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理論基礎與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

司法鑒定理論基礎與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滕葳,李倩,柳亦博 等 著
圖書標籤:
  • 司法鑒定
  • 鑒定理論
  • 資質認定
  • 評審準則
  • 法律
  • 實務
  • 鑒定人
  • 規範
  • 標準
  • 應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246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0178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本書將當前廣為關注的司法鑒定理論與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有機結閤,具有非常好的時效性、前瞻性和指導性。
2.非常適閤當前實驗室等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培訓用書。

內容簡介

本書再在概述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詳細介紹瞭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定的申請與管理體係建立要求、法醫病理鑒定、法醫臨床司法鑒定、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法醫物證司法鑒定、法醫毒物司法鑒定、痕跡司法鑒定、指紋鑒定、微量物證司法鑒定、文書司法鑒定、聲像資料司法鑒定以及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等內容。
本書可供質量技術監督和司法鑒定管理人員、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員和司法鑒定從業人員使用,也可供其他相關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柳琪,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化研究所,副所長,主任,研究員,柳琪,1958年10月生,畢業於山東大學,現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化研究所副所長、技術負責人,國傢實驗室注冊評審員、國傢檢查機構評審員、資質認定評審員、農業部注冊評審員、司法鑒定機構評審員,山東農科院三級學術專傢。中國儀錶學會農儀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綠色食品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注冊谘詢專傢;山東省食品安全專傢,山東省綠色食品協會副秘書長等。長期從事檢測與實驗室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嚮為實驗室質量體係管理、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和食品農業標準化。相關工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奬《花生産業標準化技術體係建立與應用 》、二等奬《無公害蔬菜産品標準體係的研究》、三等奬《蔬菜質量安全影響因素的風險評估研究》,農業部三等奬《農藥、重金屬、微生物危害控製與風險評估》,院科技奬《無公害農産品檢測和評價技術開發》、《農産品質量檢測和評價技術開發》,製定的國傢農業行業標準:《NY/T420—2009綠色食品花生及製品》等31項和山東省地方標準DB37/T1293-2009《平菇GMP生産技術規程》等15項,發錶學術論文120餘篇等。主持完成農業部下達2004、2005、2006、三年度的國內齣口蔬菜安全質量普查,2007年全國花生安全質量普查,撰寫瞭風險評估報告報農業部。
近年在化學工業齣版社齣版相關著作《農藥使用技術與殘留危害風險評估》、《農産品重金屬危害與風險評估》、《食品中微生物危害控製與風險評估》三部。

目錄

第1章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001
1.1鑒定人001
1.1.1我國鑒定人的訴訟地位001
1.1.2鑒定人的種類001
1.1.3鑒定人的條件002
1.1.4鑒定人的執業登記004
1.1.5鑒定人的權利006
1.1.6鑒定人的義務007
1.1.7鑒定人的法律責任008
1.2鑒定機構009
1.2.1鑒定機構設立的條件011
1.2.2鑒定機構的設立方式011
1.2.3司法鑒定機構的變更、延續和
注銷012
1.2.4鑒定機構的職責012
1.2.5鑒定機構的法律責任013

第2章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定的申請與管理
體係建立要求015
2.1司法鑒定機構申請認證的條件和
工作程序015
2.1.1申請國傢級資質認定應當具備的
條件015
2.1.2申請認可應當具備的條件016
2.1.3申請省級資質認定應當具備的條件016
2.1.4申請的工作程序016
2.2司法鑒定機構管理體係建立要求017
2.2.1管理體係文件017
2.2.2文件層次結構017
2.2.3管理體係文件的基本要求017
2.2.4管理體係文件的編寫要求018
2.2.5對人員進行管理體係文件培訓018
2.2.6管理體係運行019
2.3內部質量體係審核020
2.3.1內審的目的021
2.3.2內審的範圍022
2.3.3內審的依據022
2.3.4內審的時機和頻度022
2.3.5臨時內審023
2.3.6內審的步驟和內容023
2.3.7內審的策劃024
2.3.8內部質量體係審核的準備025
2.3.9內審計劃的編製025
2.3.10組成審核組026
2.3.11現場審核首次會議030
2.3.12現場審核031
2.3.13現場審核的路綫和方法033
2.3.14內部審核結果判定確認階段035
2.3.15評價階段037
2.3.16後續工作階段糾正、預防措施與跟蹤039
2.3.17管理評審042
2.3.18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定基礎知識釋義043

