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写作教程(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我国写作学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编写。全书分绪论以及上、中、下三编,共十二章。它吸纳了近些年来写作学科建设的新成果,紧密结合当前的写作实践,以新的视角、新的范例,具体深刻地论述了写作原理、写作文体和写作教学,形成了高等院校写作学科新的科学体系。《现代写作教程(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既有理论的指导性,又有实践的示范性,教学操作性强,适应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需求。《现代写作教程(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文科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理科、工科学生的选修教材,还可以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社会读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二、现代写作的作用
第二节 现代写作的特性
一、个体的创造性
二、实践的操作性
三、动态的综合性
第三节 高师现代写作课的任务
一、传授写作理论
二、锻炼综合素质
三、增强教练本领
第四节 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
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
二、现代写作“教”与“学”的方法
[思考与练习]
上编 写作原理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三、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
第三节 写作客体的构成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
第四节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
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
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
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三、主题的含义与特性
四、主题提炼的要求与方法
第二节 写作载体的外形
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
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
三、语言的特性与功能
四、语言的要求与素养
第三节 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
二、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三、写作受体解读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
一、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
二、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
三、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第一节 写作感知
一、写作感知的特性
……
中编 写作文体论
下编 写作教学论
精彩书摘
1.精选动词
由于动态的意象较之静态的意象更能吸引读者的审美注意,所以诗语在传达诗美意象时,首先可做的工作是精心锤炼表现意象动态的动词。一个诗歌意象往往因一个优美、确切的动词而熠熠生辉,如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僧敲月下门”的“敲”。又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房屋关闭着,阳光从窗口挤入”,诗人用“挤”字,赋予“阳光”这一意象以情感,使其要表达的热烈与急切呼之欲出,非常生动。
2.嫁接词语
汉语和其他语言相比,语法较为自由,词性较不固定。诗歌作者可以利用汉语的这一特点,改变某些诗句中词语的性质,使诗歌意象呈现出新奇、陌生的形态。南北朝时期陆凯的《赠范哗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大胆地用“一枝”这一量词与“春”嫁接,赋予诗歌意象跳动的灵性。台湾诗人洛夫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下午、黄昏”本来是表时间的名词,这里嫁接为动词,整个意象便生动活泼起来。
3.-词多义
小说、散文的语言为了避免歧义,往往只显示一种意义,而在诗歌语言里,诗歌作者为了意象的多义和内涵的丰富,却有意创造一词多义的诗旬。这种手法在古诗中运用较多,其中,李商隐的《无题》是吟诵多年的经典:“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张烨的《妙龄时光》也曾这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诗句表层讲“初练的琴声”,但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初恋的情声”,一个词明显地隐含着两层不同的意义,显得含蓄多情。
4.跳跃省略
小说、散文因为侧重再现意象,其语言形态比较平实细密,讲究句与句之间清晰的衔接。诗歌侧重于表现主观心灵,再加上篇幅限制,它必须借助跳跃和省略,跨跃一些过程性的叙述,省略一些小说、散文语言中必不可省的连接语和转折语,创造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诗歌语言,以此来引发诗歌读者丰富的自由联想。如美国“意象派”代表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许多花瓣。”全诗从原有的30行删减为2行,在语言的精练和跳跃中,既完整地表达了诗歌意境,又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5.超常组合
跳跃省略是以删减词句的方式来增加内涵,超常组合则是故意违反一般的语言常规,利用汉语多变的词性和组合关系,机智地把一些互不相关的词语嵌连成一个诗句。这种嵌连,可以是具象动词与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旨在通过这种陌生的变形的诗句,使诗歌意象传达出作者微妙的情感体验。臧克家《春鸟》里写的“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就是典型的例证。
6.句法多变
这是在诗句的词序和句式上制造新奇感的手段。像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中倒装语序,改变了正常语句顺序,制造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一方面加强了诗歌的整体意境,利于表达作者独特的内心感觉;另一方面也打造了诗歌的独特语感,使得诗歌读起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
(三)用丰富神奇的想象组合诗歌意象
诗歌作者在把意象词语化的同时,还要借助想象把一个一个的意象组合为整体的诗歌意境,传达出特定的诗美体验。诗歌意向的组合方法比其他文学文体意向的组合方法更自由、更大胆、更出其不意。一般人很难发现的意象之间的联系,在诗歌作者独特的主观心灵体验下,往往奇妙地联结组合为一个艺术结构,产生令人惊奇的诗歌意境。诗歌意象的组合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也有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
1.并置式组合
这种方法是把表面上看来跳跃很大、一般人认为互不相干的意象,通过诗歌作者的内在感情体验联结起来。这种组合方式常常从意象开始又结束于意象,读者几乎无法直接读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而需要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邹荻帆在《蕾》一诗中,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这些意象所共同表达的抽象情感连接起来了。五种意象的并列,强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对青春的礼赞。
2.交错式组合
这种方法是指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创造出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很常见。何宜陵的《变迁》这样写道:“田野上的花/被爱她的人/关进珐琅瓶蓝色的围墙/急流中的船/被嬉戏的浪/搁置在金色的沙滩/在一部人间的喜剧里/在一部人间的悲剧里”,花长在田野与关进花瓶,船的前进与搁浅,这些矛盾的意象交错组合,在对比中突出了“喜剧与悲剧”的主题,给人的启迪比一般的陈述更为醒目和深刻。
……
现代写作教程(第三版)董小玉 刘海涛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现代写作教程(第三版)董小玉 刘海涛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