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

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A.V.戴雪 著,戴鹏飞 译
图书标签:
  • 公共舆论
  • 法律史
  • 19世纪英国
  • 社会史
  • 舆论
  • 维多利亚时代
  • 法律与社会
  • 历史学
  • 英国历史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98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3651
品牌:世纪文景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国图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2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们时代的《论法的精神》
  ★ 英国法学名家A.V.戴雪哈佛讲座,启迪国人公共智识
  ★ “这本书融合了史家与法学家的智慧,向人们展示了法律形式与条文背后的东西。……是我们时代的《论法的精神》。 ”——《泰晤士报》

内容简介

  《公共舆论的力量》为戴雪研究英国法之著名作品。戴雪选取独特角度,研究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变迁与英国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舆论思潮之间的深刻关系,是理解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史不可或缺的、充满洞见的著作。本书由12次讲座构成,逐次论述了法律与公共舆论的关系、特点,以及19世纪英国的三个主要立法时期,即托利党主导的立法停滞时期、辉格党主导的边沁主义时期以及19世纪末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集体主义立法时期。
  经由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一个很具代表性的国家及时代,其立法如何较为迅速地体现了社会阶层在不同时期的利益要求和意见,并能初步了解现代社会中立法和思想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戴雪(A.V. Dicey,1835—1922),19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学家与史学家,在思想上深受边沁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因精通英国普通法并深谙英国法律史,于1882年被选为牛津大学瓦伊纳英国法讲座(Vinerian Chair)教授。
  戴雪的代表著作有:《英宪精义》(1885)、《论冲突法》(1896)、《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1905)以及《英国反对爱尔兰自治法的理由》(1920)等。其中,《英宪精义》是戴雪获得学术盛名的著作,被公认为了解英国宪法精髓的启蒙读物。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戴雪是一个博学深思的学者。他不但能善于分析事理,以勾取玄要部分,而且能于变异与芜杂的实事之中,抉择主要原理。他本来具有文学的天才,故在他的书中命意遣词,均属匠心独运。
  ——历史法学派名家 保罗·维诺格拉多夫爵士(Sir Paul Vinogradoff,1854-1925)


  这本书融合了史家与法学家的智慧,它向人们展示了法律形式与条文背后的东西。……这本书就是我们时代的《论法的精神》。
  ——《泰晤士报》

目录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译者前言
导言
第一讲 法律与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
第二讲 英国立法舆论的主要特征
第三讲 民主与立法
第四讲 三种主要的公共舆论思潮
旧托利主义或立法停滞时期(1800—1830)
边沁主义或个人主义时代(1825—1870)
集体主义时代(1865—1900)
第五讲 旧托利主义或立法停滞时期
第六讲 边沁个人主义时代
第七讲 集体主义的兴起
第八讲 集体主义时代
第九讲 边沁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影响
第十讲 立法舆论的逆流和支流
……

