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译林·壹力文库:道林·格雷的画像(附英文版书籍)

双语译林·壹力文库:道林·格雷的画像(附英文版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国] 奥斯卡·王尔德 著,李家銮 译
图书标签:
  • 经典文学
  • 英文原版
  • 双语阅读
  • 译林
  • 壹力文库
  • 奥斯卡·王尔德
  • 道林·格雷的画像
  • 外国文学
  • 文学名著
  • 提升英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248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42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444
字数:179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附件:附英文版书籍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英国才子王尔德长篇小说
  十九世纪唯美主义代表作
  买中文版送英文版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所作《道林·格雷的画像》便是当时的代表作,这也是王尔德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美丽的词藻和绚然烂的意象附丽于变态人物和荒诞的情节,因此长期遭到误解,其实书中另有真意。

内容简介

  

  天生漂亮异常的主人公道林·格雷,因见了画家霍华德给他画的和真人一样大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又听信了亨利?华顿勋爵的吹嘘,开始为自己韶华易逝,美貌难久感到痛苦,表示希望那幅肖像能代替自己承担岁月和心灵的负担,而让他自己永远保持青春貌美。他的这个想入非非的愿望后来却莫名其妙地实现了。一天晚上他粗暴地对待了他所爱的女演员西比尔·苇恩,回到家里,发现那肖像上出现了残忍的表情。原来那肖像已开始随着道林·格雷心灵的变化而变化了。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于世。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是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他的著作有《快乐王子》《莎乐美》《认真的重要》《理想丈夫》《雷丁监狱之歌》等等,影响深远。

精彩书评

  

  巴兹尔?霍尔沃德是我的自画像,亨利勋爵是世人对我的印象,而道林才是我希望成为的人,也行只是年龄不同。
  ——王尔德

目录

自 序 1

第 一 章 1

第 二 章 13

第 三 章 28

第 四 章 41

第 五 章 56

第 六 章 67

第 七 章 74

第 八 章 85

第 九 章 98

第 十 章 108

第十一章 116

第十二章 135

第十三章 141

第十四章 147

第十五章 159

第十六章 168

第十七章 176

第十八章 183

第十九章 192

第二十章 201

THE PREFACE 1

Chapter 1 1

Chapter 2 14

Chapter 3 30

Chapter 4 43

Chapter 5 58

Chapter 6 70

Chapter 7 78

Chapter 8 90

Chapter 9 104

Chapter 10 114

Chapter 11 123

Chapter 12 142

Chapter 13 149

Chapter 14 156

Chapter 15 169

Chapter 16 178

Chapter 17 187

Chapter 18 194

Chapter 19 204

Chapter 20 214

精彩书摘

  那是个醉人的夜晚,非常暖和,他把外套搭在手臂上,脖子上连丝绸围巾都没戴。他抽着烟,信步往家走,身边走过两个穿着晚礼服的青年。他听见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耳语道:“那就是道林?格雷。”他想起以前被人指指点点、被盯着看或是被谈论时自己曾多么开心,现在却厌倦了听到自己的名字。他最近常去的那个小村庄一半的魅力就在于没人知道他是谁。他引诱了一个姑娘,让她爱上自己,他常告诉她自己很穷,她也信以为真。有一次,他告诉她自己很坏,她哈哈大笑,回答说坏人总是又老又丑的。她笑得多么动听!——就像是画眉在歌唱。她穿着棉布衣服,戴着大帽子,多么美丽!她什么都不知道,却拥有他失去的一切。
  他回到家,发现仆人正等着他便打发他去睡觉,自己躺在图书室的沙发上,开始思索亨利勋爵跟他说的一些话。
  难道人真的永远也不能改变吗?他狂野地渴望着自己纯洁无瑕的童年—— 亨利勋爵曾经称之为白玫瑰般的童年。他知道他已经玷污了自己,心思里满是腐败,想象中全是恐怖;他知道自己对旁人是种邪恶的影响,还从中获得一种残忍的快感;他知道在与他交往过的人当中,因他蒙受耻辱的都是最善良、最有前途的人。可这就无法挽回了吗?他没希望了吗?

