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好包裝也好
評分很好
評分漢斯·貝爾廷是當今最值得關注的藝術史傢之一,這本書是瞭解他學術的最好開始。
評分這個係列都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這個好包裝也好
評分漢斯·貝爾廷在《現代主義之後的藝術史》中,延續瞭他對“藝術史的終結”這一問題的思考,他認為藝術史沒有終結,終結的僅僅是一種綫性發展的、結構緊密的藝術史。在對現代藝術的密切關注中,他在1989年與原蘇聯畫傢彼得·威貝爾一起創立瞭卡爾斯魯厄設計學院藝術與媒體工作技術中心(ZKM)。這一項目推動瞭錄像藝術和媒體藝術的發展,並首次將錄像藝術納入美術館的收藏係統之中。將裝置藝術和媒介藝術納入傳統藝術史的研究視野,這對我們更清醒的認識這一現代藝術形式,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在現代藝術史的研究模式中,存在許多弊端;藝術市場和畫廊主為瞭自己利益繼續把某種類型的創作變成潮流,從而獲得短暫的勝利。 如何把裝置影像這一新的藝術類型納入傳統的藝術史研究之中,貝爾廷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開端。在這本書的《媒體裏的時間和曆史的時間》一文裏,貝爾廷討論瞭作為媒體藝術的錄像藝術和裝置藝術中的時間問題。作者認為“錄像這種媒體有著自己的時間形式,它類似於電影裏的時間形式,以放映的方式進行,因此具有一種演齣時間。”進而談到錄像裝置(video installation)中存在的時間問題的戲劇化,“裝置隻有在某個地方被搭建起來並被啓動時纔存在。和到處都可以放的錄像帶不同,裝置的演齣情景類似於戲劇裏的演齣情景。但是,和戲劇不同的是,裝置並沒有電影腳本。人們隻能就地,即在觀眾參觀的時間裏體驗裝置的圖像連續鏡頭,也就是說,人們隻能在空間裏體驗裝置。” 以上論述的是媒體裏的時間,接著作者又談論瞭媒體的曆史時間,也就是媒體藝術史,並且著重區分瞭其與工業技術史的關係。在論述媒體時間的過程中,貝爾廷結閤當代美國幾位裝置影像大師的作品,深入探討瞭他對媒體藝術中時間的理解。他認為媒體錄像藝術具有兩個中心:一個是時間,一個是觀眾。在這裏時間具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在比爾·維奧拉《緩慢而拐彎抹角的敘述》中的主觀時間,希爾在《燈塔》中體現齣來的“自我反思的內在時間”等。時間在錄像藝術中有瞭不同於以往時間意義上的多義性與復雜性。關於錄像藝術中的觀眾的重要地位,在維奧拉的作品中,“它以觀眾為中心,即把觀眾看作為自我的主要演員,並為觀眾建造一個共鳴空間,在這個空間裏,圖像分散瞭,也就是說,圖像的實質內容和可讀性消失瞭。” 在比爾的作品《南特-三聯畫》中,貝爾廷認為“人即不存在於開始的圖像中,也不存在於結束的圖像中,而是存在於站在這些圖像前、感同身受的觀眾之中。觀眾有意識,他用意識搜集圖像,並用圖像解釋自己。”
評分好書!!!!!!!!!!!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