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芳香美容

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芳香美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上海分中心组织编写,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芳香美容
  • 美容技术
  • 职业资格
  • 技能培训
  • 教材
  • 健康
  • 生活
  • 职业教育
  • 美容师
  • 精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167105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45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0
字数:1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芳香美容》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依据上海1+X芳香美容职业技能鉴定细目组织编写。教材从强化培养操作技能,掌握实用技术的角度出发,较好地体现了当前新的实用知识与操作技术,对于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掌握芳香美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芳香美容》在编写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教材只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编写方法,而是根据本职业的工作特点,以培养学员能力和掌握实用操作技能为根本出发点,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写方式。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芳香美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芳香美容概述、精油基础知识、芳香美容技术的基础理论、芳香精油的皮肤保养、芳香水疗法等。各章着重介绍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
  为便于读者掌握《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芳香美容》的重点内容,教材每章后均附有本章测试题及答案,全书最后附有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和操作技能考核模拟试卷,用于检验、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芳香美容》可作为芳香美容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教材,也可供全国从事芳香美容行业的人员学习掌握先进芳香美容技术,或进行岗位培训、就业培训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芳香美容从业人员的职业寨养
第1节 职业基本要求
第2节 职业礼仪要求

第2章 芳香美容概述
第1节 芳香美容基础知识
第2节 芳香疗法的发展简史

第3章 精油基础知识
第1节 精油概念与提炼
学习单元1 精油的概念
学习单元2 精油的提炼
第2节 精油的功效与运用
学习单元1 精油的功效
学习单元2 精油的运用与禁忌
第3节 复方精油的调配

第4章 芳香美容技术的基础理论
第1节 芳香美容的医学基础理论
第2节 基本按摩手法
第3节 芳香淋巴按摩法

第5章 芳香精油的皮肤保养
第1节 面部皮肤的芳香精油护理
学习单元1 常规面部皮肤的芳香护理
学习单元2 问题性皮肤的芳香护理
第2节 问题身体皮肤的芳香精油保养

第6章 芳香水疗法
第1节 芳香水疗法概述
第2节 常用芳香水疗法

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
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答案
操作技能考核模拟试卷

精彩书摘

  14世纪,由于战争、瘟疫蔓延,在卫生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人们只能燃烧植物,使精油从植物中挥发出来,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以此来改善并防御“黑死病”及感染症状(当时的黑死病摧毁了欧洲一半的人口),这也属于芳香疗法。此方法是天然的消毒、杀菌方法。由于东征,这些方法传遍整个欧洲。随着文艺复兴,哥伦布于1492年登陆了巴哈马,美洲的许多新植物也传人了欧洲:印加人所嚼的可可叶,从南美传人;加拿大香脂与秘鲁香脂传入欧洲;土著与北美印第安人的治疗性植物随后也传人欧洲。
  据考证,第一瓶香水问世于15世纪,在当时有“美妙水”之称,后来人们又研制出“法利那古龙水”,这种古龙水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许多文献中都记载了精油的知识以及制作方法,此时制造精油的方式似乎已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薰陆香(与乳香相近)精油的制作和使用,此精油可治疗身体内部问题;胡薄荷精油的制作和使用,此精油可帮助怀孕;此精油芸香精油的制作与使用,此精油可用来治疗腹部疼痛。
  16世纪中叶,法国女王凯萨琳从意大利引进了戴香料手套的风尚。由于法国阿尔卑斯山盛产薰衣草和各种药草,当时很多商人随着时势变化,放弃原来的职业,专门生产精油。后来人们发现,在霍乱盛行时期的巴黎和伦敦,喜爱戴芳香手套的人免疫力比一般人高。从此人们给孩子戴薰衣草包,把薰衣草粉撒在衣服上,一方面让衣服散发清香,另一方面用以防蛀虫。欧洲皇室最钟情于薰衣草,也是它最大的主顾,伊丽莎白一世的编年史中记载“女王陛下洗澡必用薰衣草,不管她是否需要”。
  瘟疫是中世纪非常严重的灾祸,17世纪有一位医学家发明了一个配方,她主张使用会散发出微量硫的植物,它们包括松木、胡椒、乳香、安息香等,还有一些芳香植物的根部和枝部,使它们的香气发散在空气中,人们以吸人香气来预防瘟疫。17世纪是英国药草学的黄金时代,人们对药草学的认识更进了一步,甚至超过化学。
  17世纪末至18世纪,精油才被广泛运用在医疗上。1696年所罗门写的药方大全中,有一个配方被称为“中风香精”,成分包括玫瑰、薰衣草、肉桂、丁香、柠檬等芳香植物。1722年有一位药草植物学家在其所写的《药草》一书中,提到了很多精油,其中有13种精油被官方认可,这些精油包括洋甘菊、肉桂、茴香、杜松、迷迭香等,还有4种是由官方认可的浸泡油,包括玫瑰、洋甘菊、没药、肉豆蔻。
  ……