  It was a lovely night, so warm that he threw his coat over his arm and did not even put his silk scarf round his throat. As he strolled home, smoking his cigarette, two young men in evening dress passed him. He heard one of them whisper to the other, “That is Dorian Gray.” He remembered how pleased he used to be when he was pointed out, or stared at, or talked about. He was tired of hearing his own name now. Half the charm of the little village where he had been so often lately was that no one knew who he was. He had often told the girl whom he had lured to love him that he was poor, and she had believed him. He had told her once that he was wicked, and she had laughed at him and answered that wicked people were always very old and very ugly. What a laugh she had!——just like a thrush singing. And how pretty she had been in her cotton dresses and her large hats! She knew nothing, but she had everything that he had lost.
When he reached home, he found his servant waiting up for him. He sent him to bed, and threw himself down on the sofa in the library, and began to think over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Lord Henry had said to him.
  Was it really true that one could never change? He felt a wild longing for the unstained purity of his boyhood——his rose-white boyhood, as Lord Henry had once called it. He knew that he had tarnished himself, filled his mind with corruption and given horror to his fancy; that he had been an evil influence to others, and had experienced a terrible joy in being so; and that of the lives that had crossed his own, it had been the fairest and the most full of promise that he had brought to shame. But was it all irretrievable? Was there no hope for him?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双语译林·壹力文库:道林·格雷的画像(附英文版书籍)”以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充实且自然流畅。 --- 图书简介:时间的褶皱与失落的城邦——一部关于记忆、流变与文明断层的史诗 一、书籍概述:宏大的历史画卷与个人的命运交织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具体人物的道德探索,而是将读者带入一个由时间层层覆盖、由遗忘逐渐侵蚀的宏大叙事之中。它是一部横跨数个世纪的史诗性著作,探讨了人类文明在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伟力与内部结构性矛盾时,如何建构、维持并最终走向瓦解的过程。全书结构精巧,采用“套层叙事”的手法,通过对一系列失落文明遗迹的考古发掘报告、散佚的史料残篇以及现代研究者的口述回忆穿插叙述,构建了一个庞大而迷离的“失落城邦”群像。 我们所追寻的,是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在历史长河中消声匿迹的文明——“赫斯提亚联盟”、“影石王朝”以及“潮汐之都”。这些文明并非神话中的乌托邦,而是拥有复杂政治结构、精深技术(某些领域甚至超越当代)以及深刻哲学思辨的真实存在。然而,正如每一朵盛开的花朵终将凋零,它们也因内部的傲慢、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或是关键的文化断裂而走向了崩溃。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对“记忆”与“遗忘”的深刻辩证。文明的消亡不仅是物理上的坍塌,更是集体记忆的抽离。后世之人如何拼凑这些碎片?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历史,究竟是真实的回响,还是经过无数次过滤和扭曲的投射?作者以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引导我们审视这些问题。 二、核心主题深度解析 1. 科技与伦理的悖论:进步的隐形代价 本书着墨描绘了“影石王朝”的技术高度。他们掌握了利用地热能和某种形式的“光子束缚技术”来维持城市运转,其建筑的坚固与宏伟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种强大的技术力量背后,是极其严格的社会阶层固化与对个体自由的压抑。书中详细记录了王朝末期关于“能源分配公平性”的激烈辩论,以及科学家群体在明知技术滥用可能带来灾难后果时,却因体制的惯性和对“绝对效率”的追求而无法自拔的挣扎。这种对“进步的隐形代价”的揭示,使得本书不仅仅是历史回顾,更像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 2. 符号与意义的消解:语言的迷失 “赫斯提亚联盟”的覆灭被归咎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符号瘟疫”。这并非字面上的疾病,而是指其高度依赖的、复杂的象形文字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开始“失真”,导致了法律的混乱、商业契约的失效以及人与人之间基础沟通的瓦解。作者通过对残存的楔形泥板和石刻文献的细致解读(穿插着语言学家的痛苦分析),展现了当承载文明核心意义的符号系统崩溃时,整个社会结构将如何迅速瓦解。这种对“意义的脆弱性”的探讨,极具哲学思辨的深度。 3. 自然的报复与地理的重塑 “潮汐之都”的故事则聚焦于人与环境的冲突。这座城市建立在一个巨大的三角洲之上,其繁荣依赖于精妙的水利工程与对海洋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书中记录了不同时期的气候模型变化,从最初的乐观预测到最终的灾难性海平面上升。令人震撼的是,书中重现了最后一次潮汐入侵的场景,并非如灾难片般轰轰烈烈,而是通过幸存者的日记,描绘了那种“缓慢而必然的、如同沼泽般吞噬一切”的绝望感。地理环境的改变,最终成为了裁决文明存亡的最直接力量。 三、叙事结构与文学手法:碎片化的史诗 本书的叙事结构是其最具创新性的部分。作者拒绝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考古学式”的拼图构建: 1. 第一部分:发现与碎片(Field Notes):以现代考古队或探险家的视角展开,描述发现遗迹时的震撼、初始的物质证据(残骸、工具、壁画描述)。 2. 第二部分:重构与推测(Scholarly Debates):插入当代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针对这些碎片进行的激烈学术辩论记录。这些辩论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展现了历史的“多义性”。 3. 第三部分:沉浸与想象(Witness Testimonies):通过对少数被认为“存活”下来或被时间“冻结”下来的人物片段叙述,以第一人称视角重现文明鼎盛或衰落的瞬间。 这种手法使得读者必须积极参与到“重建历史”的过程中,避免了传统历史书籍的单向灌输感。文本中穿插了大量的地图、重建图以及“无法辨认的符号摹本”,增强了阅读的真实感和探索欲。 四、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时间的褶皱与失落的城邦》是一部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寓言。它警示我们,无论文明如何繁荣,其基础始终是脆弱的:对知识的维护、对环境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公平的持续关注。它引导读者思考,在我们的时代,哪些“技术之影”正在遮蔽我们的理性,哪些“符号之墙”正在阻碍我们理解彼此。 对于喜欢宏大叙事、对历史哲学、考古学和文明兴衰主题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极为丰富和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它迫使我们直面一个终极问题: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被尘封的“失落城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购入这套书,纯粹是因为对“壹力文库”这个系列的信赖。他们向来在选书和制作上都有着独到的眼光,总能带来一些既有文化重量又兼具极佳阅读体验的版本。这本《道林·格雷的画像》也不例外,它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字号适中,行距舒适,页边距留白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真正的用心,他们明白,一本好书不光是内容上的盛宴,更是感官上的享受。我个人尤其欣赏他们对细节的处理,比如扉页的设计,以及索引部分的清晰度,都非常专业。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生怕太快就读完了,想把那种被精心设计的阅读氛围一直维持下去。这种对“物”的尊重,间接提升了对“文”的品味。

