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每天3小时“妈妈的味道”为孩子创造人生的奇迹 [?? 3?? ????]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每天3小时“妈妈的味道”为孩子创造人生的奇迹 [?? 3?? ????]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李贤秀 著,赵妍 译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早期教育
  • 家庭教育
  • 妈妈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育儿经验
  • 亲子陪伴
  • 教育方法
  • 成功教育
  • 人格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120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587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 3??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9
字数:16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年度最暖心家教指南,让孩子365 天都能拥有你36.5℃的关怀,韩国Yes24 网站家庭与生活类排名NO.1
  李贤秀博士送给忙碌父母的“333 陪伴法则”
  1.每天要花至少3 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
  2.孩子3 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
  3.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 个晚上。
  是什么让你不能停下脚步来陪孩子?
  你需要赚钱,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你回家后身心疲惫,已无精力多陪孩子玩一会……你知道吗?决定孩子能否幸福的,不是昂贵的进口奶粉,不是条件优越的双语幼儿园,也不是精心安排的学业前途。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是你身上特有的“妈妈味道”。
  栗小农 北广传媒优优宝贝电视频道总监
  教育没有公式可言,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法。这本书帮助家长反思自己,也反省对孩子的教育。作者提出的“333 陪伴法则”不仅给忙碌的家长一个警醒,更为家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养建议,简单有效,操作性强,为家长教养方式的探讨拓展了一种新思路。

内容简介

  全心全意的陪伴,你终将听到爱的回音
  刚出生的孩子会通过妈妈的味道来寻找安全的信号,如果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有来自妈妈足够的关怀,就不容易缺乏安全感。这种持久的安全感也为培养孩子幸福能力奠定了基础。
  北欧、芬兰教育一直被誉为“奇迹教育”,也是因为他们始终将“培养出幸福的人”作为教育的根本。陪伴能让孩子时刻享受当下的幸福,而衣食无忧的中国孩子幸福指数仍在低位徘徊,很大程度上因为父母“错位的陪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家长能适时给孩子恰当的陪伴,曾为数十万孩子带来如同新生般脱胎换骨变化的李贤秀博士,提出了“333 陪伴法则”:
  每天要花至少3 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
  孩子3 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
  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 个晚上。
  “妈妈3 小时的陪伴”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是孩子以后在面对挫折、困难时的坚强后盾

作者简介

  李贤秀博士,高丽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博士,高丽大学医学院治愈心理学学院院长,作为一名心理学专家,同时又是一位母亲,李贤秀博士以心理学理论和脑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现实教育理论的考察,对无数孩子和家长的研究,将自己20余年的临床和教育经验全部浓缩在本书中。
  她曾在高丽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过临床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压力应对等方面的演讲,最近她正从事父母教育训练工作,对家庭教育领域有了更多关注和研究。她亲自制定的学习过程检查表,已被韩国多所知名院校以及教育机构采用。

精彩书评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需要处理的事情又非常琐碎、繁杂,经常听到很多同事朋友说其实他们也想用多一点时间陪孩子,但是就是挤不出来,刚说坐下来陪孩子看看书,公司的电话就来了。“333 陪伴法则”使用起来简单又灵活,每天仅仅陪孩子3 小时,家人的关系就与以往大不一样了,非常庆幸李贤秀老师把这个方法介绍给我们。
  ——每天给孩子3 小时就够了? 柳存惠

  ★结婚前我一直努力工作,直到婚后我也认为——只有赚到足够的钱,才能保证孩子的幸福。我和老公都是从小城市到首尔来打工的。在首尔这种大城市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我们就把小孩交给老家的爸妈带。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孩子根本不在乎生活条件怎么样,但是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就很容易缺乏安全感、自卑,这样的孩子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孩子比赚钱更重要 小 敏

  ★以前我也是花了大量时间陪孩子,但是孩子还是跟我不亲,心里很难过。书里说了,光花时间是不行的,心如果没放在孩子身上,等于白陪。嗯,以后跟孩子在一起就把手机和iPad 都放一边。早教、出国其实没那么必要 奋斗中的恩星麻麻李贤秀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独特新颖的观点,许多教育专家提倡早教、出国,我周围的朋友也纷纷赶时髦,看过这本书后才惊觉,小孩3 岁前都应该多跑多玩,会玩的孩子才会学嘛!
  ——花了时间还要花心思 胎毛娃娃

