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讲述回忆录写作技巧的指导书,涵盖如何动笔、找到自己的写作类型、讲述事实、运用非虚构写作技巧、扩展语言能力、开发感性细节、记述活着的人、将你的故事置于一个大时代背景中,以及如何避开常见的陷阱。每章附有详细写作练习,并对写回忆录时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答。既可在课堂上使用,也可用作自学指导。
作者简介
朱迪思?巴林顿,知名回忆录作家兼写作教练,著有回忆录《生命拯救》,此书多次奖项。此外出版了许多短篇回忆录作品,亦曾多次获奖。另著有三部诗歌集。过去30年来,一直在大学以及暑期写作坊教授创意写作。
目录
第一章 回忆录是什么?
第二章 谁在乎?以及开始写作的其他思考
第三章 寻找形式
第四章 真相: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
第五章 场景描写、概述和思考
第六章 在时间中移动
第七章 调动感官
第八章 说出名字
第九章 关于活着的人
第十章 你的回忆录和整个世界
第十一章 小心传说
第十二章 获取反馈
附录 你的回忆录和法律
译后记
精彩书摘
1920年3月4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参加了回忆录俱乐部的首次会议。回忆录俱乐部是莫莉?麦卡锡莫莉?麦卡锡(Moly McCarthy,1882—1953),英国女作家。召集的,参加者有十多人——都是老朋友和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他们的既定目标之一就是“绝对坦诚”。首次会议上,麦卡锡和伍尔芙的姐姐瓦妮莎两位女士,还有包括瓦妮莎的丈夫克莱夫?贝尔。在内的三位男士向在座的人朗读了自传体随笔。在第二次会议上,伍尔芙朗读了《海德公园门22号》,描述了一段令人诧异的回忆:她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达克沃思曾和她还有她的姐姐有过一段不伦的关系(这份回忆录收录在很久之后才出版的《存在的瞬间》中)。伍尔芙在日记中描述,这次朗读让她“倍感不适,狼狈尴尬”。
她写道:“我忍不住猜想,这在男人们看来是多么令人不适的乏味话题,在他们欢乐的感官里,我揭露的事实马上就显得令人厌恶不悦。我是着了魔了才会坦白我的灵魂!”
现如今,阅读群体对个人叙事求之若渴,回忆录便以前所未有的态势纷纷出现。然而,以绝对的坦诚展现自己的灵魂对女人而言还是一种需要勇气的行为,对男人而言也是如此,只是原因不尽相同。即便在今天,心路探索也还不是能指望男人全神贯注去做的一件事情: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仍然近似于违背自己的男性角色,让他们难受。对于女人来说,深度个人化的写作也可以说是一种对于既定角色的反叛,虽说对于女性而言,关注内心世界、人际关系还有家庭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所写的故事使他人获得满足和愉悦,并扩大我们的社交圈子。
我一开始写自己的生活就明白了如实描写家庭和身边的人就是铤而走险,就是要承受背叛的指责,就是要承担泄密的罪名,把家人和朋友为了免受痛苦真相的折磨而建构的谎言一一击碎。这种威胁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潜伏在我视线的角落里。对于其他任何想接近这项任务的人来说,都是如此——这个阴影在写作本身把他们引向泥潭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是我所在的时代把我铸造成为一个追逐事实的人。在早期的女性运动里我就很活跃,自我意识的增强需要我们一丝不苟地审视生命,这也塑造了我。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接受挑战,重新审视我生命中的那些事实,后来又第三遍、第四遍做同样的事情。我受到像伍尔芙那样的先驱的影响,在其后的多年,愈发珍视数量日增的回忆录。创作这些回忆录的是许许多多的女性,她们当中有有色人种,也有白人;有异性恋,也有同性恋——创作这些回忆录的,还有心怀善意的男性。我得以见证社会运动——我们创造的社会运动,其成员一度在文学中被边缘化甚至隐形化的社会运动——是如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出现在我们讲述自己故事的决心中,也体现在我们出版的权利上。各种声音的涌现如繁花盛开,也为越来越多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铺就了大道,不管他们是否曾经参与到这些运动中或者是否从心底感受过这些社会变革的影响。
我个人是通过诗歌走向回忆录的。尽管通常是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引领着我走进我想说的故事,但我越来越发现,即便我已经用诗篇的形式容纳了我的故事,还是需要文章的广度来更深地挖掘这些故事。由于我没法想起关于一个事件的所有事实,我发现自己开始编造细节、润色故事,因为它的精髓需要我赋予它一种形态。有一阵子,我很困惑: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应该写小说?我可以编造的内容有多少?我究竟能不能相信自己的记忆?写回忆录有什么规则吗?
