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08 – 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似乎不隻是一個經濟錶現,還是製度上的潛在的政治意識形態和經濟理論問題。作者在本書中辯論瞭理論與政治上的失誤導緻瞭這場危機。特納認為,更快速成長不應成為發達國傢壓倒一切的目標,這種不平等會涉及到我們。
作者簡介
阿代爾礠納勛爵從事商務、公共政策製定和學術研究三個方麵的工作。
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之際,他齣任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主席,並以國際金融穩定董事會之主要政策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在重新製定全球銀行業務和影子銀行規範的過程中發揮瞭重要作用。
他目前也是新經濟思維研究所和法蘭剋福金融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新經濟思維研究所是全球性經濟研究機構,緻力於針對二十一世紀麵臨的經濟和社會挑戰,探索現實的解決方案。
特納還是倫敦經濟學院、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客座教授。
目錄
前 言
導 論
第1章 經濟增長、人類福祉和不平等
1.1 經驗證據:有爭議的主張
1.2 平均收入與幸福之間無關聯性的解釋
1.3 分配性活動與創造性活動
1.4 加劇不平等的意義
1.5 不平等至關重要嗎?
1.6 重新考察基本思想框架
第2章 金融市場:效率、穩定性和收入分配
2.1 有效與理性市場:新古典理論與凱恩斯/明斯基理論
2.2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2.3 2007—2009年發達國傢的金融崩潰
2.4 金融強度和收入分配
結 論
第3章 經濟自由、公共政策和經濟學科
3.1 經濟增長作為經濟自由副産品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3.2 政策意義
3.3 經濟學科
精彩書摘
【以下摘自本書“中文版序言”】
在過去的35年裏,中國經濟取得瞭極大的成功,年均增長率達到10%,數以億計的人口擺脫瞭貧睏。到21世紀20年代初期前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是,每一位中國人都知道,國傢正麵臨著很大的社會挑戰。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瞭日益嚴重的不平等,空氣汙染和水汙染異常嚴重,經濟增長過度倚重於重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並且依賴信貸的快速擴張。
時任總理溫傢寶曾經描述這樣的經濟是“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中國現任領導層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嚮更加平衡的經濟模式和更加和諧的社會進行轉型是中國麵臨的重要挑戰。
本書並非特彆針對中國而作。雖然書名中所指的“危機”的確影響到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但是,這場危機起源於發達經濟體的金融體係,並反映瞭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和監管部門的政策失誤。本書重點揭示的經濟理論錯誤主要在西方的大學裏盛行。但是,本書的主題與中國當前麵臨的復雜的經濟和社會挑戰高度相關。
第1章對是否應該繼續將經濟增長作為富裕國傢公共政策的首要目標提齣瞭質疑。在對大量經驗證據進行考察後發現,當超過某一收入水平(富裕國傢在數十年前就達到瞭這樣的水平)後,人均GDP的進一步增長並不一定帶來人類福祉的改善和幸福感的提高。
中國尚未達到這樣的收入水平,實現進一步的經濟增長仍然很關鍵。但是,單純的經濟增長可能不會增進人類福祉的諸多理由,已顯然與中國當前的狀況和政策選擇有明顯的相關性。
隨著人們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而是希望居住在清潔和迷人的城市,擁有令人滿意的工作,欣賞鄉村的田園風光。但是,正是這樣的經濟增長過程帶來瞭汙染,使得都市環境霧霾彌漫,工作摧殘身心,田園美景消失殆盡。
隨著人們更加富有,一個人的支齣會越來越對其他人産生重要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汽車,但一旦每一個人都擁有瞭汽車,那麼道路將會擁堵不堪,開車也就不再輕鬆愉悅瞭。
隨著人們更加富有,他們會用更多的收入購買位於城市黃金地帶的豪宅和公寓。這可能會産生經濟學傢們所說的“零和博弈”現象,即爭相競買心儀的豪宅房産會將房屋價格推高到許多人無法企及的水平。
除非有關環境、城市規劃和福利製度的政策設計良好,否則經濟增長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中國實現的收入水平已經需要認真考慮製定相關政策來規避這些危險。
第2章闡述如何實現經濟增長的問題,重點是一般地分析市場應該發揮的作用和特彆地分析金融市場應該發揮的作用。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齣決定,中國將采取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政策。然而,重要的是應該牢記,成功的發展戰略(類似於中國過去35年裏采取的發展戰略)總是在市場約束與國傢乾預之間達成平衡。
就金融體係而言,我們已經從發達經濟體在2008年的經曆中懂得,完全自由化的金融市場具有滋生不穩定性和産生過度債務水平的內在趨勢,正是這些使我們在後危機階段掙紮於緩解通貨緊縮的壓力。在危機發生之前,影響力非常強大的“華盛頓共識”嚮新興經濟體兜售完全金融市場自由化的好處。現在需要一種細緻入微的方法。這對中國尤其重要,在未來數年裏,中國將麵臨極其艱難的政策選擇。
為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衝擊,中國於2008年推齣大規模信貸刺激計劃,這是一種必要的和有效的應對措施。這一措施也有助於維持全球需求,讓世界經濟得以從後危機的衰退中擺脫齣來,確實對整個世界經濟産生瞭重要影響。但是,這一舉措使得中國經濟麵臨比以往更為嚴重的不平衡,投資率高企、信貸規模與GDP的比重快速提升、未來發生債務危機的風險增大。
因此,中國需要進行再平衡,走嚮更具消費導嚮的經濟模式,取消當前由在銀行存款的居民存款人付給公司藉款人的補貼以及那些有助於支持過度投資的補貼。在某種意義上,這意味著實施更加嚴格的市場約束和更具市場化的利率。但第2章的內容錶明,自由的金融市場也可能使信貸供給和資産價格發生極具危害性的暴漲和暴跌,並任由金融業的規模擴張到嚴重脫離社會需要的地步。
中國需要變革。但是,確實應該認識到,西方金融體係並非完美無缺的,不可加以照搬:采用謹慎的方法推進金融自由化是明智的。
第3章考察與經濟學科相關的問題,並得齣結論。在2008年的危機爆發之前,傳統觀點的影響力非常強大,這種意識形態宣揚市場自由化的優點。這種政策共識相應地得到一係列經濟理論(即所謂的新古典主義或新古典經濟學)的支持,而這些理論似乎已給所有的經濟政策問題提供瞭全麵的答案。人們充分相信,主要的經濟學問題,尤其是宏觀經濟理論問題,已經得以解決。
危機的發生錶明,這種自信是完全錯誤的:大多數經濟學傢未能預見危機的到來,許多現代經濟理論曾認為危機是不可能發生的,暴露齣這些理論具有根本性缺陷。關於人類行為方式是完全理性的假定過於簡單化且具有誤導性,精緻的數學推導往往備受推崇,而常識判斷和經驗觀測卻被忽視。
我們需要構建一種更加縝密的經濟思想方法,運用行為科學和曆史的真知灼見,研究現實的經驗數據和理論命題,認識到我們對於一個內在不確定世界的認知存在局限性。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中國的經濟學傢們都應該為構建這種新方法作齣舉足輕重的貢獻。
前言/序言
危機後的經濟學:目標和手段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危機後的經濟學:目標和手段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