  ★从未意识到味道对孩子的作用这么大,特别是妈妈的味道,气味可以唤醒记忆,有了记忆才能进行判断。宝宝们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才会安心,自然也不会哭闹。我以前不明白这些道理,孩子一哭,一家人都会非常紧张、不知所措,原来只要多陪陪孩子,尽量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照李老师的方法做,最近宝宝乖了很多呢!
  ——孩子终于不哭闹了 李智苑

  ★和李老师一样,我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么多年的看诊经历,让我目睹了太多家庭的悲剧,它们大多都是忽视家庭教育而产生的。作为咨询师,李老师的语气总是很亲切友善,书中大部分案例来自于她自己和患者的亲身经历,所以非常有说服力。看过很多家教书,大多都夸夸其谈,但是这本让我感受到了李老师的诚意。
  ——像朋友一样的心理咨询师 灿儿妈

目录

第1 章 孩子出生后3年,“生育”仍在继续1
你的全身心陪伴,能让孩子成为“钻石” 3
孩子大脑“硬件”相同,但优质“软件”取决于家庭 4
把孩子提前送进幼儿园,你准备好了吗? 8
在孩子的计算方法里,钱和爱不等同 11
闻“香”识妈妈 15
你的孩子会不会常说“妈妈,你好香啊!” 15
妈妈的味道能激发幸福荷尔蒙 17
妈妈的味道和宝宝100% 匹配,奶奶只有50% 19
一年365 天,每天36.5℃妈妈的爱 23

第2 章 孩子每天至少需要 妈妈3小时的陪伴26
神奇的育儿“333 陪伴法则” 29
“爱我,就多陪陪我” 30
“沉迷游戏”都是缺少母爱惹的祸? 34
让孩子的心扎根 41
3 岁前不陪伴,可能要困扰30 年? 41
别带给孩子“情感负资产” 43
你是“会生不会养”妈妈吗? 46
让孩子心的枝干成长 51
孩子乐观,是因为唤醒了他对世界的信赖感 51
让大自然帮你“带孩子” 57
妈妈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 60
让孩子学会抵御内心“沉默的杀手” 64
让孩子的心灵枝繁叶茂 66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角色应长期为一个人 66
有了安全感,更高层次的大脑发育才能顺利进行 68
缺乏关爱会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 70
全神贯注的瞬间,孩子的小脑袋在急速发育 72
孩子,别着急吃棉花糖 75

第3 章 职场妈妈也能家庭 事业两头燃烧80
妈妈是孩子身边的“120” 83
孩子为什么老问“妈妈,你几点回家”? 84
办公室到家的“爱心距离”不超过30 分钟 85
手机电脑走开!此刻,孩子才是我的全世界 86
女人最成功的事业是做个好妈妈 88
当了妈妈,就要把自己暂时放在第二位 93
如何合理利用3 小时的亲子时间96
陪孩子玩3 小时,妈妈的寿命增加3 小时? 96
孩子会带着父母一起玩 98
亲子共读,点亮孩子的一生 100
关怀无微不至,孩子的成长却不符合预期 103
嘴上常“抹蜜”,孩子才自信 103
言行一致,别轻易说出伤人的话 105
和孩子一起制定人生的黄金准则 110
成为孩子感情的“烟囱清扫工” 113
有些“过度保护”不得不做 117

第4 章 揠苗助长,后患无穷120
出国留学并非越早越好 123
不可忽视的大脑发育规律 124
多大的孩子才适合去留学? 128
一定要送孩子留学,请选择青春期过后 131
什么才是孩子想要的“幸福”? 133
过早的教育反而害了孩子 137
早教热潮所带来的误导 137
6 岁之前,请让孩子多跑多玩 140
看书识字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 144
压抑与自闭源于“过度学习”? 146
4 年级再用功也为时不晚 153
像芬兰孩子一样“笑着学习” 156