在我被这些问题困扰的时候,几乎得不到什么帮助。偶尔,我会和作家朋友谈话,探讨事实和记忆;间或,我会和写小说的作家辩论小说和回忆录的界限。我尽可能多地去阅读我能接触到的所有回忆录,惊讶地发现原来回忆录可以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为不同的话题服务。对于回忆录和我在学校学过的更加正式的文章的关系,我也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重新拾起那些从前的技巧,还是应该试着遗忘它们。
这本书,就是我曾经寻找却一直没能找到的书。书里谈到了我刚开始着手写回忆录的时候想找人讨论却又无人可以讨论的那些话题,解答了回忆录这一体裁涉及的基本问题,以及那些对于其他散文创作也有益处的体会。本着多年教授回忆录写作积累的经验,我在书中也提供了一些语言学和语法学的定义——学生中的很多人,虽然是出色的作家,但也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些定义。
《回忆录写作》出版后的五年来,我又读到了很多新的回忆录——一些令人失望,少数让人难忘,还有很多介于两者之间——我很愿意在新的一版里引用其中的某一些。在这五年里,我在很多回忆录写作课程上和各种工作室中授课。我的学生除了给“写作建议”补充了不少出色的观点,还提供了他们最关注的话题。有些关于技艺和责任的问题是他们最经常提到也最热烈讨论的,我也因此拓展了某些段落来更全面地探讨这些问题。
我希望这本书能鼓励你们——受到吸引,想要讲述自己故事的你们。因为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被边缘化的群体的成员而言,说出自己的心声、道出自己的生活,对于挣脱多年隐若无形、任由他人诠释的困境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认真地与事实打交道就是挑战我们社会中大量存在的那种虚伪,不管它来自家庭内部还是国内外政治势力——前者常常否认紧闭的大门背后还有暴力,而后者则拒不承认自身的暴行,把那称作“维护和平”。
如实描绘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努力完善艺术技巧,这样我们的回忆录才能有效地传达来之不易的、深层的事实,这些事实在惯常的社会语境中是罕见踪迹的。在我们回避普遍认可的对忠诚的定义时,心头会冒出各种伦理问题,例如:“我能如实地叙述这个故事吗?这会伤害我妈妈吗?”对生活的真实描绘需要我们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和我们最亲密的人会要求我们保持沉默,以示“忠诚”,他们迫使我们与谎言或者传说为伍。然而,我们不能以愤怒的仓促付梓回应这种逼迫。在坚守事实的同时,我们必须审视我们作为作者对那些被我们描述的人所负有的责任。
在这本书中,我假定读者追求的是最高的文学标准,我希望书中提供的方法对那些态度恳切而富有创造力的作家能有所裨益。而且,我相信这本书还可以鼓励和帮助那些现在还没有考虑甚至永远也不会考虑出版作品的众多读者。
最后,说说关于代词的事情。最开始的时候,我把回忆录作者和读者都称作“他或她”,但是很快,我就绝望地纠缠在自己的啰唆里了。后来我又试着交替使用,有时候称作者为男性的“他”,有时候称作者为女性的“她”,对读者的称呼也是类似地换来换去。这样,很多时候说不清楚我指的是作者还是读者。最后,我采用了现在使用的这套方法:作者总是女性的“她”,读者总是男性的“他”。如果男性作家和女性读者因为这些代词而感到被排除在外的话,我请求你们的原谅。我现在能想到的这种性别中立的系统固然有缺陷,但这些缺陷在英语这种灿烂的语言里,比在其他某些语言里会出现的缺陷已经显得微小多了——那些语言里的偏颇用法给我们提出的难题还有待解决。
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鼓励你们挖掘自己最深层次的理解,还能为你们精心塑造你们找到的事实提供切实的帮助。
前言/序言
《回忆录写作》(第二版) 引言: 人生是一条由无数珍贵片段串联而成的河流,而回忆录,便是这条河流中最闪耀的星辰。它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简单罗列,更是一种对过往的深入挖掘、对自我的深度审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郑重回响。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洪流中,记录并分享个人故事的价值愈发凸显。通过回忆录,我们得以整理思绪,连接过去与现在,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人性的广度与深度,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甚至在陌生的经历中找到共鸣。 《回忆录写作》(第二版),作为“创意写作书系”的重要一环,旨在为所有渴望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化为引人入胜叙事的作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且富有启发性的指导。本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精炼了核心理念,并结合当下叙事创作的最新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了深度优化与拓展。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怎么写”的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你穿越回忆的迷宫,找到最动人的表达方式,最终雕琢出一部具有独特灵魂的杰作。 本书核心价值: 1. 