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古代俄罗斯有多大?透明的俄罗斯版图和历史版图对照,古今俄罗斯,一目了然。
新颖的俄罗斯历史节目单一俄罗斯历史版图简明一览表,一清二楚。
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亦庄亦谐的俄罗斯简史,一气呵成。
漫画小人“天知一半”妙趣横生的精彩点评,一语破的。
内容简介
《看版图学历史系列丛书:看版图学俄罗斯历史》通过一幅幅古今对照的俄罗斯疆域变迁版图,直观展现了俄罗斯在历史长河中纵向的整体风貌变化。全书从史前时期的斯拉夫人说起,截止到苏联解体时期。《看版图学历史系列丛书:看版图学俄罗斯历史》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广博而又风趣,并配有丰富的地图和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俄罗斯的历史发展概况,从而增强对俄罗斯历史的了解。在本书中笔者注重地图、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的结合运用,使它们互相补充,以期达到对历史更好地表达效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个国家的历史版图,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一般读者对历史地理状况了解少,看版图学历史这一功能尤其重要。
陆运高先生自称并非历史专业人士,“是个拾遗补漏的家伙”。但是,他的“拾遗补漏”不但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还涉及美国、英国、俄罗斯的历史地理。美国、英国、俄罗斯的历史地理非我所长,本应无从置喙。但是,我还是乐意将陆先生这套富有特色的丛书推荐给读者,希望有更多类似陆先生一样的“拾遗补漏的家伙”,多出一些图文并茂的、通俗生动的历史地理读物。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
目录
引言
俄罗斯简介
看版图学俄罗斯历史简明一览表
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斯拉夫人[约公元前800年——公元9世纪]
第二章 留里克王朝[862年——1598年]
第一节 留里克托孤奥列格[862年——912年]
第二节 从伊戈尔到斯维亚托斯拉夫[912年——972年]
第三节 基辅罗斯的鼎盛时期[972年——1054年]
第四节 基辅罗斯的“春秋战国”时期[1054年——1237年]
第五节 罗斯被金帐汗国征服和统治时期[1237年——1480年]
第六节 立陶宛蚕食罗斯公国[1237年——1430年]
第七节 莫斯科公国的起源[1283年——1303年]
第八节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1303年——1389年]
第九节 莫斯科公国的扩张[1389年——1462年]
第十节 伊凡三世[1462年——1505年]
第十一节 叶莲娜传奇[1508年——1538年]
第十二节 沙皇伊凡雷帝——伊凡四世[1533年——1598年]
第十三节 王朝混乱时期[1598年——16l3年]
第三章 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
第一节 王朝初期的沙皇[1613年——1689年]
第二节 “俄罗斯帝国之父”彼得大帝[1689年——1725年]
第三节 “短命沙皇时期”[1725年——1762年]
第四节 德国血统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
第五节 俄国的教育、文化和科学[17世纪——18世纪]
第六节 拿破仑称霸和“欧洲的救世主”[1796年——1830年]
第七节 “欧洲宪兵”尼古拉一世[1825年——1855年]
第八节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1728年——1861年]
第九节 俄国早期的工业和铁路[19世纪60年代]
第十节 霸占中国领土和侵略中亚国家[1831年——1864年]
第十一节 北极熊和阿拉斯加[1728年——1867年]
第十二节 沙俄称霸中亚[1865年——1899年]
第十三节 沙俄及列强妄图瓜分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十四节 1905年俄国革命
第十五节 俄国的工业和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十六节 俄国的教育和科学[19世纪——20世纪初]
第十七节 俄国的文化和艺术[19世纪——20世纪初]
