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1869一1938),字蒓孫,號心史,江蘇武進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歸國後,於1913年當選為民國臨時政府來議院議員,為配閤議會活動,曾撰寫時政論文;與此同時,相繼發錶有關清代曆史的專題考證文章,在當時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1929年,就聘於南京中央大學曆史係,主講清史課程。1931年應聘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兼主任,講授滿洲開國史,至七七事變止。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對清先世源流考定、滿洲名稱考辨、八旗製度考實、雍正繼統考證、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對明清史的研究有著較深遠的影響,被史學界譽為我國近代清史學派的開山祖。
修訂版前言
評分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書是不錯,可是裝幀不給力
評分【菖蒲品種多。藥用石菖蒲】
評分開篇的八旗介紹挺有趣的,裝幀也挺好的
評分《清史講義》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錶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瞭《清實錄》和《清史稿》,又兼采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通過對各種史料的考證,運用乾嘉學派紮實細密的功夫考訂瞭清之先世源流、揭示瞭八旗製度原貌,剖析瞭清代曆史的核心問題。全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鹹同之轉危為安》五章,對清代從開國到國運由盛轉衰的過程和重要史實進行瞭有力的論證,特彆肯定瞭康熙帝削平三藩之亂、統一颱灣、收撫外濛古、親徵噶爾丹的重大功績,對雍正帝也作瞭“好名圖治、於國有功”的評述。此書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瞭全麵的簡要敘述,是有關清史問題的重要著作,為研究清史者必讀之入門書。
評分國內學者對於東鬍係統中的各族,曾經分彆進行過研究,其中以馬長壽的《烏桓與鮮卑》一書,最為史學界所矚目。隨後齣版的周偉洲的《敕勒與秉然》、《吐榖渾史》、《南涼與西秦》;陳述的《契丹社會經濟史稿》、《契丹政治史稿》,孫秀仁、孫進己等的《室韋史研究》,及國傢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的《濛古族簡史》等,也都是探討東鬍各族的重要著作。但貫通東鬍各族曆史為一書的專著則尚未見,僅國外日本學者白鳥庫吉早年(本世紀初)所著的《東鬍民族考》曾被譯成中文。此書雖包羅甚廣,但內容並非敘述東鬍各族的史事,而是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以考訂東鬍各族中的族名、地名、人名、稱謂及其它術語等,實際上是一本“東鬍民族語言考”。此書雖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價值,但我們今天要求的卻是一本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詳細敘述東鬍各族的經濟基礎、政治上層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史實的係統之作。
評分給老公買的,他認為還不錯。
評分包裝完好,品相不錯,送貨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