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是講述迴憶錄寫作技巧的指導書,涵蓋如何動筆、找到自己的寫作類型、講述事實、運用非虛構寫作技巧、擴展語言能力、開發感性細節、記述活著的人、將你的故事置於一個大時代背景中,以及如何避開常見的陷阱。每章附有詳細寫作練習,並對寫迴憶錄時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進行瞭解答。既可在課堂上使用,也可用作自學指導。
作者簡介
硃迪思?巴林頓,知名迴憶錄作傢兼寫作教練,著有迴憶錄《生命拯救》,此書多次奬項。此外齣版瞭許多短篇迴憶錄作品,亦曾多次獲奬。另著有三部詩歌集。過去30年來,一直在大學以及暑期寫作坊教授創意寫作。
目錄
第一章 迴憶錄是什麼?
第二章 誰在乎?以及開始寫作的其他思考
第三章 尋找形式
第四章 真相:什麼、為什麼以及怎麼樣
第五章 場景描寫、概述和思考
第六章 在時間中移動
第七章 調動感官
第八章 說齣名字
第九章 關於活著的人
第十章 你的迴憶錄和整個世界
第十一章 小心傳說
第十二章 獲取反饋
附錄 你的迴憶錄和法律
譯後記
精彩書摘
1920年3月4日,弗吉尼亞?伍爾芙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參加瞭迴憶錄俱樂部的首次會議。迴憶錄俱樂部是莫莉?麥卡锡莫莉?麥卡锡(Moly McCarthy,1882—1953),英國女作傢。召集的,參加者有十多人——都是老朋友和布盧姆茨伯裏派的成員——他們的既定目標之一就是“絕對坦誠”。首次會議上,麥卡锡和伍爾芙的姐姐瓦妮莎兩位女士,還有包括瓦妮莎的丈夫剋萊夫?貝爾。在內的三位男士嚮在座的人朗讀瞭自傳體隨筆。在第二次會議上,伍爾芙朗讀瞭《海德公園門22號》,描述瞭一段令人詫異的迴憶:她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達剋沃思曾和她還有她的姐姐有過一段不倫的關係(這份迴憶錄收錄在很久之後纔齣版的《存在的瞬間》中)。伍爾芙在日記中描述,這次朗讀讓她“倍感不適,狼狽尷尬”。
她寫道:“我忍不住猜想,這在男人們看來是多麼令人不適的乏味話題,在他們歡樂的感官裏,我揭露的事實馬上就顯得令人厭惡不悅。我是著瞭魔瞭纔會坦白我的靈魂!”
現如今,閱讀群體對個人敘事求之若渴,迴憶錄便以前所未有的態勢紛紛齣現。然而,以絕對的坦誠展現自己的靈魂對女人而言還是一種需要勇氣的行為,對男人而言也是如此,隻是原因不盡相同。即便在今天,心路探索也還不是能指望男人全神貫注去做的一件事情: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仍然近似於違背自己的男性角色,讓他們難受。對於女人來說,深度個人化的寫作也可以說是一種對於既定角色的反叛,雖說對於女性而言,關注內心世界、人際關係還有傢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可以用我們所寫的故事使他人獲得滿足和愉悅,並擴大我們的社交圈子。
我一開始寫自己的生活就明白瞭如實描寫傢庭和身邊的人就是鋌而走險,就是要承受背叛的指責,就是要承擔泄密的罪名,把傢人和朋友為瞭免受痛苦真相的摺磨而建構的謊言一一擊碎。這種威脅就像一個巨大的陰影,潛伏在我視綫的角落裏。對於其他任何想接近這項任務的人來說,都是如此——這個陰影在寫作本身把他們引嚮泥潭之前就已經存在瞭。
是我所在的時代把我鑄造成為一個追逐事實的人。在早期的女性運動裏我就很活躍,自我意識的增強需要我們一絲不苟地審視生命,這也塑造瞭我。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我接受挑戰,重新審視我生命中的那些事實,後來又第三遍、第四遍做同樣的事情。我受到像伍爾芙那樣的先驅的影響,在其後的多年,愈發珍視數量日增的迴憶錄。創作這些迴憶錄的是許許多多的女性,她們當中有有色人種,也有白人;有異性戀,也有同性戀——創作這些迴憶錄的,還有心懷善意的男性。我得以見證社會運動——我們創造的社會運動,其成員一度在文學中被邊緣化甚至隱形化的社會運動——是如何帶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齣現在我們講述自己故事的決心中,也體現在我們齣版的權利上。各種聲音的湧現如繁花盛開,也為越來越多的人講述自己的故事鋪就瞭大道,不管他們是否曾經參與到這些運動中或者是否從心底感受過這些社會變革的影響。
我個人是通過詩歌走嚮迴憶錄的。盡管通常是詩歌的韻律和意象引領著我走進我想說的故事,但我越來越發現,即便我已經用詩篇的形式容納瞭我的故事,還是需要文章的廣度來更深地挖掘這些故事。由於我沒法想起關於一個事件的所有事實,我發現自己開始編造細節、潤色故事,因為它的精髓需要我賦予它一種形態。有一陣子,我很睏惑:這是不是意味著我應該寫小說?我可以編造的內容有多少?我究竟能不能相信自己的記憶?寫迴憶錄有什麼規則嗎?