深度挖掘与提炼: 回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如何甄选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揭示人物成长、展现时代变迁或触及普遍人性主题的事件。本书将指导你学会辨识记忆中的“珍珠”,并将其从杂乱的沙砾中提炼出来。我们将探索如何运用多种记忆技巧,如“意识流”、“场景重现”、“情感联结”等,以唤醒那些可能已被遗忘的细节,并从中挖掘出故事的核心冲突与情感张力。 2. 叙事结构的构建: 一个好的回忆录,其结构至关重要。它需要巧妙地组织时间线、人物关系、事件发展,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本书将深入探讨多种经典及创新的叙事结构,例如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多视角叙事、主题式叙事等。我们将逐一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指导你根据自己故事的特质,选择最适合的叙事框架。你会学到如何设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如何设置悬念,如何运用闪回与伏笔,让你的故事如同精心编织的锦缎,引人入胜。 3. 人物塑造的艺术: 回忆录的主角是“你”,但周遭的人物同样是构成你生命画卷不可或缺的色彩。本书将教你如何将那些曾经陪伴过你的人,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偶遇的路人,都塑造得鲜活立体,栩栩如生。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对话、行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动机与内心世界,避免脸谱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存在,并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连接。同时,你也将学会如何以客观而又充满同理心的视角审视自己,坦诚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你”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可信,具有深度与感染力。 4. 语言风格的磨砺: 文字是回忆录的载体,也是情感传递的桥梁。本书将带领你探索不同的语言风格,从朴实真挚到华丽抒情,从幽默诙谐到严肃深刻,帮助你找到最能表达你个人特质和故事情感的独特声音。我们将关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意象的构建以及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让你能够以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触动他们的心灵。你将学习如何让语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递情感,让每一个字都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5. 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平衡: 回忆录的本质是真实,但纯粹的流水账难以吸引读者。本书将强调在忠实于事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文学手法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提升其艺术价值。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场景描绘、心理刻画、情感渲染等方式,将平凡的经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同时,我们也会讨论在回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记忆偏差、主观臆断等问题,并提供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以确保回忆录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让你的故事在真实的基础上,散发出迷人的文学光辉。 6. 审视与成长的力量: 回忆录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与疗愈。通过回顾和梳理,你将有机会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过去的经历,理解那些曾经让你困惑或痛苦的时刻,并从中找到成长的痕迹。本书将引导你关注写作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情感冲击,并提供应对策略,让你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实现内心的和解与升华。写作本身,便是一次对生命的重新解读与肯定。 本书结构概览(章节安排与重点内容): 本书共分为若干个核心部分,每个部分都围绕回忆录写作的关键环节展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第一部分:思绪的起点——启程前的准备 第一章:为何要写回忆录? 探讨写作回忆录的动机、价值与意义,激发写作热情。 第二章:你的生命故事:发现与选择 引导读者审视自身经历,识别值得书写的核心主题、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 第三章:记忆的地图:召集你的回忆 介绍多种有效的记忆唤醒技巧,包括时间轴法、情感联想法、物品回忆法等,帮助读者收集素材。 