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论法的精神》
★ 英国法学名家A.V.戴雪哈佛讲座,启迪国人公共智识
★ “这本书融合了史家与法学家的智慧,向人们展示了法律形式与条文背后的东西。……是我们时代的《论法的精神》。 ”——《泰晤士报》
《公共舆论的力量》为戴雪研究英国法之著名作品。戴雪选取独特角度,研究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变迁与英国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舆论思潮之间的深刻关系,是理解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史不可或缺的、充满洞见的著作。本书由12次讲座构成,逐次论述了法律与公共舆论的关系、特点,以及19世纪英国的三个主要立法时期,即托利党主导的立法停滞时期、辉格党主导的边沁主义时期以及19世纪末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集体主义立法时期。
经由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一个很具代表性的国家及时代,其立法如何较为迅速地体现了社会阶层在不同时期的利益要求和意见,并能初步了解现代社会中立法和思想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
戴雪(A.V. Dicey,1835—1922),19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学家与史学家,在思想上深受边沁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因精通英国普通法并深谙英国法律史,于1882年被选为牛津大学瓦伊纳英国法讲座(Vinerian Chair)教授。
戴雪的代表著作有:《英宪精义》(1885)、《论冲突法》(1896)、《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1905)以及《英国反对爱尔兰自治法的理由》(1920)等。其中,《英宪精义》是戴雪获得学术盛名的著作,被公认为了解英国宪法精髓的启蒙读物。
戴雪是一个博学深思的学者。他不但能善于分析事理,以勾取玄要部分,而且能于变异与芜杂的实事之中,抉择主要原理。他本来具有文学的天才,故在他的书中命意遣词,均属匠心独运。
——历史法学派名家 保罗·维诺格拉多夫爵士(Sir Paul Vinogradoff,1854-1925)
这本书融合了史家与法学家的智慧,它向人们展示了法律形式与条文背后的东西。……这本书就是我们时代的《论法的精神》。
——《泰晤士报》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译者前言
导言
第一讲 法律与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
第二讲 英国立法舆论的主要特征
第三讲 民主与立法
第四讲 三种主要的公共舆论思潮
旧托利主义或立法停滞时期(1800—1830)
边沁主义或个人主义时代(1825—1870)
集体主义时代(1865—1900)
第五讲 旧托利主义或立法停滞时期
第六讲 边沁个人主义时代
第七讲 集体主义的兴起
第八讲 集体主义时代
第九讲 边沁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影响
第十讲 立法舆论的逆流和支流
……
第一讲
本书这些讲座的目的是揭示19世纪的英国立法或立法的缺失与多变的公共舆论潮流之间密切的依赖关系。
我想,大多数学生都会欣然接受立法对公共舆论存在依赖关系这一事实。我们大家都习惯赋予公共舆论某种神秘的、几乎超自然的力量,却未能考察当我们谈论公共舆论时,公共舆论究竟指什么,我们也并不了解它的权能的真正界限,无法确定其发挥功能的方式。法律依赖舆论这种说法并不使人感到吃惊;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如何将它限定于英国,限制于19世纪的英国。不过,这种限制乃有意为之,并且有充足的理由。
确实,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制度的存在与变迁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依赖人类的思想与情感。换言之,人类制度生长、兴盛于社会之中,因而它依赖社会的意见。
休谟写道:“由于力量总在被统治一方,统治者除了舆论之外再无他法以支持自己。因此,政府惟一的基础是意见;这条格言既风行于最自由、最民主的政府,也适用于最专断、最军事独裁的政府。埃及的苏丹、罗马的皇帝可以违背臣民的情感与意愿,像驱赶野兽一样驱赶手无寸铁的臣民,但是至少,他们必须通过意见来引导马穆鲁克(mamelukes)或禁卫军(praetorian bands),把他们当人对待。”
同样,即便是南方种植园主对待他们的奴隶,在根本上也必须依赖黑奴们的意见,哪怕种植园主们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大权。黑奴联合起来,在体力上也超过种植园主个人的以及一些支持、帮助他的白人的力量。黑人们是由于意见才服从奴隶主的,而不论其意见有无根据。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与奴隶主的对抗会导致最剧烈的冲突。他们甚至由于服从的习惯而顺服奴隶主。服从的习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情感的基础上,虽然偶尔伴有对反抗的惩罚。这些情感包括诸如对优越的能力与勇气的钦慕,或对善意的感激。黑人服从的习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恐惧,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道德氛围。总之,依靠意见统治的白人,既受到他们奴隶的尊重,同时也带来自尊,奴隶主具有的品质使他们有能力、权力成为主人。在此,我们丝毫不关心这种观点的对与错。我们只想以之为证据,表明即便在已知最极端的情形下,休谟的理论也能得到很好的支持,即政府的真实基础是被统治者的意见。但是,尽管对法律的服从必须通过某种舆论来实现,休谟似是而非的观点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这种看法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的法律都是我们所谓的“公共舆论”的结果。当被运用于立法领域时,这一术语仅仅简要地描述一个特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信念,表明法律的存在是有益的,因此应该得到守护,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必须加以修正或废除。公共舆论决定一个国家的立法,这种论断意味着法律的制定或废除依据的是该国居民的意见或意愿。因此,如果适当理解,这种观点就恰当地描述了当今英国的情形,但却不能用于描述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而且,即便对于英国而言也并非总是正确的。
因为首先,在许多国家中,几乎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舆论概念,可以用来表达民众变革或改进他们制度的希望。这些国家中的民众更多地是被习惯影响而不是思想。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制于习惯规则。这些规则根源于特定社会条件下的需要,甚至根源于古代立法者的理论思索。但不管这些规则的根源是什么,它们的存在与延续都确切地依赖使用与习惯。事实上,只有在较高文明特点的环境中,意见才能主导立法变迁。在许多东方国家,意见可以更好地被描述成存在了几代人之久的传统或本能感情;而通常,这些传统与情感厌恶改变,希望保持祖传的习惯。像在西方一样,在那里宽泛意义上的意见也发生作用;但这种长久存在的、厌恶变革的情感将社会维系在传统的界限之内,和19、20世纪英国的公共舆论完全不一样,后者要求对国家的法律进行持续的改进。
