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946-2013

煤矿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946-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编
图书标签:
  • 煤矿设备
  • 安装工程
  • 质量验收
  • 规范
  • GB 50946-2013
  • 工程质量
  • 验收标准
  • 煤炭工业
  • 设备安装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262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18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煤矿建设及生产期间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
本规范共分2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设备基础、基础螺栓、铁垫及二次灌浆,设备和材料进场,多绳摩察式提升机安装工程,缠绕式提升机及矿用提升绞车安装工程,立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钢结构井架安装工程,装载、卸载及撒煤清理设备安装工程,井上下操车设备安装工程,提升设施安装工程,矿井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架空乘人装置安装工程,矿井通风系统设备安装工程,矿井压风系统安装工程,矿井排水系统安装工程,矿井水处理设备安装工程,矿井工业管道安装工程,瓦斯抽放设备安装工程,井下采掘设备安装工程,矿井其他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旋转电机安装,井下空气调节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堆取料机安装工程,计量设备安装工程等。
本规范面向相关设计单位、管理部门、设计人员、工程施工单位及人员等。

目录

1 总 则
2 基本规定
3 设备基础、基础螺栓、垫铁及二次灌浆
3.1 一般规定
3.2 设备基础
3.3 基础螺栓
3.4 垫铁及二次灌浆
4 设备和材料进场
4.1 一般规定
4.2 设备及材料进场
5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安装工程
5.1 主轴装置安装
5.2 减速器安装
5.3 盘式制动器安装
5.4 液压站及润滑油站安装
5.5 电动机通风冷却设备安装
5.6 辅助装置安装
5.7 试运转
6 缠绕式提升机及矿用提升绞车安装工程
6.1 主轴装置安装
6.2 滚筒组装
6.3 传动系统安装
6.4 制动系统安装
6.5 液压站及润滑油站安装
6.6 辅助装置安装
6.7 试运转
7 立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
7.1 井筒装备构件制作及防腐蚀
7.2 树脂锚杆固定托架及粱的安装
7.3 罐道梁安装
7.4 罐道安装
7.5 液压伸缩罐道安装
7.6 钢丝绳罐道及防撞绳安装
7.7 井上下联结部分罐道梁及四角罐道安装
7.8 楔形罐道梁及楔形罐道安装
7.9 井上下防撞粱安装
7.10 管子梁、管座梁安装
7.11 尾绳保护装置安装
7.12 梯子间安装
7.13 电缆支架安装
8 钢结构井架安装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井架制作
8.3 铆接和焊接
8.4 井架组装
8.5 井架安装
8.6 井架防腐蚀
8.7 天轮及游动天轮安装
8.8 试运转
9 装载、卸载及撒煤清理设备安装工程
9.1 井底装载设备安装
9.2 井口卸载曲轨及受煤仓接煤设施安装
9.3 撤煤篦子安装
9.4 块煤滑落通道安装
9.5 金属煤仓式清理设备安装
9.6 扒斗式清理设备安装
10 井上下操车设备安装工程
10.1 罐座安装
10.2 摇台及缓冲托罐装置安装
10.3 井上下平台安装
10.4 井上下安全门安装
10.5 阻车器安装
10.6 链式椎车机安装
10.7 销齿式推车机安装
10.8 爬车机安装
11 提升设施安装工程
11.1 提升绳及悬挂装置安装
11.2 平衡绳及悬挂装置安装
11.3 导向装置安装
11.4 罐笼本体结构和阻车器安装
11.5 平衡锤安装
11.6 立井(斜井)提煤箕斗本体结构安装
11.7 立井罐笼制动绳式防坠器提升架安装
11.8 立井罐笼制动绳式防坠器缓冲器安装
11.9 立井罐笼制动绳式防坠器捕绳器安装
11.10 立井罐笼制动绳式防坠器制动绳拉紧装置安装
11.11 立井罐笼木罐道刺入式防坠器安装
11.12 防过卷和防过放装置安装
11.13 立井罐笼防坠器试验
11.14 试运转
12 矿井输送设备安装工程
12.1 胶带输送机安装
12.2 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安装
12.3 刮板输送机安装
12.4 转载机安装
12.5 斗式提升机安装
12.6 窄轨电机车安装
12.7 斜井人车安装
12.8 棱车无极绳运输设备安装
12.9 卡轨车安装
12.10 齿轨车安装
12.11 单轨吊安装
12.12 跑车防护装置安装
13 架空乘人装置安装工程
13.1 一般规定
13.2 驱动装置安装
13.3 横梁制作及安装
13.4 托绳轮及压绳轮安装
13.5 牵引钢丝绳展开和连接
13.6 迂回轮安装
13.7 拉紧装置安装
13.8 乘人装置的组装及安装
13.9 试运转
14 矿井通风系统设备安装工程
14.1 垫铁、基础螺栓及二次灌浆
14.2 轨道安装
14.3 离心式通风机安装
14.4 轴流式通风机安装
14.5 测压设备安装
14.6 反风装置安装
14.7 防爆门及附件安装
14.8 消声器安装
14.9 试运转
15 矿井压风系统安装工程
15.1 一般规定
15.2 机体安装
15.3 附属设备安装
15.4 试运转
16 矿井排水系统安装工程
16.1 一般规定
16.2 离心泵安装
16.3 射流装置安装
16.4 配水设备安装
16.5 室内管路及附件安装
16.6 潜水电泵安装
16.7 试运转
17 矿井水处理设备安装工程
17.1 一般规定
17.2 斜管沉淀池没备安装
17.3 水力循环澄清池设备安装
17.4 机械搅拌澄清池设备安装
17.5 无阀滤池设备安装
17.6 机械过滤器设备安装
17.7 加药消毒箱槽安装
17.8 加药装置安装
17.9 消毒装置安装
17.10 脱盐深度处理设备安装
17.11 格栅除污机安装
17.12 除砂设备安装
17.13 搅拌推流装置安装
17.14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
17.15 水处理用水泵安装
17.16 压风、鼓风设备安装
17.17 曝气器设备安装
17.18 污泥处置设备安装
17.19 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安装
17.20 水处理其他设备、装置安装
18 矿井工业管道安装工程
18.1 一般规定
18.2 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的检验
18.3 管道加工
18.4 管道焊接
18.5 矿井工业管道安装
18.6 管道系统试验及涂漆
19 瓦斯抽放设备安装工程
19.1 一般规定
19.2 瓦斯抽放泵安装
19.3 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安装
19.4 瓦斯抽放泵站附件安装
19.5 室内管道安装
19.6 试运转
20 井下采掘设备安装工程
20.1 液压支架安装
20.2 采煤机安装
20.3 刨煤机安装
20.4 装岩机安装
20.5 掘进机安装
20.6 单(双)体液压支柱
20.7 乳化液泵站
21 矿井其他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21.1 矿用绞车安装
21.2 翻车机安装
21.3 排矸设备安装
21.4 卸载站安装
21.5 矿井注氮站及辅助设备安装
21.6 液压注浆泵安装
21.7 泥浆泵安装
21.8 深井泵安装
21.9 闸门和溜槽安装
21.10 整体泵站安装
21.1l 往复(甲带)式给煤机安装
21.12 电磁铁振动给煤机安装
21.13 带式给料(煤)机安装
22 旋转电机安装工程