精彩书摘

  第一讲
  本书这些讲座的目的是揭示19世纪的英国立法或立法的缺失与多变的公共舆论潮流之间密切的依赖关系。
  我想,大多数学生都会欣然接受立法对公共舆论存在依赖关系这一事实。我们大家都习惯赋予公共舆论某种神秘的、几乎超自然的力量,却未能考察当我们谈论公共舆论时,公共舆论究竟指什么,我们也并不了解它的权能的真正界限,无法确定其发挥功能的方式。法律依赖舆论这种说法并不使人感到吃惊;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如何将它限定于英国,限制于19世纪的英国。不过,这种限制乃有意为之,并且有充足的理由。
  确实,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制度的存在与变迁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依赖人类的思想与情感。换言之,人类制度生长、兴盛于社会之中,因而它依赖社会的意见。
  休谟写道:“由于力量总在被统治一方,统治者除了舆论之外再无他法以支持自己。因此,政府惟一的基础是意见;这条格言既风行于最自由、最民主的政府,也适用于最专断、最军事独裁的政府。埃及的苏丹、罗马的皇帝可以违背臣民的情感与意愿,像驱赶野兽一样驱赶手无寸铁的臣民,但是至少,他们必须通过意见来引导马穆鲁克(mamelukes)或禁卫军(praetorian bands),把他们当人对待。”
  同样,即便是南方种植园主对待他们的奴隶,在根本上也必须依赖黑奴们的意见,哪怕种植园主们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大权。黑奴联合起来,在体力上也超过种植园主个人的以及一些支持、帮助他的白人的力量。黑人们是由于意见才服从奴隶主的,而不论其意见有无根据。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与奴隶主的对抗会导致最剧烈的冲突。他们甚至由于服从的习惯而顺服奴隶主。服从的习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情感的基础上,虽然偶尔伴有对反抗的惩罚。这些情感包括诸如对优越的能力与勇气的钦慕,或对善意的感激。黑人服从的习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恐惧,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道德氛围。总之,依靠意见统治的白人,既受到他们奴隶的尊重,同时也带来自尊,奴隶主具有的品质使他们有能力、权力成为主人。在此,我们丝毫不关心这种观点的对与错。我们只想以之为证据,表明即便在已知最极端的情形下,休谟的理论也能得到很好的支持,即政府的真实基础是被统治者的意见。但是,尽管对法律的服从必须通过某种舆论来实现,休谟似是而非的观点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这种看法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的法律都是我们所谓的“公共舆论”的结果。当被运用于立法领域时,这一术语仅仅简要地描述一个特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信念,表明法律的存在是有益的,因此应该得到守护,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必须加以修正或废除。公共舆论决定一个国家的立法,这种论断意味着法律的制定或废除依据的是该国居民的意见或意愿。因此,如果适当理解,这种观点就恰当地描述了当今英国的情形,但却不能用于描述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而且,即便对于英国而言也并非总是正确的。
  因为首先,在许多国家中,几乎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舆论概念,可以用来表达民众变革或改进他们制度的希望。这些国家中的民众更多地是被习惯影响而不是思想。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制于习惯规则。这些规则根源于特定社会条件下的需要,甚至根源于古代立法者的理论思索。但不管这些规则的根源是什么,它们的存在与延续都确切地依赖使用与习惯。事实上,只有在较高文明特点的环境中,意见才能主导立法变迁。在许多东方国家,意见可以更好地被描述成存在了几代人之久的传统或本能感情;而通常,这些传统与情感厌恶改变,希望保持祖传的习惯。像在西方一样,在那里宽泛意义上的意见也发生作用;但这种长久存在的、厌恶变革的情感将社会维系在传统的界限之内,和19、20世纪英国的公共舆论完全不一样,后者要求对国家的法律进行持续的改进。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19世纪英国法律与公共舆论的图书简介,严格按照您的要求撰写,避免提及您提供的书名内容,力求内容详实、自然,不带有AI痕迹。 --- 书名:《 转型时代的法律、道德与社会秩序:19世纪英国的观念变迁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19世纪英国社会经历的剧烈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如何与新兴的社会思潮、道德观念以及大众的集体情绪相互作用、相互塑造的过程。这是一个技术革新、工业扩张与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的时代,传统的权威受到挑战,新的社会规范正在艰难地构建。本书旨在揭示,在法律条文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一个复杂而动态的权力网络,其中“社会共识”与“法律正义”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理解该世纪社会肌理的关键。 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十字路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口密度空前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犯罪率的上升、公共卫生问题的恶化以及阶级矛盾的激化。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既有的法律框架显得力不从心。本书聚焦于几个核心领域,剖析社会观念是如何渗透并最终重塑法律实践的。 第一部分:法律理性与社会情感的冲突 本部分首先审视了法律专业人士(律师、法官、立法者)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19世纪早期,法律思想仍深受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强调清晰的法规、证据的客观性和惩罚的威慑力。然而,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仅凭冰冷的理性难以应对诸如“贫困犯罪”或“婚姻不忠”这类涉及深层道德困境的案件。 我们详细分析了“同情心”(Sympathy)这一概念在法律辩论中的兴起。随着小说和报纸的普及,公众对个案的了解程度空前提高,对于不公正判决的情感反应也更为强烈。书中通过对几起标志性案件的剖析,展示了法庭如何试图在维护法律的既有权威与回应公众日益增长的道德诉求之间走钢丝。例如,关于“虐待儿童”的法律,早期几乎不存在,直到社会对特定家庭悲剧的普遍愤慨转化为立法压力,法律才开始介入家庭私域。 第二部分:公共卫生、城市空间与规制权力 工业革命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臭名昭著的贫民窟和卫生危机。本书将焦点转向环境法与公共健康立法的演变。19世纪中期,传染病的爆发迫使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私人生活和地方自治。 我们考察了《公共卫生法》(Public Health Acts)的通过过程。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立法,而是立法者、医生、社会改革家与地方士绅之间激烈博弈的结果。其中,关于“气味”、“肮脏”和“疾病载体”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产阶级对下层阶级生活方式的道德判断。法律试图通过强制性的建筑标准和排污系统,将一个“文明”的城市空间强加于一个“失序”的贫民聚居区之上。