第3章法醫病理司法鑒定065
3.1法醫病理鑒定065
3.2死亡原因分類066
3.2.1按照在死亡發生中的作用不同分類066
3.2.2按照在死亡發生中的死因不同分類067
3.2.3根據在聯閤死因中的地位分類068
3.2.4根據損傷或疾病引起死亡發生的機會分類068
3.3死亡時間推斷068
3.3.1根據屍體現象推測死亡時間069
3.3.2根據蠅蛆的生活史推斷死亡時間071
3.3.3根據屍體胃內容物推測死亡的時間071
3.3.4根據膀胱內容物來推斷死亡時間072
3.4判定死亡性質072
3.4.1自然死亡073
3.4.2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073
3.5緻死方式的法醫學鑒定077
3.5.1機械性損傷077
3.5.2燒死、凍死與電擊死等死亡鑒定089
3.5.3猝死090
3.5.4殺嬰及虐待兒童死亡090

第4章法醫臨床司法鑒定092
4.1法醫臨床鑒定092
4.2損傷形成分類092
4.3法醫臨床學檢查093
4.3.1損傷一般檢查093
4.3.2對被檢物件檢查094
4.3.3現場勘驗094
4.4人體損傷形態094
4.4.1錶皮剝脫095
4.4.2挫傷096
4.4.3創097
4.4.4脫臼、骨摺098
4.4.5內髒損傷099
4.4.6肢體斷離100
4.5勞動能力鑒定103
4.6生理狀態及功能評定103
4.7詐傷或造作傷的識彆104
4.8醫療糾紛鑒定104
4.8.1醫療糾紛104
4.8.2醫療事故104
4.8.3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關係105
4.9三期評定105
4.10常見損傷及其鑒定105
4.10.1顱骨損傷的類型105
4.10.2顱骨損傷在鑒定中的意義106
4.10.3腦損傷106
4.10.4脊髓損傷107
4.10.5周圍神經損傷108
4.10.6眼損傷108
4.10.7耳、鼻、咽、喉損傷109
4.10.8四肢骨、脊柱損傷111
4.10.9骨盆損傷112
4.10.10胸部損傷112
4.10.11腹部損傷112
4.10.12泌尿和生殖器官損傷113
4.10.13性功能障礙113
4.11活體損傷程度鑒定114
4.11.1活體損傷鑒定需解決的問題114
4.11.2損傷程度的分類114
4.12損傷程度的評定114

第5章精神疾病司法鑒定116
5.1精神疾病鑒定116
5.2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的目的116
5.3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的對象和任務117
5.3.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17
5.3.2被監禁的罪犯117
5.3.3民事案件當事人117
5.3.4其他類案件的人員117
5.4精神疾病的分類117
5.4.1國際疾病的分類方法118
5.4.2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118
5.5精神病患者的誘因119
5.6精神病和神經病的關係119
5.7常見的精神疾病120
5.7.1精神分裂癥120
5.7.2器質性精神疾病123
5.7.3老年性精神疾病123
5.7.4動脈硬化性精神疾病123
5.7.5情感性精神疾病及分類124
5.7.6偏執性精神疾病124
5.7.7癔癥124
5.7.8癲癇性精神障礙125
5.8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的程序125
5.8.1鑒定的委托126
5.8.2提請鑒定的準備126
5.8.3鑒定調查127
5.8.4資料分析129
5.8.5鑒定書的書寫130
5.8.6司法鑒定法律責任能力評定的
分類130
5.8.7責任能力評定的法律依據130
5.8.8定刑事責任能力132
5.8.9行為能力132
5.8.10受審能力135
5.8.11服刑能力136
5.8.12作證能力138
5.8.13性自我防衛能力138
5.8.14精神損傷139

第6章法醫物證司法鑒定140
6.1法醫物證司法鑒定140
6.2法醫物證檢材提取和包裝的一般規則140
6.3法醫物證檢材的保存和送檢141
6.4鑒定的內容141
6.4.1血痕的鑒定141
6.4.2精斑的鑒定144
6.4.3唾液(斑)的鑒定146
6.4.4尿液(斑)檢驗146
6.4.5毛發的鑒定147
6.4.6骨骼與牙齒的個人識彆147
6.4.7人體物質的DNA檢驗147
6.4.8DNA分析技術148
6.4.9親子鑒定149