在我被這些問題睏擾的時候,幾乎得不到什麼幫助。偶爾,我會和作傢朋友談話,探討事實和記憶;間或,我會和寫小說的作傢辯論小說和迴憶錄的界限。我盡可能多地去閱讀我能接觸到的所有迴憶錄,驚訝地發現原來迴憶錄可以在不同的作傢筆下呈現齣不同的形態,為不同的話題服務。對於迴憶錄和我在學校學過的更加正式的文章的關係,我也感到睏惑,不知道自己是應該重新拾起那些從前的技巧,還是應該試著遺忘它們。
這本書,就是我曾經尋找卻一直沒能找到的書。書裏談到瞭我剛開始著手寫迴憶錄的時候想找人討論卻又無人可以討論的那些話題,解答瞭迴憶錄這一體裁涉及的基本問題,以及那些對於其他散文創作也有益處的體會。本著多年教授迴憶錄寫作積纍的經驗,我在書中也提供瞭一些語言學和語法學的定義——學生中的很多人,雖然是齣色的作傢,但也一直沒有注意到這些定義。
《迴憶錄寫作》齣版後的五年來,我又讀到瞭很多新的迴憶錄——一些令人失望,少數讓人難忘,還有很多介於兩者之間——我很願意在新的一版裏引用其中的某一些。在這五年裏,我在很多迴憶錄寫作課程上和各種工作室中授課。我的學生除瞭給“寫作建議”補充瞭不少齣色的觀點,還提供瞭他們最關注的話題。有些關於技藝和責任的問題是他們最經常提到也最熱烈討論的,我也因此拓展瞭某些段落來更全麵地探討這些問題。
我希望這本書能鼓勵你們——受到吸引,想要講述自己故事的你們。因為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被邊緣化的群體的成員而言,說齣自己的心聲、道齣自己的生活,對於掙脫多年隱若無形、任由他人詮釋的睏境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對於我們所有人而言,認真地與事實打交道就是挑戰我們社會中大量存在的那種虛僞,不管它來自傢庭內部還是國內外政治勢力——前者常常否認緊閉的大門背後還有暴力,而後者則拒不承認自身的暴行,把那稱作“維護和平”。
如實描繪我們的生活需要我們努力完善藝術技巧,這樣我們的迴憶錄纔能有效地傳達來之不易的、深層的事實,這些事實在慣常的社會語境中是罕見蹤跡的。在我們迴避普遍認可的對忠誠的定義時,心頭會冒齣各種倫理問題,例如:“我能如實地敘述這個故事嗎?這會傷害我媽媽嗎?”對生活的真實描繪需要我們努力剋服這些睏難。和我們最親密的人會要求我們保持沉默,以示“忠誠”,他們迫使我們與謊言或者傳說為伍。然而,我們不能以憤怒的倉促付梓迴應這種逼迫。在堅守事實的同時,我們必須審視我們作為作者對那些被我們描述的人所負有的責任。
在這本書中,我假定讀者追求的是最高的文學標準,我希望書中提供的方法對那些態度懇切而富有創造力的作傢能有所裨益。而且,我相信這本書還可以鼓勵和幫助那些現在還沒有考慮甚至永遠也不會考慮齣版作品的眾多讀者。
最後,說說關於代詞的事情。最開始的時候,我把迴憶錄作者和讀者都稱作“他或她”,但是很快,我就絕望地糾纏在自己的囉唆裏瞭。後來我又試著交替使用,有時候稱作者為男性的“他”,有時候稱作者為女性的“她”,對讀者的稱呼也是類似地換來換去。這樣,很多時候說不清楚我指的是作者還是讀者。最後,我采用瞭現在使用的這套方法:作者總是女性的“她”,讀者總是男性的“他”。如果男性作傢和女性讀者因為這些代詞而感到被排除在外的話,我請求你們的原諒。我現在能想到的這種性彆中立的係統固然有缺陷,但這些缺陷在英語這種燦爛的語言裏,比在其他某些語言裏會齣現的缺陷已經顯得微小多瞭——那些語言裏的偏頗用法給我們提齣的難題還有待解決。
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鼓勵你們挖掘自己最深層次的理解,還能為你們精心塑造你們找到的事實提供切實的幫助。
前言/序言
《迴憶錄寫作》(第二版) 引言: 人生是一條由無數珍貴片段串聯而成的河流,而迴憶錄,便是這條河流中最閃耀的星辰。它不僅僅是個人經曆的簡單羅列,更是一種對過往的深入挖掘、對自我的深度審視,以及對生命意義的鄭重迴響。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洪流中,記錄並分享個人故事的價值愈發凸顯。通過迴憶錄,我們得以整理思緒,連接過去與現在,同時也為讀者打開一扇窗,讓他們得以窺見人性的廣度與深度,從中汲取力量、獲得啓示,甚至在陌生的經曆中找到共鳴。 《迴憶錄寫作》(第二版),作為“創意寫作書係”的重要一環,旨在為所有渴望將自己的人生故事化為引人入勝敘事的作者提供一套全麵、實用且富有啓發性的指導。本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精煉瞭核心理念,並結閤當下敘事創作的最新發展和讀者需求,進行瞭深度優化與拓展。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怎麼寫”的手冊,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你穿越迴憶的迷宮,找到最動人的錶達方式,最終雕琢齣一部具有獨特靈魂的傑作。 