬局域網)的概念、優勢與應用場景,如何實現廣播域的劃分與隔離。 詳細講解VLAN的實現方式:基於端口的VLAN、基於MAC的VLAN、基於IP子網的VLAN、基於協議的VLAN。 全麵解析Trunk鏈路(IEEE 802.1Q)的工作原理,理解Tagging與Untagging過程,以及PVID、Native VLAN等概念。 講解VLAN間路由(Inter-VLAN Routing)的需求與實現方式(三層交換機或Router-on-a-stick)。 實戰解析: 配置多VLAN環境,實現用戶隔離與流量控製;配置Trunk鏈路,實現多VLAN跨交換機傳輸。 第二篇:交換機高級功能與網絡優化 本篇將聚焦於提升網絡性能、可靠性與安全性的關鍵技術,幫助讀者構建更加健壯的網絡。 第四章:鏈路聚閤(LAG)與冗餘備份 深入理解鏈路聚閤(Link Aggregation Group, LAG)的原理,如何通過多條物理鏈路匯聚成一條邏輯鏈路,提升帶寬與可靠性。 講解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協議,實現動態鏈路聚閤。 分析靜態聚閤與動態聚閤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 探討交換機端口冗餘的其他實現方式,如MSTP、ERPS等。 實戰解析: 配置LACP,實現服務器與交換機之間的帶寬提升與鏈路冗餘。 第五章:生成樹協議(STP)傢族與網絡環路防護 深度解析生成樹協議(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的原理,如何通過阻塞冗餘鏈路,防止網絡環路。 詳細講解STP的關鍵概念:根橋、根端口、指定端口、阻塞端口、BPDU報文。 對比分析PVST、PVST+、Rapid-PVST、MSTP等不同STP版本,理解其演進與優化。 講解STP的收斂過程、收斂加速技術(如PortFast, BPDU Guard, Root Guard)。 實戰解析: 配置MSTP,管理復雜的網絡拓撲,確保網絡穩定運行,並有效防止環路。 第六章:服務質量(QoS)與流量管理 理解QoS(Quality of Service)的必要性,以及在網絡中實現流量優先級的原理。 講解QoS的關鍵技術:分類(Classification)、標記(Marking)、整形(Shaping)、策略(Policing)、擁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與擁塞管理(Congestion Management)。 分析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模型,理解EF、AF、BE等服務等級。 講解LLQ(Low Latency Queuing)等排隊策略。 實戰解析: 配置QoS策略,為VoIP、視頻會議等關鍵業務提供帶寬保障,提升用戶體驗。 第七章:多播(Multicast)技術原理與應用 理解單播、廣播、組播的區彆與應用場景。 深入解析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協議,理解主機如何加入與離開多播組。 講解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協議的不同模式(SM, DM)及其工作原理。 實戰解析: 配置組播路由,實現高效的視頻流分發或在綫會議。 第三篇:交換機安全加固與管理維護 本篇將聚焦於保障交換機與網絡安全的關鍵技術,以及日常管理維護的最佳實踐。 第八章:交換機安全基礎與訪問控製 講解交換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安全威脅。 深入理解端口安全(Port Security)機製,限製端口接入設備數量與MAC地址。 配置ACL(Access Control List),實現基於源/目的IP、MAC、協議、端口的流量過濾。 講解VLAN Access Control List (VACL) 的應用。 實戰解析: 配置端口安全,限製非法設備接入;配置ACL,隔離敏感服務器區域。 第九章:用戶認證與授權 講解802.1X網絡訪問控製協議,實現用戶或設備級彆的身份驗證。 集成RADIUS/TACACS+服務器,實現集中式用戶認證與授權。 配置Guest VLAN與Private VLAN等隔離技術。 實戰解析: 配置802.1X,實現無綫或有綫用戶的身份驗證。 第十章:交換機管理與監控 講解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協議,實現對交換機的遠程監控與管理。 配置Syslog,收集和分析交換機的日誌信息,進行故障排查與安全審計。 講解NetFlow/sFlow等流量監控技術,分析網絡流量模式。 實戰解析: 配置SNMP,將交換機接入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實現集中監控;配置Syslog,集中管理設備日誌。 第十一章:故障排查與性能調優 係統性地介紹交換機常見故障的排查思路與方法(如端口不通、丟包、延遲高等)。 利用交換機的診斷工具(ping, traceroute, show commands)定位問題。 根據網絡流量分析與性能指標,對交換機配置進行調優。 實戰解析: 模擬各種故障場景,引導讀者通過實際操作進行故障診斷與排除。 第四篇:虛擬化與雲計算環境下的交換機 隨著雲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普及,交換機在數據中心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本篇將探討其在現代網絡架構中的應用。 第十二章: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與交換機 介紹Leaf-Spine、Clos等典型數據中心網絡架構。 講解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等Overlay技術,實現二層網絡在三層網絡上的擴展。 討論Neutron等SDN控製器在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中的作用。 實戰解析: 探討如何在虛擬化環境中配置交換機支持VM遷移與隔離。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清晰、簡潔、易懂,避免使用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並輔以大量的配置命令示例和實際操作步驟。我們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不僅能夠掌握交換機的各項配置與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齣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名真正懂得數據網絡核心的掌控者。無論是初入網絡領域的新手,還是尋求技術提升的網絡專傢,本書都將是您寶貴的參考資料與實踐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網絡工程師,我更看重工具層麵的實用性,而不是純理論的闡述。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截圖和配置片段,這些細節能直觀地幫助我們理解命令行輸入後的預期效果。特彆是涉及到復雜策略配置,比如QoS的區分服務和限速,或是ACL的復雜匹配規則時,沒有直觀的配置示例,光靠文字描述很容易産生歧義。我希望能看到它對一些“灰色地帶”的處理方式有所涉獵,比如廠商間協議兼容性的邊界在哪裏?在進行設備混搭部署時,哪些功能是必須謹慎使用或完全避免的?如果它能引入一些虛擬化環境下的網絡部署考量,比如在VMware NSX或OpenStack環境中,如何集成和管理物理交換機,那就更具前瞻性瞭。對於初級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應該像一本字典一樣,隨時能查到標準答案;而對於資深工程師,它應該像一本“內幕指南”,揭示一些官方文檔中不常提及的配置技巧和性能調優的訣竅。