第十八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1914年——1916年]
第十九节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第四章 苏俄和苏联[1917年——1991年]
第一节 “一月剧变”和《布列斯特和约》[1917年——1918年]
第二节 苏俄的分裂和外国武装干涉[1918年——1922年]
第三节 战时共产主义和全国大饥荒[1918年——1921年]
第四节 苏联的建立[1922年]
第五节 俄共(布)党内的激烈斗争[1922年——1927年]
第六节 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7年]
第七节 劳改营和大清洗[1918年——1958年]
第八节 苏联的霸权主义[1939年——1940年]
第九节 苏联卫国战争
第十节 苏联版图极盛时[1944年——1991年]
第十一节 斯大林个人崇拜[1945年——1953年]
第十二节 赫鲁晓夫时代[1953年——1964年]
第十三节 勃列日涅夫时代[1964年——1985年]
第十四节 苏联的解体[1985年——1991年]
附录一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看版图学历史系列丛书:看版图学俄罗斯历史(附透明地图1张) 丛书总序:图绘江山,洞悉兴亡 看版图学历史系列丛书,旨在以地图这一最直观、最具空间性的语言,重新审视与解读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历史的进程,无不与地理环境的塑造、疆域的变迁、资源的争夺以及文明的扩展息息相关。仅仅依靠文字记载,我们难以真正把握帝国兴衰的地理逻辑与地缘政治的内在驱动力。 本丛书的理念,是以“图”为核心媒介,结合严谨的史学研究,构建一个多维度、可互动的历史认知体系。我们相信,“历史发生在哪儿,就应当从哪儿看起”。通过系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关键地理要素、战略要地、民族迁徙路线以及军事行动的轨迹,读者将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直观感受历史的张力与必然性。 本系列丛书将涵盖世界主要文明和重要历史阶段,每一册都将侧重于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历史主题,力求做到: 1. 可视化精确性: 确保所有地图的史实准确性,结合考古、测绘等最新研究成果。 2. 叙事深度融合: 地图不是插图,而是叙事主体,文字深度解读地图所揭示的历史意义。 3. 动态演变追踪: 展现地理实体(如国界、河流、城市)在时间轴上的动态变化。 本系列的首批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聚焦于那片横跨欧亚大陆、影响世界格局的伟大国度——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后续将陆续推出聚焦于其他关键区域的图学研究专著。 --- 《看版图学俄罗斯历史(附透明地图1张)》内容导读 篇幅宏大,视野深远:一部以地理视角解构俄罗斯命运的史诗 本书是“看版图学历史系列丛书”中至关重要的一卷。俄罗斯,一个以其广袤无垠的疆域、复杂的民族构成和深刻的东西方交汇特性而著称的文明体,其历史的脉络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几乎是完全重合的。本书摒弃传统上以君主更迭为主线的叙事方式,转而采用“地理决定论”与“地缘政治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引导读者通过地图的语言,探寻俄罗斯从早期东斯拉夫部落到现代超级大国的演变轨迹。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共分为七个主要部分,辅以大量的专题图谱和详尽的图注说明。 第一部:东方大平原的黎明——早期斯拉夫与基辅罗斯的奠基(约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中叶) 本部分聚焦于东欧平原的地理特征,解析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如何塑造了早期斯拉夫人的生存形态。 核心图集: 德涅伯河航道图、瓦良格人东进路线图、早期斯拉夫部落分布图。 重点解析: 基辅城选址的战略意义(连接北方贸易与南方富饶区)、维京人的“以物易地”路线与早期国家雏形的地理联结。重点剖析诺夫哥罗德的商业共和制如何得益于其河网枢纽的地位,以及罗斯诸公国间为争夺“河路霸权”而进行的无休止冲突。 