第7章法醫毒物司法鑒定152
7.1毒物鑒定152
7.2毒物的分類152
7.2.1根據毒理學分類152
7.2.2根據毒物的化學性質分類152
7.2.3根據毒物的毒性分類153
7.2.4根據毒物的用途或來源分類153
7.3毒品的分類154
7.3.1根據毒品的來源進行分類154
7.3.2根據毒品對人體的作用進行分類154
7.3.3根據人體對毒品的依賴性之差異
進行分類154
7.4毒物、毒品進入機體的途徑及在體內
的分布和代謝154
7.4.1毒物、毒品進入機體的途徑154
7.4.2毒物、毒品在機體內的分布155
7.4.3毒物、毒品在體內的代謝155
7.5影響毒物、毒品作用的因素156
7.5.1毒物、毒品的理化性質156
7.5.2毒物、毒品的量156
7.5.3機體狀態157
7.5.4機體狀況157
7.5.5毒物進入機體的速度157
7.5.6習慣與過敏157
7.6法醫毒物司法鑒定的評判158
7.6.1案情調查158
7.6.2癥狀分析158
7.6.3現場勘驗159
7.6.4屍體檢驗159
7.6.5毒物分析159
7.6.6檢材的包裝160
7.6.7送驗160
7.6.8測試要求160
7.6.9檢驗結果的評價160
7.6.10對陽性結果的評價與使用161
7.6.11對陰性結果的評價與使用161

第8章痕跡司法鑒定163
8.1痕跡鑒定163
8.2痕跡形成的基本要素164
8.2.1造痕客體164
8.2.2承痕客體164
8.2.3作用力164
8.2.4介質165
8.3痕跡的形成165
8.4痕跡的分類165
8.4.1按造痕體分類165
8.4.2按承痕體錶麵變化狀況分類166
8.4.3按痕跡形態反映分類166
8.4.4按作用力的方嚮不同分類166
8.4.5按痕跡質量分類167
8.4.6按痕跡憑肉眼是否可見分類167
8.4.7按承受體變化的範圍167
8.4.8按痕跡特徵反映性質分類167
8.4.9其他痕跡168
8.5痕跡鑒定的科學基礎168
8.6痕跡鑒定的方法168
8.7現場痕跡的勘驗169
8.7.1顯現痕跡169
8.7.2提取痕跡170
8.7.3記錄現場痕跡170
8.8指紋鑒定170
8.8.1手的皮膚結構171
8.8.2紋綫係統與指紋三角171
8.8.3指紋的分類172
8.8.4指紋的特徵173
8.8.5指紋同一認定的依據174
8.8.6指紋的顯現方法174
8.9指紋的發現、提取和鑒定176
8.9.1指紋的發現176
8.9.2指紋的提取177
8.9.3指紋鑒定177
8.9.4手印鑒定的基本步驟178
8.10足跡鑒定181
8.10.1足跡分類181
8.10.2足跡的特徵182
8.10.3足跡的發現和提取184
8.10.4足跡的分析和鑒定186
8.10.5足跡鑒定的方法186
8.11工具痕跡鑒定188
8.11.1工具痕跡的形成188
8.11.2工具痕跡的種類及特徵189
8.11.3典型的工具痕跡190
8.11.4工具痕跡鑒定的方法190
8.11.5製作樣本191
8.11.6比較檢驗和綜閤評斷192
8.12車輛痕跡鑒定193
8.12.1車輛痕跡的種類193
8.12.2車輛痕跡特徵193
8.12.3車輛痕跡鑒定方法195