第5 章 爱从来不会迟到160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灵导师 163
“画”中有“话”:心理测验教你读懂孩子的心 163
父母的理解,比心理治疗更重要 167
“爱的咒语”: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170
一旦打开爱的闸门,奇迹就不断诞生 179

第6章 孩子是妈妈此生的礼物182
即使辛苦、曲折,妈妈依然要坚持陪伴孩子 185
如果妈妈的味道突然消失 186
妈妈有一把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188
用爱耕耘,孩子会给你答案 192

后 记 197

精彩书摘

  神奇的育儿“333 陪伴法则”
  在我还没结婚之前,有一次参加朋友女儿的周岁生日宴会。这位朋友刚结婚时是一位职业女性,没想到这么快就当妈妈了。她向我请教:“据说每天至少要花3 个小时和宝宝在一起,即使下班后再累也不能偷懒,只有这样宝宝才能安然入睡,真的吗?” 朋友觉得我学的是心理学,因此想让我帮她证实这个说法,但当时我对心理学的研究刚刚起步,根本没想过要和宝宝相处几小时这样的问题,在学校里也从未系统学习过相关课程。因为朋友问得突然,我没来得及细想,只好回答她说,多陪陪宝宝肯定是好的。
  直到几年后自己生了孩子,我才明白朋友所关注的“时间法则”是正确的。细心的妈妈应该会察觉,每天下班后,孩子至少要紧紧缠着妈妈3 个小时。你在书桌前整理材料,他会在旁边转来转去,让你抱抱他;你刚想躺下休息一会儿,他又追到了床边,还是想让你抱。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两个都会这样,3 个孩子的话,就会团团围坐在刚下班的妈妈身边。妈妈不禁会抱怨,孩子们的精神怎么会这么好,难道整个白天都在睡觉吗?
  再打个比方,孩子拿来了《青蛙王子》这本书,妈妈就要花上1个小时口干舌燥地反复念给孩子听。接下来的1 个小时里,他演王子,第3 个小时,再演青蛙。3 个小时之后,如同魔法解除一般,孩子要去睡觉了,妈妈也终于解放了。由于这段时间太累人,有的妈妈会和孩子玩医院游戏,躺在那里装病人偷偷懒;即便如此,顽皮的宝宝也会想方设法地让“奄奄一息”的重病患者在10 分钟内爬起来。偶尔也会有几次,妈妈下班回到家,发现宝宝已经睡着了,于是蹑手蹑脚地洗漱,生怕吵醒宝宝,然后幸福地进入梦乡。直到第二天凌晨4 点,正好与妈妈起床上班的时间距离3 小时,宝宝抓着妈妈的耳朵把她弄醒:昨天晚上还没玩《青蛙王子》呢!睡眼惺忪的妈妈不得不重新开始这一痛苦的过程。
  身为妈妈,你也被这每天3 小时的陪伴折磨得筋疲力尽吗?可是,这却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神奇时段。
  “爱我,就多陪陪我”
  最近研制出的机器人清洁工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是在电量不足时会回到电源处自动充电。在智力发育完全之前,宝宝们也要像机器人充电那样,从妈妈那里获得能量和存在感。宝宝在妈妈怀中“充电”的时间每天至少要3 个小时。来到这个世界,宝宝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妈妈们千万不能轻易辜负。
  “妈妈需要花时间和宝宝在一起”,这句话一定会让那些职场妈妈心存愧疚。令人欣慰的是,宝宝拥有一种本能的适应能力,可以在白天和别人度过几个小时,甚至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陌生的环境。但是宝宝还有另一种本能,那就是对母亲的渴望。如果宝宝不能常常得到妈妈的照顾和保护,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特别是在晚上,妈妈一定要给宝宝温暖的呵护。无论地处四季分明的国度、终年寒冷的极地还是盛夏不变的赤道地区,黑夜总是让人感到孤独和寒冷。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更何况是孩子。漫漫黑夜会让幼小柔弱的宝宝感到不安,让宝宝独自一人面对黑夜的父母,不仅无知,而且极为残忍。或许有人会说,宝宝刚出生,还没有黑夜的意识。这是大错特错。宝宝通过光、温度和气味,可以明确地判断出白天和黑夜。因此,妈妈们一定要记住育儿的“333 陪伴法则”:
  ◆ 每天要花至少3 个小时和宝宝在一起;
  ◆ 宝宝3 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
  ◆ 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宝宝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
  如果父母真的很忙,离开一两个晚上也未尝不可,宝宝可以凭着“储备”的爱之能量来度过;超过了3 个晚上,宝宝就会产生危机感,反而会更加缠着父母。每天3 小时是奇迹的3 小时,它能让宝宝健康成长,这样每天感受着妈妈的味道和温暖,至少要坚持3 年。认真坚持3年和坚持4 年、5 年的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仅仅在于接受了4 年细心照顾的孩子,情绪可能更加稳定;但坚持3 年和没有坚持3 年的情况相比,宝宝成长的状态却会有天壤之别。
  案例分享
  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挣再多钱有什么用?
