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续集是继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之后,作者在研究和鉴定邮资票品真伪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书中共介绍了近260种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均是作者亲自研究和鉴定过的;也均是在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中没有介绍过的或虽介绍过而后来又出现的新的伪品。因此将这部书称为续集。续集在鉴定的邮资票品分类上,较前集更为科学、严谨,将伪品细化为伪造品、变造品、臆造品、仿制品;所鉴定的伪品,大多是现今邮市上新出现的利用高科技伪造的可乱真的。在鉴定方法上更为简捷;在展示真伪不同的显微照片放大倍数上又增大,清晰度更高,孰真孰假,一目了然,令人心悦诚服。
耿守忠,1939年生,河北邯郸人。科学普及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邮票收藏鉴赏家”。
杨治梅,1940年生,河北永年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资深邮票收藏家”。
多年来,夫妻二人通力合作,著有《智慧童话366》、《谋杀塑料王》、《聪明的托比(1~5)》、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耿守忠杨治梅说邮票的收藏与鉴赏》、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续集)、《错体变体邮票鉴定》、《万事万物溯源辞典》等,累计出版著述50多部,1000多万字。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和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分别获“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文献类大镀金奖和大银奖;《智慧童话366》获全国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图书特等奖;《小小童话丛书》中的5本作品获第八届冰心儿童图书奖;《万事万物溯源辞典》获第六届全国图书金钥匙优胜奖等。此外,耿守忠还参加主编《中国集邮大辞典》和《收藏辞典》,均是主要撰稿人之一。
第一编 中国邮资票品防伪辨伪研究与鉴定
一、邮票造假由来已久
1. 世界邮票造假的历史
2. 中国邮票造假的历史
二、伪品的种类
1.伪造品
2.臆造品
3.变造品
4.仿制品
三、防伪辨伪研究
1. 防伪要有超前的意识
2. 辨伪要有透视的眼力
3. 防伪研究的主要内容
纸张特征
版别特征
刷色特征
暗记特征
背胶特征
齿孔特征
水印特征
4. 辨伪研究的主要内容
纸张特征
版别特征
刷色特征
暗记特征
背胶特征
齿孔特征
水印特征
四、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
1.熟悉纸质
2.确认背胶
3.测量齿孔
4.区分版别
5.分辨刷色
6.比较票幅
7.掌握暗记
8.观察水印
一、伪造品
1. “纪”字头邮票
纪1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东北贴用)(再版)
纪3 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原版)
纪6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
纪50M 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小全张)
纪106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小全张)
2. “文”字头邮票
耿守忠 杨治梅
笔者从开始集邮至今已60载,对邮资票品进行研究与鉴定也有三十多年了。通过对邮资票品的研究和鉴定的积累,笔者在20世纪末出版了两部专著: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和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并分别荣获“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文献类大镀金奖和大银奖。这是对笔者艰苦研究和创作的一种肯定和赞誉。
这部新作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续集,是笔者继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之后,在研究和鉴定邮资票品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书中所涉及的近260种邮资票品伪品,均是最近十几年笔者亲自研究和鉴定过的,与先前出版的彩版《中国邮品辨伪必备》所鉴定的163种邮资票品伪品,并不重复;有个别品种在这部续集中再次介绍,这是因为这个品种又出现了新的伪品,如T·46《庚申年》猴票等。为便于读者能够直观辨别真品与伪品在微观上的区别,笔者采用显微摄影技术,对鉴定的主要部位进行真实地放大后,让读者一目了然!由此,读者也会清楚地看到,现今造假者利用高科技,在造假水平与技巧上已很高超。他们在近十几年伪造的邮资票品,大多可以以假乱真,不仅欺骗广大集邮者,也欺骗邮政,伪品被大量用于通信。
鉴于造假者的猖狂和对邮资票品打假的责任,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和鉴定邮资票品的体会和感受,愿直言不讳向广大集邮者、邮资票品投资者真诚地讲三句心里话:
一、要集邮就一定要学会辨伪。学会辨伪并不困难,首先应克服畏难情绪,然后要下定决心认真地学习邮识,很快就能入门,不信你就试试看。
二、要辨伪就一定要对邮资票品进行研究。学会研究也不难,不要把研究看得太神秘。所谓研究,其实就是在你买来邮资票品之后,不要将其束之高阁,要细细地品味,认真地观赏,便会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研究;当你被勾起了兴趣,又享受到了乐趣之后,你就会深入研究下去。
