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化学综合—分析化学(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系列)
定价:20.00元
作者:李晓燕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19845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本书就是基于上述考虑的教材尝试,全套教材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三册,既内容上各自独立又思想上一脉相承。全套教材编写宗旨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高职特色,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吸纳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理论知识以实验项目为中心,围绕项目任务展开学习,内容深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验项目都是目前企业正在使用的常规检测项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涉及化工、食品、医药和环保等领域。李晓燕等编著的《化学综合——分析化学》共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部分,共有五个学习单元,分别是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质量分析法,各学习单元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着重阐述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应用,力求做到内容深入浅出、应用性强;第二部分为实验部分,共选取化学检验工的十九个技能训练项目,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内容提要
本书就是基于上述考虑的教材尝试,全套教材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三册,既内容上各自独立又思想上一脉相承。全套教材编写宗旨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高职特色,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吸纳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理论知识以实验项目为中心,围绕项目任务展开学习,内容深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验项目都是目前企业正在使用的常规检测项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涉及化工、食品、医药和环保等领域。李晓燕等编著的《化学综合——分析化学》共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部分,共有五个学习单元,分别是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质量分析法,各学习单元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着重阐述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应用,力求做到内容深入浅出、应用性强;第二部分为实验部分,共选取化学检验工的十九个技能训练项目,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目录
分析化学概述学习单元一 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学习目标知识 一、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 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三、误差理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 电位分析定量法介绍习题学习单元二 酸碱滴定法学习目标知识 一、滴定分析法 二、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缓冲溶液 五、基本计算 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拓展知识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介绍习题学习单元三 配位滴定法学习目标知识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二、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三、EDTA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四、金属指示剂 五、配位滴定方式与滴定条件 六、配位滴定法的应用拓展知识 原子吸收光谱法介绍习题学习单元四 氧化还原滴定法学习目标知识 一、氧化还原平衡 二、氧化一还原滴定过程 三、高锰酸钾法 四、重铬酸钾法 五、碘量法 六、氧化还原法应用拓展知识 气相色谱法介绍习题学习单元五 沉淀滴定法学习目标知识 一、沉淀滴定法概述 二、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 三、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四、质量分析法拓展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介绍习题实验单元分析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实验一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实验二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I实验三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Ⅱ实验四 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五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六 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实验七 工业混合碱(NaOH、Na:CO2)的测定实验八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实验九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的测定实验十 岩石中钙含量的测定实验十一 水泥生料中碳酸钙滴定值的测定实验十二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十三 硫代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十四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实验十五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十六 天然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十七 工业污水(或生活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十八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实验十九 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附录一 常用酸碱浓度表附录二 标准缓冲溶液的pH附录三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附录四 滴定分析中常用指示剂附录五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005年)附录六 常用的标准电极电位(18~25℃)附录七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学习单元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真的太贴合我这种“零基础”的学习者了!我之前也零零碎碎看过一些中医的书,但总是感觉云里雾里,尤其是讲到“气”、“血”、“精”、“神”这些概念的时候,总觉得抓不住核心,很难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状态联系起来。这本《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却不一样,祝华英老师在解读十二经脉时,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带着我一步步深入中医的内在世界。她非常巧妙地将抽象的经络理论,与我们最直观的身体感受连接起来。比如,书中对于足太阴脾经的讲解,不仅详细描述了它的循行路线,更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脾在五行属土,与“运化水谷”、“统血”等功能的关系。当读到因为脾虚可能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甚至经血异常时,我恍然大悟,很多自己曾经忽略或不以为意的小毛病,原来都可能与这条经脉息息相关。