  有个孩子出生于条件优越的家庭,但3 岁之前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照顾。我见到这个孩子时,她只有4 岁,是由西装革履的爸爸领到医院来的。这个孩子出生才6 个月时妈妈便出国留学了,她一直由保姆代为照看。这期间,爸爸忙着给妈妈挣学费,也没有尽心照顾她。再过一个月,爸爸就要带着孩子搬去妈妈留学的国家,但在两周前,爸爸带着她和保姆去超市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孩子受到了很大惊吓,不能睡觉,日夜哭泣。雪上加霜的是,保姆在车祸中受了伤,要住院治疗,两周内不能照看她。于是孩子白天黑夜地找阿姨,饭也不好好吃。孩子的爸爸之所以来精神科,是想咨询以孩子这样的状态,能不能上飞机。
  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到精神科咨询,但这个病例还是让我感觉胸中好像炸了一个火药桶,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通常,只做检查而非治疗的患者很少谈及自己的情况,这位爸爸更是如此,我无法从他口中得到任何有助于了解孩子目前状况的信息。孩子的妈妈为什么撇下6 个月的她出国留学?他为了妻子的学费奔波忙碌,心情是怎样的?家里的老人如何看待他们这样的决定?妈妈在3 年中为何只有一次回国看孩子……
  我完全不清楚这些情况,这让我感觉这一家人仿佛是从火星上来的。我只能推测,孩子的爸爸可能是对妻子犯下了大错,才赎罪似的一边带孩子、一边供孩子妈妈上学。
  其实做不做检查,孩子的情况都一目了然。为了逃避检查,抓着爸爸的衣角不停哭闹,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上飞机?但为了得到客观的数据,我还是给孩子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这个孩子不仅有情绪问题,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社会能力等各个方面也都发育迟缓。而爸爸对这些竟然一无所知,当被问及“是否向保姆询问过孩子的情况”时,爸爸竟然说保姆晚上要回家,没有时间详细询问。虽然孩子像跟随妈妈一样跟着保姆,但保姆也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在晚上陪孩子;而孩子除了保姆,再不跟其他人亲近。爸爸下班晚了,孩子就辗转外婆家、奶奶家、姑姑家。没有一个安定的成长环境,孩子发育迟缓也不足为奇了。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位爸爸竟然对孩子发育迟缓的情况反应冷淡,只是问:“是不是因为孩子现在还小才会这样?”还用“我小时候发育也晚”这样的话来应对。我告诉爸爸,正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还有调整的空间,一年之内能在安定的环境中生活并得到良好照顾的话,情况就不会恶化了,但孩子的爸爸却只是对孩子不能上飞机这件事感到沮丧,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再不过去,妻子可能就会变心,能不能给孩子喂安眠药后带她上飞机?”“发育迟缓还能不能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将来的功课会不会有麻烦?”我极力想说服他劝孩子的母亲回国,但他却摇头:“妻子还有两年才能毕业,没有回来的道理;而且说好了由我照顾孩子,我就应该负起责任,对孩子妈妈不能强求。”
  我真想冲着这位爸爸吼:“你傻了吗?”但又不能说出口。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3 年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未来有可能变得黯淡无光。我怕自己忍不住说出“你一个人上飞机走吧,把孩子留给保姆照顾”这样的话来,商谈的过程中一直低着头。能拿到多高学位就拿多高学位,能挣多少钱就挣多少钱,如此父母,真是让我难过。
  这个孩子从即将取得博士学位的妈妈那里继承了聪明的头脑,原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前途有保障的人,但由于父母错误的判断,在决定性的3 年里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因此不要说发挥潜能了,能不能正常成长都很难讲。这个例子又一次提醒了我们,育儿的“333 陪伴法则”是多么重要。
  “沉迷游戏”都是缺少母爱惹的祸?
  从出生到3 岁,这一阶段是宝宝发育极为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妈妈每天与宝宝相处3 个小时非常有必要,而宝宝过了3 岁之后,“333陪伴法则”依然能发挥惊人的效果。
  案例分享
  两份爱的处方,找回快乐懂事的好孩子
  女儿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叫尹浩的小朋友,是个秀气又伶俐的小姑娘,很招人喜欢。5 岁时她随父母搬了家,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她的消息。
  女儿上小学时的一天,尹浩妈妈突然找到医院来,一脸焦虑地拜托我帮帮她。原来,尹浩5 岁时搬家是因为她妈妈开了家酱肉店。妈妈原本计划白天照顾店里的生意,晚上陪孩子,但随着生意日渐兴隆,妈妈改了主意,决定先好好干5 年再说,赚够了钱再全心陪孩子。于是,这位妈妈几乎每天都忙到晚上12 点,有时甚至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尹浩没人照顾,妈妈就想方设法找到乡下的一位远房奶奶帮忙。奶奶不愿意看孩子,推辞了好几次,最后妈妈只好说,您来就行了,除了看着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她这才勉强答应了。