第9章微量物證司法鑒定197
9.1微量物證的形成197
9.2微量物證的分類198
9.2.1爆炸物證198
9.2.2玻璃物證199
9.2.3油脂物證199
9.2.4縴維物證199
9.2.5泥土物證200
9.2.6塗料物證201
9.2.7塑料和橡膠物證201
9.3微量物證的作用202
9.4微量物證的檢驗方法203
9.5微量物證的發現、提取、包裝與保存204
9.5.1微量物證的發現204
9.5.2微量物證的提取205
9.5.3微量物證的包裝與保存208
9.6微量物證司法鑒定的基本方法209
9.6.1縴維鑒定210
9.6.2塑料鑒定211
9.6.3橡膠鑒定213
9.6.4塗料鑒定215
9.6.5金屬鑒定216
9.7微量物證司法鑒定意見與案件的聯係218
9.7.1確定檢材中所含物質種類和含量
的鑒定意見218
9.7.2確定檢材與樣品是否相同或同一
的鑒定意見218
9.7.3傾嚮性意見的評斷219

第10章文書司法鑒定220
10.1文書鑒定的主要內容220
10.2文書的種類221
10.3文書物證221
10.3.1文書物證鑒定221
10.3.2文書物證鑒定的種類222
10.4鑒定方法222
10.4.1同一認定方法222
10.4.2種屬認定方法224
10.4.3係統鑒定方法225
10.5提交文書物證進行鑒定時應注意
的事項226
10.6筆跡鑒定226
10.6.1筆跡鑒定的科學依據227
10.6.2筆跡的特徵228
10.6.3文字布局特徵229
10.6.4筆跡樣本230
10.7印章印文鑒定232
10.7.1印文的特徵233
10.7.2僞造印文的常用方法235
10.7.3收集、提交印文比對樣本時應
注意的問題236
10.7.4鑒定印文的常用方法236
10.7.5僞造文書和變造文書鑒定237
10.7.6變造文書的常用手法以及相應
的變造特點239
10.7.7僞造文書的鑒定241
10.7.8變造文書的鑒定242
10.7.9僞造文書和變造文書鑒定所
能解決的問題242
10.7.10提交鑒定時應注意的問題242
10.8文書文字與印文形成先後次序的鑒定243
10.8.1文書製作時間鑒定解決的問題244
10.8.2文書製作時間的鑒定方法244
10.8.3收集比對樣本時應注意的問題245
10.9打印文書鑒定245
10.9.1打印文書鑒定可解決的問題246
10.9.2收集打印文書樣本的要求246
10.10復印文書鑒定246
10.10.1復印文書的鑒定可解決的問題246
10.10.2收集復印文書樣本的要求247
10.10.3被塗抹文字的顯現247
10.10.4抑壓文字的顯現247
10.10.5文書物質材料的鑒定247
10.11印刷文書鑒定248
10.11.1印刷文書鑒定的任務248
10.11.2鑒定內容248

第11章聲像資料司法鑒定250
11.1聲像資料司法鑒定的定義250
11.2聲像資料的分類250
11.2.1根據聲像製作主體分類250
11.2.2根據聲像製作方式分類251
11.2.3根據聲像製作時間分類251
11.2.4根據聲像取得方式分類251
11.3聲像證據鑒定的任務251
11.3.1確定聲像證據的內容252
11.3.2根據聲像證據的內容確定某一事實252
11.3.3確定聲像證據如何形成252
11.4聲像資料司法鑒定的方法253
11.4.1聲像資料客觀性審查253
11.4.2聲像資料關聯性審查253
11.4.3聲像資料真實性審查254
11.5聲像資料分析鑒定254
11.5.1錄音資料的鑒定255
11.5.2圖像資料司法鑒定258
11.6計算機資料的鑒定260
11.6.1計算機存儲資料的讀取261
11.6.2對計算機存儲的數據資料的鑒定261
11.6.3對計算機執行程序及運行情況的鑒定261
11.7聲像資料司法鑒定評判262
11.7.1鑒定人員評判262
11.7.2鑒定時間的評判262
11.7.3鑒定標準的評判262
11.7.4鑒定程序的評判262
11.7.5司法鑒定文書的評判263

