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 原文+注釋+譯文 文白對照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群書治要 原文+注釋+譯文 文白對照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國學經典
  • 群書治要
  • 文白對照
  • 注釋譯文
  • 中華國學
  • 傳統文化
  • 曆史文獻
  • 治學方法
  • 經史子集
  • 先秦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萬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91515
商品編碼:11441304777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1-01
頁數:15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古代君臣治國教科書,開創大唐盛世三百年 。
高層熱讀並推薦各級學校學員讀物,失傳韆餘年、比《資治通鑒》全麵的治國寶典。
日本天皇曆代奉為圭臬,不傳之秘;
淨空法師傾力推薦,譽為能幫助世界的一本書;
旅遊衛視“國學堂”,梁鼕九期連講。

文摘

毛詩治要
【題解】
西漢時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所輯注的古文《詩》,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詩經》。《詩經》是我國第X部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毛詩每一篇下麵都有小序,用來介紹本篇意旨等。而首篇《關雎》下,除瞭有小序外,還有一篇總序,稱為《詩大序》,是古代漢族詩論的第X篇專著。東漢經學傢鄭玄曾為《毛傳》作“箋”,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
周南
【原文】
詩者,誌之所之①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衷②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③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注釋】
①誌之所之:前一“之”為助詞,的;後一“之”為動詞,去。
②衷:內心。
③嗟嘆:嘆息。
④不知:不知不覺。
【譯文】
詩寄托的是詩人的誌嚮。在心裏未發齣來就是誌,用語言錶達齣來就是詩。情感在心中被觸動就會形成語言,語言不足以錶達,就會籲嗟嘆息;籲嗟嘆息不足以錶達,就會高聲歌詠;高聲歌詠不足以錶達,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原文】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①,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②怒,其政乖③;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睏。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④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易俗。
【注釋】
①安以樂:安適喜樂。
②以:而且。
③乖:背離。
④經:調理。
【譯文】
情誌通過聲音流露齣來,聲音形成一定的鏇律,就是音樂。太平之世的音樂充滿安和喜樂,說明當時的政治清明;動亂之世的音樂充滿怨氣與憤怒,說明當時政治不和諧;瀕臨滅亡之國的音樂充滿悲哀和愁思,說明這個國傢的百姓身處危難之境。所以端正得失,感動天地鬼神,要做到這些,沒有什麼能比得上詩。先王用詩來協調夫妻的關係,養成孝敬的風氣,使人倫變得淳厚,使教化變得美善,從而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
【原文】
《詩》有六義①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注釋】
①六義:即指後文所述: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詩經》的內容,後三者指《詩經》的寫作手法。
【譯文】
《詩經》有六義:一是風,二是賦,三是比,四是興,五是雅,六是頌。
【原文】
上①以風化下②,下以風刺③上,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故曰《風》④。以一國之事,係⑤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⑥,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⑦,以其成功⑧吿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⑨,《詩》之至也。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傢殊俗,而《變風》、《變雅》⑩作矣。
【注釋】
①上:君主。
②下:臣下,百姓。
③刺:以尖銳的話指齣彆人的過失,有指責之意。
④《風》:諷喻。
⑤係:聯結。
⑥形四方之風:錶現天下的風氣。
⑦形容:盛德的錶現。
⑧成功:成就的功業。
⑨四始:《風》《大雅》《小雅》《頌》四類的閤稱。始,開端。
⑩《變風》《變雅》:皆為亂世之作,相對於正風、正雅的治世之作而言。
【譯文】
君王用詩來教化臣民,臣民用詩來諷諫君王,用詩的言辭去勸諫的人不會獲罪,聽到的人也能引以為戒,所以稱之為諷喻。把一國的政事與君王修身治國的根本聯結起來,就是《風》這一類詩歌。談論天下要事,錶現天下風氣,就是《雅》這一類詩歌。所謂雅,意思是端正,說的是君王之政興衰的緣由。政事有大小,所以就有《大雅》《小雅》的分彆。……到瞭王道衰落、禮義廢棄、政教喪失、諸侯國各自為政、傢風各有不同的時候,《變風》《變雅》等作品就隨之産生瞭。
【原文】
關關①雎鳩②,在河之洲③。窈窕④淑女⑤,君子⑥好仇。
【注釋】
①關關:象聲詞,鳥的啼叫聲。
②雎鳩:一種水鳥,這種鳥雄雌情意專一,常比喻夫妻恩愛,忠貞守信。
③洲:水中的陸地。
④窈窕:嫻靜,美好。
⑤淑女:溫慧淑良的女子。
⑥君子:品德X秀的男子。
【譯文】
河中小島,有雙棲的雎鳩,關關相對而唱。溫婉嫻靜的佳人,隻有那德行X秀的君子,纔能與之匹配。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代政治傢、思想傢、文學傢和史學傢。以直言進諫聞名,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時書法傢、文學傢,初唐四大傢之一。,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原有詩文集30捲,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集》 4捲,收入 《四明叢書》。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唐代政治傢、書法傢,初唐四大傢之一。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目錄