  尹浩从此开始了没有妈妈陪伴的生活。由于经常跟奶奶要零食吃,奶奶干脆买了整盒整盒的饼干放在家中;到了晚上,尹浩常常吵着要妈妈,为了减少麻烦,奶奶又给她买了游戏机。这样过了两年,家中的存款虽然增加了,可问题也逐渐出现了。
  尹浩原本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但自从迷上游戏机后,就不认真做作业了,晚上打游戏打到很晚,白天上课也无法集中精力,因此老师也不喜欢她。更令人烦心的是,尹浩的脸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小疙瘩。刚开始妈妈还以为是青春痘长得早,只买了些祛痘的药膏让尹浩抹。由于药膏中含激素,尹浩的皮肤变得异常糟糕,不得不去大医院诊治。孩子脸上痒,晚上睡不好觉,又因忍不住抓挠而出现了感染。此外,治疗皮肤的药物对肠胃有影响,尹浩每天还要忍受肚子痛的折磨。
  当我见到尹浩时,她的脸已经好些了,但妈妈依然十分忧虑。皮肤状况好转是因为吃了药,但停药后会不会反复呢?现在只是长些疙瘩,将来有没有什么后遗症呢?在仔细听过尹浩每天的生活安排后,我问她妈妈,是否已经决定即使少挣钱也要先治好孩子,她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在我看来,由于家里开酱肉店,孩子每天吃了太多肉食,垃圾食品也吃得过多,所以改变孩子的食谱是第一步。每天孩子放学时,妈妈应该亲自接她,给她吃自家做的健康零食,还要常常对孩子微笑。最重要的是,妈妈一定要保证晚上的时间和她在一起。这就是我开出的处方,虽然还需要完善细节,但迈出第一步是最为重要的。从此以后,尹浩的生活状态变了。每天晚上她都和妈妈一起度过,吃着妈妈亲自做的饭菜和零食,她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脸上的疙瘩也消失了。大概3 个月后,妈妈又来到了医院。她说,尹浩的生活已渐渐恢复正常,只是玩游戏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于是,我又开出了第二份处方:和孩子约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如果孩子遵守约定,第二天就可以多玩10 分钟,或送给她想要的东西作为奖励。妈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或带孩子出去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
  尹浩的妈妈依言行事,效果非常明显。尹浩变得听话了,心理状态也安定了许多。其实,她之所以痴迷游戏,是因为没有得到妈妈的爱,要用游戏去填补心里的空白;当妈妈的爱失而复得,游戏机就没那么吸引她了。3 年之后,尹浩的脸恢复了往日的白净,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当地的演讲比赛,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一旦把握了正确的方向,接下来就是源源不断的好消息。到4 年级时,尹浩已经变回了小时候那个爱读书的孩子,戒除了游戏瘾,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妈妈也轻松了许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她只需为尹浩提前准备好零食,白天便可以在店里忙生意。但是,不管有什么事,妈妈都会在晚上7 点之前回到家,陪女儿度过晚上的时光。神奇的是,虽然晚上妈妈不去店里照顾生意,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却并没有变差——因为省下了给奶奶的费用、买零食和上补习班的花费。
  其实,尹浩的妈妈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每晚做好饭后陪女儿一起玩,偶尔给孩子读一本书或辅导一下作业。她并没有给孩子特殊的保护和培养,有时还会发一发牢骚。她不过是做回一个普通的妈妈罢了,但孩子的感受和以前却有天壤之别。比起一个人刷牙、一个人睡觉的日子,现在尹浩的耳朵里充满了妈妈的话语,这让她感到无比幸福。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孩子的变化会逐渐显现出来。
  在玩游戏的问题上,我还想多说两句。刚开始,孩子只是用游戏转移对母爱的需求,渐渐地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游戏的吸引力也变得越来越强,孩子就有可能上瘾。科学家发现,游戏成瘾的孩子,大脑中的病变和吸食毒品的人无异。一旦病变产生,单凭母爱已难以挽救。瘾君子也有妈妈,但妈妈的爱和规劝却无法扭转他们的心,这时候流再多眼泪,都已经太迟了。
  每天给孩子3 小时,对于妈妈来说,与为孩子准备一日三餐同等重要。这3 个小时具体安排在什么时间,要由孩子说了算,不是妈妈什么时候有空就可以的。尹浩的妈妈很快领悟了这个道理,并且马上付诸行动,终于使尹浩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若无视“333 陪伴法则”,就可能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的案例,相信会令很多妈妈心生警醒。
  ……