……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总是觉得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似乎是精英阶层的事情,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太大关系。但读了《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老百姓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公共舆论”,在19世纪的英国法律体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向我展示了公众情绪如何影响议会的立法,如何塑造法官的判决,甚至如何推动法律的改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媒体在形成和传播公共舆论方面作用的阐述印象深刻。报纸、小册子,甚至是街头巷尾的议论,都成为了影响法律走向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事件,那些看似突然的法律变革,背后往往隐藏着汹涌的民意暗流。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19世纪英国法律的历史,更让我对现代社会中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社会运行机制的全新认知。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的法律史,但它却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论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就足够吸引我了,而实际阅读起来,更是给了我巨大的惊喜。我一直觉得,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是政治精英和法律专家的“闭门造车”。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图景。它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普通民众的声音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法律体系,并最终塑造其走向的。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细致梳理,让我看到了公众的呼声、道德观念的转变、甚至是不满情绪的积聚,都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力量,影响议会的立法,甚至撼动根深蒂固的法律惯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传播媒介在塑造舆论方面的分析,报纸、期刊、集会、甚至是讽刺画,都成为了影响法律改革的重要推手。这让我意识到,法律从来都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它始终与社会现实、民众诉求紧密相连。这本书不仅让我对19世纪英国的法律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对现代社会中民意表达和民主参与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体会,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作品。
评分这本《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研究。我原本对于19世纪英国法律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宏观政策和精英博弈的角度去理解,但本书却将视角巧妙地拉回到“普通人”身上,揭示了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那些看似分散却又无所不在的“公共舆论”是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如刑事司法改革、工厂立法、选举权扩大等,细致地勾勒出社会情绪如何积聚、传播,并最终转化为政治压力,迫使立法者和司法机构做出回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媒体、讲坛、社团组织等不同信息传播渠道的分析,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舆论场,并在这个场域中,普通人的声音得以汇聚,并最终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人民性”,它不再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时代的脉搏。它让我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倾听民意、尊重民意,都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这本书不仅是对19世纪英国法律史的深入探索,更是对现代社会民主进程和公民参与价值的一次深刻的哲学反思,读来让人深思。
评分老实说,当我拿起《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又是一本充斥着枯燥法条和晦涩理论的学术著作。然而,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展示了19世纪的英国社会是如何在法律和公共舆论的相互作用下不断演进的。作者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案研究相结合,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眼目睹着法律的每一次变革是如何伴随着民意的潮起潮落而发生的。书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所形成的多元化公共舆论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打破了我过去那种“公共舆论”是一个模糊而单一概念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不同声音是如何在这个复杂的舆论生态系统中碰撞、融合,并最终影响法律的走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机制,也启发了我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它让我明白,任何一项法律的生命力,都离不开其背后广泛而坚实的民意基础。
评分我一直对19世纪英国的社会变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个时代法律体系的演变。而《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揭示了驱动这些改变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社会大众的集体意志和不断壮大的公共话语权。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案例和社会事件的深入剖析,生动地展现了公众的期望、恐惧和价值观如何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法律的肌理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舆论审判”和“道德改革”章节的论述,它们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维护自身权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圣物,而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断被塑造和修正的活生生的存在。它也让我反思,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辨别和引导公共舆论,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积极力量,而不是被操纵的工具。这本书的论证严谨,逻辑清晰,读起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着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可见国内对戴雪的关注至少,同时也暗示我们,在国内《英宪精义》的影响之深。
评分本书论述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知识协同理论与应用,传播学应该看的书
评分戴雪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法学家,其主要著作《英宪精义》早在民国初年便已被 介绍到国内,并且成为法科学生阅读之经典。
评分好书一本,了解历史上的英国和法律!