本書核心價值: 1. 深度挖掘與提煉: 迴憶並非越多越好,關鍵在於如何甄選那些具有代錶性、能夠揭示人物成長、展現時代變遷或觸及普遍人性主題的事件。本書將指導你學會辨識記憶中的“珍珠”,並將其從雜亂的沙礫中提煉齣來。我們將探索如何運用多種記憶技巧,如“意識流”、“場景重現”、“情感聯結”等,以喚醒那些可能已被遺忘的細節,並從中挖掘齣故事的核心衝突與情感張力。 2. 敘事結構的構建: 一個好的迴憶錄,其結構至關重要。它需要巧妙地組織時間綫、人物關係、事件發展,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本書將深入探討多種經典及創新的敘事結構,例如綫性敘事、非綫性敘事、多視角敘事、主題式敘事等。我們將逐一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並指導你根據自己故事的特質,選擇最適閤的敘事框架。你會學到如何設計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如何設置懸念,如何運用閃迴與伏筆,讓你的故事如同精心編織的錦緞,引人入勝。 3. 人物塑造的藝術: 迴憶錄的主角是“你”,但周遭的人物同樣是構成你生命畫捲不可或缺的色彩。本書將教你如何將那些曾經陪伴過你的人,無論是傢人、朋友,還是偶遇的路人,都塑造得鮮活立體,栩栩如生。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對話、行動、細節描寫來展現人物的性格、動機與內心世界,避免臉譜化,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真實存在,並與他們産生情感上的連接。同時,你也將學會如何以客觀而又充滿同理心的視角審視自己,坦誠麵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讓“你”這個角色更加真實可信,具有深度與感染力。 4. 語言風格的磨礪: 文字是迴憶錄的載體,也是情感傳遞的橋梁。本書將帶領你探索不同的語言風格,從樸實真摯到華麗抒情,從幽默詼諧到嚴肅深刻,幫助你找到最能錶達你個人特質和故事情感的獨特聲音。我們將關注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運用、意象的構建以及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讓你能夠以精準而富有錶現力的語言,喚起讀者的感官體驗,觸動他們的心靈。你將學習如何讓語言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傳遞情感,讓每一個字都閃爍著生命的光芒。 5. 真實性與文學性的平衡: 迴憶錄的本質是真實,但純粹的流水賬難以吸引讀者。本書將強調在忠實於事實的基礎上,如何運用文學手法來增強故事的吸引力,提升其藝術價值。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場景描繪、心理刻畫、情感渲染等方式,將平凡的經曆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敘事。同時,我們也會討論在迴憶過程中可能齣現的記憶偏差、主觀臆斷等問題,並提供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以確保迴憶錄的真實性與可信度,讓你的故事在真實的基礎上,散發齣迷人的文學光輝。 6. 審視與成長的力量: 迴憶錄的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與療愈。通過迴顧和梳理,你將有機會以全新的視角審視過去的經曆,理解那些曾經讓你睏惑或痛苦的時刻,並從中找到成長的痕跡。本書將引導你關注寫作過程中可能帶來的情感衝擊,並提供應對策略,讓你在錶達自我的同時,也實現內心的和解與升華。寫作本身,便是一次對生命的重新解讀與肯定。 本書結構概覽(章節安排與重點內容): 本書共分為若乾個核心部分,每個部分都圍繞迴憶錄寫作的關鍵環節展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第一部分:思緒的起點——啓程前的準備 第一章:為何要寫迴憶錄? 探討寫作迴憶錄的動機、價值與意義,激發寫作熱情。 第二章:你的生命故事:發現與選擇 引導讀者審視自身經曆,識彆值得書寫的核心主題、關鍵事件與重要人物。 第三章:記憶的地圖:召集你的迴憶 介紹多種有效的記憶喚醒技巧,包括時間軸法、情感聯想法、物品迴憶法等,幫助讀者收集素材。 第四章:坦誠與勇氣:擁抱你的過往 探討麵對真實自我、處理敏感記憶的心理準備與方法。 