目錄

周易治要/007
乾卦/007
坤卦/010
濛卦/011
師卦/011
履卦/011
泰卦/011
否卦/012
同人卦/012
大有卦/012
謙卦/013
豫卦/013
隨卦/013
觀卦/014
噬嗑卦/014
賁卦/014
大畜卦/015
頤卦/015
習坎卦/015
鹹卦/015
恒卦/016
遁卦/016
大壯卦/016
明夷卦/016
睽卦/017
蹇卦/017
解卦/017
損卦/017
升卦/018
革卦/018
震卦/018
豐卦/018
兌卦/019
節卦/019
既濟卦/019
係辭上/019
係辭下/022
說卦傳/023
尚書治要/024
毛詩治要/032
周南/032
鄘風/034
衛風/035
鄭風/036
曹風/036
小雅/036
春鞦左氏傳治要/038
隱公/038
莊公/039
僖公/039
文公/040
宣公/041
成公/043
襄公/043
昭公/046
定公/048
哀公/048
禮記治要/050
麯禮/050
王製/052
文王世子/052
禮運/053
禮器/054
內則/055
大傳/055
樂記/055
祭義/057
經解/058
仲尼燕居/059
中庸/060
錶記/060
緇衣/061
大學/062
昏義/062
周禮治要/063
天官/063
地官/064
春官/064
夏官/065
周書治要/066
文傳解/066
官人/066
芮良夫解/067
國語治要/068
周語/068
晉語/069
楚語/070
韓詩外傳治要/071
孝經治要/075
論語治要/078
學而/078
為政/079
八佾/080
裏仁/081
公冶長/081
述而/082
太伯/082
子罕/083
顔淵/083
子路/086
憲問/088
衛靈公/089
季氏/090
陽貨/093
微子/093
子張/094
堯曰/095
孔子傢語治要/096
王言/096
大婚/097
問禮/098
五儀/098
三恕/101
觀周/101
賢君/102
辨政/103
六本/104
哀公問政/105
顔迴/106
執轡/107
刑政/107
正論/108
史記治要/109
本紀/109
列傳/111
酷吏傳/111
滑稽傳/111
吳越春鞦治要/113
漢書治要/114
誌/114
傳/120
後漢書治要/131
皇後紀序/131
列傳/131
傳/132
逸民傳/136
魏誌治要/138
紀/138
傳/139
蜀誌治要/142
吳誌治要/143
晉書治要/146
傳/146
百官誌/147
傳/147
附錄/149
六韜治要/149
陰謀治要/149
鬻子治要/149
管子治要/149
晏子治要/149
司馬法治要/150
孫子兵法治要/150
老子治要/150
鶡冠子治要/150
列子治要/150
墨子治要/151
文子治要/151
曾子治要/151
吳子治要/151
商君子治要/151
屍子治要/151
申子治要/152
孟子治要/152
慎子治要/152
尹文子治要/152
莊子治要/152
尉繚子治要/153
孫卿子治要/153
呂氏春鞦治要/153
韓子治要/153
三略治要/154
新語治要/154
賈子治要/154
淮南子治要/154
鹽鐵論治要/154
新序治要/154
說苑治要/155
桓子新論治要/155
潛夫論治要/155
崔寔政論治要/155
昌言治要/155
申鑒治要/155
中論治要/156
典論治要/156
劉廙政論治要/156
蔣子萬機論治要/156
政要論治要/156
體論治要/156
時務論治要/157
典語治要/157
傅子治要/157
袁子正書治要/157
抱樸子治要/157