前言/序言


芳香疗法:从理论基石到实践应用的深度探索 图书名称: 芳香疗法:从理论基石到实践应用的深度探索 作者: [此处填写作者姓名,例如:李明] 出版社: [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 [此处填写版次,例如:第一版] 字数: 约 45 万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平装(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定价: [此处填写定价] ---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深入的芳香疗法知识体系,内容涵盖芳香疗法的历史渊源、植物化学基础、精油的提取与鉴定、人体生理与心理反应机制、安全使用规范,直至不同应用领域(如身心健康、皮肤护理、情绪管理)的实操指南。全书立足于科学研究,结合丰富的临床观察与实践经验,力求构建一座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桥梁。 本书结构严谨,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微观的分子作用,层层递进,确保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解其所以然。我们相信,真正的芳香疗法实践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理解之上。 --- 第一部分:芳香疗法的历史溯源与理论基石 第一章 芳香物质的古老文明印记 本章追溯了芳香植物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应用轨迹,从古埃及的宗教仪式、医疗实践,到古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医学体系。重点探讨了早期文明如何将香料、树脂和芳香油作为药物、化妆品和精神慰藉的载体。 1.1 早期文明中的芳香运用: 重点分析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在香料贸易和医疗中的角色。 1.2 东西方传统医学的芳香智慧: 对比阿育吠陀(Ayurveda)和中医药中对芳香药材的归类与应用特点。 1.3 现代芳香疗法的萌芽: 概述20世纪初,法国化学家雷内-莫里斯·盖特福塞(René-Maurice Gattefossé)的意外发现及其对现代芳香疗法的奠基意义。 第二章 植物化学基础:精油的分子构成 深入剖析精油(Essential Oils)的复杂化学结构。本章是理解精油药理作用的关键,详细介绍了构成精油的主要化合物类别及其在精油中的代表性例子。 2.1 精油的定义与性质: 阐明精油的挥发性、脂溶性及其作为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学意义。 2.2 主要化合物分类详述: 单萜烯类(Monoterpenes): 探讨柠檬烯、蒎烯等的特性与应用,如抗炎和净化作用。 倍半萜烯类(Sesquiterpenes): 聚焦于薁烯、没药醇等,强调其强大的抗炎和镇静效果。 单萜醇类(Monoterpenols): 详细解析沉香醇、薰衣草醇等在皮肤修复和平衡情绪中的作用。 酯类(Esters): 重点分析乙酸芳樟酯、乙酸沉香酯的镇痉与放松特性。 醛类(Aldehydes)与酮类(Ketones): 讨论香茅醛、樟脑的刺激性、抗微生物潜力与使用注意事项。 酚类(Phenols): 深入研究丁香酚、百里香酚的强大抗菌活性及其对粘膜的潜在刺激性。 2.3 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分析香豆素、酚酸等对人体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第三章 精油的提取、鉴定与品质评估 本章详细介绍了现代工业如何从植物中获取高纯度的芳香物质,并提供了专业级的质量控制标准。 3.1 提取技术: 对比蒸汽蒸馏法、冷压榨法、溶剂萃取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的工作原理、适用植物及最终产物特性。 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阐述如何利用GC-MS技术确定精油的“化学指纹图谱”,确保其成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品质标准与造假识别: 教授如何根据化学成分比例、比重、旋光度和折光率等指标,鉴别高品质精油与掺假或劣质产品。 --- 第二部分:芳香物质作用机制与应用科学 第四章 精油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本章探讨精油分子如何被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体外,为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4.1 吸收途径分析: 详细对比经皮吸收、呼吸道吸收和口服吸收的效率和潜在风险。 4.2 皮肤屏障穿透机制: 探讨精油分子如何跨越角质层,进入真皮层及其对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 4.3 神经与嗅觉系统互动: 深入解析气味分子通过嗅觉上皮细胞激活嗅球,并直接影响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机制,解释其即时的情绪调节作用。 第五章 芳香疗法的系统应用:身心健康维护 本章聚焦于应用芳香疗法来支持身体的自然平衡与恢复能力,涵盖多个主要的健康维度。 5.1 情绪与压力管理: 针对焦虑、抑郁、失眠的精油选择与配方设计,如使用乙酸沉香酯类、酯类精油的镇静作用。 结合呼吸训练和冥想技巧的复合疗法。 5.2 疼痛与炎症管理: 探讨具有显著抗炎和镇痛效果的精油(如姜黄素、乳香中的倍半萜烯),及其在肌肉骨骼疼痛中的局部应用方法。 5.3 免疫支持与抗菌应用: 分析酚类和萜烯类精油的体外及体内抗菌谱,重点讨论在季节性高风险时期如何安全地用于环境净化和呼吸道支持。 5.4 消化系统调理: 介绍薄荷醇、柠檬烯等对肠胃蠕动和消化酶分泌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按摩手法。 第六章 芳香护肤与美容进阶 本章将芳香疗法提升到专业的皮肤护理层面,强调精油在皮肤生物学中的精确应用。 6.1 皮肤生理学与精油渗透: 探讨不同肤质(油性、干性、敏感性)对精油的吸收差异。 6.2 细胞再生与抗衰老: 介绍具有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抗氧化能力的精油(如乳香、永久花),及其在面部护理中的应用浓度控制。 