第12章《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264
參考文獻298

前言/序言


犯罪現場勘查與物證提取技術(第三版) 導論:現代刑事科學的基石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介紹當代犯罪現場勘查和物證提取的理論、技術與實踐規範。在日益復雜的犯罪形態麵前,現場勘查作為刑事偵查的起點,其科學性與規範性直接決定瞭案件偵查的走嚮與最終的司法公正。本版在繼承前兩版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閤近年來國際刑事科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和國內執法實踐的需求,對傳統技術進行瞭優化升級,並引入瞭諸多前沿科技應用。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既是偵查人員、司法技術人員案頭必備的實操手冊,也是法學院、公安院校師生係統學習現場勘查專業的權威教材。 第一部分:犯罪現場的理論框架與準備工作 第一章:犯罪現場的概念、特徵與法律地位 本章深入探討犯罪現場的定義、多重屬性(如時間性、脆弱性、唯一性)及其在證據鏈中的核心地位。詳細闡述瞭現場保護的法律依據與倫理要求,強調“不應有的改變即為破壞”的基本原則。內容涵蓋瞭不同類型犯罪現場(如入室盜竊、暴力犯罪、網絡犯罪物理接入點)的現場特徵辨識與初步風險評估。 第二章:勘查準備與團隊構建 高效的現場勘查依賴於周密的準備。本章詳細闡述瞭勘查任務的接收、分析與響應流程。重點討論瞭勘查小組的構建,包括現場總指揮、照相/錄像記錄員、繪圖員、物證收集員、痕檢員和安全官的職責劃分與協同工作機製。此外,對勘查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PPE)的選擇與使用,特彆是針對生物危害和化學汙染的防護,進行瞭詳盡的圖解說明。 第三章:現場信息獲取與記錄技術 信息記錄是現場勘查的生命綫。本章係統介紹瞭現場信息的“三位一體”記錄方法:筆記、攝影和繪圖。 現場攝影: 細緻講解瞭從整體到局部、從遠景到特寫的三層次拍攝法,包括使用比例尺、多角度照明(如斜射光、透射光)的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全景攝影和三維激光掃描數據進行後期處理。 現場繪圖: 涵蓋瞭從傳統的手繪草圖到高精度測繪技術的演變。重點介紹使用全站儀、激光測距儀進行精確現場測繪的步驟,並闡述瞭不同比例尺地圖的規範繪製要求,強調坐標係的建立與標注的準確性。 現場筆記: 強調筆記的客觀性、連續性和即時性,規範瞭筆記內容的記錄要素,包括環境溫濕度、氣味描述、光照條件等非視覺信息的記錄方法。 第二部分:現場物證的識彆、采集與保護 本部分是全書的核心,詳細介紹瞭各類關鍵物證的專業處理流程。 第四章:生物性物證的識彆與采集 生物性物證(血液、精液、唾液、毛發等)的敏感性極高,處理稍有不慎即會造成汙染或降解。本章深入探討瞭: 初步鑒彆技術: 現場隱匿性生物痕跡的熒光粉、化學試劑(如魯米諾反應、TMB/過氧化氫酶反應)的正確使用與局限性。 無損采集技術: 針對乾燥或濕潤痕跡的無損轉印技術(如膠帶提升法、真空吸附法)與微量物證的激光誘導熒光技術(LIF)。 DNA保存與包裝: 詳細規範瞭不同氣候條件下,生物樣本的初步乾燥、保存容器的選擇(紙質信封與透氣容器的區分)、以及冷鏈運輸的最低要求。 第五章:指紋與手印的勘查與提取 指紋作為個體識彆的經典證據,其處理技術不斷進步。本章係統梳理瞭指紋的顯現、固定與采集全流程: 潛在指紋的顯現: 針對不同材質錶麵(多孔性、非多孔性、半多孔性)的適用顯影劑。重點對比瞭粉末法、化學法(如氰基丙烯酸酯熏蒸法/CA粘閤劑法)、物理蒸鍍法(PVD)以及新型熒光染料技術(如DAMC、Rhodamine 6G)的優劣與操作細節。 指紋的記錄與提升: 強調瞭在顯現後立即進行高分辨率攝影的重要性。對於無法現場提升的指紋,詳述瞭不同類型提升膜(如聚乙烯薄膜、矽橡膠)的正確使用方法。 第六章:痕跡物證的現場處理 痕跡物證包括鞋印、輪胎印、工具作用痕跡等。 足跡與輪胎印: 區分瞭立體印痕(如泥土、雪地)與平麵印痕(如灰塵、血液)。詳細介紹瞭立體印痕的翻模技術,包括石膏、矽橡膠等材料的選擇與混閤配比,以及在特殊介質(如水下、粘性地麵)中進行翻模的應急措施。 工具作用痕跡: 講解瞭破門工具、扳鉗等留下的印痕的采集方法,強調瞭痕跡特徵的保護和與工具實物的對應關係記錄。 第七章:彈道痕跡與爆炸物殘留物的現場處理 針對涉及槍支和爆炸犯罪的現場處理,本章提供瞭高度專業化的指導: 彈道證據: 現場槍彈痕跡的識彆(如彈頭、彈殼、導引痕跡)與無損提取技術。特彆關注瞭對牆體、玻璃等基質上彈痕的二維與三維記錄方法。 爆炸殘留物: 現場的火藥殘留、起爆裝置殘件的初步篩查與收集原則。強調瞭爆炸現場的二次汙染風險與特殊防護要求,以及對可疑包裹的初步處理流程。 第三部分:現場的重建與報告撰寫 第八章:現場的重建與分析思維 現場重建是將零散的物證信息整閤為一個有邏輯的故事。本章教授如何運用“假設-檢驗”的思維模式,分析血型擴散模式、人體移動軌跡、犯罪人行為序列(Modus Operandi)的重建技術。引入瞭事件鏈分析法(Event Line Analysis)在現場重建中的應用。 第九章:證據的包裝、封存與鏈條維護 證據鏈的完整性是法庭采信的關鍵。本章嚴格規定瞭不同證據類型的標準包裝材料、密封技術、標簽信息要求。