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臨床路徑治療藥物釋義:感染性疾病分冊》共分為五個章節,前三個章節分彆為感染性疾病臨床路徑、常見微生物抗感染治療和臨床路徑抗感染治療藥物。參與《臨床路徑治療藥物釋義:感染性疾病分冊》編審專傢大都親身經曆所在醫院的臨床路徑試點工作,並從醫學邏輯的角度齣發,圍繞感染性疾病的“疾病診療”、“病原體”、“抗菌藥物”進行係統科學、簡明扼要闡述,為醫療團隊執行臨床路徑提供指導與參考依據。《臨床路徑治療藥物釋義:感染性疾病分冊》後兩章則主要對抗感染藥物臨床處方管理、抗感染藥物相互作用等內容進行闡述,幫助臨床醫務工作者全麵瞭解並把握藥物信息及臨床閤理規範用藥。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臨床路徑
第一節 初治菌陽肺結核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二節 復治肺結核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三節 肺膿腫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四節 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五節 支氣管擴張癥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六節 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七節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八節 腹膜透析並發腹膜炎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九節 急性腎盂腎炎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十節 病毒性腦炎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十一節 膽管結石閤並膽管炎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十二節 膽囊結石閤並急性膽囊炎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十三節 肛周膿腫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十四節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臨床路徑(2009版)
第十五節 急性乳腺炎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十六節 細菌性肝膿腫臨床路徑(2011年版)
第十七節 支氣管擴張癥外科治療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十八節 産褥感染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十九節 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二十節 輪狀病毒腸炎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二十一節 麻疹閤並肺炎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二十二節 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二十三節 支原體肺炎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二十四節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二十五節 慢性鼻一鼻竇炎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二十六節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二十七節 口腔念珠菌病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二十八節 帶狀皰疹臨床路徑(2009年版)
第二十九節 淋病臨床路徑(2010年版)
第三十節 艾滋病閤並肺孢子菌肺炎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三十一節 艾滋病閤並活動性結核病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三十二節 艾滋病閤並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三十三節 艾滋病閤並馬尼菲青黴菌病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三十四節 艾滋病閤並細菌性肺炎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三十五節 艾滋病閤並新型隱球菌腦膜炎臨床路徑(2012年版)
第二章 常見微生物抗感染治療
第一節 細菌
第二節 真菌
第三節 分枝杆菌
第四節 病毒
第五節 其他
第三章 臨床路徑抗感染治療藥物
第一節 天然抗生素與半閤成抗生素
第二節 化學閤成抗菌藥物
第三節 抗結核病藥
第四節 抗真菌藥
第五節 抗病毒藥
第四章 抗感染藥物臨床處方須知
第一節 抗感染藥物處方的管理規定
第二節 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報告與監測
第三節 特殊人群的抗菌藥物使用
第五章 附錄
附錄1 抗感染藥物相互作用
附錄2 抗感染藥物的皮膚敏感試驗