这种规制权力的扩张,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个人自由与集体安全的激烈辩论。 第三部分:新兴的媒体与法律的“剧场化” 19世纪,印刷术的普及和识字率的提高,使得法律事件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话题,而是成为了报纸和通俗小册子的重要内容。本书专门研究了大众传播媒介对法律审判的塑造作用。 审判现场被媒体描绘成一种道德戏剧,陪审团和法官的行为被置于公众的聚光灯下。这种“法律的剧场化”对司法程序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提高了司法透明度,迫使法庭更加审慎地对待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舆论审判”的倾向,即案件在定罪前,被告已在公众舆论中被判处有罪。我们分析了“煽动叛乱罪”的审判如何被政治派别利用,以及对女性犯罪的报道如何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媒体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更是解释者和情绪的放大器。 第四部分:刑罚哲学的演进:从惩罚到改造 本书的后半部分深入探讨了刑罚哲学的根本性转变。在世纪初,“报应论”和威慑是主流,但随着对犯罪成因研究的深入(例如犯罪学早期思潮的萌芽),改造和矫正的概念开始占据上风。 监狱制度的改革是这一转变的物理体现。从早期的纯粹隔离,到引入劳动、教育和宗教教化,这些改革背后是社会对“罪犯”身份认知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需要被报复的恶人,而成了需要被“修复”的社会部件。本书对比了伊丽莎白·弗赖(Elizabeth Fry)等改革家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理念,以及国家机器在实施这些理念时所遭遇的财政限制和官僚惰性。法律的改革,往往是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经济成本之间妥协的产物。 结论:持续的对话 《转型时代的法律、道德与社会秩序:19世纪英国的观念变迁》旨在揭示,法律并非一个孤立的、自洽的体系,而是深深嵌入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有机体。19世纪的经验表明,任何试图“冻结”法律形式的努力都将失败,因为法律必须不断地吸收、消化和回应社会集体情感与新出现的道德共识。本书为理解现代国家权力如何平衡秩序维护与社会正义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透镜。它清晰地表明,在法律文本之外的领域——在咖啡馆的争论中、在印刷厂的铅字中、在工厂主的良知中——真正的法律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19世纪英国的社会变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个时代法律体系的演变。而《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揭示了驱动这些改变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社会大众的集体意志和不断壮大的公共话语权。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案例和社会事件的深入剖析,生动地展现了公众的期望、恐惧和价值观如何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法律的肌理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舆论审判”和“道德改革”章节的论述,它们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维护自身权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圣物,而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断被塑造和修正的活生生的存在。它也让我反思,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辨别和引导公共舆论,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积极力量,而不是被操纵的工具。这本书的论证严谨,逻辑清晰,读起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着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总是觉得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似乎是精英阶层的事情,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太大关系。但读了《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老百姓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公共舆论”,在19世纪的英国法律体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向我展示了公众情绪如何影响议会的立法,如何塑造法官的判决,甚至如何推动法律的改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媒体在形成和传播公共舆论方面作用的阐述印象深刻。报纸、小册子,甚至是街头巷尾的议论,都成为了影响法律走向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事件,那些看似突然的法律变革,背后往往隐藏着汹涌的民意暗流。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19世纪英国法律的历史,更让我对现代社会中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社会运行机制的全新认知。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的法律史,但它却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论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就足够吸引我了,而实际阅读起来,更是给了我巨大的惊喜。我一直觉得,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是政治精英和法律专家的“闭门造车”。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图景。它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普通民众的声音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法律体系,并最终塑造其走向的。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细致梳理,让我看到了公众的呼声、道德观念的转变、甚至是不满情绪的积聚,都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力量,影响议会的立法,甚至撼动根深蒂固的法律惯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传播媒介在塑造舆论方面的分析,报纸、期刊、集会、甚至是讽刺画,都成为了影响法律改革的重要推手。这让我意识到,法律从来都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它始终与社会现实、民众诉求紧密相连。这本书不仅让我对19世纪英国的法律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对现代社会中民意表达和民主参与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体会,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作品。