詳述瞭證據交接登記錶(Chain of Custody Form)的填寫規範,強調瞭任何環節的漏洞都可能導緻證據的排除。 第十章:現場勘查報告的撰寫與展示 勘查報告是技術結論嚮司法認定的橋梁。本章指導如何撰寫清晰、客觀、專業的現場勘查報告,包括技術描述部分、發現結果部分、分析結論摘要。同時,探討瞭如何在法庭上通過圖錶、模型、多媒體等方式,有效展示復雜的現場勘查過程和重建結果,確保技術信息的準確傳達。 結語:未來趨勢與技術展望 本書最後展望瞭虛擬現實(VR/AR)在現場重建中的應用前景,以及對微量物證分析(如環境DNA)的未來發展趨勢的探討,激勵讀者持續關注並吸收最新的刑事科學技術成果。 本書特色: 1. 實踐導嚮: 大量收錄瞭國內外典型案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驗。 2. 技術前沿: 囊括瞭最新的物證顯現技術和無損檢測手段。 3. 規範嚴謹: 所有流程均參照國傢標準和行業最佳實踐編寫,可操作性極強。 4. 圖文並茂: 包含數百張高清現場照片和操作流程圖解,便於理解和學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那些對司法鑒定領域充滿好奇,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朋友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一直對“司法鑒定”這個詞匯感到既神秘又重要,總覺得它離我們很遙遠,但又似乎無處不在,比如新聞報道裏那些關鍵的證據分析。這本書的標題就一下子抓住瞭我的眼球,“理論基礎”這四個字,讓我看到瞭深入瞭解司法鑒定本質的可能性。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復雜的事物,沒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是空中樓閣。這本書似乎承諾的就是填補這一空白,它不會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會帶領我一層層剝開司法鑒定的運作邏輯。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那些支撐司法鑒定體係的科學原理,比如痕跡學的基本規律、法醫學的原理、甚至心理學的應用等等。同時,“資質認定評審準則”這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實際操作層麵的指導。我知道,一個司法鑒定報告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鑒定人的專業素質和機構的規範運作。這本書的這一部分,應該會詳細解讀那些評估和認證鑒定機構及鑒定人的標準,這對於理解鑒定報告的權威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我會仔細研究,看看那些評審準則的具體內容,例如對鑒定人的專業背景、從業經驗、技術能力、以及鑒定機構的設備、管理製度等方麵有什麼要求。總的來說,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懵懂的旁觀者,變成一個對司法鑒定有深刻理解的內行人。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簡直就像是司法鑒定界的“聖經”!我一直認為,司法鑒定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應用,更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需要深厚的理論根基和嚴格的實踐標準。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點。書中關於“理論基礎”的闡述,讓我看到瞭司法鑒定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提煉齣科學的規律。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講解不同鑒定領域的理論基石,例如在法醫物證鑒定中,DNA的遺傳學原理是如何應用的;在痕跡檢驗中,物理學和化學原理是如何幫助我們解讀現場遺留信息的。我預想中,這些理論闡述會是非常係統和詳盡的,能夠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而“資質認定評審準則”這部分,更是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倍增。我知道,司法鑒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鑒定人的專業資質和鑒定機構的規範管理。這本書能夠提供評審準則的應用解析,意味著它會非常貼近司法實踐,甚至會涉及到如何進行資質評審的具體流程和標準。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解讀這些準則,比如在評審鑒定人資質時,會考察哪些具體的能力和經驗,又會如何評估鑒定機構的硬件設施和管理體係。這部分內容,無疑能夠幫助我們更客觀地評價司法鑒定意見的可靠性,也能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寶貴的指導。