第四章:坦诚与勇气:拥抱你的过往 探讨面对真实自我、处理敏感记忆的心理准备与方法。 第二部分:叙事的基石——构建故事的骨架 第五章:选择你的叙事方式 深入分析线性、非线性、主题式、平行叙事等多种结构模式,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 第六章:开端:抓住读者的第一眼 讲解如何设置引人入胜的开篇,快速建立读者兴趣。 第七章:发展:铺陈情节与人物 教授如何展开故事,塑造人物,设置冲突,推进情节。 第八章:高潮:情感的爆发点 指导如何构建故事的高潮,引爆情感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九章:结局:留下回响 探讨如何设计有力且令人满意的结局,实现情感的升华与意义的传递。 第十章:节奏与张力:让故事“呼吸” 关注叙事节奏的控制,运用悬念、留白等技巧,保持读者的阅读兴奋度。 第三部分:描绘的画笔——赋予故事生命 第十一章:人物:立体与鲜活 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对话、行动、心理描写、环境烘托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第十二章:场景:身临其境的体验 教授如何运用五感描写,创造生动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第十三章:细节:真实与动人的力量 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何运用精准而有意义的细节来丰富故事,触动人心。 第十四章:对话:传递信息与性格 学习如何写出自然、有目的、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对话。 第十五章:情感:真实与深邃的表达 探讨如何细腻而真挚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 第四部分:语言的锤炼——打磨你的文字 第十六章:你的声音:寻找独特的风格 引导读者探索并确立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无论是朴实、幽默、抒情还是其他。 第十七章:遣词造句:精准与诗意 关注词汇的选择、句式的变化,以及如何让语言富有表现力。 第十八章:意象与象征:提升故事的深度 学习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为你的回忆录注入更多艺术性和哲学思考。 第十九章:修辞技巧:点亮你的文字 介绍并示范比喻、拟人、排比等常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感染力。 第二十章:修订与润色:追求卓越 强调修改的重要性,提供系统性的修订方法,帮助读者打磨出更成熟的作品。 第五部分:最后的思考——出版与反响 第二十一章:回忆录的伦理与边界 讨论在回忆录中处理隐私、肖像权等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十二章:出版之路:从手稿到面世 简要介绍回忆录的出版流程和可能的渠道。 第二十三章:接受回响:与读者对话 探讨如何面对读者的反馈,以及回忆录写作的持续影响。 《回忆录写作》(第二版)的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所有对自己的生命故事抱有热情,并希望将其转化为文字的人。无论你是: 渴望记录家族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普通大众: 想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 对人生有深刻感悟,希望与他人分享经验的智者: 乐于分享人生智慧与成长历程。 希望通过写作梳理自我、疗愈过往的探索者: 将写作作为一种自我对话与内心成长的途径。 对文学创作感兴趣,希望学习回忆录写作技巧的新手: 想要掌握创作有吸引力故事的工具。 已经开始写作,但希望提升作品质量的作者: 寻求更专业、更深入的指导。 本书的独特之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讲解写作理论,更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分析、练习题和写作提示,帮助读者将理论迅速转化为实践。 注重个性化表达: 强调挖掘作者自身的独特视角和声音,而非套用模板。 关怀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认识到回忆录写作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感,本书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引导。 与时俱进的视角: 结合当前叙事创作的最新趋势,为读者提供前沿的指导。 “创意写作书系”的传承: 作为系列图书的一员,本书秉承了书系一贯的严谨、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宗旨。 结语: 写作回忆录,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一次对生命的郑重回溯。它让你有机会在纸上重塑过往,理解现在,并清晰地走向未来。《回忆录写作》(第二版)是你在这趟旅程中最可靠的伙伴。它将陪伴你,点亮你,让你能够自信而有力地讲述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现在,就翻开它,开始你的创作之旅吧。你的故事,值得被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