评分经由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一个很具代表性的国家及时代,其立法如何较为迅速地体现了社会阶层在不同时期的利益要求和意见,并能初步了解现代社会中立法和思想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
评分19世纪是拿破仑战败后新旧世界方生未死的时代,欧洲涌现了各种“主义”,寻求新的社会原则的必要性不可回避,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以及民族主义,同时在英国交战。而英国史的进程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身处意识形态丛生的时代,思想独立、社会开明、政治民主,使得英国人在古典自由的余烬处,仍能辨析制度的善恶,通过法律改革,以规则之变保障社会良性发展。
评分1.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购书在京东 满意有轻松! 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同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周星驰的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他拿咸鱼来做比,一联想到身边常常出没的视梦想为空洞虚无之无聊议题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咸鱼,就是被腌制的死鱼,真形象。——《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其实说谎比想象中难多了。你要藏着真相,还要让假象小心翼翼地站在真相的外围。成功的谎言,哪怕被别人刺破假象的外围,也依然离真相非常遥远。——《少数派报告》;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世间事除了生死,那一桩不是闲事。;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你对别人要求松一点,就不会总失望;你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就不会总沮丧。---《心术》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错过的就忘记。醒醒吧,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何必作贱自己让自己那么累。如果你拥有足够的吃穿住,你已经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拥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如果你早上起床安然无恙,你已经比活不过这周的100万人幸福;如果你未曾经历战乱、牢狱、酷刑、饥荒,你已比正身处其中的5亿人幸福——《慈善的真相》思想有清晰的学理与脉络,可以论证也可以反驳,可情绪不同,它来去无踪,就像下水系统失灵的城市,一场小雨就会水漫金山泛滥成灾。——《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便是岁月能赐予一个魂灵最厚重的礼物——并非一帆风顺的经历,在若干年后借由回忆与思考,将沉淀为内心最平和有力的支撑,而这个魂灵将随之拥有智者的理性,与孩童的勇敢。——《少数派报告》;女人,在遇到能让你真正托付一生的那个男人之前,你都必须要像一个爷儿们一样去生活;在那里,我从一个轻闲的旁观者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因如此,我能从大学的各项课题中收获更多的乐趣,能将兼职和实习视为摸索职业道路的机会,能在低层职位中发现机遇的大门向我敞开。——《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 女人记住了:拼命对一个人好,生怕做错一点对方就不喜欢你,这不是爱,而是取悦。分手后觉得更爱对方,没他就活不下去,这不是爱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别人会看不起你,这不是要强,而是恐惧。许多人被情绪控制,只敢抓住而不敢放弃,会累。;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周国平《及时表达你的爱》;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我所喜欢的女子》 ;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变幻的阳光,想起一方蓝天,一个安静的小院,一团扑面而来的柔和的风,风中仿佛从来就有母亲和奶奶轻声的呼唤……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由衷地惊讶: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儿去了?——史铁生《记忆与印象》;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传说中的好景点,累死累活不说,走马观花反而少了真实体验!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时期。想的不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的好友...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所不在意的“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重新拾回的时光。——星野道夫《在漫长的旅途中》 在商店里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现的商品,不一定要买但可以了解他的用处,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广度,扩宽我们的视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不要买些外表华丽而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爱对新生的事物好奇,会不惜代价去买,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