第二部分:敘事的基石——構建故事的骨架 第五章:選擇你的敘事方式 深入分析綫性、非綫性、主題式、平行敘事等多種結構模式,以及它們的適用場景。 第六章:開端:抓住讀者的第一眼 講解如何設置引人入勝的開篇,快速建立讀者興趣。 第七章:發展:鋪陳情節與人物 教授如何展開故事,塑造人物,設置衝突,推進情節。 第八章:高潮:情感的爆發點 指導如何構建故事的高潮,引爆情感張力,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九章:結局:留下迴響 探討如何設計有力且令人滿意的結局,實現情感的升華與意義的傳遞。 第十章:節奏與張力:讓故事“呼吸” 關注敘事節奏的控製,運用懸念、留白等技巧,保持讀者的閱讀興奮度。 第三部分:描繪的畫筆——賦予故事生命 第十一章:人物:立體與鮮活 詳細講解如何通過對話、行動、心理描寫、環境烘托來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第十二章:場景:身臨其境的體驗 教授如何運用五感描寫,創造生動的場景,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 第十三章:細節:真實與動人的力量 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如何運用精準而有意義的細節來豐富故事,觸動人心。 第十四章:對話:傳遞信息與性格 學習如何寫齣自然、有目的、能展現人物個性的對話。 第十五章:情感:真實與深邃的錶達 探討如何細膩而真摯地錶達復雜的情感,引發讀者共鳴。 第四部分:語言的錘煉——打磨你的文字 第十六章:你的聲音:尋找獨特的風格 引導讀者探索並確立自己的獨特寫作風格,無論是樸實、幽默、抒情還是其他。 第十七章:遣詞造句:精準與詩意 關注詞匯的選擇、句式的變化,以及如何讓語言富有錶現力。 第十八章:意象與象徵:提升故事的深度 學習運用意象和象徵手法,為你的迴憶錄注入更多藝術性和哲學思考。 第十九章:修辭技巧:點亮你的文字 介紹並示範比喻、擬人、排比等常用修辭手法,提升語言的感染力。 第二十章:修訂與潤色:追求卓越 強調修改的重要性,提供係統性的修訂方法,幫助讀者打磨齣更成熟的作品。 第五部分:最後的思考——齣版與反響 第二十一章:迴憶錄的倫理與邊界 討論在迴憶錄中處理隱私、肖像權等問題時的注意事項。 第二十二章:齣版之路:從手稿到麵世 簡要介紹迴憶錄的齣版流程和可能的渠道。 第二十三章:接受迴響:與讀者對話 探討如何麵對讀者的反饋,以及迴憶錄寫作的持續影響。 《迴憶錄寫作》(第二版)的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所有對自己的生命故事抱有熱情,並希望將其轉化為文字的人。無論你是: 渴望記錄傢族曆史與個人經曆的普通大眾: 想要為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精神財富。 對人生有深刻感悟,希望與他人分享經驗的智者: 樂於分享人生智慧與成長曆程。 希望通過寫作梳理自我、療愈過往的探索者: 將寫作作為一種自我對話與內心成長的途徑。 對文學創作感興趣,希望學習迴憶錄寫作技巧的新手: 想要掌握創作有吸引力故事的工具。 已經開始寫作,但希望提升作品質量的作者: 尋求更專業、更深入的指導。 本書的獨特之處: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不僅講解寫作理論,更提供瞭大量的實例分析、練習題和寫作提示,幫助讀者將理論迅速轉化為實踐。 注重個性化錶達: 強調挖掘作者自身的獨特視角和聲音,而非套用模闆。 關懷寫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認識到迴憶錄寫作往往伴隨著復雜的情感,本書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與引導。 與時俱進的視角: 結閤當前敘事創作的最新趨勢,為讀者提供前沿的指導。 “創意寫作書係”的傳承: 作為係列圖書的一員,本書秉承瞭書係一貫的嚴謹、創新與人文關懷的宗旨。 結語: 寫作迴憶錄,是一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一次對生命的鄭重迴溯。它讓你有機會在紙上重塑過往,理解現在,並清晰地走嚮未來。《迴憶錄寫作》(第二版)是你在這趟旅程中最可靠的夥伴。它將陪伴你,點亮你,讓你能夠自信而有力地講述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現在,就翻開它,開始你的創作之旅吧。你的故事,值得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