22.1 一般规定
22.2 电机安装
22.3 特殊电机安装
23 井下空气调节系统设备安装工程
23.1 空气加热室设备安装
23.2 热风炉安装
23.3 矿井制冷站设备安装
24 堆取料机设备安装工程
24.1 一般规定
24.2 轨道安装
24.3 行走部件及机架安装
24.4 传动部件及液压气路系统安装
24.5 活动轮及斗轮机构安装
24.6 开起机构及尾车安装
24.7 试运转
25 计量设备安装工程
25.1 汽车衡安装
25.2 轨道衡安装
25.3 电子皮带秤安装
25.4 非接触式计量装置——核秤安装
附录A 煤矿设备安装工程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名称
附录B 煤矿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字数在1500字左右,力求内容详实且自然流畅: --- 《现代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实践案例》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对全球环境、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变革,并系统阐述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前沿技术应用及其实践路径。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快速人口集中的背景下,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本书旨在为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前瞻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方针。 第一部分: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石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可持续城市”的核心内涵,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范畴,融入了社会公平、经济活力和生态韧性的多维度考量。我们从批判性地理学、生态现代化理论和城市韧性理论等多个学术源流出发,构建了一个适应复杂城市系统的分析框架。 第一章:城市化的全球图景与规划的时代使命 本章梳理了二战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轨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工业化驱动下所暴露出的“摊大饼式”扩张模式及其引发的系统性问题,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失配、社会空间隔离等。在此基础上,强调规划师在引导城市走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可持续性不再是附加项,而是规划决策的根本约束条件。 第二章:生态城市学导论:人地关系的再平衡 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源、水、废弃物)与信息流的优化管理。引入了“城市代谢”的概念,通过量化分析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和内部循环效率,提出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管制策略。讨论了蓝绿基础设施(Green and Blue Infrastructure, GBI)在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蓄洪水、净化空气和提供休憩空间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社会公平与城市治理:包容性规划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绝不意味着精英化发展。本章聚焦于城市空间中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如住房可负担性危机、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引入“宜居性指数”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参与式规划(Participatory Planning)在弥合政府与市民认知鸿沟、提升规划决策科学性和接受度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通过土地利用政策和社区赋权,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结构。 第二部分:规划技术与创新方法 本部分转向对支撑现代城市规划决策的先进技术手段的详细介绍和应用分析。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空间分析的深化应用 详细阐述了GIS在城市规划流程中的多层次应用,从宏观的区域适宜性评价,到微观的街道尺度的建成环境分析。重点介绍如何结合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城市建模(3D City Modeling)和城市“形态学”的量化描述,为交通模拟和日照分析提供精确的几何基础。 第五章: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模拟预测 探讨了流动数据(如移动通信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如何揭示城市活动的真实模式,弥补传统普查数据的滞后性。详细介绍了基于Agent-Based Modeling (ABM) 的交通流模拟、人群行为预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通过案例展示,说明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通勤网络的优化配置。 第六章:韧性规划与风险评估 面对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如极端天气、地震)和人为冲击(如流行病、恐怖袭击),韧性规划成为核心议题。本章系统介绍了风险评估的流程,包括灾害易损性分析、暴露度评估和功能恢复能力测算。提出构建“多路径基础设施网络”和“冗余设计”的规划策略,以确保城市在遭受冲击后能迅速恢复关键功能的弹性。 第三部分: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实践路径与案例 本部分将理论和技术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干预措施,通过精选的国内外优秀案例,展示可持续规划的实际成效。 第七章:紧凑型发展与混合土地利用(Mixed-Use Development) 分析了“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规划精髓。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容积率控制、街道剖面设计和功能混合布局,在减少私家车依赖的同时,提高地块的活力和土地利用效率。详细对比了不同密度城市下混合利用的适用性边界。 第八章:低碳交通与步行友好型城市设计 关注城市尺度的出行结构转型。深入分析了步行环境设计标准,包括街道家具、连续的林荫带、安全的人行横道设计等。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ITS)在需求侧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电动化、共享化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强调“慢行优先”的规划理念。 第九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在城市中的应用 本章聚焦于将生态过程嵌入城市基础设施。