《群書治要》:治世之典,睿思之源 在中華浩瀚的文明長河中,有無數瑰寶璀璨奪目,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其中,《群書治要》以其獨特的價值和深遠的影響,成為瞭治國理政、修身齊傢不可多得的智慧結晶。這部典籍,非但不是簡單的史書匯編,更是一部曆經時間淘洗,凝聚古聖先賢治世經驗與人生智慧的“治世之典”,是後人參悟“經世緻用”之道的“睿思之源”。 《群書治要》的編纂,本身就彰顯瞭一種深刻的憂患意識和對國傢長治久安的殷切期盼。它並非橫空齣世,而是由魏徵等人,在國傢麵臨動蕩、君主渴望明察善道之時,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而編成。其目的極其明確:為君王提供一套係統、扼要的治國方略,以鑒古知今,規避前車之鑒,確立德政,從而鞏固大唐江山,造福萬民。這使得《群書治要》從誕生之初,就承載著強烈的實踐性和指導性,迥異於純粹的學術探討或曆史記錄。 細究《群書治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窺見其編纂者高超的智慧與精煉的功力。全書約十二萬言,囊括瞭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南北朝的史書中關於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倫理等方方麵麵的精要內容。其選材之精、歸納之準,堪稱典範。書中並非泛泛而談,而是選取瞭大量的帝王將相治國興衰的實際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剖析,提煉齣治亂之源、興衰之理。例如,在論述“明察”時,書中引用瞭許多君主因聽信讒言而導緻國傢動蕩的教訓,又闡述瞭那些因善於納諫、明辨是非而使國傢昌盛的典故。這種“以史為鏡”的敘事方式,極具警示和啓發作用。 《群書治要》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治要”二字之上。它不是浩如煙海的史籍堆砌,而是曆代治國經驗的精華提煉。編纂者們以一種高度凝練的方式,將紛繁復雜的治國之道,化為清晰扼要的論述。書中常以“凡”、“夫”、“蓋”等詞語起筆,導入核心觀點,再輔以事例加以佐證。這種“言簡意賅”、“條理清晰”的特點,使得《群書治要》成為一部易於理解、便於應用的治國指南。君王可以從中快速掌握治國的關鍵要點,而不必花費大量時間閱讀冗長的史書。 其次,《群書治要》所倡導的治國理念,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全書以“德”為核心,強調“仁政”、“教化”和“選賢任能”。書中反復強調,國之根本在於民心,而民心所嚮,在於君王的德行。它告誡君王要“愛民如子”,要“損己利人”,要“以身作則”,從而贏得百姓的擁戴,實現國傢的長治久安。這與當下我們強調的“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的執政理念不謀而閤,展現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普適價值。 再者,《群書治要》在政治哲學層麵上,也提供瞭寶貴的啓示。它深刻揭示瞭“道”與“勢”、“體”與“用”的辯證關係。書中不僅僅停留在對具體治國之術的介紹,更深入探討瞭治國的根本原則和深層邏輯。例如,它闡述瞭“立德”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修身之本”,是“齊傢之基”,更是“治國之要”。隻有君王自身品德高尚,纔能感召臣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進而實現國傢的長治久安。這種從個人修養到國傢治理的邏輯鏈條,體現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閤一”、“內聖外王”的深邃思想。 《群書治要》的另一重要價值在於其對“為政之要”的全麵闡述。書中涉及的方方麵麵,幾乎囊括瞭治國理政的各個維度。它不僅僅關注宏觀的政治製度,也深入到具體的政策製定和執行。例如,在經濟方麵,書中強調“節用”、“興利”,指齣過度的奢靡和不當的賦稅會加速國傢的衰亡;在軍事方麵,它倡導“慎戰”、“講武”,告誡君王要珍惜生命,非到萬不得已不興兵。這些論述,無不體現瞭編纂者們對國傢發展的深邃思考和切實踐行。 值得一提的是,《群書治要》並非一套僵化的教條,而是充滿瞭辯證的智慧。書中常通過正反對比,揭示治亂的必然聯係。它不迴避曆史的黑暗麵,而是從中汲取教訓,以警示後人。這種“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的思維方式,使得《群書治要》具有瞭超越時代的價值。它教會人們如何從曆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如何理解治亂的規律,如何做齣明智的決策。 《群書治要》的編纂,還體現瞭中國傳統文化中“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精神。它並非一傢之言,而是匯集瞭曆代眾多思想傢的智慧結晶。通過廣泛涉獵,編纂者們去僞存真,去粗取精,最終形成瞭一部融匯貫通、博大精深的治國寶典。這與當下我們提倡的開放包容、學習藉鑒的治學態度,有著異麯同工之妙。 總而言之,《群書治要》是一部極其珍貴的古代典籍,它不僅僅是治國理政的參考書,更是修身養性、明辨是非的人生指南。它所蘊含的智慧,跨越時空,至今仍能給予我們深刻的啓示。閱讀《群書治要》,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聖先賢對話,感悟他們治國安邦的經驗,體會他們愛民恤民的情懷,學習他們審時度勢的智慧。這部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寶庫,是中華文明的璀璨明珠,值得我們深入研讀,細心體味,並從中汲取力量,以應對當今世界的挑戰,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群書治要》的質量真的超齣我的預期。從封麵到內頁,都散發著一種古樸典雅的氣質。我一直對古代的政治哲學很感興趣,但苦於古籍閱讀的難度。這本書的原文、注釋、譯文三位一體的編排方式,恰好解決瞭我的痛點。原文的每一個字都顯得那麼有分量,而注釋的解釋則像是在為我點亮一盞盞明燈,讓我不再迷失在字裏行間。特彆是有些注釋,還會引用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典籍,這反而激起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譯文部分也非常齣色,語言流暢自然,沒有生硬的拼湊感,能夠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意思,讓我能夠更輕鬆地理解《群書治要》的核心思想。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瞭知識,更讓我體驗到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樂趣。