第二部:蒙古铁骑与多极碎化——罗斯的受制与分化(13世纪中叶至15世纪末) 蒙古征服对罗斯地区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更是深刻的地理重塑。 核心图集: 金帐汗国对罗斯的控制区域图、兀者与被征服区域的对照图、金帐汗国的主要军事部署图。 重点解析: 分析莫斯科公国如何通过其“腹地”的相对安全性和对税收体系的精细管理,逐步取代基辅的中心地位。图谱详细描绘了北方森林沼泽地带(如特维尔)与南方草原前沿(如梁赞)在抵抗压力下的不同命运。 第三部:收复失地与统一的勃兴——莫斯科公国的扩张(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 伊凡大帝和伊凡雷帝时代的扩张,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外突破,本质上是寻找更安全的边界和更适宜的气候带。 核心图集: 库利科沃战役地形图、喀山汗国与阿斯特拉罕汗国的兼并路线图、鄂毕河以东的初期渗透图。 重点解析: 重点展示了莫斯科如何利用河流系统(伏尔加河)作为扩张的主动脉,以及对早期“野地”(Дикое Поле,即南部的无主草原)的初步控制,为未来向黑海的进军埋下伏笔。同时,图解了伊凡雷帝时期对立陶宛-波兰的争夺焦点——斯摩棱斯克。 第四部:穿越乌拉尔——西伯利亚的征服与“北方之国”的形成(17世纪) 这一阶段的扩张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即向东横跨大陆。 核心图集: 哥萨克探险路线图、伏尔加河流域的定居点扩展图、叶尔马克远征的关键节点图。 重点解析: 本章的地图着重展示了对自然屏障——乌拉尔山脉的突破,以及河流如何成为俄罗斯殖民者的“生命线”。详述了“河流转运点”的概念,即通过短距离的陆路拖拽(Воло́к),将船只从一水系转运至另一水系,从而实现对广袤西伯利亚的有效控制。 第五部:彼得大帝的“面向海洋的窗户”——帝国化转型与欧洲化(18世纪) 彼得大帝的改革,本质上是对俄罗斯地理困境的一次强力外科手术,旨在打破内陆的封闭性。 核心图集: 涅瓦河三角洲的建设图、大北方战争的战略布局图、亚速海探险路线图。 重点解析: 详细分析了圣彼得堡的选址(一座人为设计的、面向西方的港口城市),以及其与传统中心莫斯科之间的地理张力。通过波罗的海的战役图,直观呈现对瑞典的胜利如何彻底改变了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地位,使其成为真正的欧洲强权。 第六部:帝国的辉煌与地理的极限——疆域的鼎盛与内部分化(19世纪) 沙皇俄国在19世纪达到了其领土扩张的顶峰,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内部治理挑战。 核心图集: 拿破仑入侵路线图(1812年)、高加索战役的复杂地形图、克里米亚战争的防御部署图、中亚“大博弈”的推进图。 重点解析: 重点分析了针对南方草原(对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的扩张策略,这直接导致了克里米亚、高加索等“边缘地带”的永久性军事化。同时,图解了俄国与英帝国在中亚展开的势力范围竞争,展示了“地理缓冲带”的形成过程。 第七部:苏维埃的构想与地理政治的重塑(20世纪至今) 布尔什维克革命后的领土调整与苏联时代的特殊地理战略。 核心图集: 十月革命后的领土变动图、内战中的红白双方控制区图、二战中的德苏战场核心消耗区图、冷战时期华约与北约的对峙图。 重点解析: 探讨了苏联如何利用其超大规模的“战略纵深”作为核心防御思想(特别是针对德国的入侵)。图谱详细展示了重工业的“内迁”——将关键生产力转移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安全区域,体现了地理考量对国家生存战略的决定性影响。 --- 专附:透明地图的特殊用途 本书附赠一张与全书核心图谱对应的高精度透明地图。 此地图并非简单的图例复印件,而是精心设计的叠加分析工具。读者可将此透明地图覆盖在书中的关键历史时期地图之上,实现以下分析功能: 1. 时代对比: 对比基辅罗斯时期与彼得大帝时期关键河流航道的重合度,直观感受国家核心区的地理漂移。 2. 地理要素隔离: 读者可以自行在透明层上标记某一特定地理要素(如天然湖泊、山脉隘口、或某一特定族群的分布线),并将其与下方的国家边界线进行对比,从而在不破坏原图的前提下,进行多层级的叠加分析。 3. 战略推演: 在分析军事行动时,读者可利用透明层勾勒出进攻方的预期路线或防御方的关键工事,模拟历史上的战略选择。 通过这种可交互、可定制的地图学习方式,本书旨在将冰冷的地理数据转化为生动的历史思维,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自己专属的“版图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