前言/序言

  张 健
  劳动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专家
  北京长松咨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的教育
  再次接到中资出版社的邀请,给他们的新书《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写推荐,每一次都应允,这次也不例外,因为能推荐一本适合家长读的好书,既是对家长教育的支持,也是自己的一次成长,所以我感到责无旁贷。
  拿到书稿,书名随之映入眼帘,开始感觉似乎有点言过其实。毕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不仅仅是来自于妈妈,爸爸亦同样重要。然而,书稿大体读下来,我对书名便有了一个更深的领悟,突然想到王东华老师在《发现母亲》中的一句话,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意在说明母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替代的。我曾经在我的课程中讲过一句话:一分钟有品质的陪伴,胜过一整天无意义的相随!一次真诚的亲子交流,可以让孩子铭记一生!可见对孩子的陪伴多么重要,尤其是高品质的陪伴更是如此。
  正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每天3 小时、连续3 年的时间和精力投资,其实是在为宝宝的一生积累资本。”人类的情绪、人格和思考能力这三大要素是在3 岁之前形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情商和智力上的问题,其实在这3 年里已经形成,而且后期是很难扭转的。而安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以及完善的思考能力,需要的就是妈妈在这个关键时期里的陪伴。
  现代社会的父母需要承受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是也请你们别用“太忙”和“没钱”来搪塞、敷衍。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他们要的不是多么富足的生活、优越的条件,只要能跟父母待在一起,在哪儿都是幸福的。不管是请保姆、报补习班,还是送去最好的私立学校……只要孩子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更为极端的就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正如作者给天下母亲的一个忠告:父母如果不肯在孩子3 岁之前投资,就可能会遭受30 年的困扰。
  写到这里,我想到自己早前写的一篇文章——《陪伴你的孩子 请关掉手机》,现在我想再次建议家长朋友们:关掉电脑、手机,给孩子全身心的爱和高品质的陪伴,因为你的陪伴是孩子走向优秀的开始。基于此,张健老师推荐各位家长朋友走进这本书,让成长与你相伴。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每天3小时“妈妈的味道”为孩子创造人生的奇迹》 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深刻探索,一次关于母爱力量的感人回溯。 在这本饱含深情的著作中,我们并非仅仅是呈现一套育儿的理论,而是在诉说一个关于陪伴、关于爱、关于潜能释放的真实故事。本书聚焦于一个核心的观点:孩子的成功,其最关键的基石,往往是由母亲的陪伴所铺就,而这种陪伴,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存在,更是一种充满“妈妈味道”的情感连接,一种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引导。 我们常常在讨论孩子的教育时,将焦点过多地集中在学校的课程、老师的教导、各种课外辅导班上,却忽略了家庭,尤其是母亲,在家教中扮演的那个不可或缺、也无法替代的角色。本书试图将这一被忽视的维度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央,并以一种温暖而有力的方式,阐释其重要性。 “妈妈的味道”:不止是味蕾的记忆,更是心灵的港湾。 “妈妈的味道”,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不仅仅指的是母亲亲手烹饪的饭菜,那种带有独特香气和家庭回忆的滋味;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代称,代表着母亲的爱、耐心、理解、鼓励,以及那些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母亲为孩子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这种“味道”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外部世界,是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源泉。 本书深入剖析了“妈妈的味道”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格、情商、学习能力乃至人生观的。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母亲的声音、触碰、眼神,以及她对孩子需求的细腻回应,都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情感的种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母亲的陪伴,体现在一起阅读绘本时的温情时光,体现在辅导功课时的耐心讲解,体现在共同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支持,体现在分享喜悦时的会心一笑。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妈妈的味道”,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后盾。 每天3小时,重塑亲子关系,点亮孩子潜能。 本书倡导的“每天3小时”并非一个僵化的时间表,而是一个象征,代表着母亲愿意投入高质量的、专注的陪伴时间。这三个小时,可以是清晨起床后的问候与梳洗,可以是午餐或晚餐时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是睡前故事的温馨时光,可以是周末的户外探索,也可以是游戏中的互动与学习。关键在于,这三个小时是高质量的、充满互动的、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爱的。 这三个小时的陪伴,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情感的安全感与自信心: 在母亲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下,孩子能够建立起稳固的情感依恋,形成强大的安全感,从而更勇敢地探索世界,更自信地面对挑战。 健全的人格与情商: 母亲的言传身教,她处理问题的方式,她表达情感的模式,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日常的沟通与互动,孩子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母亲的耐心引导,对于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对于遇到困难时的鼓励,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并非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习方法的全方位支持。 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韧性: 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安全网”的角色。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母亲的鼓励和支持,能够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从中学习,变得更加坚韧。 独立思考与创造力的萌芽: 母亲给予的自由探索空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一味地遵从。