评分

老实说,当我拿起《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又是一本充斥着枯燥法条和晦涩理论的学术著作。然而,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展示了19世纪的英国社会是如何在法律和公共舆论的相互作用下不断演进的。作者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案研究相结合,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眼目睹着法律的每一次变革是如何伴随着民意的潮起潮落而发生的。书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所形成的多元化公共舆论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打破了我过去那种“公共舆论”是一个模糊而单一概念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不同声音是如何在这个复杂的舆论生态系统中碰撞、融合,并最终影响法律的走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机制,也启发了我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它让我明白,任何一项法律的生命力,都离不开其背后广泛而坚实的民意基础。

评分

这本《公共舆论的力量:19世纪英国的法律与公共舆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研究。我原本对于19世纪英国法律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宏观政策和精英博弈的角度去理解,但本书却将视角巧妙地拉回到“普通人”身上,揭示了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那些看似分散却又无所不在的“公共舆论”是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如刑事司法改革、工厂立法、选举权扩大等,细致地勾勒出社会情绪如何积聚、传播,并最终转化为政治压力,迫使立法者和司法机构做出回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媒体、讲坛、社团组织等不同信息传播渠道的分析,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舆论场,并在这个场域中,普通人的声音得以汇聚,并最终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人民性”,它不再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时代的脉搏。它让我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倾听民意、尊重民意,都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这本书不仅是对19世纪英国法律史的深入探索,更是对现代社会民主进程和公民参与价值的一次深刻的哲学反思,读来让人深思。

评分

京东服务好,活动多,价格便宜,物流物流专业态度好,服务质量高,图书质量好

评分

在京东网上购书已经有将近两年了,感觉京东网还是很不错的,价格优惠,物流也快。许多人都喜欢读书,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们人类许多乐趣,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台阶,书也是我勇气的源泉。书就是大海,而我是小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书就是天空,而我是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候不识字,只能看一些有图画的书,也常常让妈妈读给我听。上小学以后,我时常不是抱着一本童话故事书,就是拿着一本作文书。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读书,不管是什么书,我都会认真地看。就这样,我从书中知道了许多知识,也从书中明白了许多道理,也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我的作文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好多。我也更加喜欢读书了,每天晚上觉前都要看一会书。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读书,使人知书达理;读书,让人明辨是非;一提到书,有些人就会头昏脑涨。书中的那些烦琐的语句,冗长的故事情节,一啃就得花上好几天,还不如看电视来得直截了当,还不如听音乐来得轻松自在。而我却恰恰相反,偏偏钟情于书。在一个幽静的下午,沏上一杯茶,坐在沙发上独自沉浸于书的海洋,这可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啊!读书;让我们知道如何走好往后的漫漫人生路。

评分

可见国内对戴雪的关注至少,同时也暗示我们,在国内《英宪精义》的影响之深。

评分

在我们最新引进的这本《公共舆论的力量》中,戴雪再次把议会主权提上了议程。

评分

???????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为戴雪研究英国法之著名作品。戴雪选取独特角度,研究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变迁与英国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舆论思潮之间的深刻关系,是理解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史不可或缺的、充满洞见的著作。本书由12次讲座构成,逐次论述了法律与公共舆论的关系、特点,以及19世纪英国的三个主要立法时期,即托利党主导的立法停滞时期、辉格党主导的边沁主义时期以及19世纪末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集体主义立法时期。

评分

*

评分

在京东网上购书已经有将近两年了,感觉京东网还是很不错的,价格优惠,物流也快。许多人都喜欢读书,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们人类许多乐趣,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台阶,书也是我勇气的源泉。书就是大海,而我是小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书就是天空,而我是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候不识字,只能看一些有图画的书,也常常让妈妈读给我听。上小学以后,我时常不是抱着一本童话故事书,就是拿着一本作文书。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读书,不管是什么书,我都会认真地看。就这样,我从书中知道了许多知识,也从书中明白了许多道理,也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我的作文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好多。我也更加喜欢读书了,每天晚上觉前都要看一会书。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读书,使人知书达理;读书,让人明辨是非;一提到书,有些人就会头昏脑涨。书中的那些烦琐的语句,冗长的故事情节,一啃就得花上好几天,还不如看电视来得直截了当,还不如听音乐来得轻松自在。而我却恰恰相反,偏偏钟情于书。在一个幽静的下午,沏上一杯茶,坐在沙发上独自沉浸于书的海洋,这可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啊!读书;让我们知道如何走好往后的漫漫人生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