她还非常强调“治未病”的思想,鼓励我们通过日常的养生方法,比如适当的饮食、运动,来保持经络的畅通。书中给出的很多养生建议,都是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的,不像有些养生书籍那样听起来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人体的各个部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经络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让我对中医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医经脉认识的全新视角!我一直觉得黄帝内经虽然博大精深,但很多概念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就像天书一样,特别是十二经脉,感觉它们就像是存在于抽象理论中的虚线,很难在实际应用中找到落脚点。但这本书,尤其是祝华英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她并没有直接堆砌大量的古文和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层层递进的方式,把十二经脉的走向、巡行、以及它们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复杂关系,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条经脉的详细分析,不仅仅是穴位的介绍,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条经脉在身体里扮演的角色,它可能引发哪些不适,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调理。例如,书中对足阳明胃经的阐述,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很多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胃胀、食欲不振,都可能与这条经脉的失衡有关。她还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的,这对于我这样想把中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读者来说,简直太宝贵了。书中的插图也极其精美,清晰地勾勒出经脉的走向,配合文字讲解,几乎可以想象出那条无形的能量通道在身体里流淌。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一些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发现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微妙的变化。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那种死板的教材,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在中医的海洋里探索,让我不再对经脉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评分我是一个常年被各种小毛病困扰的人,尤其是到了换季的时候,咳嗽、鼻炎、肠胃不适简直是家常便饭,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了这本《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没想到真的给我带来了惊喜。祝华英老师的讲解,最让我受益的一点就是她把复杂的经络理论,转化成了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路径图”。我过去总觉得经络就像是身体里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管道”,但书中对每一条经脉的详细描述,包括它们起始于哪里,经过哪些部位,最终汇入哪里,都描绘得非常具体,甚至感觉能“看到”它们在身体里流淌。我尤其喜欢书中将经络与“外感”、“内伤”等致病因素联系起来的分析。她指出,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不适,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因为某条经络受到了外界风寒的侵袭,或者身体内部脏腑失衡,导致经络的运行不畅。书里对“阳经”和“阴经”的区分,以及它们在人体防御和物质输布中的作用,都解释得非常透彻,让我不再混淆。而且,书中提供的很多穴位指导,都非常直观,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很准确地找到穴位进行按压。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在感到不适时,按摩一些与症状相关的经络穴位,竟然真的能缓解不少。这种“自诊自疗”的体验,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也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种“赋能”,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自己的身体。
评分从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甚至有点儿“科学至上”的视角来看,这本书绝对算得上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我最初对《黄帝内经》抱有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种距离感,总觉得那是古人的智慧,离现代人的生活太远了。然而,祝华英老师在这本书中的阐释,却打破了我这种刻板印象。她用一种非常现代化、并且逻辑性极强的语言,将十二经脉这个中医的核心概念,层层剖析,并且非常注重与我们现代人常遇到的健康问题的关联。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经络不通,百病生”的论述印象深刻。她没有简单地抛出这个结论,而是通过分析每一条经脉的走向、功能,以及可能出现的“堵塞”现象,来解释为什么会引发各种疾病。比如,当读到关于手少阴心经的讲解时,她结合了心主神志、血脉等功能,解释了为何心经的问题会影响到睡眠、情绪,甚至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这种“从理论到现象”的逻辑链条,让我这个习惯了理性分析的人,也能够清晰地理解中医的原理。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恰到好处,不至于太专业,但足以说明问题。她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穴位按摩和保健的方法,这些内容非常实用,我可以直接拿来尝试。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并非玄之又玄的神秘学,而是有着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和实用的应用方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并且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进一步探索。
评分作为一名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黄帝内经》的过程中,时常感到一些概念上的困惑,尤其是十二经脉的精微之处。虽然课堂上老师会讲解,但总觉得缺少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这本《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正好填补了我学习中的这一空白。祝华英老师的论述,不仅在理论深度上达到了专业的要求,更在应用层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她对每一条经脉的循行、气血盛衰、以及与脏腑的联系,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并且非常注重将这些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书中对“标本”关系的阐释,以及如何根据经络的特点来辨证施治,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经络的病理变化”和“经络的生理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梳理,这有助于我更清晰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例如,书中对足少阳胆经的讲解,不仅包含了其循行和主要穴位,还深入分析了胆与情志、肝胆相照等关系,这对于理解一些情志不遂、肢体麻木等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却精炼地展现了经络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这本著作不仅巩固了我已有的理论知识,更在我的思维中开拓了新的维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十二经脉在中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是一本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对专业学习者有极高参考价值的优秀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