6.3 敏感肌与炎症性皮肤问题: 针对湿疹、痤疮等皮肤炎症,选择具有高修复性和低致敏性的精油,并强调稀释的重要性。 6.4 疤痕管理与组织修复: 探讨如天竺葵、永久花等促进组织重塑的精油配方及其在物理损伤后的使用时机。 --- 第三部分:安全规范与专业实践 第七章 芳香疗法中的毒理学与风险评估 安全是芳香疗法的生命线。本章全面、客观地分析精油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供详尽的安全操作指南。 7.1 精油的毒性分类: 依据其化学成分,分类讨论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及光敏性风险。 7.2 稀释的科学依据: 详细阐述不同应用途径(如面部、身体、黏膜)所需的安全稀释比例,以及对不同年龄层(儿童、老人)的特殊要求。 7.3 特殊人群的慎用与禁忌: 针对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癫痫)和儿童,列出明确的禁用精油清单和安全替代方案。 7.4 药物相互作用: 探讨精油成分(特别是萜烯类和酚类)与常见处方药在肝脏代谢酶系统中的潜在竞争与影响。 第八章 调配艺术与专业配方设计 本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教授如何科学、美观且安全地调配芳香产品。 8.1 载体油的选择与特性: 深入分析基础油(如荷荷巴油、甜杏仁油、圣约翰油)的脂肪酸构成、保质期及其对精油渗透性的影响。 8.2 调香基础与协同效应: 介绍精油在嗅觉层次(高音、中音、低音)上的组合原则,以及如何利用复配实现1+1>2的协同增效作用。 8.3 专业配方实例解析: 提供针对特定健康目标(如深度睡眠配方、运动后恢复配方、免疫提升喷雾)的详细配方(含克数/滴数和载体比例),并分析其化学和生理学逻辑。 第九章 建立可持续的芳香实践模式 本章超越了技术层面,探讨了芳香疗法在职业和个人发展中的定位。 9.1 职业伦理与咨询技巧: 强调专业芳疗师在收集病史、设定合理预期和维护客户隐私方面的责任。 9.2 实践中的质量控制与追溯: 建立个人或机构内部的精油采购、储存和使用记录系统,确保所有操作的可追溯性。 9.3 芳香疗法与整合医学的未来: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鼓励从业者持续学习,并将芳香疗法有效地整合到现有的健康照护框架中。 --- 附录 A. 常用精油化学成分速查表(含主要活性成分及参考浓度) B. 皮肤刺激性与光敏性精油列表 C. 芳香疗法专业术语中英对照词汇表 --- 本书特色 本书的撰写基于严谨的植物化学分析和现代药理学视角,避免了过度神化或空泛的描述。它不仅是芳香疗法学习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更是希望将精油应用提升至科学层面的专业人士的深度参考读物。通过对分子机制的解析和对安全规范的强调,本书致力于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芳香疗法实践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淡淡的米白色调,配上简约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拿到手就感觉它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翻起来很顺滑,油墨的味道也很清新,闻起来让人心情愉悦。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阅读时感到拥挤和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图文搭配上的处理,那些彩色的插图清晰、专业,而且位置布局得很合理,直接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点。比如在介绍不同精油的提取工艺时,图示步骤清晰明了,比单纯看文字描述要直观太多了。而且,这本书的装订非常结实,我经常需要带着它去培训班,翻阅频率很高,但书脊一点都没有松动的迹象,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看的教材来说太重要了。整体而言,从拿到手的触感到阅读过程中的视觉体验,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愿意长期保存和反复阅读的优质教材。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知识更新速度上的表现,这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来说至关重要。翻阅全书,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它融合了最新的行业标准和研究成果。比如,书中对某些新兴精油品种(如新西兰麦卢卡)的功效分析,以及对国际芳疗安全组织最新推荐剂量的引用,都表明编著者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背景调研和信息整合。许多老旧的培训资料可能还在使用几年前的数据,但这本书显然走在了前沿。这让我非常放心,因为我确信我所学习的知识体系是当前行业内最规范、最前沿的,而不是过时的“旧闻”。这种对时效性的把握,确保了我们学习的知识在未来投入实际工作时,是具有有效性和权威性的,这对于我建立专业形象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护肤常识介绍,而是真正深入到了芳香疗法的核心原理层面。我特别喜欢它对植物化学成分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关联性的剖析,讲解得深入浅出,没有一味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类比,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比如,书中对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不同萜烯类和酯类精油如何发挥修复作用的对比分析,逻辑性极强,看完后我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某些配方在实际操作中效果显著。此外,教材中对安全性和禁忌症的强调也做得非常到位,详细列举了不同人群(如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在芳疗应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学习到的知识更有信心。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底层逻辑支撑,这对于未来想在行业内深入发展的我来说,是无价之宝。