这种开放式的沟通和引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妈妈的味道”与“孩子的人生奇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生奇迹”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遥远和虚幻,但本书认为,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而“妈妈的味道”所营造的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正是激发这些潜能,让“奇迹”发生的关键。 当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当他们拥有坚实的情感基础,当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去学习和探索,他们就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奇迹”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母亲长期、稳定、充满智慧的陪伴所孕育出的必然结果。 本书并非是要将所有责任都压在母亲身上,而是希望引起社会对母亲角色的重视,对亲子陪伴的价值的重新认识。它鼓励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家庭环境。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阅读体验: 真实案例与深度剖析: 本书将穿插大量真实的故事和案例,这些故事源自于作者的观察、研究,以及与众多家庭的深入交流。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妈妈的味道”是如何具体体现的,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轨迹。 实践性强的指导: 在理论阐述的同时,本书也提供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帮助家长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这些建议涵盖了沟通技巧、亲子游戏、情绪管理、学习引导等多个方面。 引发共鸣与反思: 本书的语言温暖而真诚,旨在与每一位母亲,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产生共鸣。它会让你回顾自己的育儿经历,反思自己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 对“成功”的重新定义: 本书所倡导的“成功”,并非仅仅是学业上的优异或事业上的辉煌,更包含了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幸福感。它鼓励读者去关注孩子生命的宽度和深度,而不仅仅是窄窄的绩效指标。 写给未来的您: 回首过往,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旅途,都离不开那双温柔而坚定的手。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母亲的礼物,也是献给所有渴望拥有幸福家庭的读者的指南。它将带领您一同探索,如何用“妈妈的味道”,为孩子的人生,谱写出最动听的旋律,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奇迹”。 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穿越时光、永不褪色的母爱力量,如何点亮孩子的未来,让生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创造人生奇迹”的教育理念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觉得它们遥不可及。而这本书的副标题,“每天3小时‘妈妈的味道’为孩子创造人生的奇迹”,听起来既充满了力量,又显得触手可及。我特别被“妈妈的味道”这个词吸引,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温暖的象征。我理解中的“妈妈的味道”大概就是那种无条件的爱,那种包容和理解,那种在孩子犯错时耐心引导,在孩子成功时由衷喜悦的感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将这种“妈妈的味道”融入到每天的相处中,通过这看似不长的“3小时”,为孩子构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我曾经观察过一些孩子,他们身上总有一种独特的自信和从容,我想,这背后一定有非常用心的家庭教育在支撑。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案例,比如,在游戏、阅读、或者家务中,如何让这“3小时”变得更有意义?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在日常的忙碌中,找到提升亲子陪伴质量的有效途径。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幼年时期,父母,特别是妈妈的角色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虽然有点绝对,但它传递的理念非常有共鸣。我常常在想,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究竟是物质还是陪伴?这本书似乎在强调后者,而且是那种日常的、细致入微的陪伴。我很好奇,书里会如何具体阐述“每天3小时”这个概念,是怎样的一种陪伴才能被称之为“妈妈的味道”?我猜想,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多的是情感的连接,是妈妈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感,是那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心、被爱、被理解的氛围。我曾经也尝试过,在工作之余,放下手机,全身心地陪孩子玩耍,听他讲学校里的趣事,或是陪他一起涂鸦、搭积木。那种纯粹的时光,确实能感受到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也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平静。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更具体的方法和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这段宝贵的亲子时光,真正让“妈妈的味道”成为孩子人生中坚实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每天3小时“妈妈的味道”为孩子创造人生的奇迹》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在现代社会,许多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忙碌而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总觉得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尽职了。然而,这本书却提出了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陪伴才是孩子成功的关键。我很好奇,书中所说的“妈妈的味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陪伴方式?是全身心地投入,放下手机和工作的烦恼,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还是通过一些细微的举动,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支持?我一直相信,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富养,比物质上的满足更为重要。而“每天3小时”这个具体的数字,也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有具体可行的方法论。我猜想,书中会分享一些妈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为孩子建立起坚实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我期待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爱的妈妈,用我的陪伴为孩子的人生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评分