附錄3 抗感染藥物靜脈給藥注意事項
疾病名稱索引
微生物名稱索引
藥品名稱索引
參考文獻
緻讀者
前言/序言
臨床路徑治療藥物釋義:感染性疾病分冊 本書概覽 《臨床路徑治療藥物釋義:感染性疾病分冊》是一本旨在為臨床醫生、藥師、護理人員及相關醫療專業人士提供全麵、深入的感染性疾病治療藥物解讀的權威著作。本書緊密圍繞當前臨床實踐中最常用、最具挑戰性的感染性疾病,結閤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路徑指南,係統性地闡釋瞭各類抗感染藥物的作用機製、藥代動力學、藥效學、臨床應用、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以及治療監測等關鍵信息。我們力求做到內容嚴謹、邏輯清晰、語言生動,真正做到“釋義”二字,讓復雜深奧的藥物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最終服務於優化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療,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保障用藥安全。 本書內容亮點與結構安排 本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全麵覆蓋感染性疾病治療藥物的方方麵麵。 第一部分:感染性疾病治療藥物概論與應用基礎 本部分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深入理解具體藥物奠定基石。 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與分型: 詳細闡述瞭感染性疾病的常見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的特點、緻病機製以及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影像學、微生物學檢查(培養、鑒定、藥敏試驗)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等。強調瞭準確診斷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類型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菌血癥/敗血癥、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等)的流行病學和臨床錶現差異。 抗感染藥物的作用機製與分類: 全麵梳理瞭各類抗感染藥物的作用靶點和作用機製,例如抑製細菌細胞壁閤成、乾擾蛋白質閤成、阻礙核酸閤成、破壞細胞膜等。在此基礎上,係統性地將抗感染藥物進行分類,包括但不限於β-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氟喹諾酮類、磺胺類、抗病毒藥物(抗流感病毒、抗HIV、抗肝炎病毒等)、抗真菌藥物(唑類、棘白菌素類、多烯類等)以及抗寄生蟲藥物。每類藥物都進行瞭扼要的介紹,為後續的詳細解讀鋪墊。 抗感染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與藥效學: 深入探討瞭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ADME)對療效和安全性的影響。強調瞭不同藥物在不同組織器官的分布差異,以及腎功能、肝功能、年齡、妊娠等因素對藥物藥代動力學的影響。同時,詳細闡述瞭藥效學概念,如最小抑菌濃度(MIC)、最小殺菌濃度(MBC)、峰榖濃度比(Cmax/MIC)、時間依賴性殺菌、濃度依賴性殺菌等,這些是指導閤理用藥、優化給藥方案的關鍵。 臨床路徑與抗感染藥物選擇: 重點突齣本書的核心——臨床路徑。詳細解讀瞭國傢及權威機構發布的各類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路徑,強調瞭臨床路徑在規範診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預後方麵的作用。闡釋瞭如何在臨床路徑的框架下,根據感染部位、病原體種類、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閤並癥、過敏史、經濟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科學、閤理地選擇最適宜的抗感染藥物。 藥物選擇的特殊考量: 探討瞭在特殊人群(如兒童、老年人、孕婦、哺乳期婦女、免疫功能受損患者、肝腎功能不全者)中抗感染藥物選擇的特異性問題,以及如何規避潛在的風險。 第二部分:常見感染性疾病治療藥物的臨床釋義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針對臨床上最常見、最棘手的感染性疾病,逐一進行深入細緻的藥物解讀。每種疾病都將遵循以下結構進行闡釋: 疾病概述與病原學特點: 簡要介紹該疾病的流行病學、臨床錶現、診斷標準,並重點分析其最常見的緻病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的特點,以及這些病原體的耐藥性現狀。 臨床路徑指導下的藥物選擇原則: 依據最新的臨床路徑指南,明確首選藥物、二綫藥物、特殊情況下的備選藥物,以及藥物選擇的層級和循證依據。 重點藥物的深入釋義: 針對臨床常用的抗感染藥物,進行詳盡的“釋義”。這包括: 藥物的化學結構與分類: 簡述藥物的化學類彆,為理解其作用機製提供背景。 作用機製: 詳細闡述該藥物如何殺滅或抑製病原體。 藥代動力學特點: 重點關注其在體內的吸收、分布(尤其是在感染部位的濃度)、代謝和排泄情況,以及影響因素。 藥效學特點: 解釋其殺菌/抑菌模式(時間依賴性或濃度依賴性)、藥敏試驗解讀等。 臨床應用: 適應證: 明確該藥物適用的具體感染類型和病原體。 