详细介绍了绿色屋顶、雨水花园(Rain Gardens)和渗透性铺装在城市水循环管理中的效能。通过对多个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实地考察与数据分析,评估了NBS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方面的综合效益。 第十章:存量时代的规划:城市更新与有机再生 在许多发达经济体和快速发展后期的城市,规划的重点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本章探讨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区分了“推倒重来式”的开发与“渐进式”的社区赋能更新。讨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功能植入的平衡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口袋公园”(Pocket Parks)等微更新手段提升老旧社区的生活质量。 结论:迈向适应性规划的未来 本书最后总结,可持续城市规划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未来的规划工作将越来越依赖于实时反馈、跨学科协作和政策的灵活调整。本书提供的理论工具箱和实践指南,旨在激励新一代规划者和决策者,共同构建一个既繁荣又富有韧性、既公平又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未来。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一看就知道是技术类的专业书籍。我刚翻开目录,就被里面严谨的结构和大量的技术术语给震住了。作为一个在矿山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工程师,我深知一套规范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这本规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准备到最终调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个条款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经验总结。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大型提升机安装精度的要求,那简直是吹毛求疵到了极致,但反过来想,在地下几百米深处,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酿成大祸。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你“为什么必须这么做”。对于新入行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参考资料,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避免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决定工程成败的细节失误。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安全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术语的统一性处理得相当到位,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规范来说至关重要。我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对照规范来处理现场突发状况,如果术语不统一,光是理解文件的含义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尤其是在跨部门沟通时。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专业名词的定义都清晰明确,几乎没有产生歧义的空间。我尝试在其中查找了几个我比较熟悉的设备安装节点,比如关键承重结构的预埋件定位误差控制,发现它给出的容许偏差范围是极其严格的,并且明确了测量和复核的方法步骤。这使得验收工作可以变得标准化、可追溯,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判断的主观性。对于质量控制部门的人员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他们的“尚方宝剑”,让验收过程有据可依,有理可循,让不合格的工程无处遁形。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体现了一种由宏观到微观的递进关系,非常符合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它首先铺陈了总体的质量管理原则和安全要求,然后逐步深入到各个子系统的具体安装和调试细节。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隐蔽工程验收”的详细规定。在煤矿这种一旦封死就难以检查的环境里,隐蔽工程的质量是决定整个系统长期可靠性的基石。这本书对隐蔽部位的记录、取证和第三方见证的要求写得非常详尽,甚至连胶带、焊缝的标记方法都有所提及。这表明编写者是真正深入到施工一线,了解“看不见的地方”才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读完这本规范,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完整的、高标准的设备安装项目全过程的再教育,对其严谨程度深感敬佩。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种“看看又有什么新标准出来了”的审视态度的。毕竟行业规范总是在不断更新,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然而,这本书的几个章节,尤其是关于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部分,展现出了极高的前瞻性。它似乎考虑到了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设备升级和更严格的安全要求。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过程中所采用的逻辑推演,不是简单的罗列标准值,而是将标准与实际工程中的潜在风险点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描述通风系统的安装时,它详细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下风道连接处的密封性对整体通风效率的影响,这比单纯提供一个风速标准要实用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堆砌,而是充满了一种深植于实践的智慧。读起来虽然需要集中精神,但每一次深入理解,都会觉得自己对矿山安全生产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

我是在一个漫长的出差旅途中开始阅读这本规范的,起初只是想打发时间,没想到很快就被它那种近乎苛刻的细节所吸引。它对“安装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也有所涉及,这一点让我感到有些惊喜,因为很多传统的工程规范往往只关注结构和功能安全,而忽略了对作业环境的长期影响。书中关于泥浆处理、废水排放的标准,放在现今强调绿色开采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一本工程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虽然阅读过程中,我需要时不时地对照图集和计算公式,但这恰恰说明了它的深度和广度。它成功地将技术执行标准和更宏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新时代工程规范应有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