評分

閱讀一本技術手冊,體驗感同樣重要。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字體排版和圖錶的清晰度直接影響瞭長時間閱讀的疲勞度。如果圖錶模糊不清,或者關鍵的配置塊沒有用特殊格式突齣顯示,那麼學習的連貫性就會被打斷。我希望它在講解復雜算法或協議報文結構時,能使用清晰的流程圖和時序圖來輔助說明,而不是單純的文字描述。此外,隨書附帶的資源,比如配套的實驗拓撲文件、預置的設備鏡像文件,或者一個在綫的代碼庫鏈接,將極大地增強其實用價值。僅僅是紙質書本,總有信息更新滯後的風險。如果能有一個活躍的勘誤和問答社區支持,讓讀者可以就書中內容提齣疑問並獲得及時的解答,那這本書的生命力將大大延長。總而言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是一個可以伴隨我職業生涯成長的學習夥伴,提供持續的價值和支持。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對我這種喜歡係統性學習的人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它不是簡單的技術點羅列,而是遵循一個清晰的邏輯流。比如,從基礎的數據鏈路層開始,逐步深入到控製平麵和數據平麵,再到安全、高可用性和管理。如果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能有一個“關鍵知識點迴顧”或者“生産環境部署要點總結”,那就太貼心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對比性的章節設計,而不是兩個廠商的內容各寫一本再拼在一起。例如,在談到BGP選路時,能夠並列展示Cisco的路徑屬性調整和H3C的等效操作,並在錶格中明確指齣它們之間的細微區彆和最佳實踐推薦。這種“雙視角”的解讀,能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構建一個統一的、宏觀的網絡架構理解。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關於網絡監控和日誌分析的章節,結閤主流的NMS工具,講解如何從日誌中快速定位到特定的配置錯誤,那對日常運維工作絕對是如虎添翼。

評分

說實話,對於這種厚重的“完全手冊”級彆的書籍,我最擔心的就是內容的時效性和深度。畢竟網絡技術迭代速度太快瞭,如果這本書還停留在幾年前的經典協議版本上打轉,那價值就會大打摺扣。我希望它在深入講解傳統三層交換和路由技術的同時,能花大量的篇幅去覆蓋SDN、網絡自動化(比如Ansible/Python在Cisco ACI或H3C iMaster NCE上的應用)這塊。自動化是未來的方嚮,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腳本示例,教我們如何批量化地生成或校驗配置,那纔是真正與時俱進。而且,H3C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不低,但係統性的中文深度資料相對稀缺,這本書如果能在H3C的特色功能,例如其特有的安全策略或負載均衡機製上,給齣不亞於思科的講解深度,那它的價值就體現齣來瞭。我尤其關注它在網絡運維和故障診斷流程上的描述,一套成熟的、跨廠商的排故方法論比零散的命令堆砌要寶貴得多。它應該能讓我明白,麵對一個棘手的丟包問題,從物理層到應用層,我們應該用怎樣的邏輯順序去排查,並且能提供不同設備上對應的診斷命令。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抓人眼球的,配色很專業,一看就是那種能讓人沉下心來啃大部頭的技術手冊。拿到手沉甸甸的,內容估計很充實。我最近在忙一個比較復雜的企業網絡升級項目,正好需要一本能提供最新、最權威配置實戰指導的參考書。市麵上關於思科和H3C的內容常常是割裂的,要找一本能把兩者放在一起深入對比和講解的資料實在不容易。我希望能看到它在路由協議的細微差異、VXLAN等新技術在兩個平颱上的實現細節,以及在排錯環節,不同廠商的診斷工具和命令集有何異同,而不是泛泛而談。如果能有大量的、貼近真實生産環境的案例分析,比如一個復雜的跨地域VPN組網,如何在高可用性、低延遲和安全性之間做取捨,那簡直是太棒瞭。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對不同版本操作係統下的功能特性進行明確區分,畢竟生産環境的設備OS版本五花八門,版本兼容性常常是部署中的一大陷阱。一個好的手冊,應該能教會我如何“以不變應萬變”,理解底層原理,而不是死記硬背命令。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