评分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哲学深度是需要反复咀嚼的。它探讨的不仅仅是皮囊与灵魂的永恒悖论,更是关于艺术、道德相对论,以及个体生命在社会规范下的挣扎。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与不同阶段的自己进行对话。比如,初读时可能只关注道林的美貌和罪孽的刺激感,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更能体会到亨利勋爵那些话语背后潜藏的虚无主义色彩,以及主人公最终走向毁灭的必然性。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深刻的伦理探讨包裹在极其华丽、近乎病态的美感外衣之下,使得批判性的思考在享受视觉和语言的盛宴中悄然发生。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面能映照出读者内心深处欲望与良知的镜子,每次擦拭,都会看到新的反光。

评分

这本译本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真的让人惊艳,光是装帧设计就透着一股精致感,让人爱不释手。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恰到好处的开本吸引住了,阅读体验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档次。译文的流畅度和准确性更是没得说,很多原文中那种晦涩难懂、充满维多利亚时期特有腔调的表达,在这里被处理得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极其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那些关于美、道德和堕落的哲学思辨,译者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就像是直接读的中文原创作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译者对奥斯卡·王尔德文字那种深刻的理解和致敬,这比很多只求快不求精的译本要强太多了。而且,听说这个版本还特别收录了英文原文,这对于我这种既喜欢欣赏中文之美,又想时不时对照原文琢磨语言精妙之处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中文读者重新打开了一扇通往经典文学殿堂的窗户,让人愿意沉浸其中,反复品味。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个双语版本的设计策略,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宝藏”配置。它不仅仅是把原文和译文放在一起,而是有条理地组织,方便读者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对比参照。我尝试着在读完一个段落的中文翻译后,立刻回头去看英文原文,对比一下译者是如何巧妙地解构和重塑原文的修辞手法的。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捷径,更像是在欣赏两位艺术家的合作成果——一位是原作者,一位是译者。这种互动式的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层次。比如,王尔德原文中那些充满隐喻的双关语,在中文里是如何被巧妙地化解或突出其另一层含义的,这种“再创作”的过程,实在是令人着迷。对于那些想要提升外语阅读能力,同时又不愿牺牲经典阅读乐趣的人来说,这个版本简直是无可替代的利器。

评分

说实话,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毕竟经典名著的译本市场上琳琅满目,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少之又少。但这一版,着实让我有些意外的惊喜。它在文本处理上展现了一种近乎苛刻的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度阐释,也没有随意删改,忠实地还原了王尔德那种华丽、讽刺又带着一丝颓废的语言风格。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那些长篇大论的唯美主义宣言时的节奏感,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优雅的贵族在耳边低语,字字珠玑,充满了节奏和韵律。这种对文本深层语感的捕捉,绝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砌可以达到的,它需要译者对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有深厚的积淀。每当读到主角道林面对镜子时那种近乎病态的自我陶醉,或者亨利勋爵那些颠覆三观的箴言时,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文字力量的穿透性,仿佛能透过纸面看到十九世纪末伦敦的雾气和上流社会的虚伪面具。对于想深入理解西方文学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译本。

评分

。。。

评分

王尔德的小说,格言式的风格,朋友很喜欢。

评分

还满意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王尔德的经典著作,唯美主义的经典阿

评分

非常非常的好

评分

很满意....................

评分

昨天下午买的,今天起床就收到了!物流超赞!书分为中英两本,中文翻译很棒,封面的美少年就是我心中的道林格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