读到这本书名《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每天3小时“妈妈的味道”为孩子创造人生的奇迹》,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我一直认为,高质量的陪伴远比数量更重要,而“妈妈的味道”这个说法,则精准地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做的饭菜,那种味道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家的温暖和爱的象征。我猜想,这本书会探讨如何将这种温暖和爱,以“每天3小时”这样一种具体而可行的形式,融入到孩子成长的点滴之中。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如何恰当地陪伴,而不是干扰;在孩子玩耍时,如何参与其中,激发出孩子的创造力;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如何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感受到坚实的后盾。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要我们成为完美的妈妈,而是要我们成为那个能够用爱和陪伴,为孩子“创造人生奇迹”的妈妈。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地“拥有”并传递这份“妈妈的味道”。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每天3小时“妈妈的味道”为孩子创造人生的奇迹》让我深思。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但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似乎更加迷茫。这本书强调“陪伴”,并给出了“每天3小时”的具象化目标,这让我觉得它并非是那种遥不可及的成功学理论,而是能够切实落地的实践指南。而“妈妈的味道”这个词,更是充满了情感的温度,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陪伴,更是一种情感的链接,一种无声的支持,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非常好奇,书中所描绘的“妈妈的味道”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涉及到一些情感沟通的技巧,或者说,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份“味道”渗透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更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深度连接,让这“3小时”的陪伴,真正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土壤,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甚至,让他们的人生能够因此而发生积极的“奇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