评分

作为一名在职希望转型的学习者,我最看重的就是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紧密结合了实际工作场景的需求。书后附带的那些实操步骤指南,简直就是我的“救命稻草”。从基础的精油稀释比例计算,到针对特定皮肤问题(如敏感肌、痘痘肌)的调配方案推荐,每一步骤都写得详尽无遗,甚至连使用的工具、环境的准备都有提及。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步骤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发现错误率大大降低,并且能够更快地找到正确的节奏感。特别是它提供的那几个模块化的“客户咨询情景模拟”部分,让我提前适应了未来与顾客沟通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学会了如何专业且有技巧地给出建议,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设计,极大地缩短了我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仿佛是行业内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细心地指导。作者在叙述专业知识时,总是巧妙地穿插一些行业内的“小故事”或“经验之谈”,这些小插曲不仅活跃了气氛,更重要的是,它们往往包含了那些教科书上不会明说的“行业潜规则”或“实践诀窍”。比如,在谈到如何鉴别天然精油和人工香精时,作者描述了自己刚入行时被假冒产品欺骗的经历,那种真诚的分享让我倍感亲切,也让我对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辨别真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亦师亦友的文风,极大地激发了我持续学习的动力,让我感觉学习芳香疗法不再是一件高压力的任务,而是一段充满探索乐趣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