三、要研究就一定要细致入微。细致入微就是要对邮资票品进行微观研究,在高倍放大镜的帮助下,对它们的版别特征、暗记特征、刷色特征、纸质特征、齿孔特征等,进行仔细观察,将真品研究透!这样,当遇到伪品时,就很难逃过你的“火眼金睛”。那种认为在现代化生产的情况下,不需要对邮资票品进行微观研究的说法,是对集邮研究的误导,是完全错误的!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著作鉴定的邮资票品,均为笔者亲自鉴定过的。其鉴定方法,也仅针对所鉴定的这种邮资票品而言。由于造假者的疯狂,同一种邮资票品可能被多个造假者伪造,于是便会出现一种邮资票品有多个伪品,如伪甲、伪乙、伪丙……对于笔者未涉及的伪品,读者可参考书中已鉴定过的伪品,举一反三进行鉴定。
2013年于北京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与现代交织的质感,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拉回了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我特别喜欢那种色彩的搭配,既不失稳重,又不失活力,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光是这外壳,就足以看出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装帧的工艺也相当精湛,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佳作。当然,我知道,一本好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外表,但好的包装确实能为内容增色不少,也更能体现出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关注,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界中,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独树一帜,带着一种旧时代知识分子的那种特有的儒雅与犀利并存的气质。它不像现在很多畅销书那样追求极致的浅显直白,而是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文学美感。句子结构多变,偶尔出现的长句,往往承载着深刻的哲理或精妙的比喻,读起来需要慢下来,细细咂摸。这种需要“用力”去阅读的体验,反而让我觉得更加充实和有收获。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把所有信息一次性倾倒出来,而是通过对用词的精雕细琢,引导读者主动去思考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含蓄而有力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品味层次。
评分整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框架。作者似乎总能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切入,提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这种思维的颠覆性,才是衡量一本好书价值的核心标准。它不仅仅是在陈述“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探讨“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未来可能走向何方”。合上书页的那一刻,脑海中还残留着许多思考的火花,感觉自己的心智被强烈地拓宽了。这种知识的延展性和启发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装帧成本和页数所能衡量的范围。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引用的那些佐证材料和旁征博引的典故,这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它不是那种为了显示自己学问大而堆砌的引用,而是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一处引用都精准地服务于当前的论点,强化了文本的说服力。尤其是一些罕见的历史细节或文献记录,作者挖掘得非常深入,让整个论述体系显得根基扎实,无可指摘。这绝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写作,而是建立在长期、严谨的案头工作之上的成果,让人对作者的治学态度肃然起敬。
评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大师级的构建。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场景化”叙事手法,它不是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具体的案例,自然而然地将复杂的原理剖析得清晰透彻。这种代入感极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思想。而且,文字的张力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沉静深思,节奏感把握得像一首精心谱写的交响乐,高低起伏,引人入胜。读完第一章,我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本书绝不会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去品味的陈酿。
评分集邮~必须拥有的本好书!
评分稍微寄出慢,终于等到
评分还没拆开看,但送货太慢,同城三天后才送到。
评分这是一本集邮参考之书,非常好,是对集邮知识的补充。
评分不错!!!!!!!!!!
评分物流很不错,送货态度好,书本内容很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这是一本集邮参考之书,非常好,是对集邮知识的补充。
评分应该是正品,就是没赶上200-100
评分有点鸡肋,不是每套都讲解,对老纪特等价值高的邮票讲解太少,实用性不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