用法用量: 提供不同年齡、不同病情、不同腎功能/肝功能患者的推薦劑量和給藥方案,以及給藥途徑(靜脈、口服、局部等)。 療程: 闡述推薦的治療療程,以及何時需要延長或縮短。 劑量調整: 詳細說明在肝腎功能不全、妊娠、老年等情況下的劑量調整方法。 不良反應與監測: 詳細列舉常見的、嚴重的以及罕見的不良反應,並提供相應的監測方法和處理原則。 藥物相互作用: 重點關注與其他常用藥物(包括非抗感染藥物)的潛在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規避和處理。 耐藥性問題與防控: 討論該藥物的常見耐藥機製,以及在臨床上如何減少耐藥的發生。 新進展與研究方嚮: 簡要介紹該藥物在臨床研究中的新應用或未來發展趨勢。 聯閤用藥策略: 探討針對特定感染(如重癥感染、耐藥菌感染)的聯閤用藥原則、優勢、劣勢以及常見的聯閤方案。 第三部分:特殊感染性疾病與抗感染藥物的挑戰 本部分聚焦於臨床上更為復雜、棘手或具有挑戰性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在使用抗感染藥物時需要特彆注意的問題。 耐藥菌感染的治療策略: 詳細闡述多重耐藥菌(如MRSA、ESBLs、VRE、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杆菌科細菌等)和泛耐藥菌的識彆、診斷和治療原則。介紹針對這些難治性感染的新型抗生素和聯閤用藥策略,以及在臨床路徑中如何應對耐藥挑戰。 機會性感染的治療: 針對免疫功能受損患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機會性感染,如真菌感染(隱孢子二孢子蟲、念珠菌、麯黴菌等)、機會性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提供詳細的抗感染藥物選擇和治療方案。 院內感染與社區獲得性感染的藥物選擇差異: 探討院內感染與社區獲得性感染在病原學、耐藥性及藥物選擇上的區彆,強調基於流行病學數據和循證醫學的閤理用藥。 特定部位感染的藥物選擇: 呼吸道感染(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支氣管炎等): 詳細分析不同類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和首選藥物,以及針對耐藥菌的治療。 泌尿道感染: 區分復雜性與非復雜性泌尿道感染,強調根據藥敏結果選擇藥物。 腹腔感染: 討論厭氧菌感染的特點及抗厭氧菌藥物的選擇。 菌血癥/敗血癥: 強調經驗性治療和目標性治療的原則,以及如何快速調整抗菌藥物。 中樞神經係統感染(腦膜炎、腦炎): 重點關注藥物的血腦屏障穿透能力。 骨髓炎與關節感染: 闡述治療的長期性和藥物選擇的特殊性。 心內膜炎: 強調聯閤用藥和維持足夠高的血藥濃度。 抗感染藥物的序貫療法與切換策略: 探討如何根據病情變化,將靜脈用藥轉換為口服藥物(序貫療法),以減少住院時間、降低成本並提高患者依從性。 治療失敗與劑量調整的藝術: 分析抗感染治療失敗的常見原因,並提供調整劑量、更換藥物或聯閤用藥的指導。 第四部分:抗感染藥物的管理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著眼於宏觀層麵的抗感染藥物管理,以及行業發展的未來方嚮。 抗感染藥物的閤理使用與藥源性疾病預防: 強調“有限的資源,無限的細菌”,呼籲審慎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用藥。詳細闡述如何預防抗生素相關的腹瀉、過敏反應、器官損害等藥源性疾病。 抗感染藥物的藥物經濟學評價: 探討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如何選擇性價比高的藥物,為醫療機構和患者的經濟負擔提供參考。 感染控製與抗生素管理項目(AMC/AMS): 詳細介紹AMC/AMS的核心理念、目標、實施策略和評估方法,強調多學科協作在優化抗生素使用、延緩耐藥性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新型抗感染藥物的研發與展望: 展望未來抗感染藥物的研發方嚮,包括新的作用靶點、廣譜藥物、能夠剋服耐藥機製的藥物以及非抗生素類抗感染療法。 本書的臨床應用價值總結: 再次強調本書作為臨床路徑治療藥物釋義的獨特價值,期望它能成為感染性疾病臨床診療的得力助手,幫助醫務人員做齣更明智、更安全的用藥決策,最終為改善患者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本書特色 緊扣臨床路徑: 全書內容緊密圍繞國傢及權威機構發布的各類感染性疾病臨床路徑,提供切實可行的藥物選擇指導。 深入的藥物釋義: 對每類、每種重要藥物進行詳盡解讀,包括作用機製、藥代藥效、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力求透徹。 詳實的數據支持: 引用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臨床試驗數據和專傢共識,確保內容的前沿性和權威性。 圖文並茂,形式多樣: 采用錶格、流程圖、對比分析等多種形式,使復雜信息一目瞭然,便於記憶和理解。 關注臨床實踐難題: 重點關注耐藥菌感染、機會性感染、特殊人群用藥等臨床實踐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多學科視角: 兼顧醫生、藥師、護理人員等不同專業人員的需求,促進多學科協作。 《臨床路徑治療藥物釋義:感染性疾病分冊》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部引領臨床實踐、提升感染性疾病診療水平的行動指南。我們深信,本書的齣版將為廣大臨床工作者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實用的操作指導,共同推動感染性疾病的規範化、個體化治療邁上新颱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