評分

對於許多渴望瞭解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人來說,《群書治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而這本精心編纂的版本,更是將閱讀的體驗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尤其欣賞的是其注釋的詳實程度,它不僅僅停留於字詞的解釋,更深入地挖掘瞭文本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曆史背景。當我讀到書中提及的某個製度或人物時,注釋能夠提供相關的背景信息,讓我對當下的論述有更清晰的認識。例如,書中關於“禮製”的闡述,注釋部分就詳細介紹瞭周代的禮樂製度,並將其與後世的演變進行瞭對比,讓我深刻理解瞭“禮”在古代社會的重要性。而白話譯文的加入,更是消弭瞭古籍的距離感,讓那些原本高深莫測的治國理念,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無疑是連接現代讀者與古代智慧的一座堅實橋梁。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驚喜,采用的紙張厚實且帶有淡淡的竹紙香,觸感溫潤。書頁的排版也相當考究,繁體原文居中,兩側輔以清晰的注釋,下方則是白話譯文,三者一目瞭然,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注釋部分並非簡單地解釋字詞,而是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典籍的深層含義和曆史背景,甚至還會引用其他古籍作為佐證,讓我在閱讀中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與先賢對話。譯文部分也十分貼切,既保留瞭原文的古雅之韻,又符閤現代人的閱讀習慣,讀來毫不費力,讓我能夠更專注於領悟《群書治要》的思想精髓。總而言之,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件精美的文化藝術品,無論是自讀還是作為禮物贈予他人,都顯得十分體麵和有意義。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但又苦於古文功底不足的讀者,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我之前嘗試過閱讀一些古籍,但往往因為晦澀的文字和生僻的典故而望而卻步。而這本《群書治要》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閱讀體驗。它將原文、注釋和譯文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閱讀閉環。當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可以即時查閱注釋,深入理解其含義;當我對某個句子感到生澀時,可以直接參考譯文,快速把握其大意。這種“邊讀邊解”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閱讀效率和理解深度。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比原文和譯文,我不僅學會瞭如何理解古文,也逐漸領悟到瞭《群書治要》中所蘊含的治國理政智慧,受益匪淺。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係統地學習《群書治要》中的政治思想和管理智慧。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確實為我的學習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原文的嚴謹性毋庸置疑,而注釋部分則是我學習的重點。它詳細地解釋瞭原文中涉及到的曆史事件、人物典故、官職名稱以及相關的哲學思想,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意圖。例如,在解讀某一段關於“任人唯賢”的論述時,注釋不僅解釋瞭“賢”的具體標準,還引用瞭曆史上一些任用賢臣的成功案例,這使得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更具說服力。譯文部分則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將復雜的古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我快速消化吸收。這樣的設計,使得這本書既適閤初學者入門,也滿足瞭深入研究的需求。

評分

好評

評分

大體內容都在書裏麵

評分

評分

比預想的小,紙質一般,勝在便宜,希望不要錯太多!

評分

大體內容都在書裏麵

評分

好評

評分

還行,這個價格也就這樣瞭

評分

比預想的小,紙質一般,勝在便宜,希望不要錯太多!

評分

這個係列終於買全瞭,一套簡潔實惠又全麵的國學大全,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