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司法鑒定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司法鑒定領域充滿瞭敬畏和好奇,總覺得它是一門集科學、技術、法律於一身的復雜學科。這本書的“理論基礎”部分,讓我看到瞭深入探究其科學本質的希望。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闡述司法鑒定的基本原理,例如,它會如何解釋微觀痕跡的分析方法,或者在法醫病理鑒定中,如何運用科學知識來判斷死亡原因和死亡時間。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清晰地梳理齣不同鑒定類彆的理論體係,讓我能夠理解它們各自的學科淵源和研究方法。而“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這部分,更是直接觸及瞭我對鑒定公正性和權威性的關注。我瞭解到,一個司法鑒定的效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鑒定人的專業素養和機構的規範程度。這本書能夠提供對這些評審準則的應用解讀,這意味著它會非常實用,能夠指導我如何去理解和評價一個鑒定過程的閤規性。我渴望瞭解,究竟什麼樣的標準纔能被認為是“閤格”的鑒定人,又是什麼樣的“準則”在保證鑒定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這本書的齣現,無疑能幫助我構建起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司法鑒定認知體係。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在迷霧中找到瞭燈塔!我一直對司法鑒定這個領域充滿著好奇,但同時也感覺它門檻很高,概念很多。這本書的標題,“司法鑒定理論基礎與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精準地概括瞭我最想瞭解的兩大核心內容。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梳理司法鑒定的理論發展脈絡,從它的起源、演變,到如今的體係構成,讓我能夠理解這個學科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熟的。我期待能夠看到對不同鑒定門類(比如法醫病理學、法醫毒物學、法醫物證學、文書鑒定、痕跡鑒定等)的理論基礎進行深入淺齣的講解,不僅解釋“是什麼”,更要解釋“為什麼”,讓我明白這些鑒定是如何實現科學認定的。另一方麵,“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這部分,更是直接指嚮瞭司法鑒定實踐中的關鍵環節。我知道,鑒定人的資質和鑒定機構的水平,是鑒定結果公正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這本書能夠提供對這些評審準則的應用解讀,這對我非常有價值。我想要瞭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標準,纔能讓一個鑒定人或一個鑒定機構獲得從事司法鑒定工作的資格,評審過程中又會側重考察哪些方麵。這本書的深入解析,將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司法鑒定工作的嚴謹性和專業性,也能讓我更理性地看待和評估司法鑒定意見。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直接點齣瞭司法鑒定領域的兩大核心要素——理論和實踐的規範。我一直對司法鑒定工作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法律規範感到著迷,尤其是在一些案件中,科學證據的運用往往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司法鑒定最根本的理論基礎。例如,在法醫學領域,它會如何解釋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知識與鑒定結論的聯係?在痕跡學領域,它又會如何闡述微觀世界的細微差異如何揭示事物的真相?我希望書中能夠不僅列舉理論,更能通過一些經典的案例,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閤,讓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是如何在復雜的案件中發揮作用的。同時,“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用”這一部分,更是讓人眼前一亮。一個公正、權威的司法鑒定,離不開閤格的鑒定人和規範的鑒定機構。我迫切地想瞭解,到底是什麼樣的標準在衡量一位鑒定人的專業能力,又是什麼樣的流程在確保鑒定機構的公正和嚴謹。這本書的這部分內容,無疑將為我揭示司法鑒定行業內部的“遊戲規則”,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鑒定報告的價值和可信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